第16课 抗日战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掌握日本侵华后全民族的抗战、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等相关的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提高全面分析历史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抗战;抗日战争胜利意义。
难点:抗日战争中两个不同的抗日战场及其关系;如何评价国民政府抗战初期的功过。
课前自主学习
一、全民族的抗战
1.日本侵华加剧
(1)1931年,日本侵略军制造事变,不到半年,侵占整个。
(2)1932年1月,日军袭击上海,制造了事变。
(3)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在东北建立。
(4)1935年,日本为侵占华北制造事变。
2.全民族抗战
(1)标志: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
(2)国共再度合作: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进攻,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3)正面战场: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和武汉会战等许多重大战役,广大军民英勇抗战。
(4)敌后战场:1937年秋天,中共制定了动员、争取抗战胜利的路线。此后,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建立。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1937年月,日军攻陷南京,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大屠杀,在以后的个星期内,被屠杀的和平居民超过人。
2.潘家峪惨案:1941年初,日伪军包围潘家峪,进行疯狂屠杀,全村1500多人中,有多人被杀。
3.细菌武器研究:残暴的日军在中国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⑥ 部队,惨无人道地利用中国活人做试验。
三、抗战的胜利
1.敌后战场:1940年下半年,指挥八路军100多个团,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给敌人重大打击,提高了抗日胜和的信心。
2.国外战场:为确保这条国际交通线,1942每初,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同日军作战。
3.日本投降:1945年月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4.抗战胜利的意义:
(1)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
(2)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提高了中国的。
(3)对世界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课堂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全民族的抗战
1、日本大举侵华
(1)背景:①日本在占领中国台湾后,继续垂涎中国的领土,1927年由田中义一主持召开的“东方会议”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分割出去的侵略方针;②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侵占了整个东北;1932年,日本在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1932年日本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华北事变,中华民族的危机加深。
(2)概况:①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这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②在占领平津后,日本军部决定向华北和华中两个方向发动攻击,速战速决,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③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
2、中国人民的抗战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人民奋起抗战。
(2)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1937年秋,中共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即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此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3)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①平津会战:七七事变后,日本大举派兵进攻华北,中国守军顽强抵抗,最终北平、天津失陷。日本占领平津后,向华北、华中两个方向发动攻击,妄图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国民政府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②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威胁南京。中国军队为打退日军对上海的进攻,先后投入40万兵力,同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地区激战三个月,史称“淞沪会战”。坚守宝山县城的500多名官兵在营长姚子青率领下激战两昼夜,最后在肉搏巷战中全部壮烈牺牲。副团长谢晋元率800名官兵坚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昼夜。
(4)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抗战前期,中国军队无力阻止日军的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典型剖例 【例1】1938年,日本占领武汉、广州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其原因主要是( )
日本侵略军战线太长 ②抗日根据地有力牵制日军
③中国人民抗日力量尚未充分发展 ④英美主张接受“近卫申明”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例2】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其主要内容是( )
A、政府与军队共同努力作战 B、在一切日军占领区都进行抵抗
C、海外华侨也积极参加抗战 D、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进行人民战争
【变式题1】抗战初期,国共两个战场的相同之处是( )
A、采用了相同的抗战路线 B、进行了积极抵抗 C、积极组织动员民众抗战 D、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知识点二 日军的滔天罪行
情景激疑 自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抗日战争的14年间,日本侵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千千万万的生灵惨遭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日本军国主义者最残酷的蹂躏和摧残。这段历史我们不应忘记,也不能忘记!
知识归纳
1.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2.1941年年初,日军血洗河北省手润县的潘家峪村,全村有1230人被杀害。
3.日本侵略者还在东北成立了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七三一部队’’,惨无人道地用中国活人做试验。
典例剖析
【例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际公认的战争罪大致分为三种:①反和平罪,即计划、准备、发动、实施侵略战争。②常规战争罪:即违反战争法规、惯例,杀害、虐待被占领地的平民和战俘。③反人道罪:即在战争或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
材料二 2、004年11月,当时的日本外相在记者招待会上承认: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是阻碍中日关系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材料三 据新华社2005年7月12日报道: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亲密助手之一、自民党前干事长山崎拓10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小泉纯一郎今年将再次参拜供奉有二战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但是参拜的时间将避开8月15日这一天,即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纪念日。在此之前,日本公明党领导人神崎武法9日敦促小泉停止参拜靖国神社,并呼吁政府建造由国学监管、与神道教无关的新纪念设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所列的三种战争罪类型,指出日本在1931---1945年侵华期闯符合哪几条罪行,并各举两例说明。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是阻碍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变式题2】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制造的侵华罪行有( )
①南京大屠杀 ②旅顺大屠杀 ③潘家峪惨案 ④“七三一部队”用活人做实验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知识点三:抗战的胜利
1.百团大战: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根据地军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抗击了大部分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940年下半年,在华北地区由彭德怀领导的百团大战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2.中国远征军: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境内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同时中国还开辟了国外战场。1942年年初,日军由泰国、缅甸侵入我国云南。为确保滇缅公路这一国际交通线,中国政府派远征军到缅甸与日军作战。当时英军二部被日军围困在缅甸仁安羌附近。中国远征军克复仁安羌,救出被困英军,并在英美配合下,于1945年年初击败侵缅日军。
3.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八年抗日战争的胜利。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抗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
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典例剖析 【例4】1945年日本投降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武(苏联)。对这两个谜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以上两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B.以上两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
C.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作用
D.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变式题3】 “满天凉露压降旗,武运凋残日西下。会看为魂葬处,豺鸣哭化暮鸦啼。”这是摘自李汝伦《紫玉箫二集》的一首诗。以下题目最可能是原题的是 ( )
A、《甲午悲歌》 B.《珍珠港祭》 C .《台湾沦陷》 D.《日寇投降》
巩固测试
1、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2、国共两党实现两次合作的基础是………………………( )
A.共同的斗争目标 B.共同的革命纲领 C.共同的阶级立场 D.共同的思想认识
3、下列人物在1937年抱定“固守城垣,一息尚存,奋斗到底"的决心,坚守宝山,最后壮烈牺牲的是( ) A.谢晋元 B.姚子青 C.宋哲元 D.蔡廷锴
4、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的主要作用表现为…………………………………( )
A.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B.成为抗击侵略的中流砥柱
C.对国民党军队构成威胁 D.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计划
5、《八路军军歌》中唱道:“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其中“慷慨悲歌奔战场"指的是( )
A.发表宣言,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民族抗战
C.中国远征军赴缅甸同日军作战 D.开辟抗日根据地,把敌人后方变成抗日前线
6、在抗战相持阶段,蒋介石集团始终未放弃抗日的主要原因是……………………………… ( )
A.英美支持抗日 B.人民反对投降
C.日本未改变灭亡中国的方针 D.中国共产党的反击
7、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抗日战争
8、童谣也能证史。79岁的杨老先生少年的习作“不要放鞭炮"写道:新年到,放鞭炮,蹦硼,蹦硼,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如今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枪炮价格高,只要万众心一条,莫看轻,省下是丝毫,千门万户数目就不小!救国不靠空口号,实地工作最紧要!这首民谣写作的时期………(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9、抗战时期《军政杂志》载:“晴天霹雳太行头,万里阴霾一鼓收。英帅朱彭筹此役,竟扶危局定神州。”文中的“此役"是指……………………………………( )
A.平型关战役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淞沪会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共产党员及其所领导的民众和武装力量,应该最积极地站在斗争最前线,应该使自己成为全面抗
战的核心,应该用极大力量发展抗日的群众运动。不放松一刻工夫、一个机会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只要真组织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疑义的。
——洛川会议《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武装人民,发展抗日的游击战争,配合主力军作战。改革军队的政治工作,使指挥员与战斗员团结一致。援助东北人民革命军与东北义勇军,破坏敌人的后方。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中共确定了怎样的抗战路线
(2)材料二说明中共采取了怎样的作战方针
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