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2011年南京质检)1824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创立“新和谐公社”,试图把公社建成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财产公有的社会。但公社4年以后就宣告失败,根本原因是( )
A.欧文经营管理不善
B.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C.资产阶级无情剥削
D.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D
2.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的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三个最先进的国家”指资本主义经济发达的英、法、美
B.“三种主要思潮”指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
C.马、恩、列共同创造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D.马、恩汲取德、英、法优秀文化成果创立了科学理论
答案:D
3.(2011年南昌检测)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诞生了一个伟大的真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较之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依据是( )
A.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B.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是剥削制度
C.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D.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解析:选D。A、B两项是两种思想学说的共同点,C项未指出无产阶级的任务,表述全面的应是D项。
4.《联合报》报道:最近德国特利尔马克思博物馆天天爆满,德国本地游客不断增多,也有大量从世界各地而来的游客。……经济不景气让马克思突然一夜之间又变身大明星。这主要是由于马克思( )
A.发表《共产党宣言》160周年
B.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导
C.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剖析
D.对俄国十月革命的精确预言
答案:C
5.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当宣言出版时,我们不能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宣言。在1847年,社会主义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则意味着工人的运动。当时,社会主义,至少在大陆上,是上流社会的,而共产主义运动却恰恰相反。”材料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奋斗的目标是( )
A.实现社会主义
B.革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C.解放被压迫民族
D.为工人阶级谋取利益
解析:选D。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题干材料中的“共产主义则意味着工人的运动”“共产主义运动却恰恰相反”等信息可判断马克思、恩格斯奋斗的目标是为工人阶级谋取利益。
6.“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的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段话的核心应是( )
A.夺取政权
B.改变社会不平等现状
C.废除私有制
D.发展社会生产力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背景材料可以看出这段话的核心应是“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实际上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7.“在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内,既不应有闲职,也不应有高薪;为此……规定各公社机关职员最高薪为六千法郎。”这一“限薪”令的主要动机是( )
A.解决财政困难 B.防止官员腐败
C.提高执政能力 D.创建理想社会
解析:选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限薪”令是巴黎公社革命期间,属于巴黎公社采取的社会经济方面的措施,此举表明巴黎公社想要创建一个工人阶级掌权的理想社会。
8.(2011年徐州检测)下图中甲、乙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两个顶点,其涉及的事件分别是( )
A.里昂工人起义、宪章运动
B.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第一国际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第一国际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
解析:选D。解答本题要注意甲、乙两个顶点的时间断限,再结合19世纪三四十年代和六七十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事件,判断涉及的事件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巴黎公社。
9.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巴黎公社是( )
A.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国家
B.世界上最早民主选举国家领导人的政权
C.世界上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世界上最早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解析:选C。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苏俄,A不正确;古希腊也是民主选举国家领导人,B不正确;在巴黎公社之前已有了欧洲三大工人运动,D不正确;答案为C。
10.2008年俄塔社东京12月24日报道:金融危机令东京的圣诞礼品市场生意清淡了不少,但东方出版社推出的根据马克思《资本论》改编的漫画,却成为岁末年关最炙手可热的礼物,这说明( )
A.俄塔社信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B.日本国民大多数人信奉马克思主义
C.马克思主义是俄日两国政府的指导思想之一
D.马克思主义在今天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解析:选D。从材料内容分析,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根据马克思《资本论》改编的漫画畅销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今天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11.(2010年安徽师大附中模拟)在解释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时,列宁这样说道,“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列宁的这段话可理解为( )
A.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革命
B.在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以前不能进行革命斗争
C.革命的成功需要成熟的主客观条件作保证
D.1871年是革命条件成熟与否的分水岭
解析:选C。列宁认为革命胜利需要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客观的)和成熟的无产阶级(主观的)这两个条件,C项理解正确。A、B两项都曲解了列宁的观点;列宁所提到的“1871年”是指1871年的巴黎公社,将巴黎公社不具备革命胜利的条件理解为1871年是革命条件成熟与否的分水岭显然是错误的。
12.《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性质是(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社会主义革命
C.无产阶级革命
D.农民革命
解析:选B。由材料中的“战争”“四月……口号”“半年后”等信息判断,第一次革命是指二月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二次革命是指十月革命,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A项错误、B项正确。D项显然错误。“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界定的角度不同。无产阶级革命是从领导阶级上界定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从内容上界定的,即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社会主义,C项不合适。
13.1917年11月8日(即俄历10月25日)清晨,当俄国人民醒来,惊讶地在街头读到了这样一则布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国家政权已经转到彼得格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机关,即领导彼得格勒无产阶级和卫戍部队的革命军事委员会手中。”这则布告的内容出自( )
A.《四月提纲》
B.《土地法令》
C.《和平法令》
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由时间来看,是指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布告,排除A项。由内容看,它宣布了国家政权的转移,宣告了革命的胜利,结合B、C、D三个法令内容分析,D项正确。
14.王蒙在《苏联祭》中这样评价十月革命:“想洗净一段重要的、震动了世界也改变了世界、震动了本国也改变了本国的历史谈何容易?价值选择的变易不能代替历史的书写,而书写历史不等于历史本身。”俄国十月革命“震动了世界”的意义不包括( )
A.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D.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答案:A
15.(2010年南通模拟)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角度理解下列两幅图片,最确切的是( )
A.社会主义已成功地从理论变为现实
B.社会主义已从空想变为科学的革命理论
C.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
D.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导
答案:A
二、非选择题(16题22分,17题18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欧文“新和谐公社”蓝图
材料2:共产党宣言
材料3: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巴黎公社具有冲天的精神。
材料4:1917年11月,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
(1)上述四则材料所反映的思想或政治事件在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8分)
(2)“巴黎公社具有冲天的精神”,其主要表现是什么?(6分)
(3)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有什么不同?(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历史趋势。(4分)
答案:(1)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共运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教训;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2)强烈的爱国精神,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发动革命;首创精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民主精神,巴黎人民经过选举建立巴黎公社;英勇不屈精神。为保卫政权浴血奋战。
(3)俄国十月革命是由城市起义获得胜利,扩展到农村,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中国是农村包围城市,然后夺取全国胜利。
(4)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由理论发展到实践,由尝试失败到取得胜利,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7.(2011年济南测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2: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历史做的要更多,它不仅消除了我们当时的迷误,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这一点是值得在这里较细致地加以研究的。
——恩格斯《法兰西内战1848~1850》序言
材料3:但是由于这样有成效地使用普选权,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应开始被采用,并且迅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结果,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恩格斯《法兰西内战1848~1850》序言
材料4: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纲》
请回答:
(1)材料1对无产阶级夺权方式是怎样认识的?(2分)
(2)材料2、3对无产阶级夺权方式又是怎样认识的?依据材料说明理由。(4分)
(3)材料4中列宁是怎样总结当时的历史特点的?由此他主张怎样夺权?实际上怎样夺权?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关键因素是什么?(6分)
(4)从恩格斯的修正到列宁的变化,你能得到哪些认识?(6分)
答案:(1)暴力夺权。
(2)都主张充分利用合法斗争的方式。理由:无产阶级斗争的条件有了变化;可以“有成效地使用普选权”。
(3)“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是列宁总结的当时俄国的特点,因此他主张和平夺权。实际上是暴力夺权。原因是临时政府使用武力镇压革命,政权完全落入临时政府手中,和平夺权已不可能。
(4)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不能把它当做僵死的教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无产阶级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本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