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说巴黎公社“不过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其含义是指( )
A.巴黎公社起义的爆发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B.无产阶级夺权的时机只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
C.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D.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解析:选C。本题考查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背景。马克思的论断包含“特殊条件下”和“一个城市”两个限定语,如此的限定不是强调其必然性,而是强调其偶然性。事实上,巴黎公社革命不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政策违背人民意愿的结果。
2.(2011年广州学业水平检测)据下列材料推断,“公社革命”后建立的新政权是( )
“3月18日自动发动的公社革命……是旧政权和教权制度的结束,是军国主义、官僚主义、剥削制度、投机、垄断和特权这一切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使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的东西的结束。”
——《告法国人民书》(1871年4月)
A.资产阶级政权 B.工人阶级政权
C.军国主义政权 D.政教合一政权
解析:选B。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信息“使无产阶级遭受……的东西的结束”可判断为工人阶级的政权。
3.巴黎公社委员佛兰克尔说:“3月18日的革命完全是由无产阶级完成的,如果我们丝毫不为这个阶级谋福利,那我认为公社本身的存在就毫无意义。”为了为无产阶级谋福利,巴黎公社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
①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
②公社公职人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受人民监督
③规定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一个熟练工人的工资
④为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从题目要求来看是考查巴黎公社的措施,①②③皆符合史实,④属于意义,而不是措施,应排除。
4.如果人们参观“巴黎公社墙”、观赏“公社战士英勇就义”图,其感受不应包括( )
A.马克思主义诞生背景的特殊性
B.公社战士的英勇不屈
C.当年阶级矛盾的激烈
D.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曲折艰难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巴黎公社失败这一历史知识的把握。面对敌人的疯狂反扑,巴黎公社社员英勇不屈,顽强战斗直至最后壮烈牺牲,充分说明了当时阶级矛盾的激烈和革命道路的曲折。
5.阅读下列材料:
一种观点认为,巴黎公社革命的发生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的到来,是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由盛转衰、一步一步走向灭亡的标志。
另一种观点认为,巴黎公社在很大程度上是19世纪初期以来工人运动的高峰与总结,它验证了马克思主义暴力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正确性,是无产阶级暴力夺权的一次尝试,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一次城市起义,并不能从世界范围内宣告资本主义制度从此走向衰亡。
请回答: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代表了新的命题方向,解答此题的关键,首先是明确选择一种观点进行论述,切忌不分主次、观点不明。其次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支持观点,尽量不遗漏知识点。最后要注意史论结合,有论有据,利用史实说明观点。
答案:同意第一种观点的理由:因为巴黎公社利用革命的暴力手段砸碎了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新的国家机器,成立公社委员会作为政权的领导机构,代表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
同意第二种观点的理由:因为此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才刚刚确立或初步发展,比较适应生产力发展,处在上升时期。巴黎公社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并不是由于它瓦解、打击了资本主义制度,而在于它对马克思主义的验证。
一、选择题
1.1871年3月18日革命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条件已经成熟
B.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C.民族矛盾激化引发阶级矛盾尖锐
D.法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熟和正确领导
解析:选C。A、B两项实际上说明了同一问题,即1871年3月18日革命具备了经济条件,该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因为1871年的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尚未高度发展;D项则根本不存在。
2.巴黎公社时期,法国并不存在建立工人阶级政权的客观条件。这里的“客观条件”主要是( )
A.资本主义大工业未得到充分发展
B.独立的无产阶级苏维埃未建立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尚未激化
D.第一国际未能起到领导作用
解析:选A。本题旨在考查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政权,属生产关系范畴,它由社会生产力决定,只有在资本主义大工业得到充分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情况下才能确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3.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建立国民自卫军 B.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C.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 D.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公社的公职人员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充分体现了人民掌权的特点。
4.巴黎公社客观上实践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
A.工人武装通过起义夺取政权
B.成立公社委员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
C.政府全体成员均由市民选举产生
D.公社委员会没收私营企业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公社与《共产党宣言》的联系。《共产党宣言》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而巴黎公社革命就是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符合《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
5.
右面两枚邮票分别是纪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位人物和一件大事,对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
A.两枚邮票反映的内容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B.邮票上的人物直接指导着邮票上的事件
C.邮票上的事件不能体现邮票上的人物的观点
D.邮票上的事件丰富了邮票上的人物的学说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马克思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故正确答案为D。
6.“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这是1871年5月29日,鲍狄埃满怀悲愤创作的“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国际歌》。鲍狄埃满怀悲愤地创作的原因是( )
A.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血腥镇压巴黎公社
C.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D.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由时间“1871年5月29日”和“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可以判断应与巴黎公社有关。巴黎公社经过“五月流血周”失败是在1871年5月28日,因此B项符合要求。
7.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验证了《共产党宣言》中哪项主张的正确性( )
A.无产阶级应当建立自己统一的革命政党来领导革命
B.无产阶级应当建立本阶级的政权
C.无产阶级应该进行暴力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应该在几个发达国家同时进行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巴黎公社建立了政权,进行了暴力革命,但没有自己统一的革命政党来领导革命。所以A项正确。
8.关于第一、二国际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A.是国际工人运动高涨的产物
B.因修正主义泛滥而破产
C.突出的背景是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D.是各国政党的上级组织
解析:选A。第一国际、第二国际都是国际工人运动日益高涨并走向联合的产物。
二、非选择题
9.(2011年安徽皖南八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由于“新和谐公社”并不是真正与世界隔绝的,加入这个公社的人来自各个地方,抱有各自的目的,追求不同的利益,有着不同的政治信仰。这样,入社的社会上层分子和普通劳动者之间很快产生了矛盾,加上宗教信仰不同和民族的偏见,使这个公社远不像欧文预想的那么“和谐”。……同时,按照欧文的理论,公社经济活动的目的,只是满足公社社员的需要,因此,“新和谐公社”不仅没有积累,而且消费超过了生产。
材料2:公社在社会经济领域内实行的最有意义的改革措施,是在4月16日颁布的关于将逃亡业主所遗弃的工厂转交给工人协作社的法令……5月3日,罗浮尔军械厂的工人根据公社的指示,制定了该厂的管理章程。它规定:工长以上各级领导由工人民主选举产生,受工人监督,不称职者可以随时撤换;成立有工人代表参加的工厂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厂内各项工作。
材料3: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总结了经验并作了艰苦的理论探索。这一时期,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获得了重大发展,为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理论上的准备,给无产阶级锻造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1)依据材料1,分析欧文的“新和谐公社”走向失败的原因。
(2)依据材料2及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公社是如何管理社会经济的?
(3)依据材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1、材料2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解析:第(1)问,要能够从材料1的三句话中分别概括提炼,即公社成员的构成、公社的理论指导以及经济活动等;第(2)问,经济管理措施包括管理的组织、工资工时等,由材料2中的“工人合作社”“工厂管理委员会”等信息看出企业的管理组织与方法,教材另外还介绍了工作时间等;第(3)问的基本思路是:
答案:(1)原因:公社成员成分复杂,存在诸多差异;公社建设处于探索过程,且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公社内部矛盾突出,且脱离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任答出其中2点即可)
(2)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工人对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日。
(3)欧文改造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设想和实践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创造了条件;巴黎公社的改革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