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该现象描述的战争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通过“竹枪”、“烧尽”等关键词,可以看出鸦片输入的危害,与之有关的战争即“鸦片战争”。所以选A。
2. 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
①开设工厂 ②协定关税 ③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领事裁判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指的是片面最惠国待遇。“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指的是领事裁判权。所以选B。
3. 李大钊在一首诗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两度劫”发生在(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中日甲午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D。近代前期北京两次被外国侵略军所占,一次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另一次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美日两国自2010年12月3日起在日本冲绳东部举行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日本《赤旗》报称,往年的日美联合军事演习均以中国、朝鲜和俄罗斯作为事实上的假想敌人,今年的演习则明确把中国当作假想敌人。历史上美日勾结以针对中国的事件有( )
A.1894年日本悬挂美国国旗突然发动黄海海战
B.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C.七七事变后美国继续保持与日本贸易往来
D.二战后美国庇护日本战犯
解析:选B。解答本题要回顾历史上美日勾结侵害中国的相关史实,在此基础上结合选项进行判断分析。A是日本单方面的行为。C是美日经济贸易的需要,不具有针对中国的性质。D是出于二战后美国战略发展的需要,主要是针对苏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反映了列强互相勾结,以侵略中国为目的。答案为B。
5.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这三个条约签订的时间及背景各是什么?
(2)这三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有何影响?
(3)图三之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何变化?为什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历史上三大不平等条约。第(1)、(2)问可按照教材知识直接回答。第(3)问主要矛盾变化需要加以概括,可结合社会性质变化进行分析。
答案:(1)1842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投降,签订《辛丑条约》。
(2)《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两大矛盾汇流,集中体现为阶级矛盾。中国已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一、选择题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为了打开中国大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其主要目的不是保护鸦片贸易,这仅是其借口,主要目的应是打开中国大门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2.读下面“租界内的会审公廨”(“公廨”指官吏办事的地方)图,该图反映的现象侵犯了中国的( )
A.关税主权 B.领土主权
C.贸易主权 D.司法主权
解析:选D。“租界内的会审公廨”是指租界内设定法律审判机构,外国人犯了法适用于本国法庭的法律依据尺度,而不受中国法律制裁。
3.下列是某部电影反映1843年上海的情景。其中,有悖于历史事实的是( )
A.码头上飘扬着很多的英国国旗
B.民众强烈反对政府赔款给英国
C.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鳞次栉比
D.大清官员与英国人商谈关税额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1843年是英国发动对中国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开放通商口岸、赔款、协定关税、割地。所以,A、B、D三项都符合史实。C项应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4.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新陈代谢》)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
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倾轧
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
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
解析:选A。本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中“请款辄驳诘”得出军费不足;从“政府疑我跋扈”得出朝廷猜忌;从“台谏参我贪婪”得出同僚的倾轧。同时,也要从李鸿章所属的阶级去理解。
5.19世纪末,有人题联于京师:“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这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本题可直接通过题目中的时间及“万寿无疆”、“割地求和”等内容来加以判断。
6.台湾义士邱逢甲上奏朝廷:“万民誓不从日,割亦死,拒亦死,宁先死于乱民手,不愿死于倭人之手……”与这段话反映的史实有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马关条约》规定割台湾给日本,遭到台湾人民反对,掀起反割台斗争。
7.(2011年广州市调研)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选D。根据题中材料可知,“议约”中没有关于割地的内容。据此,可以判断出“议约”是指《辛丑条约》。另“疾愚暴之无知”应是指义和团运动。
8.“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下列款项用于履行一项条约。这一条约是 ( )
拆除山海关炮台 10 000元
拆除大沽南炮台 1000元
拆除大沽北炮台 3 000元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材料中“拆除山海关炮台”“拆除大沽南炮台”等信息,联系《辛丑条约》的相关条款作答。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请回答:
(1)斯塔夫里阿诺斯对三次战争失败原因的叙述正确吗?为什么?
(2)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为什么说“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产生了一个新中国?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因素?
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近代史上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失败原因及列强入侵所产生的客观影响。材料中对三次战争失败的原因只归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很显然没有归结到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与资本主义的强大。三次战争的灾难结合教材知识归纳即可。要从列强入侵时带来的西方文明及中国人的抗争精神及民族意识的觉醒等方面综合认识“新中国”的产生。
答案:(1)不完全正确。三次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清政府的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强盛的资本主义。
(2)被迫打开国门,割地、赔款,部分主权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开始并逐步加深。
(3)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科学技术等先后传入中国,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逐步觉醒,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潮流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