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20 22:3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四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练习题
一、单选题.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小明非常喜欢的唐诗。“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地方,在汉代时被称为(?
?

A.
大秦
B.
西域
C.
安息
D.
新疆
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的关注。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
张骞通西域
B.
鉴真东渡
C.
玄奘西游
D.
郑和下西洋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汉武帝时期,出使西域并为丝绸之路开通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A.
张骞
B.
班超
C.
甘英
D.
班勇
西汉丝绸之路的路线是(?
?

A.
长安→河西走廊→中亚、南亚、西亚→今新疆境内→大秦
B.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南亚、西亚→大秦
C.
洛阳→河西走廊→中亚、南亚、西亚→今新疆境内→大秦
D.
洛阳→中亚、南亚、西亚→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
下列哪些人物曾出使西域(?
?
)?
①班超?
②张骞?
③班勇?
④贾谊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最能证明新疆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是(?
?

A.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B.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C.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
D.
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
张骞第一次出使匈奴的目的是(?
?

A.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B.
了解西域各民族的艺术
C.
侦查匈奴军情
D.
考查地理
小明同学在复习《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时,绘制了如下时间轴。对此,解说合理的是
A.
西域指甘肃阳关、玉门关以东的地区
B.
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是公元前1世纪
C.
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
D.
班超出使西域与张骞出使西域相距210年
新疆古称西域,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开始于设置()
A.
西域都护
B.
安西都护府
C.
伊犁将军府
D.
北庭都元帅府中
张骞通西域后,西域与内地的交往日益密切。下列事物中,从西域传入中国的是(?
?

①核桃?
?
②香料?
?
③漆器?
?
④葡萄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考古可追寻历史的印记。近年来,在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证实(?
?

A.
班超曾出使西域
B.
甘英曾出使大秦
C.
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
D.
中亚与东南亚曾经都是中国版图
中国是世界上几个独立的文明发源地之一,西部的高原与沙漠使古代中国与其他文明间交流极少。中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与中亚、西亚文明进行交流发生于(  )
A.
商周时期
B.
两汉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下列史实与推论均正确的是()
?
史实
推论

张骞出使西域
西汉与匈奴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

班超出使大秦
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西域葡萄、石榴等物产传入中原
西域物产的引进是丝绸之路开通的最大成果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A.

B.

C.

D.

二、材料解析题
张骞“凿空之旅”名垂青史,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匈奴降者口中得知,大月氏逃向西方后,深怨匈奴而图报复,却找不到盟友共击匈奴。于是下令召募使者出使大月氏,张骞毅然应募;于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域。他途经匈奴,被匈奴捉住并拘留了十几年,趁匈奴发生内乱时脱逃,于公元前126年回到长安。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教师用书·七年级(上)》
(1)据材料,指出张骞“毅然应募”出使西域的使命是什么?“陆路通道”指的是什么?它的开通有何意义?
(2)张骞通西域后,西汉政府设置哪一官职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它的设置有何重要意义?
(3)张骞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10余年,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丝绸之路。
材料一: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一位伟大使者肩负和平友好的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习近平主席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
材料二: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丝绸和养蚕技术、铁器、造纸术等都陆续西传,中亚的特产如胡桃、石榴、芝麻、胡豆等也先后传到中国。大宛的“汗血马”、非洲的舵鸟以及西方的宝石、香料等也由西域等国贡献而来。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海上丝绸之路把丝绸远销海外,古代南亚、东南亚各地人民都喜欢穿中国丝绸制成的简裙,在中国文献中,东南亚人民“以帛缠首”的记载比比皆是。日本出现了仿制“唐绫”(中国丝绸)而发展起来的“博多织”纺织法。海上丝绸之路远远不只是向外传布丝绸,还把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如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术、瓷器、医学、中草药等传布到世界各地。
——据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1)材料一中的伟大使者是谁?东汉派谁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这条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中国古代的哪个城市?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古代丝绸之路的作用。
(3)汉代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其中,从山东出发的船只穿过黄海,可到达哪里?
秦汉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摘编自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饮酒的器具),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匈奴)。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史记·大宛列传》
材料三?
丝绸之路经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为巩固边疆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天子”是谁,并说明天子“欲通使(月氏)”的目的和结果。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具体列举丝绸之路上曾流通的“手工业品”“农产品”和“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各举一例),并概括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写出西汉为保护丝绸之路的安全和商旅往来所设置机构的名称,并说明设置这一机构的历史意义。
“领略迷人的西域风情,聆听沙的呼吸,触摸历史的脉搏——追寻丝路”这是某旅行社刊登的广告。现有顾客上门咨询,请你当一名历史导游,依据下图及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莫高窟壁画
(1)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上图所示壁画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二】地图博物馆
(2)他从____①____(城市名)出发,穿过(河西走廊),最终到达(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地方,这在古代称为
____②____,最远可到达____③____。?
【材料三】史书地方志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沿着这条道路,千余年间,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汉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七上历史教材
(3)材料三认为“丝路”的长期维持主要得益于西汉政府设立的什么机构对西域的有效管辖?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
(4)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有何作用??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西域,要求理解掌握基础史实。
【解答】
B.两汉时期,西域是指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故B符合题意。
A.大秦是中国古人对欧洲的罗马帝国的叫法,故排除A。
C.安息在今西亚的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故排除C。
D.1757年,清朝彻底平定了准噶尔叛乱。乾隆皇帝把这片土地命名为“新疆”,意思是“故土新归”。1884年,新疆成为我国的一个省。故排除D。
故选B。
2.【答案】A
【解析】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故选:A。
本题以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出现为切入点,考查张骞出使西域。
本题以张骞出使西域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3.【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与西域的通道,有利于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A符合题意。
BCD.三人均是东汉时期人。故排除。
???????故选A。
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的路线,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依据所学可知,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彼此相互往来,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出发,向西穿过河西走廊(今甘肃省),经西域(今新疆境内)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大秦等地)。
故B正确。
5.【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张謇、班超和班勇出使西域,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①.东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经营西域长达30年之久)。故①正确。
②.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随从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率领300多人的使团走访西域许多国家。故②正确。
③.汉安帝时,匈奴攻扰西域,班勇(班超之子)任西域长史,将兵五百人前往西域,与龟兹合兵击走匈奴伊蠡王。故③正确。
④.贾谊是汉文帝时的著名文学家,但并没有出使西域,故④错误。
故选A(①②③)。
6.【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西域都护,要求理解掌握基础史实。
【解答】
C.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天的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区域,故
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张骞出使西域,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A.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试图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在途中他们被匈奴抓住。张骞威武不屈,持汉节不失。他始终不忘使命,在被扣留10余年之后,找机会逃脱,最终到了大月氏。虽然跟大月氏的合作计划未能成功,但他带回了关于西域的丰富见闻。故A正确。
???????BCD.均不符合史实。
故选A。
8.【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要求解读图示信息。
【解答】
A.西域指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的地区,故A错误。
B.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是公元前138年,即公元前2世纪,故B错误。
C.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是在公元前60年,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故C错误。
D.班超出使西域是在公元73年,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是公元前138年,班超出使西域与张骞出使西域相距210年,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开始于设置西域都护。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故A正确。
B.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故排除B。
C.1882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后设置,故排除C。
D.1295年,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故排除D。
故选A。
10.【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①②④.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其中,中国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绸、漆器、金属等手工业品传到西域。西域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天马、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核桃、大蒜等传到中原。故①②④符合题意。
③.漆器是从中原传到西域的,故排除③。
故选C(①②④)。
1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要求结合所学准确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新疆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从这些地方考古发掘出汉代的丝织品、钱币和陶器,不仅证实了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的存在,而且说明汉代的对外贸易比较繁荣,故C正确。
AB.均与本题无关。
D.这是对题干信息的错误理解,且不符合史实,故D错误。
故选C。
12.【答案】B
【解析】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开通,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西亚、直到欧洲的一条陆路交通线。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与中亚、西亚文明进行交流的开始。
故选:B。
本题以中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与中亚、西亚文明进行交流为切入点,考查丝绸之路。
本题以丝绸之路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史实与推论,要求具备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辨析能力。
【解答】
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故A推论错误。
B.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故B史实错误。
C.丝绸之路最大的成果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故C推论错误。
D.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商旅。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的开始。故D正确。
故选D。
14.【答案】(1)联系大月氏抗击匈奴(或答:抗击匈奴军事需要);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2)西域都护。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或答:说明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3)顽强的意志;坚定的目标等。
【解析】(1)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要求具备分析理解材料和识记的能力。依据“大月氏逃向西方后,深怨匈奴而图报复,却找不到盟友共击匈奴。于是下令召募使者出使大月氏”可知目的是联系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指的是丝绸之路的开通;关于意义,回忆再现作答即可,它的开通沟通了亚欧大陆,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2)本题考查西域都护,要求具备识记基础和运用的能力。联系所学可知,张骞通西域后,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本题考查张骞的精神,要求具备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紧扣“张骞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10余年,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分析、认知,主要可从其意志的顽强、目标坚定等角度得出相关认识,言之有理亦可。
15.【答案】(1)张骞,班超;长安。
(2)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朝鲜、日本。
【解析】(1)本题考查两汉与西域交往的使者及丝绸之路的起点,要求具备基础的识记能力。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伟大使者是张骞;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西汉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西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从长安(今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今新疆地区,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大秦的陆路交通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因而被称作“丝绸之路”。?
(2)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的作用,要求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西域各国与汉朝的联系,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交交流,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丝绸之路在今天仍是中西交往的重要交通通道,丝绸之路在我国当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3)本题考查海上丝绸之路,要求具备基础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其中,从山东沿岸出发的船只穿过黄海,可到达朝鲜、日本。
16.【答案】(1)派蒙恬大举反击匈奴;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2)汉武帝;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3)丝绸、漆器、铸铁等;核挑、葡萄、苜蓿等;佛教;
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4)西域都护府;西域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解析】(1)本题考查秦巩固边疆的措施,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信息“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可知,秦朝为巩固边疆,派蒙恬大举反击匈奴;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2)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一、二,由材料信息“骞以郎应募,使月氏。”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张骞通西域的原因,据学可知,为了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问题三,据学可知,张骞通西域,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3)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一,据学可知,丝绸之路上曾流通的“手工业品”有丝绸、漆器、铸铁等;丝绸之路上曾流通的“农产品”有核挑、葡萄、苜蓿等;丝绸之路上曾流通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有佛教。问题二,据学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4)本题考查西域都护府,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一,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西汉为保护丝绸之路的安全和商旅往来所设置的机构是西域都护府。问题二,据学可知,西域都护府的设置,表明西域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17.【答案】(1)张骞出使西域。
(2)①长安;②西域;③欧洲。
(3)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4)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
【解析】(1)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上图所示壁画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
(2)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今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当时贯穿东西的交通线,是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的大秦,故①长安;②西域;③欧洲。
(3)本题考查西域都护的设置,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要求具备准确分析材料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根据材料三“……沿着这条道路,千余年间,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汉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可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
第2页,共15页
第3页,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