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5学案 第十八章 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5学案 第十八章 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20 14:3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汤姆孙发现电子之后,人们立刻进行建立各种原子模型的尝试,你都知道有哪些典型的模型呢?
提示:(1)勒纳德的动力子模型:原子内部的电子与相应的正电荷组成一个中性的“刚性配偶体”,他取名为动力子,无数动力子漂浮于原子太空内.
(2)长冈半太郎的土星型模型:1904年,他根据麦克斯韦的土星环理论推测原子的结构,提出了一个土星模型,它实际上已经包含了核模型的基本思想,只是对核的大小的数量级及稳定性等问题没有给出足够的重视.
(3)汤姆孙的“枣糕模型”.
(4)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
(5)玻尔模型.
后面的三种模型教材中已经做了阐述.
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偏转角大的α粒子与偏转角小的α粒子相比,谁离原子核更近一些?
提示:α粒子与原子核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库仑斥力,偏转角大,意味着库仑力大,因而也就越靠近原子核.
考点一  α粒子散射实验及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及注意事项
(1)实验装置(如图)由放射源、金箔、荧光屏等组成.
(2)实验注意事项:
①整个实验过程需在真空中进行.
②α粒子是氦原子核,本身非常小,金箔需很薄,α粒子才能很容易穿过.
③实验中用的是金箔而不是铝箔,这是因为金的原子序数大,α粒子与金核间库仑力大,偏转明显;另外金的延展性好,容易做成极薄的金箔.
2.α粒子的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孙的原子模型
(1)α粒子在穿过原子之间时,所受周围的正、负电荷作用的库仑力是平衡的,α粒子不会发生偏转.
(2)α粒子正对着电子射来,质量远小于α粒子的电子不可能使α粒子发生明显偏转,更不可能使它反弹.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解释
(1)当α粒子穿过原子时,如果离核较远,受到原子核的斥力很小,α粒子就像穿过“一片空地”一
样,无遮无挡,运动方向改变很小.因为原子核很小,所以绝大多数α粒子不发生偏转.
(2)只有当α粒子十分接近原子核穿过时,才受到很大的库仑力作用,偏转角才很大,而这种机会很少.
(3)如果α粒子正对着原子核射来,偏转角几乎达到180°,这种机会极少,如图所示.
【例1】 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  )
A.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B.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
C.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
D.金箔中的金原子间存在很大的空隙,只有极少数碰到金原子
→→

【答案】 A
【解析】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说明只有少数α粒子受到很强的斥力,大多数α粒子受到的斥力很小,这反映出在原子内部正电荷分布在很小的空间,且质量很大,A正确,B错误;实验中所用金箔尽管很薄,但也有上万层原子,由此可知,有少数α粒子偏转显然不是由于碰不到金原子,由此知C、D错误.故选A.
总结提能 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及核式结构模型
(1)熟记装置及原理
α粒子散射实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因此对实验器材、现象、现象分析、结论都必须弄明白,才能顺利解答有关问题.
(2)理解建立核式结构模型的要点
①核外电子不会使α粒子的速度发生明显改变.
②汤姆孙模型不能解释α粒子的大角度散射.
③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甚至反弹回来,表明这些α粒子在原子中的某个地方受到了质量、电荷量均比它本身大得多的物体的作用.
④绝大多数α粒子在穿过厚厚的金原子层时运动方向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原子的质量、电荷量主要集中在体积很小的核上.
如图所示为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粒子打到荧光屏上会引起闪烁,若将带有荧光屏的显微镜分别放在图中A,B,C,D四处位置.则这四处位置在相等时间内统计的闪烁次数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A )
A.1 305,25,7,1       B.202,405,625,825
C.1 202,1 010,723,203 D.1 202,1 305,723,203
解析:由于绝大多数粒子运动方向基本不变,所以A位置闪烁次数最多,少数粒子发生了偏转,极少数发生了大角度偏转.符合该规律的数据只有A选项,故选项A正确.
考点二  力、电学知识在α粒子实验或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中的应用
α粒子散射实验 电子绕核运动
受力 特点 大小:F=k
方向:α粒子所受库仑力沿α粒子与核的连线,由核指向α粒子.
特点:α粒子离核越近,F越大;反之,F越小. 方向:电子所受库仑力沿电子与核的连线,由电子指向核.
特点:在同一轨道上运动时,F大小不变.
能量转 化情况 ①当α粒子靠近原子核时,库仑斥力对α粒子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②当α粒子远离原子核时,库仑斥力对α粒子做正功,电势能减小. ①电子绕核运动时,库仑力对电子不做功,电势能、动能不变.
②轨道半径r变大时,库仑力对电子做负功,电势能增加,动能减少;反之,电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运动 性质 绝大多数α粒子做变加速曲线运动,极个别α粒子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电子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库仑力提供向心力,即k=m.
【例2】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如图所示中虚线表示原子核所形成的电场的等势线,实线表示一个α粒子的运动轨迹,在α粒子从a运动到b,再运动到c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B.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C.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总功等于零
D.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1.α粒子从a运动到b,电场力做正功还是负功,α粒子的电势能增大还是减小?
2.α粒子从a运动到b,受到的电场力大小如何变化?试根据点电荷周围场强大小的关系分析一下.
3.在a点和c点,α粒子具有的动能和电势能是否相同?
【答案】 C
【解析】 α粒子受到原子核的排斥力,接近时动能减小,远离时动能增大,A项错误;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所以电势能先增加,后减小,又由于a、c在同一等势面上,所以α粒子从a运动到c电场力做功为零,B项错误,C项正确;库仑力F=,即F随r的变化而变化,与r2成反比,所以库仑力先增后减,加速度也是先增后减,D项错误.
总结提能 电荷在电场中运动时,电场力做正功,电荷的动能增加,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荷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
如图所示,M、N为原子核外的两个等势面,已知UNM=100 V,一个α粒子以2.5×105 m/s的速度从等势面M上的A点运动到B点,求α粒子在B点时的速度大小.(已知mα=6.64×10-27 kg)
答案:2.3×105 m/s
解析:α粒子由A到B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2eUNM=mαv-mαv,
则vB==2.3×105 m/s.
重难疑点辨析
解决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相关问题的方法
1.解题依据和方法一
解答与本节知识有关的试题,必须以三个实验的现象和从三个实验中发现的事实为基础,应明确以下几点:
(1)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2)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说明: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和全部正电荷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3)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核实验,发现了质子.
2.解题依据和方法二
根据原子的核式结构,结合前面所掌握的动能、电势能、库仑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等知识,是综合分析解决有α粒子靠近原子核过程中,有关功、能的变化,加速度、速度的变化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应掌握的方法.
3.解题依据和方法三
明确原子核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元素的原子序数四种数的数值相等,以及原子的质量数与核子数相等,并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它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
【典例】 (多选)如图所示为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穿过某一金原子核附近时的示意图,A、B、C三点分别位于两个等势面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α粒子在A处的速度比在B处的速度小
B.α粒子在B处的速度最大
C.α粒子在A、C处的速度大小相等
D.α粒子在B处的速度比在C处的速度小
【解析】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对于A、B、C三点,A、C位于原子核形成的同一等势面上,电势能相同,故动能也相同,则A、C两点速率相同,故C正确;由A到B,α粒子克服库仑力做功,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故B点速度最小,D正确,A、B错误.
【答案】 CD
在原子核形成的电场中,越靠近原子核电势越高,α粒子运动过程中,只有动能和电势能相互转化且总和不变,由A到B靠近原子核的过程.电势能增大,动能减小,由B到C远离原子核的过程,电势能又转化为动能.求解此类问题要结合库仑力做功和功能关系分析.
1.α粒子散射实验中,不考虑电子和α粒子的碰撞影响,这是因为( C )
A. α粒子与电子根本无相互作用
B. α粒子受电子作用的合力为零,是因为电子是均匀分布的
C. α粒子和电子碰撞损失能量极少,可忽略不计
D.电子很小,α粒子碰撞不到电子
解析:α粒子与电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这个作用力是库仑引力,但由于电子质量很小,碰撞时电子对α粒子的运动影响极小,几乎不改变其运动状态,故C正确.
2.(多选)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使极少数α粒子产生大角度偏转的原因是( BCD )
A.原子核外有电子
B.原子核体积很小
C.原子核集中了原子中所有的正电荷
D.原子核质量很大
解析: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说明它们受到极大的作用力,只有认为原子内部所有正电荷全部集中在一个极小的空间里,且它的质量很大,不易移动,才能产生这样的结果.
3.(多选)关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
A.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原子核很小
B.电子在核外绕核旋转的向心力是原子核对它的库仑力
C.原子的全部电荷和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D.原子核的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 m
解析:因为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内,而原子核又很小,所以原子内绝大部分区域是“空”的,A正确,C错误;电子绕原子核的圆周运动是原子核与电子间的库仑引力提供向心力,B正确;原子核直径的数量级是10-15 m,原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 m,D错误.
4.X表示金原子核,α粒子射向金核时被散射,设入射的动能相同,其偏转轨道可能是图中的( D )
解析:离金原子核越远的α粒子,受到的斥力越小,偏转越小.
5.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电子在核外绕原子核运动.若认为电子沿圆轨道绕原子核运动,则电子绕核运动的速率是1.4×107_m/s.(已知电子电荷量e=1.6×10-19 C,质量me=9.1×10-31 kg,金原子核的电荷量Q=1.264×10-17 C,静电力常量k=9.0×109 N·m2/C2,电子绕核运动的半径r=1.0×10-10 m)
解析:电子绕核运动时,库仑力提供向心力
k=,得v=
= m/s
≈1.4×107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