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年扬州学业水平检测)右图所示纪念徽章上的主要文字是“中华民国鄂军政府起义纪念”,图案是五色旗和十八星旗。该徽章纪念的是( )
A.武昌起义 B.五四运动
C.金田起义 D.南昌起义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由“中华民国鄂军政府”可知纪念的是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是湖北新军参加的,建立了湖北军政府。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把五色旗作为国旗。
2.(2011年徐州高一检测)《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在当时,其本质意义在于( )
A.使人民获得了广泛的政治权利
B.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C.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
D.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时期的“家天下”思想。
3.说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的依据是( )
A.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
B.南京革命政府宣布废除不平等条约
C.南京革命政府挫败帝国主义的干涉阴谋
D.南京革命政府收回一些国家权益
解析:选A。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B、C、D三项所述都与辛亥革命基本史实不符;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也就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
4.观察下图,从中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辛亥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C.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D.清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
解析:选A。观察题目中所给图片,图中大人在教小孩写“共和万……”,据此可判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观察下面历史文献和图片,回答问题。
(1)三幅图各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从近代化的角度看这一事件的历史进步性何在?
解析:本题以历史图片为信息载体,主要从图片的资料(信息)价值上去分析。本题在很大程度上考查了对历史文献价值的认识能力。
答案:(1)中华民国建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图一为孙中山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时的誓词,表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图二表明南京临时政府已经开始工作,行使权力职能。图三说明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受到民众的欢迎。
(2)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代替封建王朝,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代替了君主专制。近代化进程在政治领域向前迈进了一步。
一、选择题
1.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守旧党、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
A.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 B.抵抗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C.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D.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解析:选D。注意时间:19世纪晚期。综合分析材料信息,“中立党……变法”“维新党……作乱”可以看出他们是维新派和革命派,材料中所谓“作乱”实质是革命党人主张通过武装起义推翻清朝统治。
2.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主要是因为( )
A.敌我力量众寡悬殊而失败
B.它是由黄兴直接领导的
C.革命党人在起义中表现了英勇的气概
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黄花岗起义中革命党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所以说“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3.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因为它( )
A.成立时间最早
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同盟会成立以后,民主革命有了统一政党的领导。作为一个政党,既要有明确的革命纲领,也要有公认的领袖,还要有全国性的组织系统,这些中国同盟会都具备了。
4.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读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抓住材料中“武昌”“新军”等信息,可知重要事件是武昌起义。
5.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最重要的作用是( )
A.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B.起义军占领武昌
C.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D.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武昌起义最重要的作用是使清朝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2月清帝退位,标志着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6.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 )
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C.实行总统制
D.实行责任内阁制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项如不同意,可以驳回;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革命派企图以此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7.民国期间,一位诗人写下了这样的挽联:“假冒共和虚名,别具肺肠同路易;倘讲君臣大义,有何面目见德宗?”这副挽联写的是( )
A.蒋介石 B.李鸿章
C.慈禧太后 D.袁世凯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迁移分析能力。注意题干中的时间是“民国期间”,此人“假冒共和虚名”,又与清朝有“君臣之义”,因此袁世凯符合要求。
8.(2011年广东实验中学测试)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指出:“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历史命运,那时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没能保障人民的权利,最终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造成这一结局的原因有( )
①西方式的政治体制脱离中国国情
②中国国民的素质与共和制的要求相差太远
③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破坏
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存在的明显弱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辛亥革命的失败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密切相关,③④符合教材知识,而①正是民族资产阶级局限性的表现,不能指明中国革命的正确出路。②错误。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2: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材料3: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材料4: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之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以上皆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材料1体现了什么原则?
(2)材料2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3)材料3中“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
(4)材料4中,“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是什么意思?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第(1)、(2)、(4)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分析总结。第(3)题实际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
答案:(1)主权在民原则。
(2)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思想。
(3)确立了资产阶级的人权平等的法则,否定封建等级观念。
(4)实行责任内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