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年日照高一检测)青岛的五四广场以纪念五四运动而得名,其标志性雕塑被称为“五月的风”。这是因为( )
A.青岛是当年五四运动的爆发地
B.青岛是当年五四运动的中心地
C.和青岛有关的问题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
D.青岛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而命名的
解析:选C。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关于“山东问题”,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而青岛的主权问题是山东问题的主要内容,故命名为“五四广场”。
2.“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这是民主革命期间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请问这首歌最可能在什么时候唱起 ( )
A.北伐战争时 B.抗日战争时
C.十年内战时 D.解放战争时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歌中“列强”“军阀”“国民革命”等信息判断只能发生在北伐战争时期。
3.(2011年三明学业水平检测)“福”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原意为:“人人有田,人人有衣穿。”有田就有保障,有保障就是福。下列政策或措施中,充分满足了农民土地要求的是( )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D.中共井冈山时期的土地政策
解析:选D。本题考查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中“人人有田”可知农民阶级获得了土地,从而满足了其土地要求。A、B两项属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由于战乱并未真正实施;而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并未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4.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可知这个转折点指的是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材料2:毛泽东《七律·长征》诗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3:(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
请回答:
(1)根据长征路线示意图及所学知识,说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的时间和地点?使长征初期红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改变的事件及其原因是什么?
(2)对材料3中“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你是如何理解的?
(3)结合材料思考我们可以继承哪些长征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结合教材与地图回答即可。第(2)题要结合长征的意义回答。第(3)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要符合时代的主流。
答案:(1)1934年,瑞金。事件:遵义会议的召开。原因:毛泽东正确的军事指挥。
(2)长征中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使共产党走向成熟,长征的胜利使中共摆脱了蒋介石的围剿,转危为安,在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长征精神下,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创建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3)艰苦奋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坚定的革命意志;创新意识;团结合作等。
一、选择题
1.“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副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保路运动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一二·九运动
解析:选B。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内容,据题干“青岛”“国贼”“复课”等五四运动成果可知。
2.(2011年三明高一检测)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奋斗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制定这一奋斗目标的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从题干材料可知中共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这是在中共二大上制定的,所以选B。
3.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 )
A.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取得成功
B.“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C.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国民党是中国各政党中比较革命的民主派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辛亥革命并没有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也遭受重大挫折。此时的“内部条件”指的是国共两党面临的共同任务依然是反帝反封建。
4.第四套人民币100元背面的风景是地处江西省南部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的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在中国革命史上,在此地区( )
A.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B.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中心开始由城市转向农村
C.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开创了第一个抗日革命根据地
解析:选C。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湘赣两省交界”可知为井冈山地区,在此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5.(2011年启东检测)坐落在甘肃会宁县城的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基地。馆中有一幅《会宁会师》油画,李宁同学对这幅油画有如下认识,你认为其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片描绘的事件发生于1935年10月 ②标志着红军长征的最后胜利 ③它反映了中国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情景 ④它是中国革命旧局面结束和新局面开始的重要表现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长征的史实及影响。会宁会师是1936年10月,故①错误。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中国革命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故②③④正确。
6.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中共中央驻地有着“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的变化,它也反映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下列相关表述中,错误的是( )
A.从上海到瑞金,有利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从瑞金到延安,有利于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转变
C.从延安到西柏坡,反映了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了变化
D.从西柏坡到北平,反映了工作重心由乡村到城市的转移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的把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27年,中央“瑞金”苏维埃政权建立是在1931年。因此,A项叙述错误。关于中共中央到延安、西柏坡、北平体现的中国革命形势的变化都是符合实际的。
7.新华社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日出东方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进京赶考
B.力挽狂澜 进京赶考 日出东方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C.日出东方 星火燎原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进京赶考
D.力挽狂澜 日出东方 进京赶考 星火燎原 灯塔指引
解析:选C。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各阶段特征,就容易得出答案:日出东方——建党;星火燎原——工农武装割据;力挽狂澜——遵义会议;灯塔指引——抗战时党中央指挥中心的延安;进京赶考——解放战争的即将胜利。
8.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排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五四精神” ②“延安精神”
③“井冈山精神” ④“长征精神”
⑤“西柏坡精神”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 D.①③④⑤②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五四精神”是1919年;“延安精神”是抗日战争时期;“井冈山精神”是19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形成;“长征精神”是1934年开始的长征中形成的;“西柏坡精神”是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所以选C。
二、非选择题
9.(2010年长沙检测)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在国际交往中代表了一个国家。进入20世纪后,中华大地政权不断更迭,国歌也几度易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12年,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作曲的《中华民国国歌》,歌词是:“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这首国歌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追赶世界潮流,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
材料2:《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中华民族危机深重的时代,人民发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呼声。
材料3:1949年9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出面召开了一次协商国旗、国歌等问题的座谈会。会上,有人认为《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中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不妥,最好修改一下歌词;有人认为可暂用作国歌;有人则认为应该完整地保留作为国歌。最终,大家觉得完整保留为好。
(1)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试从政治、经济角度说明当时所呈现的新气象。
(2)据材料2指出20世纪30年代的人们发出这一呼声的原因。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华民族“万众一心”的突出表现是什么?
(3)你认为原封不动地采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在新时代,你怎样理解“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解析:本题以“国歌”为主题切入,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实际是回答推翻清朝及其影响;第(2)题可结合30年代日本的侵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回答;第(3)题言之有理即可;第(4)题应在考虑时代主题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分析。
答案:(1)政治上: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20世纪30年代,日本加紧侵华,中华民族出现严重危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意在让我们不忘历史,居安思危。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我们要团结一致,努力把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