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同步练习】人民版 历史 必修1:专题四一速效提能演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同步练习】人民版 历史 必修1:专题四一速效提能演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0-05 21:1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011年徐州高一检测)60年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油画《开国大典》再现了开国盛典这一历史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作品属于革命历史
②画家吸取了传统山水画的特点
③开国大典举行时中国大陆已经全部解放
④毛泽东在盛典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开国大典》属于革命历史,不是山水画,开国大典举行是在1949年10月1日,当时大陆还没有全部解放。毛泽东在盛典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2.新中国成立,是中国“近代以来由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新型人民民主制度的最终确立是在(  )
A.七届二中全会
B.1949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C.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新中国确立的新型人民民主制度的模式即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上。
3.1956年毛泽东说:“不仅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只要谁肯真为人民效力,那么,人民和人民政府是没有理由不要他的。”这里,毛泽东所说的“他”是指(  )
A.中国共产党
B.各民主党派
C.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
D.各少数民族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1956年中共提出的对各民主党派实行的方针。
4.(2011年唐山高一检测)2011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3周年。50多年来,宁夏和广西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的灿烂阳光,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进步。“党的民族政策”是指(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5.(2011年济南高一检测)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进行了民主政治建设,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1:
材料2:
材料3:
(1)材料1、2、3的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怎样的政治制度,这些政治制度的性质和实质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制度的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读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从图片中可知反映了我国的三大政治制度。第(2)题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作答。
答案:(1)材料1: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性质是政党制度。
材料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性质是国家制度。
材料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性质是民族制度。
实质:人民民主专政。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发扬了社会主义民主(奠定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昭示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与团结,保证了祖国统一,调动了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积极性。
一、选择题
1.1949年初,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八届二中全会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1949年初,中国共产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会议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2.(2011年南京学业水平检测)新中国诞生伊始,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了自己喜悦的心声,而这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时间开始了”是指(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 ②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③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④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新中国诞生,以“时间开始了”表达喜悦,应是因为新中国诞生,建立了人民民主的国家,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①当时还没有完成。③指的是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④应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
3.(2011年广州高一检测)杨成武将军在《开国大典和开国大典阅兵式》中写道“开国大典和开国大典阅兵式,给我留下了莫能淡忘的壮观图景……”开国大典除了给个人留下壮观图景外,它还标志了(  )
A.国民党统治在祖国大陆的彻底结束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C.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完成了祖国的统一
解析:选B。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其主要依据是(  )
A.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B.确立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C.当时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规定了国名、国都、国旗和国歌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A项表明政协会议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可以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5.(2011年昆明高一检测)我国人口特别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珞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代表名额,这突出表明(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人民当家做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
D.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人口特别少的少数民族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代表名额,突出说明了人民当家做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A、B两项题干没有体现,D项说法错误。
6.(2011年皖南八校模拟)“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行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国共产党执政、其他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特色。
7.1955年10月23日毛泽东接见西藏参观团时说:“你们有自治权,各民族的事自己管,就像新疆维吾尔人的事情自己管一样。汉人只能帮助,不能代替他们管理。”这在以后政治生活中具体表现为(  )
A.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实行人民政协制度
C.成立西藏自治区
D.达赖喇嘛丹增嘉措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解析:选C。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A、B、D三项和材料要求不相符。成立西藏自治区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具体体现,故选C项。
8.(2011年淮安模拟)1954年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所说的“里程碑”实际上指的是(  )
A.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
B.选举新的国家和政府领导人
C.确立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
D.制定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词是“1954年”,1954年我国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新胜利和新发展。A、C两项与1954年史实不符。B项是一种正常的选举,不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为庆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中央代表团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在拉萨向西藏自治区赠送“民族团结宝鼎”。宝鼎周围的浮雕分别为“签订十七条协议”“民主改革”“川藏、青藏公路通车”“毛主席派人来”“腾飞的西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历史性画面。
——《中国青年报》
材料2:50年来,在西藏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发生了以往任何时候都无可比拟的巨大变化,西藏实现了社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今天的西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局势稳定,边防巩固,人民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50年的沧桑巨变揭示了一个伟大的真理。
——胡锦涛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
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和重要制度是什么?
(2)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分析实行这一制度有哪些意义?
(3)依据上述材料,如何理解西藏巨变所揭示的伟大真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2)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第(3)题直接从材料中归纳要点即可。
答案:(1)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这一制度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对实现民族平等、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调动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最恰当的民主制度。
(3)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只有在祖国大家庭的怀抱中,只有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西藏才会有繁荣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未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