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同步练习】人民版 历史 必修1:专题五三速效提能演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同步练习】人民版 历史 必修1:专题五三速效提能演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0-05 21:1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其含义是(  )
A.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B.中国不支持苏联,也无需苏联支持
C.中、美、苏要友好平等
D.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解析:选D。 A、B两项过于片面,C项不切实际,“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表明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韩国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后又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签订了边境地区加强军事方面相互信任的协定。这些外交举措的基本出发点是(  )
A.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B.实行不结盟政策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解析:选A。材料反映的中国与周边邻国发展友好互信关系的目的是为国内建设提供一个稳定良好的国际环境,A项最佳。
3.21世纪初,我国加强了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合作。成为我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历史成果是(  )
A.发展与东南亚联盟友好关系
B.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经济活动
C.成立多方互赢的上海合作组织
D.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时间限制(21世纪初)和国家条件限制(俄罗斯和中亚国家)。2001年,在中国的积极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是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突出成就之一。
4.2010年3月17日21时,中国第十一批联合国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第一梯队80名官兵飞赴刚果(金),开始执行为期8个月的维和任务。右图为维和官兵面对军旗庄严宣誓时的情景。这再次说明了(  )
A.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B.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C.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D.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中国第十一批联合国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第一梯队80名官兵飞赴刚果(金),开始执行为期8个月的维和任务”再次形象地说明了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材料2:邓小平说:“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负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
材料3: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在中国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10年1月,中国多名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人员在海地大地震中遇难。
请回答:
(1)比较材料1、2,中国一贯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具体方针又有怎样的变化?
(2)材料3反映出新时期中国多边外交涉及到哪些领域?
(3)影响中国外交变化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答案:(1)我国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由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到现在的“不结盟”、“不称霸”。
(2)领域:多边经济领域,地区性国际组织领域,联合国授权的国际维和行动。
(3)中国的国家利益、综合国力。
一、选择题
1.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我国提出了不与任何国家结盟的新战略决策。它体现了我国对外关系的原则是(  )
A.独立自主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平等互利原则 D.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与任何国家结盟”体现了独立自主原则。
2.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准确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考查内容为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题干强调“始终”,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曾恶化,排除A;开展多边外交活动始于1978年后社会主义新时期,排除C;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始于2001年,排除D项。故选B项。
3.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积极发展对外关系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B.维护世界和平
C.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
D.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解析:选D。改革开放后,我党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一时期的外交是围绕这一重心展开的。
4.我国政府把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作为我国的国策,主要是因为(  )
A.对战争与和平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B.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和平稳定的环境
C.霸权主义成为威胁中国安全的主要因素
D.世界大战的悲剧再也不可能重演
解析:选B。维护世界和平从根本上说是要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争取稳定的环境。
5.中国领导人在不同场合表示,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与和平崛起的大国;中国已下定决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环境,集中精力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领导人关于“和平崛起”的表述向国际社会传递的信息是(  )
①冷战后传统不安全因素不再对和平构成主要威胁
②中国的崛起对国际社会不是威胁而是机遇
③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④中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处于明显优势,和平崛起成为可能
A.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能力。本题材料的核心思想是“和平崛起”,即中国的崛起对国际社会不会构成威胁,并有利于世界和平。①表述不正确,④与材料不符,故选②③。
6.正在全力推进现代化的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经济区域集团化这一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的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  )
A.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B.北美自由贸易区会议
C.东南亚国家联盟会议 D.上海合作组织会议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7.中国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主要表现是(  )
A.2001年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B.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
C.决定成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D.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世贸组织为世界性经济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和中国日东盟自由贸易区是经济合作组织,所以A、B、C不合题意。上海合作组织是致力于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组织。
8.2007年8月,上海合作组织举行了代号为“和平使命—2007”反恐联合军事演习,标志着上海合作组织的防务安全合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表明上海合作组织是(  )
A.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力量
B.以防务安全为主要目标的军事同盟
C.以打击恐怖活动为主要目标的重要机构
D.调节国际争端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解析:选C。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2001年上海峰会,由中国倡导签署《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为联合打击这三股势力奠定法律基础。B错在“军事同盟”;D错在任务上;A忽略了其经济功能。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以下材料:
请回答:
(1)根据图一、图二,指出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及影响。
(2)结合图三、图四,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外交政策是怎样调整的,又是如何实施的?
(3)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图一指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图二指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圆满结束。
(2)改革开放后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图三指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江泽民出席联合国首脑会议。
图四指中国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参与亚太经合组织。
(3)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赢得了有利的发展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