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同步练习】人民版 历史 必修1:专题一一速效提能演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同步练习】人民版 历史 必修1:专题一一速效提能演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0-05 21:1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对图一至图二的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①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②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③禹死后,其王位继承方式是兄终弟及
④从此以后,王位开始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学生从图画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夏朝的建立,因此①②④表述正确,③不符合史实,禹死后,王位由其子启继承,故C为正确选项。
2.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通过占卜理解天命、主宰国政,说明了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A、C、D都没有体现“占卜”的含义。
3.右图是江苏丹徒出土的青铜器铭文,记载了周王将宜地封给一个贵族,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由此可知,该文物的主要历史价值是(  )
A.证实了周王朝实行分封制
B.说明诸侯国之间相互兼并
C.反映了周天子的权威削弱
D.体现了周王对功臣的重视
解析:选A。本题考查了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题干对铭文的介绍可知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的内容,故A为正确选项,B、C、D与材料无关。
4.2011年4月5日,农历三月初三,在黄帝故里新政举行拜祖大典。这种祭祀先人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
解析:选A。宗法思想影响深远,其内涵仍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祭祖、拜祖等都是宗法制观念的表现。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材料2: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史记·周本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
(2)根据材料2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题根据材料1可概括出分封的对象有三类。第(2)题回答时要注意三个层次:一是答出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二是简要说明西周宗法制及分封制的作用;三是答出周幽王行为的危害,得出结论。
答案:(1)先代贵族、功臣、王族。
(2)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宗法制与分封制。二者互为表里;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周幽王的行为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进而影响宗法制和分封制,动摇西周统治。因此,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一、选择题
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主要是因为王位世袭制(  )
A.代表了先进阶级的利益
B.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时代进步的要求
C.是封建时代开始的标志
D.是华夏族开始形成的标志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主要是因为它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时代进步的要求。
2.“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对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解读历史文言文史料时,要注意古今汉语中词语含义的变迁,如本题中“封建”一词。所谓“封建”即分封,故选A。
3.(2011年厦门高一检测)假设甲、乙、丙、丁四人回到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
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
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西周初年,周王将子弟、功臣和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王。由此可知,分封的对象有三类,A项中甲属于亲周的商朝旧贵族,C项中的丙属于功臣,D项中的丁属于子弟,都可能分封为诸侯王,而B项中乙是平民,不在此列,可能性最小。
4.(2011年扬州学业水平检测)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对这一史实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周天子用最高礼节接待鲁国国君
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C.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
D.周天子重视礼制建设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和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由材料中“周天子分封鲁国”“授土”“授民”可知是周天子分封鲁国国君土地和人民,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5.下图是有关省份的汽车号牌图片,这些省份的简称源自西周分封制的是(  )
解析:选C。本题考查分封制。山东简称鲁,源于西周分封制的诸侯国鲁国。河南、河北、吉林分别简称豫、冀、吉,都与分封制无关。
6.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
①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②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③卿大夫——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④诸侯——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只有嫡长子一定能成为大宗,故①③④符合题意。
7.著名史学家王国维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的宗法制。对其所谓“天”的正确理解是(  )
A.确定继承人选的皇帝 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宗法制下,分封的基本依据是嫡长子继承制,有严格的嫡庶之分。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是天意,而天意是不可违背的,当时还没有皇帝的称呼。
8.电视剧《三国》中有这样的场景:曹操向汉献帝引荐刘备,刘备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汉献帝让人查看宗族世谱印证刘备所言,按辈分汉献帝应称刘备为叔,自此人皆称刘备为“刘皇叔”。其中宗族世谱记录内容所反映的制是(  )
A.分封制 B.礼乐制度
C.宗法制 D.郡县制
解析:选C。该题取材于影视艺术作品,所描述的是汉朝刘氏宗族的发展脉络,主要描述了刘备与汉献帝为同一祖先以及二人的辈分情况,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国家统治正是宗法制的特点。
二、非选择题
9.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2: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材料3: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依据材料2,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
解析:本题以“家谱”为切入点,考查了古代的宗法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命题有新意,也注重了对理解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在于充分认识材料,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第(1)题结合材料从传统宗法制的影响、小农生产方式的基础作用及彰显家族声誉等方面分析原因。其作用从凝聚亲族、“隐恶扬善”的社会教化功能、巩固统治等角度分析和归纳。第(2)题从材料出发,关注海外移民(侨胞)与大陆的亲情关系,可得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国家统一等答案。第(3)题注意提炼材料有效信息。
答案:(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关系;巩固统治。
(2)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
(3)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