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
1.
正数、负数的概念
正数:像2008,
3,0.
7,
36%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任何正数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号(读作“正”号),
但正数前面的“+”号往往省略不写。
负数:像-2008,
-3,
-0.
7,
-36%这样在正数前面加上“-”号(读作“负”号)的数叫做负数,负数都小于0,
负数前面的“-”号不能省略。
2.
对于“0”的认识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0的意义不仅仅是表示“没有”,
例如:0℃是标准大气压下水结冰的温度,0m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
有理数
1.
有理数的有关概念
(1)
整数: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2)
分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3)
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说明:①整数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但我们所说的分数不包括分母为“1”的分数;②0.5=,=,,像0.
5,
0.
这种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的小数可以转化为分数,因此分数包括上述小数;③π和0.
101001....(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次加1)
这样的无限不循环小数不是有理数。
数轴
1.
数轴的概念
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它满足以下要求:
(1)
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
这个点叫做原点;
(2)
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
(3)
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依次表示1,
2,
3,
”;
从原点向左,用类似方法依次表示-1,
-2,
-3,
···.
分数或小数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2.
数轴的画法
画数轴时,关键要体现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其步骤如下:
(1)
画一条直线(一般画成水平的直线);
(2)
在直线上选取一点为原点,并用这点表示数0
(在原点下边标上0)
;
(3)
确定正方向(一般取向右为正),
用箭头表示出来;
(4)
确定单位长度,并标数。
例题:
1.
若数轴上表示-4和8的两点分别是点A和点B,
则点A和点B之间的距离是(
)
A.
-4
B.
4
C.
8
D.
12
2.
数轴上,到原点距离是8的点表示的数是
A.
8和-8
B.
0和-8
C.
O和8
D.
-4和4
3.
(2019~2020赣州章贡区期中)如图,A,B分别为数轴上的两点,点A对应的数值为-20,
点B对应的数值为100.
(1)
请写出到A,
B两点距离相等的点M所对应的数;
(2)
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点B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点A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点C相遇,你知道点C对应的数是多少吗?
相反数
1.
相反数的意义
(1)
相反数的代数意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2)
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在数轴上的原点两旁,到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2.
相反数的性质
两个数互为相反数,等价于这两个数的和为0.
若m与n互为相反数,则m+n=0;
反之,若m+n=0,
则m与n互为相反数。
3.
多重符号的化简
(1)
双重符号的化简规律: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2)
多重符号的化简规律:如果前面有奇数个“_”号,那么结果为负;如果前面有偶数个“-”号,那么结里为正,即“偶正奇负”,
例题
-8的相反数是(
)
-8
B.
C.8
D.-
化简下列各数中的符号
-(-2)
(2)
-(+3)
(3)
+(-)
(4)
-[-(+2)]
-(-b)
3.
如果m的相反数是最大的负整数,n的相反数是它本身,则m+n的值为(
)
A.
1
B.
0
C.
2
D.
-1
4.
在数轴上确定某一点的位置,小宇同学在数轴上表示-4时,由于粗心,将-4画在了它的相反数的位置,要想把数轴画正确,原点应(
)
A.
向左移动8个单位
B.
向右移动8个单位
C.
向左移动4个单位
D.
向右移动4个单位
5.p、q互为相反数,那么P+
(-1)
+q+
(-3)
的值为多少?
6.
数轴上点A表示-7,
B.
C两点所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且点B到点A的距离为4,
求点B和点C对应什么数?
7.
如图,数轴上每相邻两刻度之间的距离为1个单位长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如果点A,
B
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那么点C表示的数是多少?
(2)
如果点E,
B
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那么点C表示的数是多少?图中其他点表示的数分别是多少?
绝对值
1.
绝对值的意义
(1)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如图所示,在数轴上表示-3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是3,
即-3的绝对值是3,
记作|-3|=3;
在数轴上表示3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是3,
即3的绝对值是3,
记作|3|=3;表示0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是0,
即0|=0.
(2)
绝对值的代数意义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0.
如:|+6|=6,|-4|=4,|0|=0
绝对值的代数意义用式子可以表示为:
a
(a>
0)
,
|a|=
0
(a=0)
,
-a
(a
<0)
.
2.
绝对值的性质
无论是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还是代数意义,都揭示之绝对值的一个重要性质一一非负性。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即无论a取什么有理数,都有|a|≥0.
例题
已知3|x-2|+|3-y|=0,求x,y的值
计算
|-7.25|×|-4|+|-32|÷|-8|
(3-|-|+0.5)×|-6|
若|-a|=|-3|,则a的值为
若x为任意有理数,则-|-x|一定是
(
)
负数和零
B.负数
C.正数和零
D.正数
已知|a-2|+|b-4|+|c-5|=0,求式子a+2b+4c的值
有理数的加减法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5+2=7
;-5+(-2)=-7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5)+7=|7|
-|5|
=2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例题:
计算:
-10+(+6)
(2)(-)+(-2)
已知|a|=5,|b|=8,求a+b的值
已知|x-3|与|y-11|的值互为相反数,试求-x+y的值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用字母表示为:a-b=a+
(一b)
.
在用减法法则进行运算时,注意以下两点:
(1)
进行减法运算时,首先弄清减数的符号(是“+”号,还是“一”号)。
(2)
将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加法时,要同时改变两个符号:一是运算符号,减号变为加号;二是性质符号,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减负=加正,减正=加负)
例题
计算
(-3)-(+7)
-(-)
(-2)-
0-(-5)
(-5.5)-(-3.2)-(-2.5)-(-4.8)
(-8)-[-(+6.5)-(3.3)-6]
2.(1)
①数轴上表示2和5两点之间的距离可列算式为
,
结果为
②数轴上表示-2和-5两点之间的距离可列算式为
,结果为
;
③数轴上表示-2和5两点之间的距离可列算式为
,
结果为
;
④数轴上表示a和b两点之间的距离可列算式为
(2)
利用上述规律,解决问题。
①若数轴上点M表示的数为-17,
点N表示的数为8,求M,
N两点间的距离;
②若数轴上点
M
表示的数为-1,
且数轴上点N到点M之间的距离为3,
求点N表示的数。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对于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减法,可根据法则进行转化,如:
(-11)
-7+
(-9)
-
(-6)
可转化为(-11)
+
(-7)
+
(-9)
+
(+6)
,
这样就把有理数的加
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再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及运算律进行计算。
在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
例题:
(1)
(-8)-(-15)+(-9)-(-12);
(2)
(-18)-(-12)+(+14)+(-9)-(-3).
2、阅读下面的解题过程,然后解答相关问题。
计算:53.
27-
(+18)
+
(-21)
+
(+46.
73)
-(-15)
+
(+21)
.
解:原式=53.
27-18-21+46.
73+15+21
(第一步)
=
(53.
27+46.
73)
+
(21-21)
+
(-18+15)
(第二步)
=100+0+3
(第三步)
=103
(第四步)
(1)
以上解题过程中,第一步是把原式化成了
的形式;
(2)
第二步的根据是
;
3)
以上解题过程是否止确?如果不正确,指出首次出现错误的是哪一步,并给出正确答案
有理数的乘除法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多个有理数相乘的法则
几个有理数相乘,只要有一个数为0,则乘积为0
几个不为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个时,积为正,然后再将几个数的绝对值相乘。
例题:
(1)1.25×1×(-2.5)×(-)
(+4)×(-5)×(-)×0×(+4.25)
(-36)×(-+)
(4)(-9)×4×(-1)×(-2.5)
25×-(-25)×+25×(-)
有理数的除法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用字母表示为a÷b=a·
(b≠0)
.
从有理数除法法则容易得出: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例题:
(-)÷0.25÷(-)
(2)(-125)÷(-)÷(-)
(-)÷(-)÷(-)÷(-6)
2.
已知x=-3,y=-,求3xy+-|x-y|的值。
3.
当a=-2,b=-4,c=-7,d=-3.
5时,计算下列各式:
(1)
a÷b-c÷d;
(2)
(d-c)÷(b-a).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
因为有理数的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所以可以利用乘法的运算性质简化运算。
(2)
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3)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若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
例题:
|-3.75|+(-5.25)×(-1)-|-2.5|
-6×(-)÷
(3)
(-3)-[-5+(1-2×)÷(-2)]
有理数的乘方
1.
乘方的意义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即a.a.a.
.
.
-.a.记作an”,
读作a的n次方,当它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的n次幂,在a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例如
(-2)
3
表示(-2)
x
(-2)
x
(-2)
,
-2是底数,3是指数。
2.
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1)
根据乘方的意义,先把乘方转化成乘法,再利用乘法的运算方法进行计算。
(2)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例题
(-3)4
(2)(-3)4
(3)(-)3
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在有理数的运算中含有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叫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1)
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
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例题
(1)(-2)3÷|-|-(2-5)2
(-2)3-22-|-|×(-4)2
科学计数法
科学记数法
(1)
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x10"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位数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
(2)
一个大于10的数记为ax10”时应注意:①a的范围:1≤a《10;
②n的取值:n为原数的整数位数减1.
(3)
负数也可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照写,其他与正数的写法一样。
(4)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时不能改变原数的大小
【例1】
(2020北京海淀区期末)2019年10月1日国庆阅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首次阅兵,也是人民军队改革重塑后的首次集中亮相。此次阅兵编59个方(梯)队和联合军团,总规模约1.
5万人。“1.
5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
)
1.
5x103
B.
15x103
C.
1.
5x104
D.
15x104
十、近似数
1.
准确数与近似数
在实际问题中,与实际相符的数是准确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称这个数精确到哪一位,得到的数是近似数。
2.
精确度
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对一个准确数取近似值时都是根据四舍五入法
例题
1.
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0.
01020是精确到
A.
千分位
B.
万分位
C.
十万分位
D.
百万分位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①近似数7.
4与7.
40是一样的;
②近似数8.
0精确到十分位;
③近似数9.
62精确到百分位;
④由四舍五人得到的近似数6.
96
x10
精确到百
分位。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
数3.
456精确到百分位的近似数是
4.
近似数6.
30x104精确到
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