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优化方案 精品课件】粤教版 语文 必修5:第二单元 第5课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优化方案 精品课件】粤教版 语文 必修5:第二单元 第5课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06 08:2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第5课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
诗海探珠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
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
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
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
比君茅舍校清凉。
【赏析】这首诗描写夏夜登江楼的情景。开篇两句展开了阔大的视野,足见江楼地势高峻,同时,山势川形,海天茫茫,也正是暮色之中临海江楼的景境特征。万家灯火,环绕四周,仰望天空,则银河闪烁,倒映江中。这两句写出灯火、星光,与苍茫大海、山川形势形成辉映之势,为暮色添上璀璨的光彩。下二句突然宕开一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夏夜特殊感受:明明是“晴天”,却感到耳边“雨”声一片,原来是海风吹过,参天古树枝摇叶曳,酷似雨声;明明是“夏夜”,却感到眼前白
“霜”一片,原来是月光照耀在江畔平沙上,晶莹洁白,酷似霜色。这虽然是诗人想象的事物,但却入情入理,比喻贴切。结句点明消暑之事与邀客之题,十分自然。
【思考】 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何描写自己感受的?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课堂互动探究
知能优化演练
第5课 
基础自主学案
写作素材积累
美文佳作欣赏
基础自主学案
三、词语辨析
(1)必须·必需
必须: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必要;一定要。
必需:一定要有;不可少。
例:①农民工组合旭日阳刚将在2011年春晚亮相于全国观众面前。网友称他们_______上春晚,因为中国有两亿农民工兄弟,让全国人都能听到打工者的心声!
②粮食是人类维持生命的______品之一。
必须
必需
(2)心率·心律
二者都是名词,都与心脏跳动有关。“心率”指心脏跳动的频率,“心律”指心脏跳动的节律。
例:①________是预测寿命的有效指标,人类与哺乳动物有很大区别。
②哈尔滨医科大学日前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临床最为常见的________失常类型——心房颤动发生的新机制。
心率
心律
四、词语释义
全神贯注: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不转睛:____________________
斑斓:______________
矫健:______________
不堪设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形容注意力集中。
灿烂多彩。
强壮有力。
事情的结果不能想像。指会发展到很
坏或很危险的地步。
五、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心随飞翔》的作者是《光明日报》特派记者_________,其主要著作有《科学改变人生》、《高端视角》、《中国飞天记》等。《英雄潇洒走苍穹》的作者分别是《中国青年报》记者冯春梅和特约记者刘程。冯春梅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早期在中国青年报社工作,2004年8月调到人民日报社做军事记者,主要从事军事记者和军事编辑的工作,参与多次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工作。________多次参与中国航天等重大新闻的采访与报道工作。
王光荣
刘程
2.资料链接
消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事实的迅速及时、简明扼要报道的一种新闻文体,因其在新闻诸文体中使用频率最高,使用数量最多,是____________中最常用的文体,故人们常把消息称为新闻。狭义的新闻即指消息。
新闻报道
六、整体预知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
1.文章题目“心随飞翔”有什么样的意义?
【提示】 “心随飞翔”表明了人们对“神舟”五号的关注,以及“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之后人们的自豪、激动之情。
2.第二篇通讯的题目为“英雄潇洒走苍穹”,“航天英雄”杨利伟在地面上做了哪些准备,才做到“潇洒”的?
【提示】 两大方面准备。一是关于思想和意志力的训练准备是如何进行的;一是关于业务、技术理论与实践的训练准备是怎样完成的。
3.作者说杨利伟“是当今青年人真正的偶像”。作为一位偶像,杨利伟具备了哪些素养?
【提示】 远大的志向;奉献的精神;顽强的意志;艰苦的磨练;杰出的才华。
4.《心随飞翔》一文是怎样记述在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现场的所见所闻的?
【提示】 作者在本文中主要记述了“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升空前后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现场的见闻。文章先开篇点明时间、事件,然后按时间顺序逐次把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现场发生的事情实录了下来。在简洁的叙述中适时地表达出内心的感慨和对我国航天工作者的辛勤工作的颂扬。
5.《心随飞翔》一文记述“神舟”五号航天飞船的发射过程,到9时20分就已结束,为什么还要补记9时25分的“天地对话”?去掉这部分内容直接接上尾段好不好?为什么?
【名师点拨】 去掉“天地对话”不好。因为飞船发射只是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开始,飞船升空后,航天员还要面临很多问题,而其身体状况是顺利完成飞天任务的前提,这也是读者关心的问题,通过记述“天地对话”可以使事件更完整且有延续性,同时也具有新闻性。
6.《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一文为什么不按时间先后顺序从杨利伟接受地面训练下笔,而要从飞天起笔?
【名师点拨】 从飞天对抗失重、克服困难起笔更能突出典型人物在严重考验面前的英勇表现,有利于一下子突出树立人物形象,同时在人与困难抗击的矛盾中可以有力地展现人物的风姿神貌。
[细剖·深析]
[楼主]
“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以后,杨利伟成了许多年轻人心中的偶像。当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有人崇拜军人,有人崇拜体育明星,有人崇拜娱乐明星,有人崇拜科学家,还有人崇拜自己……我们应如何看待偶像崇拜?
[沙发]
不同的时代,人们的偶像会有所不同,但大多数人追星还是很理性的。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雷锋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青年,中国大地上涌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2004年8月,在由首届中国青年文化周组委会主办的“我心目中的中华青春偶像”评选中,杨利伟以最高票当选为青少年心中最喜爱的青年人物。从雷锋到杨利伟,虽然青春偶像在变,但精神实质不变,青年们为振兴中华而承担使命的责任感没有变。
[板凳]
盲目追星贻害无穷。疯狂追星女杨丽娟1994年迷上刘德华,父母为达成女儿心愿倾家荡产。父亲为给女儿筹募旅费,甚至想到了卖肾。但当杨丽娟如愿见到刘德华时,她却不满足于只与偶像留影纪念。2007年3月26日,其父在香港跳海自杀,留下的遗愿竟是希望刘德华再见女儿一面。对此等激进行为,有媒体惊呼“她不是一个人在追星!”从杨丽娟和她父母的身上,我们看到盲目追星风气确实已对追星个体产生严重侵害。
[三楼]
崇拜什么样的偶像往往会对一个人产生很大的影响,正如迪斯累利所说:“对英雄崇拜可以造就出英雄来。”因此,对待偶像要注意两点:一要选好对象,不能盲目;二要保持理智,不能疯狂。
写作素材积累
技法借鉴
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
人物的描写方法多种多样,几种方法综合运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一文中,作者运用了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的写法来刻画杨利伟的形象。如:“杨利伟回忆时用了三句话:‘很难受,很要劲,很耗体力。’”这属于直接描写。教练黄伟芬说:“杨利伟完全是凭着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的。”这里
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描写杨利伟诉说在飞船中的种种感受,让人感受到他无私的奉献精神;而教练黄伟芬的话更突出了杨利伟训练的刻苦,更突出了杨利伟作为中国航天人的勇于奉献和牺牲的精神,直接和间接描写的结合,使杨利伟的形象更丰满、更感人。
●随堂练笔
运用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物。字数:200字左右。
1.课内素材开发 
飞船进入太空轨道后,杨利伟感觉身体似乎要飘起来,他知道飞船已经脱离地球引力,来到了太空。他感觉自己头朝下脚朝上。他意识到这是失重状态下的一种错觉,如果不及时克服,就很可能诱发“空间运动病”,影响任务的完成。他强迫自己在意识上对抗这种错觉,凭借顽强意志,很快恢复了正常。
素材积累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可用于“坚强”“面对困境”“毅力”等相关话题。
2.鲜活素材速递 
“潜伏者”朱枫,她从海上归来
2010年12月9日12点45分,从台湾抵达北京的殡葬公司刘董事长,胸前捧着一个白色圆桶状旅行袋,背带在身后交叉,缓缓走进机场贵宾厅一个房间,他说:“我们来把老奶奶安置好。”在场只有家人和几位民政官员、学者朋友,大家站起来,悄无声息。徐云初眼圈红了,用几乎耳语似的微弱声音说:“外婆,回家了”。她双手扶住旅行袋,而丈夫李扬扶住她。一会儿两人才慢慢打开,取出一个淡黄色的小骨灰坛。盖子边缘已经破损,坛子上面写着“朱谌之”三个字。
朱谌之是镇海富家小姐,国家危难之时,毅然投奔革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950年6月10日,潜伏台湾1年的朱谌之因叛徒出卖,在台湾马场町刑场被枪杀,死时,年仅45岁。60年后,终于骨灰归乡。
[适用话题]
本材料适用于“坚强”“信仰的力量”“人生”“责任”等相关话题。
知能优化演练
载人航天精神礼赞
新华社评论员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 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重返神州,当飞天英雄杨利伟巡天归来,人类航天史由此翻开崭新一页——探索太空的队伍中多了一支新生的力量。
放飞中国心,圆梦九天外。透过中国航天人留在浩瀚太空的那道绚丽彩虹,我们看到了这样一行闪光的大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美文佳作欣赏
二十个字、四个“特别”,铸成一座耸入云天的精神丰碑。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载人航天精神。
茫茫宇宙,神秘莫测。与人类走出森林、走向大海的每一次探索一样,迈向太空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巨大的险阻和牺牲。从夸父逐日的艰辛跋涉到万户飞天的悲壮实践,直至几天前杨利伟独上九霄的太空之旅,无时无刻不在面对着这样的艰险和牺牲。但,正是这种风险和牺牲,带动着人类前进的步伐,谱写了一曲曲壮美的传唱,造就了一个个无畏的勇士。
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迈向太空的脚步之所以一刻也没有停止,源自于我们这个古老民族与生俱来的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勇气,源自于我们民族底蕴中那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不朽精神。
凭着这样的勇气和精神,中国第一代航天员在短短5年内,均具备了与杨利伟一样邀游太空的能力。近2000个日日夜夜,他们一次次向着生理极限冲刺,晕倒了爬起来,累垮了挺起来,直至完成了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的转变。
凭着这种勇气和精神,勇于攀登科技高峰的中国航天人用11年的时间,实现了发达国家航天界几十年的跨越,把只有极少数大国才有能力研究建造的载人航天系统,奇迹般地变成了现实。
1992年, 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的时候,尽管我们已经掌握大推力火箭和返回式卫星技术,但对于载人航天,却几乎一切从零开始。中国航天人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现代化的航天城拔地而起;高技术集成的指挥控制中心开始启用;苍凉戈壁滩,建起了国际一流的发射场;茫茫大草原,建成了安全可靠的着陆场……
一个民族的智慧、一个国家的创造力,往往需要一些标志性成果来证明。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又一次向世人表明,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是一支“特别能攻关”的队伍,中华民族完全有能力依靠自主创新,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据应有的一席之地。
托举“神舟”飞天的运载火箭,可靠性和安全性分别达到97%和99.7%。仅是故障检测处理系统和逃逸系统,就采用了30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乳白色的火箭上,印着鲜红的国旗图案。它有一个让中国人备感自豪的名字:长征。
如果说,火箭技术尚有基础,那么,我国的飞船技术则完全是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但是, “神舟”飞船从研制开始就瞄准了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水平,直接采用多人多舱的设计方案,可利用空间创世界之最。同国外废弃轨道舱的做法不同,“神舟”的轨道舱可留轨半年,作为一颗科技卫星继续进行空间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这种独创性的大胆设计,为今后实施飞船和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从火箭研制的高标准到飞船设计的高起点,从独具特色的航天医学工程体系的建立到先进的航天测控网的形成……一系列新技术、新创造、新成果,无一不是自主创新的智慧结晶。
“神箭冲碧宇,神舟傲苍穹。长征通万里,五星映太空。”一位技术人员的诗作,道出了中国航天人的自信。对于一个曾经谱写了长征史诗的民族来说,还有什么人间奇迹不能创造?!
面对欢呼的人群,载誉归来的杨利伟由衷地说了这样一句话,“是许许多多人的无私奉献,才成就了我的太空之旅。光荣属于伟大的祖国,成绩属于全体航天人!”
六十万公里巡天遨游,中华民族的千年期盼一朝变成现实;十一度春秋卧薪尝胆,无数航天人用默默的奉献铺就了这条长长的飞天路。在耀眼的烈焰和如潮的鲜花背后,凝聚着太多付出与舍弃:舍弃现代生活方式的多元而选择单一,付出功成名就的机会而选择成为航天工程的一颗小小螺丝钉;将个人的荣辱得失抛在了大沙漠中,将自己的青春年华洒在了戈壁滩上,将“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写在了浩瀚无垠的太空中。仅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烈士陵园,就长眠着600多名年轻的生命。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4岁……
作为一项涉及众多科技领域的宏大系统工程,载人航天事业需要无私奉献、科学求实,更需要众志成城、团结协作。据不完全统计,直接参加载人航天工程的单位110多个,涉及单位多达3000余家,参试的工程技术人员超过10万人。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齿轮咬合般的全国大协作汇聚成了强大的力量,中华民族的万众一心的凝聚力,再一次火山般地迸发出来。
一家国外媒体写道:“杨利伟迈出的一小步,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步。”的确,从杨利伟飞向太空的那一刻起,我们这个火箭的故乡已经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起跑线上。它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向“太空文明”新时代。
当梦想成了光荣,光荣又孕育着新的梦想。我国已经宣布,实施探月计划,建立太空站,进而飞往火星……我们的梦想也将因此飞翔得更高更远。
浩瀚无际的太空,神秘辽远的宇宙,还有无穷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自强不息的脚步永远向前,飞向太空的航程中所形成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必将引领我们去实现新的梦想,去创造新的光荣。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这就是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给我们民族带来的最大收获。
【赏评】 这是一篇充满自豪之情的英雄赞歌,它歌颂的不仅是航天英雄杨利伟,还有那些无数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的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航天,是一个多么诱人的事情,但航天又是一个多么艰难与危险的事情,它需要雄厚的经济作后盾,它需要尖端的科技作保障,它更需要执着的精神作动力。“神舟”五号、六号飞天的成功,证明了中国人不仅拥有雄厚的经济、尖端的科技,更具有一种自强不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