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优化方案 精品课件】粤教版 语文 必修5:第二单元 第7课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优化方案 精品课件】粤教版 语文 必修5:第二单元 第7课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5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06 08:2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7课 访李政道博士
诗海探珠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 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
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
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将别恨和肠断,
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
淡烟乔木隔绵州。
【赏析】诗题中的“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在罗隐离开锦江,经过绵州回到绵谷以后,蔡氏兄弟还在成都。这首诗追忆昔游,抒发对友人的怀念之情。首联以赋体叙事,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两个“值”字,蕴含际此春秋佳日之意。这两句所携带的感情,直灌全篇。颔联具体写锦江游踪,极写所见之美,写景之笔濡染着浓烈的感彩。“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深得锦江美景的神韵,是全诗中最富有诗意的句子。颈联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
难。末联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整首诗感情真挚,形象新颖,结构严整工巧,堪称是一件精雕细琢、玲珑剔透的艺术精品。
【思考】 首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两个“值”连用有何作用?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课堂互动探究
知能优化演练
第7课 
基础自主学案
写作素材积累
美文佳作欣赏
基础自主学案
三、词语辨析
(1)以致·以至
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以至:连词。①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的延伸。②用于下半句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
例:①2010年11月29日新疆阿克苏校园发生踩踏事故,______7人重伤,41人住院。
②但由于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特区政府短期_____中期不担心通胀情况转坏。
以致
以至
(2)位置·位子
位置:意义范围较广,可指座位、职位。还常指物所占的地方、人或事物所处的地位。
位子:多指座位,有时比喻职位,多用于口语中。
例:①火车站地下停车场停车_______充足,标识标牌清晰,可直接驾车进入地下停车场,由此进站候车、乘车。
②提前订年夜饭的_______,在上海消费者眼里似乎已习以为常。
位置
位子
四、词语释义
模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混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倡导:_________________
根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仿。也作“摹拟”。
①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
景象。②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
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
特别高明的本领。
带头提倡。
①基础。②比喻家底。
五、文学常识
资料链接
访谈,又称_________或_________。是一种研究性谈话,指通过与被访者的口头交流来收集资料的研究方法。在新闻中,访谈是一种常见的新闻文体。
访问法
谈话法
六、整体预知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
1.“创新不光是要胆子大,科学的发展还必须要有坚实的根基。”中“胆子大”指什么?“根基”又指什么?这句话有何深刻内涵?
【提示】 这是李政道博士对记者的提问“如何评价这种创新意识在科研中的意义”而作的回答。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灵魂,是当今我们这个时代所极力提倡和追求的。这句话,不仅告诫我们需要有胆量,更需要有“坚实的根基”。这“根基”是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是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科学勇气,更重要的是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去工作、去研究。科学是实实在在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的东西,任何蛮干和空想不但不能促进科学的发展,还将有害于科学的发展。这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的。
2.请你根据“艺术是创造力与情感的结合,是人类创新的动力。“‘天地之义物之道’,就是宇宙之道,宇宙的艺术,所以人文与自然有着很密切的关系”这句话,谈谈“艺术和科学”的关系。
【提示】 艺术和科学在某些人的眼里好像风马牛不相及,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李政道博士对艺术和科学的关系作了深刻的说明:科学和艺术有相通的地方,艺术中蕴涵着科学的因子,科学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宇宙的艺术。他的这番话生动形象,也正如本文一开始记者描写李政道博士所在的北京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四楼会议室的壁画,艺术能反映科学的现象和规律,科学也就成为艺术的内容和表现对象。
3.“辉煌是我的心里感觉,得奖时我很高兴,但得奖是几天的事情,以后又要如常工作。工作对我来说跟呼吸一样,做基础科学是我一生的工作,它与我的生活密切相关。”表达了李政道的什么人生态度?其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处是什么?
【提示】 这是一位伟大科学家的肺腑之言。“辉煌是我的心里感觉,得奖时我很高兴”,这是多么坦诚的话语,多么让人感到亲切啊。“但得奖是几天的事情,以后又要如常工作”,这又让我们肃然起敬。如此大的科学发现、让全世界都艳羡的荣誉,在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眼里,又似乎是微不足道的事情,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 “工作对我来说跟呼吸一样”是一个生动的比喻,这个比喻准确地表现出了李政道博士对工作的态度。这种态度令人敬佩,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4.李政道博士对“本土科学家什么时候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回答意在说明什么?
【提示】 针对这一问题,记者和李博士是三问三答,李博士通过萨拉姆的事例和自身经历,说明科学有国籍不重要,获诺贝尔奖不是目的,实质是说科学无国界,科学本身是目的。
5.访谈最主要的形式就是访谈者向访谈对象提出问题,本文访谈中是如何围绕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的?
【名师点拨】 设计访谈问题时要注意一些问题,要围绕访谈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散乱发问。第一个问题让李政道博士回忆一下获奖演说中讲的孙悟空的故事,十分有趣并且容易回答,然后围绕李政道博士科研课题提出了创新意识的意义,以及人才培养、人文与自然、对辉煌的认识的问题,一层层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
6.访谈的提问的方式有哪些,在本文中是怎样运用的?
【名师点拨】 访谈不是简单地一问一答,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提问的方式要多种多样,还可以根据情境进行创造。本文提问方式主要有:(1)激发兴趣的提问:开头“您在获诺贝尔奖后的演说中,给瑞典的大学生们讲了一个孙悟空的故事,您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2)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毛泽东主席向李政道博士提问“对称为什么重要?”时,
采用的就属于推问的方式:“对称为什么重要?对称就是平衡。平衡就是静止。静止不重要,动才是重要的。”③旁问:访问者不顺着原来的话题说下去,而是有意岔开,先说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调节被访者的情绪。本文在采访李政道博士关于创新意识在科研中的意义后转到1974年5月新华社发的新闻稿上,让李政道博士回忆一下当时的交谈情况,调动其情绪。
[细剖·深析]
[楼主]
李政道是如何看待他获奖的重要的因素的?请同学们联系自身及其他一些成功人士的经历,谈谈内因与外因对成功的作用。
[沙发]
他不承认自己是“天才”,但他肯定自己做这方面的工作有才能,且要得到很好的培养,有好的研究环境,自己具备很强的分析能力,也就否认了是“幸运”。毋庸置疑,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很重要的。如古有孟母三迁,今有留学生远涉重洋去求学。
[板凳]
内因起决定作用,一个人想成功,必须要有基本的条件,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聪明的大脑。爱迪生曾经说过:“所谓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当然了,成功必须是内外因的有机结合,一个人要想成功,光空想是不行的,必须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三楼]
内因和外因一样重要,如果仅仅依靠环境,个人不努力追求,那么也无法成功。很多条件好的孩子最终未能成功,就是他们没有刻苦奋斗;但如果仅仅认为内因起作用,也是不行的,尤其是市场经济的今天,机遇十分重要,环境起着很大作用。
写作素材积累
技法借鉴
比喻论证
本文中,李政道通过孙悟空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所了解的科学知识还很少,就像孙悟空对于“七十二般变化”这种本领的认知与拥有一样,真正的科学真理恰似无边的佛法,还有很多是我们尚未了解的。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深入浅出,平易生动。
●随堂练笔
请你运用比喻论证的写法,以“奋斗”为话题,写一段150左右的文字。
1.课内素材开发 
这篇访谈录介绍了李博士对中国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及其在物理学领域的突出成就,展现了李博士虚怀若谷的人格魅力和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李博士的谈话,使人们认识到作为科学家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适用于“内因和外因”“天才”“奋斗”“责任”“正确对待成功”等相关话题。
素材积累
2.鲜活素材速递 
诺贝尔奖得主:面对质疑不放弃
201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有“试管婴儿之父”之称的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
但近半个世纪前,爱德华兹的关于“试管婴儿”的研究引发了激烈的伦理道德争议,不少宗教领袖、伦理学家和科学家纷纷对此提出质疑,认为体外授精所产生的“试管婴儿”会破坏已有的伦理关系,将制造出可怕的“科学怪物”。
但他毫不动摇,他对自己的研究进行辩护时所说的话仍然掷地有声:“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有一个孩子,世上没有什么比孩子更特别的了”。为了继续研究他四处筹钱。就这样在充满期待和失望的无数次实验中,在爱德华兹和众多医学工作者的努力下,1980年,澳大利亚首个试管婴儿诞生;这胜于雄辩的事实是对爱德华兹不懈努力的最有价值的表彰,也是对此前所有非议的最强有力的回击。
[适用话题]
本材料适用于“坚持自我”“面对质疑”“成功的背后”等话题。
知能优化演练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
人生在世,不能总是低头觅食,那样会矮化像动物一般。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向着高远,向上,支撑起生命和灵魂。
美文佳作欣赏
仰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精神上昂的生存姿态,它能使生命战栗、贯注、凝神,形成张力,涌动着精神、灵魂、生命之流,贯穿于人的性灵肉身与理性心智之中,贯穿于宇宙的一切的一切之中,就像鲜花绽开、泉水喷涌般地无穷无尽地向上涌现。它是根植于一切情愫之中又最终超越其上的永恒的精神。仰望,就是在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
一位俄罗斯老画家在林间散步,他仰望头上一轮满月从树梢后缓缓露出,他突然被那种无与伦比的饱满和圆润,被那种壮丽博大的景象感动得哭了起来……他看到了大自然最完美的艺术!那皎洁的月光仿佛上苍深情地注视,仿佛天国的雪花披在他的肩头。那一刻,谁能说他不是幸福的?
哲学大师康德最喜欢凝神仰望深夜星河。“每当我静静地伫立仰望那浩渺深邃的蔚蓝色的天空时,一种永恒的肃穆和生命的崇高庄严便油然而生——仿佛上帝在叩响自己的额头,一股神秘而伟大的授意如波涛般汹涌而来……”
贝多芬豪迈地宣称:“我的王国在天空!”“当黄昏来临,我满怀着惊奇感,注视着天空,坠入沉思。一群闪闪发光的天体在那儿旋转运行,永无停息,那就是我们称之为世界和太阳的天体;此时此刻,我神游魂驰,精神超越了那些距我们亿万公里的群星,一直向那万物之源奔去……渐渐地,我试着把那团激情转化为音响……打开心坎的东西,必定来自天空!”
仰望就是追寻崇高。也许我们抵达不到崇高,但我们可以仰望,让崇高引领,引领着崇高和庄严,在人世中行走。穿透灵魂,直接在心灵根底树起精神的皇座,把立在大地上的血肉之躯与高高在上的精神品格结合起来,感悟到皈依的崇高,作为生命的最终坚强支柱而矗立在世界上,支撑起富于意义与价值的生命世界。
一次我随黑压压的人群,穿上军大衣,在深夜里爬上泰山极顶,守望东海日出。山涧、鸟鸣、夜露,掩不住心中渴望的激动。黎明的曙光披着金色的大衣从万顷碧波上踏着朝露而来,苏醒的泰山发出铮铮的声响,从青灰色的雾霭中逐渐显示出它坚实的轮廓。一轮朝阳从海上喷薄而出,圣光充溢饱满,喷涌,流动,一个熠熠发光的世界,点亮我的双眼!我透过那浓密的树梢遥看到远方的木船已挂起了洁白的帆
——那迎风摇曳的希望之帆,正颤动于朝阳
之中。此时,朝阳、白帆、如洗的碧空,把我对遥远未来的渴盼,带向广阔无垠的苍穹。
(有删改)
【赏评】 文章开头鲜明地提出论点,接下来层层递进地对论点加以分析。事例典型,有说服力;语言优美,有感染力。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