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第四节
一、选择题(1~4题为单选题,5~6题为多选题)
1.根据玻尔理论,在氢原子中,量子数n越大,则( D )
A.电子轨道半径越小 B.核外电子运动速度越大
C.原子能级的能量越小 D.电子的电势能越大
解析:在氢原子中,量子数n越大,电子的轨道半径越大,根据k=m知,r越大,v越小,则电子的动能减小,因为量子数增大,原子能级的能量增大,动能减小,则电势能增大,故D正确,A、B、C错误。
2.一个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该氢原子( B )
A.放出光子,能量增加 B.放出光子,能量减少
C.吸收光子,能量增加 D.吸收光子,能量减少
解析:一个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即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释放光子,能量减少,故选项B正确。
3.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当氢原子从n=3状态跃迁到n=4状态时,辐射出0.66 eV的光子
B.玻尔理论认为原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电子的轨道半径是连续的
C.玻尔理论也能很好地解释复杂原子的光谱
D.大量处在n=1能级的氢原子可以被13 eV的电子碰撞而发生跃迁
解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需吸收光子,故A错误;玻尔理论认为电子的轨道半径是不连续的,故B错误;玻尔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复杂原子的光谱,C错误;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以被13 eV的电子碰撞跃迁到n<5的激发态,故D正确。
4.(2020·河北省曲周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如图所示是某原子的能级图,a、b、c为原子跃迁所发出的三种波长的光。在下列该原子光谱的各选项中,谱线从左向右的波长依次增大,则正确的是( C )
解析:设a、b、c三种光的波长分别为λa、λb、λc,则
h=E3-E1
h=E3-E2
h=E2-E1
所以λb>λc>λa,因此按波长依次增大由左向右为a、c、b,即选项C正确。
5.若原子的某内层电子被电离形成空位,其他层的电子跃迁到该空位上时,会将多余的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释放出来,此电磁辐射就是原子的特征X射线。内层空位的产生有多种机制,其中的一种称为内转换,即原子处于激发态的核跃迁回基态时,将跃迁时释放的能量交给某一内层电子,使此内层电子电离而形成空位(被电离的电子称为内转换电子)。214Po的原子核从某一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可将能量E0=1.416 MeV交给内层电子(如K、L、M层电子,以K、L、M标记原子中最靠近核的三个电子层)使其电离。实验测得从214Po原子的K、L、M层电离出的电子的动能分别为Ek=1.323 MeV,EL=1.399 MeV,EM=1.412 MeV。则可能发射的特征X射线的能量为( AC )
A.0.013 MeV B.0.017 MeV
C.0.076 MeV D.0.093 MeV
解析:当发生能级跃迁时,释放的X射线的能量可能值为EL-EK=0.076 MeV,EM-EL=0.013 MeV,EM-EK=0.089 MeV,选项A、C正确。
6.如图所示是氢原子的能级图,大量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一共可以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其中巴耳末系是指氢原子由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释放的光子,则( BC )
A.6种光子中波长最长的是n=4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产生的
B.6种光子中有2种属于巴耳末系
C.使n=4能级的氢原子电离至少要0.85 eV的能量
D.若从n=2能级跃迁到基态释放的光子能使某金属板发生光电效应,则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释放的光子也一定能使该板发生光电效应
解析:由E4-E1=h,得6种光子中由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的能量差最大,波长最短,所以A错误;在6种光子中只有n=4跃迁到n=2和n=3跃迁到n=2释放的光子属于巴耳末系,B项正确;由E∞-E4=0-(-0.85 eV)=0.85 eV,所以要使n=4能级的氢原子电离至少需0.85 eV的能量,C项正确;因为E2-E1=10.2 eV=hν1,E3-E2=1.89 eV=hν2,所以ν1>ν2,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7.(2020·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氢原子处于基态时,原子的能量为E1=-13.6 eV,当处于n=3的激发态,能量为E3=-1.51 eV,则
(1)当氢原子从n=3的激发态跃迁到n=1的基态时,向外辐射的光子的波长是多少?
(2)若要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至少要用多大频率的电磁波照射原子?
(3)若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则在跃迁过程中可能释放出几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答案:(1)1.03×10-7 m (2)3.3×1015 Hz (3)3种
解析:(1)由跃迁公式得hν=E3-E1 ①
ν=②
由①②代入数据得ν=1.03×10-7 m
(2)若要将基态原子电离hν=0-E1,代入数据得
ν=3.3×1015 Hz
(3)光子种数N=C=3种。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单选题)
1.处于基态的一群氢原子被一束单色光照射后,只发出三种频率分别为ν1、ν2、ν3的光子,且ν1>ν2>ν3,则入射光子的能量应为( A )
A.hν1 B.hν2
C.hν3 D.h(ν1+ν2+ν3)
解析:由氢原子跃迁规律知,ΔE=hν1=h(ν2+ν3)故只有选项A正确。
2.氢原子部分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不同色光的光子能量如下表所示。
色光 红 橙 黄 绿 蓝-靛 紫
光子能量 范围(eV) 1.61~2.00 2.00~2.07 2.07~2.14 2.14~2.53 2.53~2.76 2.76~3.10
处于某激发态的氢原子,发射的光的谱线在可见光范围内仅有2条,其颜色分别为( A )
A.红、蓝-靛 B.黄、绿
C.红、紫 D.蓝-靛、紫
解析:由题表可知处于可见光范围的光子的能量范围为1.61 eV~3.10 eV,处于某激发态的氢原子能级跃迁时:E3-E2=(3.40-1.51) eV=1.89 eV,此范围为红光。E4-E2=(3.40-0.85) eV=2.55 eV,此范围为蓝-靛光,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
3.氢光谱在可见光的区域内有4条谱线,按照在真空中波长由长到短的顺序,这4条谱线分别是Hα,Hβ,Hγ和Hδ,它们都是氢原子的电子从量子数大于2的可能轨道上跃迁到量子数为2的轨道时所发出的光,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
A.电子处于激发态时,Hα所对应的轨道量子数大
B. Hγ的光子能量大于Hβ的光子能量
C.对于同一种玻璃,4种光的折射率以Hα为最小
D.对同一种金属,Hα能使它发生光电效应,Hβ,Hγ,Hδ都可以使它发生光电效应
解析:由E=h,知波长长,光子能量小,故Hα光子能量最小,Hδ光子能量最大,再由h=En-E2,得Hα对应的轨道量子数最小,A错误。
4.(2020·江苏省启东市高二下学期调研)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已知可见光的光子的能量范围为1.62~3.11eV,对氢原子在能级跃迁过程中辐射或吸收光子的特征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用能量为10.3eV的光子照射氢原子,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
B.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能辐射出4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C.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并且使氢原子电离
D.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向n=4能级跃迁时,核外电子的动能增大
解析:用能量为10.3eV的光子照射氢原子,不能使基态的氢原子吸收10.2eV的能量,所以不能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故A错误;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能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B错误;紫外线光子的最小能量为3.11eV,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的电离能为1.51eV,故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并且使氢原子电离,故C正确;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向n=4能级跃迁时,轨道半径增大,原子能量增大,吸收光子,根据=知轨道半径越大,动能越小,则核外电子的动能减小,故D错误。
5.根据玻尔理论,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是( D )
A.电子在一系列定态轨道上运动,不会发生电磁辐射
B.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会自发地向能量较低的能级跃迁,放出光子,这是原子发光的机理
C.巴尔末公式代表的应该是电子从量子数分别为n=3,4,5等高能级向量子数为2的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谱线
D.一个氢原子中的电子从一个半径为r1的轨道自发地直接跃迁到另一半径为r2的轨道,已知r1>r2,则此过程原子要吸收某一频率的光子,该光子能量由前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决定
解析:按照玻尔理论电子在某一个轨道上运动的时候并不向外辐射能量,即其状态是稳定的,故A正确;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会自发地向能量较低的能级跃迁,放出光子,这是原子发光的机理,故B正确;巴尔末公式:=R(-),代表的是电子从量子数分别为n=3,4,5等高能级向量子数为2的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谱线,故C正确;已知r1>r2,电子从较高能级的轨道自发地跃迁到较低能级的轨道时,会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故D错误。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D。
二、非选择题
6.氢原子能级图如下图所示,由能级图求:
(1)如果有很多氢原子处于n=3的能级,在原子回到基态时,可能产生哪几种跃迁?出现几种不同光谱线?
(2)如果用动能为11 eV的外来电子去激发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使氢原子激发到哪一个能级上?
(3)如果用能量为11 eV的外来光去激发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结果又如何?
答案:(1)出现三种光谱线 (2)n=2的能级
(3)不能使氢原子激发
解析:(1)对于处于n=3的很多氢原子而言,在它们回到n=1的基态时,可能观测到三条不同频率的光谱线,其频率分别为2.92×1015 Hz、4.51×1014 Hz、2.47×1015 Hz
(2)从氢原子能级图可以推算出:
氢原子从n=1的能级激发到n=2的能级时所需吸收的能量
ΔE21=E2-E1=(-3.4) eV-(-13.6) eV=10.2 eV
如果氢原子从n=1的能级激发到n=3的能级,那么所需吸收的能量为
ΔE31=E3-E1=1.51 eV-(-13.6) eV=12.09 eV
因为外来电子的能量E电=11 eV,和上述计算结果相比较可知:
ΔE21所以具有11 eV能量的外来电子,只能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激发到n=2的能级,这时外来电子剩余的动能为:E外-ΔE21=(11-10.2) eV=0.8 eV
(3)如果外来光子的能量E光=11 eV,由于光子能量是一个不能再分割的最小能量单元,当外来光子能量不等于某两级能量差时,则不能被氢原子所吸收,自然,氢原子也不能从基态跃迁到任一激发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