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
教学设计
课题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
单元
四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
学习目标
1.学会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2.学会分析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3.学会运用实验演示和地理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重点
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
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和地形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观看一组图片,感受夏季的不同,师:炎炎夏日,人们为什么喜欢到海边去游泳?地处南方的庐山,为什么会成为避暑胜地?
学生看视频,感受暴雨对与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威胁!
用两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现实感。
讲授新课
(三)海陆分布与气候1.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活动】探究海陆温度变化的差异(1)如上图,两个玻璃容器中分别盛入等体积的水和沙土,各插入一支温度计。把它们同时置于太阳下照射2小时。你认为哪支温度计的读数高?(2)把两个容器同时移入室内,2小时后,读出两支温度计的数值,你认为哪支温度计的读数高?【新课巩固】如图所示,A、B分别是沙土中温度计和清水中温度计一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请你判断:代表沙土中温度计的是曲线
,代表清水中温度计的是曲线
。【新课教学】1海陆分布与气温的差异【同纬度的A、B两地】夏季:陆地气温
,海洋气温
。
冬季:陆地气温
,海洋气温
。读图,比较北半球中纬度陆地、海洋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月份【填表】月平均气温最高月份月平均气温最低月份陆地海洋【活动】读图4—24,填写相关内容我的发现:沿海地区
;内陆地区
。我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1)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降水分布。你得出什么规律?(2)沿海地区一定降水多吗?非洲撒哈拉沙漠一直延伸到大西洋边,南美周的阿塔卡马沙漠在太平洋沿岸。请解释其中的原因?【新知小结】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影响因素气
温降
水海陆位置冬季陆地
,海洋
;夏季陆地
海洋
。近海迎风坡地区降水
,远离海洋的地区降水
,近海无海风地区降水
。教师整理展示:(四)地形地势与气候(1)春天的秦岭,拥有有“马前桃花马后雪”的诗意。读“秦岭南、北坡景观示意图”,分析为什么秦岭南北景观不同呢?(2)阅读“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气候差异示意图”,为什么南北向的安第斯山脉西侧沿海是森林茂密的湿润景观,而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却是一片荒漠?2.地势与气候结合图示和教材第84页,分析为什么苏轼诗词中有:“高处不胜寒”之说?【新知拓展】
资料:东非高原热带草原地表(900米),温度大约在18°C-28°C之间。为什么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被称为“赤道雪峰”?【活动】1.如图4—28,山麓B处与山顶A处的相对高度为5
000米。如果B处的气温为20℃,那么A处的气温大约是多少?2.分析下表各种气候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填入相应的表格中。气候现象主要因素天津的年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充沛,而东侧降水稀少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新知巩固】秦皇岛、青岛、大连等海滨城市,江西庐山、四川峨眉山成为是我国旅游者夏天的“打卡地”。请你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
学生根据课前演示,回答问题。沙土杯内温度计的读数高于水杯温度计的读数。沙土杯内温度计的读数低于水杯温度计的读数。AB高低低高学生读图,思考回答:7月
1月8月
2月学生读图,总结回答: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小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同纬度,气温受海陆分布影响。海洋(陆地)升温慢(快),降温也慢(快)。学生读图,总结回答: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学生结合教师组合图形的演示,回答:撒哈拉沙漠、阿塔卡马沙漠虽靠近海洋,但当地的盛行风是从大陆吹向海洋,海洋水汽很少进入陆地,所以降水少。学生总结,回答学生根据教师演示,总结回答: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山地阴坡和阳坡的温度、湿度状况产生很大的差异,自然景观也随之明显不同。
山脉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西侧迎风坡降水多、东侧背风坡降水少。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气温随着海拔的增高而降低。海拔每增加100米,气温降低0.6?C。学生读图思考、计算、回答:根据地势对气温的影响,海拔每增加100米,气温降低0.6?C。乞力马扎罗山比山麓高5000米,气温约降低30?C,所以山顶有冰雪覆盖。学生读图、计算回答:-10℃。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地形因素纬度因素秦皇岛、青岛、大连受海陆因素影响,滨海地区夏季升温慢,比较凉爽。庐山、峨眉山等海拔高,气温低。
本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验,建立“海陆温度变化的差异”的感性认识。新课巩固,帮学生理解:“沙土和清水中,一天的气温日变化”的知识。本环节,回顾“世界气温分布规律”让读图说出:同纬度的A、B两地,夏季、冬季气温的差异,达成:“海陆分布影响气温”的学习效果。本环节,教师选取“北半球中纬度陆地、海洋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月份”的曲线图,帮助学生建立“海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月份”的感性认识。本活动设计,加深对:“海陆分布对气温变化年较差的影响”的理解。本环节借助“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顾: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降水分布,得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新知探究:沿海地区一定降水多吗?追问,引起学生反思;教师出示: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对应撒哈拉沙漠、阿塔卡马沙漠。随后添加两地风向。学生容易突破这一难点。新知小结,帮学生整理知识,使新学知识更系统。本环节让学生读图并结合教材,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运用教材文本的能力。“新知拓展”环节,培养学生运用新学“地势对气候的影响”知识,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觉学习“生活中有用地理”的乐趣!“活动”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各种气候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帮学生理清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对气候各产生怎样的影响。“新知巩固”环节,及时巩固本节知识,又和开头导入呼应,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山水,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堂小结
板书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海陆分布
与气候
地形地势
对气候
气温
降水
太阳辐射
降水
气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2.学会分析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3.学会运用实验演示和地理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和地形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展示法等方法。
【教具使用】
演示器材(清水、干沙土,相同的玻璃容器2个,温度计2支),以及教材图文等。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一年中,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月份分别出在
、
,而海洋则分别出现在
、
。
2.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脉对
的屏障作用;山脉对低层
的阻挡作用。
3.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随着地势的增高而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
二、探究展示
(三)海陆分布与气候
1.读教材82页“活动”动手演示结合教材82页图文:探究海陆位置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填下表)
影响因素
气
温
降
水
海陆位置
冬季陆地
,海洋
;
夏季陆地
海洋
。
近海迎风坡地区降水
,远离海洋的地区降水
,近海无海风地区降水
。
2.“活动:读图4-24,填写相关内容。
(1)我的发现:
沿海地区
;
内陆地区
。
(2)我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地形地势对气候
1.地形与气候
(1)春天的秦岭,拥有有“马前桃花马后雪”的诗意。读“秦岭南、北坡景观示意图”,分析为什么秦岭南北景观不同呢?
阅读“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气候差异示意图”,为什么南北向的安第斯山脉西侧沿海是森林茂密的湿润景观,而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却是一片荒漠?
2.地势与气候
结合图示和教材第84页,分析为什么苏轼诗词中有:“高处不胜寒”之说?
【活动】1.如图4—28,山麓B处与山顶A处的相对高度为5
000米。如果B处的气温为20℃,那么A处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2.分析下表各种气候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气候现象
主要因素
天津的年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
的地方
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充沛,
而东侧降水稀少
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
【新知拓展】乞力马扎罗山—“赤道雪峰”
乞力马扎罗山赤道与南纬3°之间,是非洲最高的山脉,也是同时是火山和雪山。乞力马扎罗山的主体以典型火山曲线向下面的平原倾斜,平原的高度约海拔900米,山顶终年满布冰雪。
乞力马扎罗山高高的山顶白雪皑皑,山腰云雾缭绕,充满着神奇莫测的气氛,尤其是黄昏的时候,山顶的云雾偶尔散去,银白晶莹的峰顶在金色的夕阳余辉照耀之下,露出妖艳的容颜,显得五彩缤纷,绚丽灿烂。乞力马扎罗山是坦桑尼亚人心中的骄傲,多少世纪以来,许多当地人认为乞力马扎罗山是"上帝的宝座",对它敬若神明,很多部族每年都要在山脚下举行传统的祭祀活动,拜山神,求平安。
三、提升反馈:
如图为“探究海陆温度变化的差异”模拟实验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白天砂石的温度最有可能是()
A.
8℃
B.
17℃
C.
23℃
D.
34℃
2.该模拟实验可以用来说明,地球同纬度地带()
A.
夏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
B.
高原山地气温低于平原
C.
内陆气温年较差比沿海大
D.
沿海降水多于内陆
3.根据如图所示“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所做的四种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该地位于北半球的陆地上
B.该地位于北半球的海洋上
C.该地位于南半球的陆地上
D.该地位于南半球的海洋上
4.在建筑保温材料还没有普遍应用的时代,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
居的墙壁在厚度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读欧洲墙壁厚度的变化示意图。据图文资料,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墙壁厚度变化的主要气候原因是(
)
A.降水逐渐增多
B.气温逐渐降低
C.降水逐渐减少
D.气温逐渐升高
5读非洲局部地区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同位于赤道地区,但①处气候类型不同于②处,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势高低
D.人类活动
6.读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及降水差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A、B两地逐月降水量示意图,归纳两地的降水量差异。
(2)读左图,分析A、B两地降水量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
(3)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推测,A地和B地的植被有何差异?
【归纳小结】
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
1.7月
1月
8月
2月
2.太阳辐射
空气运动
3.气温
降低
6℃
4.地面状况
二、探究展示
(三)1.
影响因素
气
温
降
水
海陆位置
冬季陆地
低
,海洋
高
;
夏季陆地
高
海洋
低
。
近海迎风坡地区降水
多
,远离海洋的地区降水
少
,近海无海风地区降水
少
。
2.(1)沿海地区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小;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2)同纬度,气温受海陆分布影响。海洋(陆地)升温慢(快),降温也慢(快)。
(四)1.(1)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山地阴坡和阳坡的温度、湿度状况产生很大的差异,自然景观也随之明显不同。
(2)山脉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西侧迎风坡降水多、东侧背风坡降水少。2.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气温随着海拔的增高而降低。海拔每增加100米,气温降低0.6?C。【活动】1.-10℃。2.
气候现象
主要因素
天津的年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
海陆因素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地形因素
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充沛,而东侧降水稀少
地形因素
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
纬度因素
三、提升反馈:
1.D
2.C
3.B
4.B
5.C
6.(1)A地降水量丰富,B地降水量小。
(2)A地为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B地为背风坡降水少。
(3)A地多温带森林植被,B地多草原或荒漠植被。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8张PPT)
4.3.2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湘教版
初中地理
学习目标
1.学会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2.学会分析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3.学会运用实验演示和地理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1.一年中,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月份分别出在
、
,而海洋则分别出现在
、
。
2.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脉对
的屏障作用;山脉对低层
的阻挡作用。
3.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随着地势的增高而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
自主学习检测
7月
1月
空气运动
太阳辐射
0.6℃
气温
降低
8月
2月
导入
多彩的世界
why?
炎炎夏日,人们为什么喜欢到海边去游泳?地处南方的庐山,为什么会成为避暑胜地?
活动
(三)海陆分布与气候
沙土杯内温度计的读数高于水杯温度计的读数。
水
沙土
1.
如图,两个玻璃容器中分别盛入等体积的水和沙土,各插入一支温度计。把它们同时置于太阳下照射2小时。你认为哪支温度计的读数高?
活动
(三)海陆分布与气候
2.
把两个容器同时移入室内,2小时后,读出两支温度计的数值,你认为哪支温度计的读数高?
沙土杯内温度计的读数低于水杯温度计的读数。
如图所示,A、B分别是沙土中温度计和清水中温度计一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请你判断:
代表沙土中温度计的是曲线
,
代表清水中温度计的是曲线
。
新课巩固
A
B
固体比液体吸热快、散热也快。
知识链接
(三)海陆分布与气候
新课教学
2.读图,比较北半球中纬度陆地、海洋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月份【填表】
月平均气温
最高月份
月平均气温
最低月份
陆地
海洋
7月
1月
8月
2月
北半球陆地气温年变化曲线
北半球海洋气温年变化曲线
夏季:
陆地气温
,
海洋气温
。
新课教学
1.海陆分布与气温的差异【同纬度的A、B两地】
高
低
冬季:
陆地气温
,
海洋气温
。
低
高
(三)海陆分布与气候
活
动
(三)海陆分布与气候
读图4—24,填写相关内容
我的发现:
沿海地区
;
内陆地区
。
我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小
同纬度,气温受海陆分布影响。
海洋(陆地)升温慢(快),降温也慢(快)。
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
(三)海陆分布与气候
(1)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降水分布。你得出什么规律?
2.海陆分布与降水的差异
新课教学
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2)沿海地区一定降水多吗?
非洲撒哈拉沙漠一直延伸到大西洋边,南美周的阿塔卡马沙漠在太平洋沿岸。请解释其中的原因?
(三)海陆分布与气候
2.海陆分布与降水的差异
新课教学
(2)为什么非洲撒哈拉沙漠一直延伸到大西洋边,南美周的阿塔卡马沙漠在太平洋沿岸。请解释其中的原因?
【结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图“分析】
撒哈拉沙漠、阿塔卡马沙漠虽靠近海洋,但当地的盛行风是从大陆吹向海洋,海洋水汽很少进入陆地,所以降水少。
(三)海陆分布与气候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新课小结
影响
因素
气
温
降
水
海陆分布
冬季陆地
,海洋
;夏季陆地
,海洋
。
近海迎风地区降水
,远离海洋的地区降水
,近海无海风地区降水
。
低
高
高
低
多
少
少
(四)地形地势与气候
(1)春天的秦岭,拥有有“马前桃花马后雪”的诗意。为什么秦岭南北景观不同呢?
1.地形与气候
新课教学
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山地阴坡和阳坡的温度、湿度状况产生很大的差异,自然景观也随之明显不同。
正
午
太
阳
光
线
(四)地形地势与气候
(2)为什么南北向的安第斯山脉西侧沿海是森林茂密的湿润景观,而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却是一片荒漠?
1.地形与气候
新课教学
山脉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西侧迎风坡降水多、东侧背风坡降水少。
(四)地形地势与气候
苏轼诗词:“高处不胜寒”。为什么?
2.地势与气候
新课教学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气温随着海拔的增高而降低。海拔每增加100米,气温降低0.6?C。
(四)地形地势与气候
新课拓展
根据地势对气温的影响,海拔每增加100米,气温降低0.6?C。乞力马扎罗山比山麓高5000米,气温约降低30?C,所以山顶有冰雪覆盖。
资料:东非高原热带草原地表(900米),温度大约在18°C-28°C之间。为什么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被称为“赤道雪峰”?
活
动
-10℃。
1.如图,山麓B处与山顶A处的相对高度为5
000米。如果B处的气温为20℃,那么A处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活
动
2.分析下表各种气候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气候现象
主要因素
天津的年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
的地方
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充沛,
而东侧降水稀少
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
海陆分布
地形因素
地形因素
纬度因素
新知巩固
(三)海陆分布与气候
秦皇岛、青岛、大连等海滨城市,江西庐山、四川峨眉山成为是我国旅游者夏天的“打卡地”。请你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
秦皇岛、青岛、大连受海陆因素影响,滨海地区夏季升温慢,比较凉爽。庐山、峨眉山等海拔高,气温低。
秦皇岛海滩
峨眉山夏季风光
如图为“探究海陆温度变化的差异”模拟实验图,据此完成1~2题。
1.白天砂石的温度最有
可能是(
)
A.
8℃
B.
17℃
C.
23℃
D.
34℃
2.该模拟实验可以用来说明,地球同纬度地带(
)
A.
夏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
B.
高原山地气温低于平原
C.
内陆气温年较差比沿海大
D.
沿海降水多于内陆
课堂检测
C
D
3.根据如图所示“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所做的四种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该地位于北半球的陆地上
B.该地位于北半球的海洋上
C.该地位于南半球的陆地上
D.该地位于南半球的海洋上
课堂检测
B
4.在建筑保温材料还没有普遍应用的时代,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在厚度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读欧洲墙壁厚度的变化示意图。据图文资料,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墙壁厚度变化的主要气候原因是(
)
A.降水逐渐增多
B.气温逐渐降低
C.降水逐渐减少
D.气温逐渐升高
课堂检测
B
5.读非洲局部地区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同位于赤道地区,但①处气候类型不同于②处,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势高低
D.人类活动
课堂检测
C
(1)读A、B两地逐月降水量示意图,归纳两地的降水量差异。
(2)读左图,分析A、B两地降水量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
(3)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推测,A地和B地的植被有何差异?
6.读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及降水差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课堂检测
A地降水量丰富,B地降水量小。
A地为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B地为背风坡,降水少。
A地多温带森林植被,B地多草原或荒漠植被。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完成课时检测题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