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负数
【教材简析】
???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通过教学,一方面可以适当拓展学生对负数的认识,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运算打下基础。由于负数的学习是在正数基础上的拓展,与正数的意义相比,需要考虑相反意义与数值。所以教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关于负数的生活经验,最普遍的是在天气预报节目中经常看到的用负数表示零下温度。教材例1呈现了用温度计记录3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引导学生学习正数和负数的写法和读法。例2呈现了我国珠穆朗玛峰和新疆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两个例题都是借助直观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道理。
【目标预设】
???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 3.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 4.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设计理念】
??? 整体设计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也就是注意引发学生学习负数的情感需求,寻找尽可能多的承载负数本质意义而又直观的教学内容,以顺应从具体直观到抽象的人类认识逐步提升的历史顺序,使学生从认识负数到接纳负数再到应用负数,积极主动地建构起对负数的数感。
【设计思路】
??? 在我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按教材顺序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在多次认真研读教材之后,我对教材的编排作了一些修改:即首先让学生处于一种用原来学过的数去记录相反意义的量,出现不方便的矛盾之中,学生就会急于寻找一种新的数来记录它们,从而引出负数的概念。对负数的学习又是通过课件录音、图片、文字介绍数学史,让学生简约地感受负数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再教学正负数的读写法,以及运用学到的知识记录例1中的气温和例2中的海拔高度。根据这一设计思路,我设计了五个环节,分别是:①自主创造,引出负数;②初识负数,学会读写;③沟通联系,丰富认识;④链结生活,内化理解;⑤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 课前游戏:《我反,我反,我反反反》
??? [设计意图:课前游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和教师都得到放松,又与这节课所学的负数有直接联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
??? 一、自主创造,引出负数。
??? 1.谈话:老师说几件事,请你们把听到的数据信息快速记录下来,要求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关键是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
??? 2、出示信息:
??? ①学校足球队参加全市小学生足球比赛,上半场进了3球。下半场失了2球。
??? ②水果市场苹果进货2吨,香蕉出货2吨。
??? ③本学期我校六年级转进16人,五年级转出3人。
??? ④刘阿姨做生意三月份赚了2500元,四月份亏了1200元。
???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
??? 3、谈话:进球与丢球、进货与出货、转进与转出、盈利与亏损……,方向正好相反,在数学上把它们叫做相反方向的量。(板书:相反方向的量)
??? 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是如何记录这些相反方向的量的。
??? 评价学生记录数据的方法。学生可能有几种区分的方法,如:①加上汉字:运进2吨,运出2吨。②加上箭头:←2吨 ,→2吨。③用√、×表示:√2吨、×2吨。④用笑脸和哭脸表示:笑脸2吨,哭脸2吨。⑤加上+-号:+2吨 ,-2吨。⑥……
??? 对于学生中的创意,教师有选择地问一问: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 提问:刚才同学们表达的只能自己明白,能不能找到一个统一的记录方法呢?
??? 在上面这么多的表示方法中,你认为哪种记录方法最有数学味?
??? 4、谈话:其实历史上的数学家对这个问题进行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你们想不想知道?
??? 课件出示数学史并播放录音:
??? 据早在2000多年前的《九章算术》记载,那时的人就有了“粮食入仓为正,出仓为负”;“收入的钱为正,付出的钱为负”的思想。
??? 1700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首创了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红、黑两种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另一种是用摆放位置的正与斜来区分。这个记载,比国外早了七八百年。之后又出现了画斜杠、写符号的方式。
??? 后来数学家统一了他们的读法和写法。比如运进2吨记作“+2吨 ”,读作“正二吨”;运出2吨记作“-2吨”,读作“负二吨”。正二吨是正数,负二吨是负数。正二前面的符号叫正号,负二前面的符号叫负号。
??? 由此看来,中国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国家。同学们你们听了录音,感到自豪吗?
??? 从上面可以看出,我们有些同学的眼光和数学家一样,真厉害!
??? [设计意图:课始采取让学生快速记录数据信息的形式,由于所出示的几个信息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开始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出现记录结果各不相同时,学生自身就会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在需求,这样自然地引出了负数的学习,这样的学习就能化被动为主动。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
??? 二、初识负数,学会读写。
??? 1、刚才听了录音介绍,有收获吗?把你学到的说给同桌听听。
??? 学生汇报:结合黑板上的数说一说自己学会了什么。
??? 教师重点引导:“-”是什么符号,“+”是什么符号?前面有负号的数叫什么数?前面有正号的数呢?(板书:正数 负数)
??? 2、同学们,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创造的这种新数叫负数。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去进一步认识负数。(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 3、引导学生把上面的几条信息
用“+、-”这种方法重新记录,并读一读。
??? 比如:进球3个??? 丢球2个??? (记录??? +3??? -2 )
??? 进货2吨??? 出货2吨??? (记录??? +2??? -2)
??? 转进16人??? 转出3人??? (记录??? +16?? -3)
??? 赚了2500元?? 亏了1200元?? (记录??? +2500?? -1200)
???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介绍数学史,以及正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给学生以鲜明的示范印象。听录音后,学生再互说收获,更是进一步提取信息,形成正负数的鲜明表象,再让学生尝试用“+、-”的方法重新记录负数,初步尝试了正负数的读写。]
??? 三、沟通联系,丰富认识。
??? 1、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
??? (1)课件在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中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图。
??? 谈话:中央电视台每天都会播放天气预报,你们知道是用什么来测气温的吗?(课件出示温度计)
??? (2)放大温度计上的刻度,引导学生回顾温度计的有关知识。
??? 介绍摄氏度(℃)和华氏度(°F):温度计左边的刻度表示的是摄氏度(℃),右边表示的是华氏度(°F),摄氏度和华氏度都是计量温度的单位,我们国家通常使用“摄氏度(℃)”计量温度,美国等一些使用英语的国家使用“华氏度(°F)”计量温度。
??? 提问:温度计上一大格表示几度?(10℃)一小格呢?(2℃)
??? 你认为温度计上哪个刻度最重要?(0℃)
??? 刻度0℃上下各有一个10,(课件突出两个刻度10)它们表示的温度相同吗?它们是什么关系?(一个零上10℃,一个零下10℃。)
??? 师: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正数、负数分别表示这两个刻度所指的温度吗?
??? 学生汇报:零上10℃可以记作+10℃,零下10℃可以记作-10℃。
??? 2、教学例1
??? (1)谈话:老师准备去上海、南京、北京这3个城市旅游,了解了这三个城市气温。(课件出示显示上海、南京、北京气温的温度计)
??? (2)提问: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正、负数来表示这些温度吗?
??? 学生仔细看图,分别记录这三个城市的气温。
??? (3)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重点引导学生比较:为什么一个是+4℃ ,另一个却是-4℃呢?
??? (4)感受负数:
??? 出示哈尔滨-10℃,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思考:-4℃和-10℃相比,哪个更冷?
??? 再出示中国最冷的城市:漠河-30℃和地球表面南极的最低气温: -88.3℃,让学生用自己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示越来越冷的感受。
??? [设计意图:伴随着悦耳动听的天气预报音乐。唤起了学生的记忆,回顾温度计的有关知识,目的是磨刀不误砍材工,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负数。学生用表情动作来表示越来越冷的感受,更好地发展了学生对负数的数感。]
??? 3、教学例2:
??? (1)谈话:看来同学们对温度计非常了解。那你们听说过“海拔高度”这个词语吗?“海拔高度”上有没有正负数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 (2)多媒体课件介绍“海拔高度”:
??? 描述地貌的高度需要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海平面的高度。不同的国家对海平面的规定不一定相同,我们国家是把黄海海平面的平均高度作为海平面高度的。与海平面比较得到的高度通常称为“海拔高度”,高于海平面的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用负数表示。
??? (3)关于“海拔高度”,老师介绍一个知识:
??? 我国新疆吐鲁番盆地是地球上海拔高度最低的盆地。
??? (4)课件出示新疆吐鲁番盆地图片。
??? 学生观察图片后回答: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大约是_______米。
??? (5)你们知道地球上海拔最高的是什么地方吗?(课件出示珠穆朗玛峰图片)
??? 学生观察图片后回答:珠穆朗玛峰大约比海平面高8844米,它的海拔高度大约是_______米。
??? (6)老师还要介绍一个重要的数学知识:“+8844”前的“+”号也可以省略不写,直接写成“8844”,读作八千八百四十四。明白了吗?
??? 那请你们看看黑板上哪些数前面的正号可以去掉?(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擦去黑板上正数前面的正号)
??? 提问:正数前面的正号可去掉,那负数前面的负号也能去掉吗?
??? 4、讨论“0”的归属
??? (1)课件出示:
??? 先出示海平面,接着顺次出示海边有一段堤岸高出海平面10米,海边一座灯塔高出海平面50米,海里一处暗礁在海平面以下30米。
??? 提问:你能说出它们的海拔高度吗?(学生交流后汇报)
??? 追问:海平面以上的数用什么表示?(用正数表示)
??? 海平面以下的数用什么表示?(用负数表示)
??? 那么海平面呢?
??? 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小辩论:
??? 甲:海平面用正数表示。
??? 乙:海平面用负数表示。
??? 我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若学生难以回答,教师则将温度计、海平面的图片同时出示,从温度计上引导学生:温度计上0℃以上的数用正数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所以海平面也应该用“0”表示。)
??? (2)揭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 正数都比0大,负数都比0小。
??? 板书:负数 < 0 < 正数
??? [设计意图:此处出示的一道题目既是对正负数的读写进行一次及时训练,又是故意制造矛盾,为了引发学生对0的归属的讨论。采用辩论赛的形式,一来
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二来可以在辩论中更好地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道理。从而锻炼思维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四、链结生活,内化理解。
??? 1、分分类
??? 先读一读,指出下列各数中的正数、负数,并把它们填入相应的圈内。
??? - 5??? + 26?? 8??? - 40?? - 88.3??? + 103??? 0??? 12.4
??? 正数??? 负数
??? 提问:
??? ①0为什么不写?(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 ②观察这些正数,你发现了什么?(正数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我们以前学过的除0以外的数都是正数)
??? ③你是怎样理解负数的?(负数要小于0,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 2、 电梯中的负数
??? 课件出示电梯图片。
??? 王叔叔和李阿姨都从办公楼的地面一层乘电梯,王叔叔去5楼开会,李阿姨去地下一层取车,他们分别应该按电梯里的哪个键?
??? 3、 神十与负数
??? 课件出示神舟十号飞船在太空邀游的图片。
??? 我国已经发射的神舟十号飞船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会达到(??? )以上,而背阳面会低于(??? ),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太空舱内的温度能始终保持在(??? )
,非常适宜宇航员工作。
??? (1)21℃??? (2)100℃??? (3)-100℃
??? 4、产品说明上的负数
??? 课件出示食包装袋图片。
??? 食品包装袋上有这样的标记“500±10g”。你知道500±10g是什么意思?
???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500g是标准重量,±10g指的是可以多一点,也可以少一点,但不能超过10g。
???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注重情景,体现层次性,讲究实效。通过练习,让学生再次感受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我国发达的科学技术,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 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 生活中的负数还有许多?怎样表示出所有的负数?正数呢?(用省略号表示,教师完善板书:把黑板上的负数和省略号画在一个圆圈里,表示一个集合,把正数和省略号也画在一个圆圈里,表示一个正数的集合)
??? [设计意图:小结部分寥寥数语,将学生带入无尽的遐想,恰到好处地渗透了集合思想和无限思想。]
??? 附板书设计:
??? 认??? 识??? 负??? 数
??? 相反方向的量
??? 负数??? ?? 0??? ?? 正数
??? –2??? 2
??? –4??? 4
??? -10??? 10
??? ……??? ……
???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