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孤独之旅》教案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人教版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该单元为小说单元)第16课,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本篇课文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了深刻的含义。主人公杜小康家境落魄后,随父亲前往渺无人烟的芦荡放鸭,这是他的放鸭之旅,是他的孤独之旅,他在孤独中面对困难、收获成长,这更是他的成长之旅。本篇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十分具有特点,对衬托人物心情、渲染环境和推动情节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该单元所配备的写作为《学习缩写》,将缩写运用到本篇课文的学习中,学生能更快地把握住小说的主要内容,也能迅速找到文中的景物描写,进行写作的分析。学习这篇课文,既能丰富学生情感,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又能学习小说三要素之一的“环境”,领悟环境描写的作用;还能训练写作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对把握文本已有一定的能力,且在预习时已学习了缩写的相关内容,本篇课文情节较为简单,学生在运用缩写把握课文内容和情感发展方面较为轻松。在学习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小说《故乡》和《我的叔叔于勒》,对小说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也大概了解了小说的基本知识。在八年级的学习中,也积累了一定的景物描写作用及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落实缩写教学,梳理小说情节,体会人物成长的心路历程,理解小说文题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优美句段,体会小说中运用大量的景物描写来展示人物情感波澜的特点,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杜小康的成长,联系自身的生活体验,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的心路历程,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突破方法:课前准备时,学生缩写了《孤独之旅》,将长篇的故事简化,在缩写中梳理情节,把握人物。对比课文与缩写,运用圈点勾画的方式,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结合前后情节和人物心理变化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本文中景物描写的特色,并学以致用。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优美的景物描写。结合以往所学赏析句子,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成长感受,增强对所学写作技巧的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师: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缩写,家庭作业是请同学们缩写《孤独之旅》,拿到同学们的作业之后,老师筛选了三份,请同学们对照课本上缩写的要求,评判出最好的一份。
展示缩写相关知识和学生的缩写作业:
1、学会缩写
缩写,必定要减掉部分内容,“保持主干,删除枝叶”。
缩写要“自成一文”。
缩写叙事性文章,要保留原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如果原文情感丰富,缩写时不宜将其缩成干枯的概要。
学生的缩写作业
(1)杜小康一家本是个富裕的家庭,可不知怎么的成了穷人家,杜小康只好和他的父亲去放鸭,到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在那个不知名的地方,他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他害怕了,夜里迟迟不能入睡,甚至想逃跑。直到有一天,他们遇到了十分恶劣的天气,十几只鸭子走散了,杜小康去寻找,累到他在芦苇中睡着了,后来,他的父亲找到了他。
(2)油麻地的富有人家一落千丈,杜小康沦落到与父亲放鸭。
杜雍和对儿子的请求置之不理,杜小康无奈之中,只好一个劲的将鸭子往前赶,杜雍和也对未来的路不知道,前方是一片渺茫。
以后的每一天都平淡无奇,走了许久,杜小康看到了一望无际的芦苇,他害怕了,这个男孩子展现出了一种女生的胆怯,杜雍和其实也很害怕,但在儿子面前,他必须显得镇静。他告诉杜小康,芦苇丛里有芦雁的窝,明天他就可以去捉。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了,杜小康有时候会想起家,夜里会梦到母亲。
杜雍不再乱发脾气了,他觉得将这么小的孩子拉到这样一个残酷的计划里来太残忍了。
杜小康注定在这样一个恶劣的环境下长大谁也说了不算,或许只有老天才知道吧。
那一天,天气很恶劣,天下起暴雨,鸭栏被风吹开了,鸭被分成了无数股,一下就在他眼前消失了,杜小康忘记他的父亲,他一边追一边呼唤着他的鸭子,暴风雨停止,还有十几只鸭子没找到。天黑了,他终于找到了鸭子,它们迷失在芦苇荡里。
第二天早晨,杜雍找到了杜小康,并把他背了回去。
八月的一天早晨,杜小康发现了鸭蛋,并激动地叫着“下蛋了,下蛋了”。
(3)杜小康因家庭变故,只得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途中,杜小康恐惧、茫然。
几天后,他们到达目的地,看见巨浪一般的芦苇杜小康胆怯了,后来的日子里,父子俩日渐感到孤独,两人的交流也越来越少。
一次暴风雨,十几只鸭被吹散了,杜小康独自前去寻鸭,找到后他太过疲倦哭了起来,他觉得自己长大了,坚强了。第二天杜雍和找到了杜小康,背他回去。
八月一天,鸭下了蛋,父子俩十分惊喜。
生发言
师总结:第三份作业符合缩写的三个要求,是其中最好的一份缩写。
概括人物情感波澜,分析其成长历程
根据缩写,圈划并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体会杜小康的成长
生发言:恐惧、茫然——胆怯、孤独——长大、坚强——激动、欣喜
师总结:从简单的故事当中,我们读出了杜小康丰富的情感变化,他在这趟旅途中,他感受着孤独,由恐惧成长为坚强,这是他的放鸭之旅,是他的孤独之旅,更是他的成长之旅!
课件展示:孤独之旅——成长之旅
细读课文,分析景物描写
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文中的景物描写
对比课文与缩写,在课文中圈划出缩写时删减的景物描写
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同时,造成了一个扇面形水流。每只鸭子本身,又有着自己用身体分开的小扇面形水流。它们在大扇面形水流之中,织成了似乎很有规律性的花纹。无论是小扇面形水流,还是大扇面形水流,都很急促有力。船首是一片均匀的、永恒的水声。
——奋力前行的鸭群
鸭们不管,它们只要有水就行,水就是它们永远的故乡。它们开始觅食。觅食之后,忽然有了兴致,就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
——懵懂的鸭群
黄昏,船舱里的小泥炉,飘起第一缕炊烟,它是这里的惟一的炊烟。它们在晚风中向水面飘去,然后又贴着水面,慢慢飘去。当锅中的饭已经煮熟时,河水因晒了一天太阳而开始飘起炊烟一样的热气。此时,热气与炊烟,就再也无法分得清楚了。
——唯一的炊烟
鸭们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它们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惟恐自己与这只惟一的使它们感到还有依托的小船分开。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有时,它们会将头从翅膀里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知道一老一小都还在船上,才又将头重新插回翅膀里。
——无家恐慌的鸭子
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一望无际的芦荡
(6)这里的气味,倒是很好闻的。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时地去用劲嗅着。
水边的芦叶里,飞着无数萤火虫。有时,它们几十只几百只地聚集在一起,居然能把水面照亮,使杜小康能看见一只水鸟正浮在水面上。
——好闻的芦苇和无数的萤火虫
(7)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黑色的暴风雨
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
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地明亮。
——雨后蓝色的天空
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毛色鲜亮的鸭群
小组讨论,分析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般景物描写的作用:①衬托出人物心情②反衬人物心理状态③烘托人物形象④渲染氛围,营造气氛⑤推动情节发展
(1)奋力前行的鸭群:鸭群戏水的快乐反衬人物心情的沉重和父子俩对前途迷茫无助的心情
(2)懵懂的鸭群:鸭子的懵懂衬托出人物的迷茫
(3)唯一的炊烟:渲染孤单、空旷的氛围,为下文作铺垫
(4)无家恐慌的鸭子:鸭子的恐惧衬托出人物内心的恐慌、无依
(5)一望无际的芦荡:衬托出人物胆怯、恐慌的心理
(6)好闻的芦苇和无数的萤火虫:以乐景衬哀情,悠闲、生机的景象反衬出人物的恐慌
(7)黑色的暴风雨:衬托人物心情之沉重,渲染恐怖的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8)雨后蓝色的天空:烘托人物轻松、舒适、愉悦的心理
(9)毛色鲜亮的鸭群:用明丽的色彩表达,鸭子的成长象征着杜小康的成熟
3、升格理解,教师总结
课件展示,将零散的景物描写形成整体,学生升格理解
(1)①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无论是小扇面形水流,还是大扇面形水流,都很急促有力。(课文第4段)
②鸭们不管,它们只要有水就行……觅食之后,忽然有了兴致,就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课文第10段)
③鸭们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有时,它们会将头从翅膀里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课文第15段)
④鸭们也长大了……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课文第50段)
(2)①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白茫茫的水……船舱里的小泥炉,飘起第一缕炊烟,它是这里的惟一的炊烟……(课文第11/13段)
②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课文第21段)
……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水边的芦叶里,飞着无数萤火虫。有时,它们几十只几百只地聚集在一起,居然能把水面照亮……(课文第24/25段)
③……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课文第36段)
④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
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地明亮。(课文第47段)
师总结:鸭群的变化暗示着杜小康的心理变化,鸭群成长了,杜小康也成长了;所描写的景物的颜色变化,也喻示着人物的心情变化。所以,我们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时,还可以将它们放在一起探究,从线性景物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变化。
探究思考,分析本文中景物描写的写作手法
小组讨论分析:分析本文中景物描写的特色
奋力前行的鸭群:①织成了似乎很有规律性的花纹——拟人
②造成了一个扇面形水流,船首是一片均匀的、永恒的水声——多感官结合
懵懂的鸭群:①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对比、烘托
唯一的炊烟:①船舱里的小泥炉,飘起第一缕炊烟,它是这里的惟一的炊烟,它们在晚风中向水面飘去——点线面结合
无家恐慌的鸭子:①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拟人
②惟恐自己与这只惟一的使它们感到还有依托的小船分开——移情
一望无际的芦荡:①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涌”,用词准确②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比喻③杜小康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情景交融
好闻的芦苇和无数的萤火虫:①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多感官结合②这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驱除杜小康的恐慌:反衬,以乐景衬哀情
黑色的暴风雨:①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通感②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夸张
雨后蓝色的天空:①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地明亮。——对比突出
毛色鲜亮的鸭群:①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映衬
2、学以致用:以提纲式作文的形式练习,学会本文中运用景物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
课件展示:
请回顾你的初中生活,以提纲式作文的形式,用景物描写表现你的心理,做到情景交融。
初一时,我们刚升入初中......
后来,学习任务逐渐增多......
时间飞逝,我们初三了,再不久就要与大家分别.....
课堂总结:
人生旅途并非一帆风顺,往往充满辛酸,但我们也是在这样的锻造中成熟的。今天,我们学习了杜小康的孤独之旅,感受了杜小康在孤独中坚强面对的勇气,这鼓舞了我们以后勇敢地面对困难。我们还在这个励志的故事中学会了景物描写的方法,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够学以致用,将所见之景运用到作文当中,借景抒情,写出更优美的文章!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下课!
布置作业:
反复诵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摘抄文中精彩句段,积累语言。
将课堂上的提纲作文加以扩写,完成作文《我的初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