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化学九上 2.1 空气的成分 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化学九上 2.1 空气的成分 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0-20 18:05:37

文档简介

课题 空气的成分 








目标
导学 认识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学会设计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阅读
自 主

习 1、如何“捕捉”1集气瓶教室里的空气?
2、最早通过实验测出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
3、空气中各组分气体的 分数大约是:氮气(N2) ??? ,氧气(O2) ???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CO2) ?,其他气体和杂质 。 独学完成
课前展示
在黑板上
问题探究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 实验原理:
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入密闭容器中,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2. 反应原理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3.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4. 实验步骤:
(1)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讨论怎么检查?)
(2)向集气瓶中装入适量水,然后将集气瓶的剩余容积分成五等份,并标记好。(装水的目的是什么?)
(3)先往导管中充满水,关闭止水夹,然后在燃烧匙中装入足量的红磷。
(4)用酒精灯点燃红磷,将燃着的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立即塞紧橡胶塞。(为什么要迅速放入集气瓶?)
(5)待红磷燃烧停止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时,打开止水夹。
(6)记录集气瓶中液面变化。
(7)拆除装置,清洗仪器,整理器材。
5. 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剩余容积的___。
6.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 __。
7. 误差分析:
原因
误差
红磷不足,氧气不能耗尽
测量结果______
装置漏气会使装置外的空气进入
过早打开止水夹会使装置内气体温度偏高,压强偏大,导致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小
止水夹不夹紧,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受热气体顺着导管逸出
测量结果______
伸入过慢会使装置内的气体受热逸出,导致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大
小组合作
学习讨论
反馈
提升 1、红磷的替代品应满足的条件:
(1)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故不能选用铁丝。
(2)只能与氧气反应,不能与空气中气体反应。故不能选用镁。
(3)生成固体或生成的气体易被溶液吸收。如用木炭代替红磷时,集气瓶中应盛放NaOH浓溶液。
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常用其他装置:
3、如何理解说空气的成分是固定的也是不固定的? 由组长领
导全组学
习理解



用 1、等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能进入集气瓶中,其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如果实验中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很少,不到集气瓶中原体积的五分之一,其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 _________
2、实验前集气瓶中常加少量水,其目的是什么?
3、本实验还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至少2条)
在规定时
间内独立
完成
小组交换
用红笔批
改并评分
总结与 反思 【知识梳理】
【收获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