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教学目标】
1.了解能量、动力、弹力的概念。明白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后要恢复原来形状产生的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2.给小车安装橡皮筋作动力,做橡皮筋的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3.认识到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做橡皮筋的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准备】
实验用的小车一辆、小车安装示意图、细橡皮筋几根、细线、测量距离的绳子。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1.出示小车,提问:在前面的课中,我们是用哪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
2.除了用拉力,我们还能用什么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呢?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板书: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提问:那么我们如何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呢?(学生讨论)
(2)出示小车安装的示意图,学生根据示意图安装。
(3)调试橡皮筋动力小车。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发现问题。
引导:各小组的橡皮筋动力小车都装好了吗?下面就用你们的小车来进行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车跑得最远。(学生比赛)
(2)交流讨论,发现问题。
①起点、终点不固定。
②橡皮筋绕断了。
③橡皮筋缠绕圈数多的跑得远。
(3)实验验证。
指导学生看课本的记录表,并开始实验。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提问:为什么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小车跑得远呢?
(1)学生解释。(2)实验:橡皮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讨论:橡皮筋的弹力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
2.思考:弹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课下尝试让橡皮筋产生不同大小的力。
【板书设计】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1.弹力是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改变后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2.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越多,弹力越大,小车行驶距离越远。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构建“弹力”这个概念,通过活动知道“弹力”有大小和方向。本课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使小车前进和后退”;二是“使小车前进更远”。在活动完成后提出促使小车运动的动力是怎么产生的,将拉开的橡皮筋与原来的橡皮筋进行对比,初步建构“弹力”的概念。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进行“使小车前进更远”的活动,知道动力大小是不一样的,最后结合课本47页橡皮筋挂钩码实验认识弹力,再结合生活利用弹力。(共17张PPT)
2020年秋精选课件
教科版(2017)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运动和力
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拉一拉橡皮筋会有什么感觉?我们能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吗?
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小车、橡皮筋
把橡皮筋圈连接起来,一端固定在车架上,转动车轮,将橡皮筋的一端缠绕在车轮上。
车轮转动的力来自哪里?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方向应该是怎样的?
车尾
车头
安装小车
2.小车行驶方向和橡皮筋缠绕方向的关系:
橡皮筋往后绕,小车前进;
橡皮筋往前绕,小车后退。
1.小车动力来自橡皮筋产生的力。
实验发现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
探究:
推测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关系
把橡皮筋缠绕在小车上,观察橡皮筋缠绕时,产生的弹力大小;用尺子在地上画出表示距离的格子测量小车行驶的距离。
1.橡皮筋缠绕一圈时和缠绕多圈时,橡皮筋产生的力大小一样吗?
2.橡皮筋缠绕一圈和多圈时,橡皮筋的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一样吗?
实验要求:
1.要看准终点,用皮尺量出距离并及时填好记录单。
2.边实验边思考,注意观察。
实验记录
1
53
57
60
57
3
102
85
96
94
6
250
270
350
290
橡皮筋缠绕圈数多,小车行驶得远;
缠绕圈数少,小车行驶得近。
怎样使小车行驶得更远?
增加橡皮筋长度,增大橡皮筋的弹力等都可以使小车行驶得更远。
橡皮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讨论:
为什么橡皮筋可以驱动小车?橡皮筋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当他们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后,弹力就消失了。
橡皮筋被拉长时能产生力。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挂的钩码越多,产生的弹力越大。
弹力的应用
衣裤松紧带
票夹
弓箭
弹弓
弹力的应用
拉力器
各种各样的弹簧
弹力的应用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