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2.3.4 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课标要求
素养要求
1.探索并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和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2.会求点到直线的距离与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通过研究点到直线及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提升数学抽象、数学运算及逻辑推理素养.
新知探究
在铁路的附近,有一大型仓库.现要修建一条公路与之连接起来,易知沿仓库垂直于铁路方向所修的公路最短.将铁路看作一条直线l,仓库看作点P,怎样求得仓库到铁路的最短距离呢?
问题 点P到直线的距离是指哪个线段的长度?
提示 点P到直线的距离是过P作直线的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为点到直线的距离.
1.点到直线的距离运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时,一定要将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方程
(1)概念:点P到直线l的距离,就是从点P到直线l的垂线段PQ的长度,其中Q是垂足.
(2)公式:点P(x0,y0)到直线l:Ax+By+C=0(A,B不同时为0)的距离d=.
可以验证,当A=0或B=0时,上述公式仍然成立.
2.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运用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时,必须保证两直线方程中x,y的系数分别对应相同
(1)概念: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是指夹在这两条平行直线间的公垂线段的长.
(2)公式:两条平行直线l1:Ax+By+C1=0与l2:Ax+By+C2=0(A,B不同时为0,C1≠C2)之间的距离d=.
拓展深化
[微判断]
1.点P(x0,y0)到直线y=kx+b的距离为.(×)
提示 点P(x0,y0)到直线y=kx+b的距离为d=,即先将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后再运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一点的距离的最小值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3.两平行线间的距离是一条直线上任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也可以看作是两条直线上各取一点的最短距离.(√)
[微训练]
1.原点到直线x+2y-5=0的距离为( )
A.1
B.
C.2
D.
解析 d==.
答案 D
2.两平行直线x+y+2=0与x+y-3=0间的距离等于( )
A.
B.
C.5
D.
解析 d==.
答案 A
[微思考]
1.若点P(x0,y0)到直线l1:y=a与l2:x=b的距离分别为d1,d2,那么d1,d2如何求?
提示 d1=|y0-a|,d2=|x0-b|.
2.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写成d=时对两条直线应有什么要求?
提示 两条平行直线的方程都是一般式,并且x,y的系数分别对应相等.
题型一 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1】 求过点P(1,2)且与点A(2,3),B(4,-5)的距离相等的直线l的方程.
解 法一 由题意知kAB=-4,线段AB的中点为C(3,-1),所以过点P(1,2)与直线AB平行的直线方程为y-2=-4(x-1),即4x+y-6=0.此直线符合题意.
过点P(1,2)与线段AB中点C(3,-1)的直线方程为=,即3x+2y-7=0.此直线也符合题意.
故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4x+y-6=0或3x+2y-7=0.
法二 显然所求直线的斜率存在,
设直线方程为y=kx+b,
根据条件得
化简得或
所以或
所以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
y=-4x+6或y=-x+,
即4x+y-6=0或3x+2y-7=0.
规律方法 求点到直线的距离时,直线方程应为一般式,若给出其他形式,应先化成一般式再用公式;直线方程Ax+By+C=0(A,B不同时为0)中A=0或B=0时,公式也成立,但由于直线是特殊直线(与坐标轴垂直),故也可采用数形结合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训练1】 已知点(a,2)(a>0)到直线l:x-y+3=0的距离为1,则a=( )
A.
B.2-
C.-1
D.+1
解析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1,∴|a+1|=.
∵a>0,
∴a=-1.故选C.
答案 C
题型二 两平行线间的距离
【例2】 (1)求两平行直线l1:3x+5y+1=0和l2:6x+10y+5=0间的距离;
(2)求与两条平行直线l1:2x-3y+4=0与l2:2x-3y-2=0距离相等的直线l的方程.
解 (1)由题意,将l2的方程化为3x+5y+=0,∴d===.
(2)由题意设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2x-3y+C=0(C≠4且C≠-2).
由直线l与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相等,
得=,
即|C-4|=|C+2|,
解得C=1.
故直线l的方程为2x-3y+1=0.
规律方法 求两平行线间的距离,一般是直接利用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若直线l1:y=kx+b1,l2:y=kx+b2(b1≠b2),则d=;若直线l1:Ax+By+C1=0,l2:Ax+By+C2=0(A,B不全为0且C1≠C2),则d=.但必须注意两直线方程中x,y的系数分别对应相等.
【训练2】 (1)求与直线l:5x-12y+6=0平行且到l的距离为2的直线方程;
(2)两平行直线l1,l2分别过P1(1,0),P2(0,5),若l1与l2的距离为5,求两直线方程.
解 (1)设所求直线的方程为5x-12y+C=0(C≠6),
由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得2=,
解得C=32或C=-20,
故所求直线的方程为5x-12y+32=0或5x-12y-20=0.
(2)依题意得,两直线的斜率都存在,
设l1:y=k(x-1),即kx-y-k=0,
l2:y=kx+5,即kx-y+5=0.
因为l1与l2的距离为5,
所以=5,解得k=0或.
所以l1和l2的方程分别为y=0和y=5或5x-12y-5=0和5x-12y+60=0.
题型三 利用距离公式解决最值问题
【例3】 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分别过A(6,2)和B(-3,-1)两点,如果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为d,求:
(1)d的取值范围;
(2)当d取最大值时,两条直线的方程.
解 (1)如图,
当两条平行直线与AB垂直时,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最大,为d=|AB|==3;
当两条平行线各自绕点B,A逆时针旋转时,距离逐渐变小,越来越接近于0,所以0<d≤3,
即所求的d的取值范围是
(0,3].
(2)当d取最大值3时,两条平行线都垂直于AB,
它们的斜率k=-=
-=-3.
故所求的直线方程分别为y-2=-3(x-6)和y+1=
-3(x+3),即3x+y-20=0和3x+y+10=0.
规律方法 通过数形结合,运用运动变化的方法,把握住题中的已知点不动,而两条平行线可以绕点转动,我们很容易直观感受到两平行线间距离的变化情况,从而求出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的取值范围.
【训练3】 (1)动点P(x,y)在直线x+y-4=0上,O为原点,求|OP|最小时点P的坐标;
(2)求过点P(1,2)且与原点距离最大的直线方程.
解 (1)直线上的点到原点距离的最小值即为原点到直线的距离,此时OP垂直于已知直线,则kOP=1,
∴OP所在的直线方程为y=x.
由解得
∴点P的坐标为(2,2).
(2)由题意知,过点P且与OP垂直的直线到原点O的距离最大,∵kOP=2,
∴所求直线方程为y-2=-(x-1),
即x+2y-5=0.
一、素养落地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提升数学抽象、数学运算及逻辑推理素养.
2.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两点说明
(1)适用范围: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适用于平面内任意一点到任意一条直线的距离.
(2)结构特点:公式中的分子是用点P(x0,y0)的坐标代换直线方程中的x,y,然后取绝对值,分母是直线方程中的x,y的系数的平方和的算术平方根.
特别提醒 在使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时,要特别注意直线方程的形式.
3.对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的两点说明
(1)可以转化为一条直线上的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这个距离与所选点的位置无关,但一般要选取特殊的点(如与坐标轴的交点).
(2)除了将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求解外,还可以利用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d=.
二、素养训练
1.已知点(a,1)到直线x-y+1=0的距离为1,则a的值为( )
A.1
B.-1
C.
D.±
解析 由题意知=1,
即|a|=,∴a=±.
答案 D
2.两条平行线l1:3x+4y-2=0,l2:9x+12y-10=0间的距离等于( )
A.
B.
C.
D.
解析 l1的方程可化为9x+12y-6=0,
由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得d==.
答案 C
3.点P(a,0)到直线3x+4y-6=0的距离大于3,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
A.(7,+∞)
B.(-∞,-3)
C.(-∞,-3)∪(7,+∞)
D.(-3,7)
解析 由题意得>3,即|3a-6|>15.故3a-6>15或3a-6<-15,即a>7或a<-3.
答案 C
4.已知两点A(-3,-2)和B(-1,4)到直线x+ay+1=0的距离相等,则实数a的值为________.
解析 ∵两点A(-3,-2),B(-1,4)到直线l:x+ay+1=0的距离相等,
∴=,化为|2a+2|=|4a|.
∴2a+2=±4a,
解得a=1或-.
答案 1或-
5.已知直线l到直线l1:2x-y+3=0和l2:2x-y-1=0的距离相等,则l的方程为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设直线l的方程为2x-y+C=0(C≠3且C≠-1),
则=,
解得C=1,
∴直线l的方程为2x-y+1=0.
答案 2x-y+1=0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点(2,5)到直线y=2x的距离为( )
A.
B.
C.
D.
解析 直线y=2x可化为2x-y=0,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
答案 A
2.直线l过点A(3,4)且与点B(-3,2)的距离最远,那么l的方程为( )
A.3x-y-13=0
B.3x-y+13=0
C.3x+y-13=0
D.3x+y+13=0
解析 由题意知直线l与AB垂直,且过A点,
∴kl·kAB=-1,
又∵kAB==,
∴kl=-3,
∴l的方程为y-4=-3(x-3),
即3x+y-13=0.
答案 C
3.两平行线分别经过点A(3,0),B(0,4),它们之间的距离d满足的条件是( )
A.0B.0C.0D.3≤d≤5
解析 当两平行线与AB垂直时,两平行线间的距离最大为|AB|=5,所以0答案 B
4.(多选题)到直线2x+y+1=0的距离等于的直线方程可以为( )
A.2x+y=0
B.2x+y-2=0
C.2x+y-2=0
D.2x+y+2=0
解析 根据题意可设所求直线方程为2x+y+C=0(C≠1),因为两直线间的距离等于,所以d==,解得C=0或C=2,故所求直线方程为2x+y=0或2x+y+2=0.
答案 AD
5.点P(2,3)到直线ax+(a-1)y+3=0的距离d最大时,d与a的值依次为( )
A.3,-3
B.5,2
C.5,1
D.7,1
解析 直线ax+(a-1)y+3=0恒过点A(-3,3),根据已知条件可知当直线ax+(a-1)y+3=0与AP垂直时,距离最大,最大值为|AP|=5,此时因为kAP=0,故直线ax+(a-1)y+3=0的斜率不存在,所以a=1.故选C.
答案 C
二、填空题
6.点P(x,y)在直线x+y-4=0上,则x2+y2的最小值是________.
解析 由x2+y2的实际意义可知,它表示直线x+y-4=0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的平方,它的最小值即为原点到该直线的距离的平方,
所以(x2+y2)min==8.
答案 8
7.经过点P(-3,4),且与原点的距离等于3的直线l的方程为________.
解析 (1)当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l的方程为x=-3,
原点到直线l:x=-3的距离等于3,满足题意;
(2)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y-4=k(x+3),即kx-y+3k+4=0.
由原点到直线l的距离d==3,解得k=-.
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7x+24y-75=0.
综上,直线l的方程为x=-3或7x+24y-75=0.
答案 x=-3或7x+24y-75=0
8.在坐标平面内,与点(1,2)的距离为1,且与点B(3,1)的距离为2的直线共有________条.
解析 由题意可知,所求直线显然不与y轴平行,
∴可设直线方程为y=kx+b,即kx-y+b=0.
∴d1==1,
d2==2,两式联立,解得或故所求直线共有两条.
答案 2
三、解答题
9.如图,已知直线l1:x+y-1=0,现将直线l1向上平移到直线l2的位置,若l2,l1和坐标轴围成的梯形面积为4,求l2的方程.
INCLUDEPICTURE"B495.TIF"
INCLUDEPICTURE
"B495.TIF"
\
MERGEFORMAT
解 设l2的方程为y=-x+b(b>1),
则图中A(1,0),D(0,1),B(b,0),C(0,b).
∴|AD|=,|BC|=b.
梯形的高h就是A点到直线l2的距离,
故h===(b>1),
由梯形面积公式得·=4,
∴b2=9,∴b=±3.又b>1,∴b=3.
从而得到直线l2的方程是x+y-3=0.
10.已知直线l经过直线2x+y-5=0与x-2y=0的交点,
(1)点A(5,0)到l的距离为3,求l的方程;
(2)求点A(5,0)到l的距离的最大值.
解 (1)经过两已知直线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
(2x+y-5)+λ(x-2y)=0,
即(2+λ)x+(1-2λ)y-5=0,
∵点A(5,0)到l的距离为3,
∴=3.
即2λ2-5λ+2=0,∴λ=2,或λ=,
∴l的方程为x=2或4x-3y-5=0.
(2)由解得所以交点P的坐标为(2,1),如图,
过P作任一直线l,设d为点A到l的距离,则d≤|PA|
(当l⊥PA时等号成立).
∴dmax=|PA|=.
能力提升
11.已知点A(0,2),B(2,0),若点C在函数y=x2的图象上,则使得△ABC的面积为2的点C的个数为( )
A.4
B.3
C.2
D.1
解析 设点C(t,t2).由题意知直线AB的方程是x+y-2=0,|AB|=2.由于△ABC的面积为2,则这个三角形中AB边上的高h满足方程×2h=2,即h=.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即|t2+t-2|=2,即t2+t-2=2或t2+t-2=-2,这两个方程各自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故这样的点C有4个.
答案 A
12.已知实数x,y满足关系式x+y+1=0,求式子S=的最小值.
解 法一 ∵x2+y2-2x-2y+2=(x-1)2+(y-1)2,
∴上式可看成是一个动点M(x,y)到一个定点N(1,1)距离的平方,
即为点N与直线l:x+y+1=0上任意一点M(x,y)距离的平方.
∴S=|MN|的最小值应为点N到直线l的距离,即
|MN|min=d==.
法二 ∵x+y+1=0,∴y=-x-1,
∴S=
==
,∴x=-时,Smin==.
创新猜想
13.(多选题)已知在△ABC中,A(3,2),B(-1,5),点C在直线3x-y+3=0上.若△ABC的面积为10,则点C的坐标可以为( )
A.(-1,0)
B.
C.(1,6)
D.
解析 由|AB|=5,△ABC的面积为10,得点C到直线AB的距离为4.设C(x,3x+3),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求得x=-1或x=.故点C坐标为(-1,0)或.
答案 AB
14.(多填题)若直线l1:2x+my+1=0与直线l2:y=3x-1平行,则m=________,此时直线l1与l2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
解析 ∵直线l1:2x+my+1=0与直线l2:y=3x-1平行,∴-=3,∴m=-,
故直线l1:6x-2y+3=0,直线l2:6x-2y-2=0.
则直线l1与l2之间的距离为=.
答案 - (共33张PPT)
2.3.3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2.3.4 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课标要求
素养要求
1.探索并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和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
2.会求点到直线的距离与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通过研究点到直线及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提升数学抽象、数学运算及逻辑推理素养.
新知探究
在铁路的附近,有一大型仓库.现要修建一条公路与之连接起来,易知沿仓库垂直于铁路方向所修的公路最短.将铁路看作一条直线l,仓库看作点P,怎样求得仓库到铁路的最短距离呢?
问题 点P到直线的距离是指哪个线段的长度?
提示 点P到直线的距离是过P作直线的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为点到直线的距离.
1.点到直线的距离
运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时,一定要将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方程
(1)概念:点P到直线l的距离,就是从点P到直线l的垂线段PQ的长度,其中Q是___________.
(2)公式:点P(x0,y0)到直线l:Ax+By+C=0(A,B不同时为0)的距离d=
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验证,当A=0或B=0时,上述公式仍然成立.
垂足
2.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运用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时,必须保证两直线方程中x,y的系数分别对应相同
(1)概念: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是指夹在这两条平行直线间的____________
的长.
(2)公式:两条平行直线l1:Ax+By+C1=0与l2:Ax+By+C2=0(A,B不同时为0,
C1≠C2)之间的距离d=___________.
公垂线段
拓展深化
[微判断]
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一点的距离的最小值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
3.两平行线间的距离是一条直线上任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也可以看作是两条直线上各取一点的最短距离.(
)
×
√
√
[微训练]
1.原点到直线x+2y-5=0的距离为( )
答案 D
2.两平行直线x+y+2=0与x+y-3=0间的距离等于( )
答案 A
[微思考]
1.若点P(x0,y0)到直线l1:y=a与l2:x=b的距离分别为d1,d2,那么d1,d2如何求?
提示 d1=|y0-a|,d2=|x0-b|.
提示 两条平行直线的方程都是一般式,并且x,y的系数分别对应相等.
题型一 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1】 求过点P(1,2)且与点A(2,3),B(4,-5)的距离相等的直线l的方程.
解 法一 由题意知kAB=-4,线段AB的中点为C(3,-1),所以过点P(1,2)与直线AB平行的直线方程为y-2=-4(x-1),即4x+y-6=0.此直线符合题意.
故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4x+y-6=0或3x+2y-7=0.
法二 显然所求直线的斜率存在,
设直线方程为y=kx+b,
即4x+y-6=0或3x+2y-7=0.
所以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
规律方法 求点到直线的距离时,直线方程应为一般式,若给出其他形式,应先化成一般式再用公式;直线方程Ax+By+C=0(A,B不同时为0)中A=0或B=0时,公式也成立,但由于直线是特殊直线(与坐标轴垂直),故也可采用数形结合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训练1】 已知点(a,2)(a>0)到直线l:x-y+3=0的距离为1,则a=( )
答案 C
题型二 两平行线间的距离
【例2】 (1)求两平行直线l1:3x+5y+1=0和l2:6x+10y+5=0间的距离;
(2)求与两条平行直线l1:2x-3y+4=0与l2:2x-3y-2=0距离相等的直线l的方程.
(2)由题意设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2x-3y+C=0(C≠4且C≠-2).
由直线l与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相等,
即|C-4|=|C+2|,
解得C=1.
故直线l的方程为2x-3y+1=0.
【训练2】 (1)求与直线l:5x-12y+6=0平行且到l的距离为2的直线方程;
(2)两平行直线l1,l2分别过P1(1,0),P2(0,5),若l1与l2的距离为5,求两直线方程.
解 (1)设所求直线的方程为5x-12y+C=0(C≠6),
解得C=32或C=-20,
故所求直线的方程为5x-12y+32=0或5x-12y-20=0.
(2)依题意得,两直线的斜率都存在,设l1:y=k(x-1),即kx-y-k=0,
l2:y=kx+5,即kx-y+5=0.
因为l1与l2的距离为5,
所以l1和l2的方程分别为y=0和y=5或5x-12y-5=0和5x-12y+60=0.
题型三 利用距离公式解决最值问题
【例3】 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分别过A(6,2)和B(-3,-1)两点,如果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为d,求:
(1)d的取值范围;
(2)当d取最大值时,两条直线的方程.
故所求的直线方程分别为y-2=-3(x-6)和y+1=
-3(x+3),即3x+y-20=0和3x+y+10=0.
规律方法 通过数形结合,运用运动变化的方法,把握住题中的已知点不动,而两条平行线可以绕点转动,我们很容易直观感受到两平行线间距离的变化情况,从而求出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的取值范围.
【训练3】 (1)动点P(x,y)在直线x+y-4=0上,O为原点,求|OP|最小时点P的坐标;
(2)求过点P(1,2)且与原点距离最大的直线方程.
解 (1)直线上的点到原点距离的最小值即为原点到直线的距离,此时OP垂直于已知直线,则kOP=1,
∴OP所在的直线方程为y=x.
∴点P的坐标为(2,2).
(2)由题意知,过点P且与OP垂直的直线到原点O的距离最大,∵kOP=2,
即x+2y-5=0.
一、素养落地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提升数学抽象、数学运算及逻辑推理素养.
2.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两点说明
(1)适用范围: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适用于平面内任意一点到任意一条直线的距离.
(2)结构特点:公式中的分子是用点P(x0,y0)的坐标代换直线方程中的x,y,然后取绝对值,分母是直线方程中的x,y的系数的平方和的算术平方根.
特别提醒 在使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时,要特别注意直线方程的形式.
3.对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的两点说明
(1)可以转化为一条直线上的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这个距离与所选点的位置无关,但一般要选取特殊的点(如与坐标轴的交点).
二、素养训练
1.已知点(a,1)到直线x-y+1=0的距离为1,则a的值为( )
答案 D
2.两条平行线l1:3x+4y-2=0,l2:9x+12y-10=0间的距离等于( )
答案 C
3.点P(a,0)到直线3x+4y-6=0的距离大于3,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
A.(7,+∞)
B.(-∞,-3)
C.(-∞,-3)∪(7,+∞)
D.(-3,7)
答案 C
4.已知两点A(-3,-2)和B(-1,4)到直线x+ay+1=0的距离相等,则实数a的值为________.
解析 ∵两点A(-3,-2),B(-1,4)到直线l:x+ay+1=0的距离相等,
∴2a+2=±4a,
5.已知直线l到直线l1:2x-y+3=0和l2:2x-y-1=0的距离相等,则l的方程为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设直线l的方程为2x-y+C=0(C≠3且C≠-1),
∴直线l的方程为2x-y+1=0.
答案 2x-y+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