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0-21 07:0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洛宁江苏明善国际学校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第6单元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 材

析 本单元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分配律。在学生掌握了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运算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算,掌握运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加法的运算律,再教学乘法的运算律;先教学交换律,再教学结合律及分配律;先教学运算律的含义,再教学运算律的应用。这样安排有三个好处:首先是由易到难,便于教学。交换律的内容比结合律简单,学生对交换律的感性认识更丰富,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交换律,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其次是能提高教学效率。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加法运算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乘法运算律,迁移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再次是符合认识规律。先理解运算律的含义,再应用运算律使一些计算简便,体现了发现规律是为了掌握和利用规律的教学理念。
学 情

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运算律。以前加法学习中的“凑十法”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口算,都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做了准备。
教 学

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建模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归纳、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 学

程 教 学 内 容 与 师 生 活 动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1、知识树单元导入:
2、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自学提示一:(独立完成-小组讨论-集体订正5min)
读课本第55页例1,完成以下思考。
找一找 已知有( )个男生跳绳,( )个女生跳绳,( ) 个女生踢毽子。
问题是( )。
试一试 要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可以把跳绳的( )人数与( )人数相加,也可以把跳绳的( )人数与( )人数相加。
列式为 ( )+( )=( )(人)
或( )+( )=( )(人)
我发现: 28+17 17+28
也就是说: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 )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 )
自学提示二:(独立完成-小组讨论-集体订正5min)
读课本第55页例1,完成以下思考。
找一找 已知有( )个男生跳绳,( )个女生跳绳,( )个女生踢毽子。
试一试 要求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可以先算出( )的有多少人,再加上( )的人数,列式为(28+17)+23;也可以先算出( )有多少人,再加上( )人数,列式为28+(17+23)。
方法一:(28+17)+23 方法二: 28+(17+23)
= =
= =
我发现: (28+17)+23 28+(17+23)
也就是说: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 )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1、各组派代表汇报。
2、教师点拨: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成:a + b =b + 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和不变。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可以写成:
(a + b )+ c = a +( b + c )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课本56页练一练
五、达标检测、全课小结:
1、达标检测:
2、全课小结: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成:a + b =b + 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和不变。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可以写成:
(a + b )+ c = a +( b + c )
板 书

计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成:a + b =b + 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和不变。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可以写成:
(a + b )+ c = a +( b + c )
教 学


洛宁江苏明善国际学校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导学案编号:
课题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课型 新授 主 备
审 核
学习 目标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导学过程
自学提示一:(独立完成-小组讨论-集体订正5min) 读课本第55页例1,完成以下思考。
找一找 已知有( )个男生跳绳,( )个女生跳绳,( ) 个女生踢 毽子。 问题是( )。
试一试 要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可以把跳绳的( )人数与( )人数相加,也可以把跳绳的( )人数与( )人数相加。
列式为 ( )+( )=( )(人)
或( )+( )=( )(人)
我发现: 28+17 17+28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你的发现表示出来吗?
也就是说: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 )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 )
自学提示二:(独立完成-小组讨论-集体订正5min)
读课本第55页例1,完成以下思考。
找一找 已知有( )个男生跳绳,( )个女生跳绳,( )个女生踢毽子。
试一试 要求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可以先算出( )的有多少人,再加上( )的人数,列式为(28+17)+23;也可以先算出( )有多少人,再加上( )人数,列式为28+(17+23)。
方法一:(28+17)+23 方法二: 28+(17+23)
= =
= =
我发现: (28+17)+23 28+(17+23)
也就是说: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 )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总结: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成:a + b =b + 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和不变。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可以写成: (a + b )+ c = a +( b + c )
洛宁江苏明善国际学校当堂达标检测
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姓名: 班级: 分数:
先填空,再想想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1)38+96= +
m+n= +
(3) (A+B)+C= +( + )
(4) 48 + 27 + 62 = + ( + )
(5) 89 + 125 + 11 =( + ) +
(6) 53+ 36 + 6 4 = + ( + )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