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十八章第四节《焦耳定律》同步练习(有答案)(word版 带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十八章第四节《焦耳定律》同步练习(有答案)(word版 带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21 08:2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

焦耳定律
1、如图为“探究焦耳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用该实验装置在“探究电流做功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实验时,控制相等的量是(
)
A.
电阻和电流
B.
电流和通电时间
C.
电阻和通电时间
D.
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
2、正常工作的电取暖器,它的发热管热得发红,而供电的电源线却不热,这主要是因为(
)
A.电源线散热比发热管快得多
B.通过电源线的电流小于通过发热管的电流
C.电源线的绝缘隔热性能好
D.电源线的电阻远小于发热管的电阻
3、两个电阻并联,电阻之比是
2∶1,则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
A.
2∶1
B.
1∶2
C.
1∶1
D.
4∶1
4、如图所示,是研究电流热效应的部分实验电路,已知
R甲>R乙。比较通电后两根电阻丝各自两端的电压U甲、U乙以及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分别产生的热量Q甲、Q乙的大小,下面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U甲=U乙,Q甲=Q乙
B.
U甲Q乙
C.
U甲>U乙,Q甲>Q乙
D.
U甲5、将两根电阻丝
R1、R2
分别插入甲、乙两瓶等量煤油中,串联接入电路,R1∶R2=2∶3,通电一段时间后,R1、R2
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
A.
4∶9
B.
9∶4
C.
2∶3
D.
3∶2
6、一个电炉的电阻是
200
Ω,通电
10
s
产生
8×103
J
的热量,那么通过这个电炉的电流是(
)
A.
2
A
B.
4
A
C.
20
A
D.
40
A
7、甲、乙两电热丝电阻之比为
3∶2,通电时间之比为
3∶5,它们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18∶5,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为(
)
A.
2∶1
B.
1∶4
C.
4∶1
D.
1∶2
8、电动玩具车标有“6
V
3
W”,车内电动机线圈电阻为
0.5
Ω。当玩具车正常行驶
1
min,电动机线圈产生的热量是
J,消耗的电能是
J。
9、标有“220
V
2
000
W”的电热水器容量
50
L,当电热水器装满水时,水温升高
1
℃吸收的热量是
J;若电热水器的效率为
87.5%,电热水器正常工作时水温升高
1
℃需加热的时间是
min。[水的密度为
1.0×103
kg/m3,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kg·℃)]
10、两个电热丝
R1=30
Ω、R2=20
Ω,若将它们并联在电路中,通电后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U1∶U2=
,通过
R1、R2
的电流之比
I1∶I2=
,在相同的时间里,R1、R2
产生的热量之比
Q1∶Q2=
。11、一个直流电动机正常工作电压是
3
V,线圈内阻是
10
Ω,测得其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
0.2A,该电动机正常工作
1
min
消耗的电能是
J,线圈产生的热量为
J。
12、如图为“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两个透明的容器中密闭了等量的空气,玻璃管中液面变化反映了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
(1)小于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若通电时间相同,发现
B
玻璃管内液面上升较高,这表明: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
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2)小刚采用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通电相同时间,发现
A
玻璃管液面上升较高,这表明: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
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3)细心的小刚发现邻组的小林同学设计的装置如图丙,小林的装置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2)小题中的结论。小林同学该次实验结束后把上面
10
Ω
的电阻也放在右侧密闭容器里面,与
5
Ω
电阻并联,若通电时间相同,会发现
(选填“A”或“B”)玻璃管内液面上升较高。
(4)该实验中用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
法和转换法。
13、智能电热马桶已经进入现代家庭,如图是简易的便座加热电路。电阻
R1

R2
是阻值恒定的电热丝,单刀双掷开关
S2
可接
a

b,该电路通过开关
S1

S2
的不同接法组合,实现“高、中、低”挡三种加热功能,其中低温挡的功率
P1

22
W,中温挡的功率
P2

44
W。
(1)若开关
S1
,开关
S2

,则便座加热电路处于高温挡加热状态。
(2)求高温挡功率
P3。
(3)若电热丝发出热量的
80%被马桶圈吸收,让质量为
500
g
的马桶圈温度升高
4
℃,用“中温挡”加热需要多少秒?[马桶圈材料的比热容
c=0.44×103
J/(kg·℃)]
答案
1.
B
2.
D
3.
B
4.
C
5.
C
6.
A
7.
A
8.
7.5
180
9.
2.1×105
2
10.
1∶1
2∶3
2∶3
11.
36
24
12.
(1)电阻
(2)电流
(3)能
A
(4)控制变量
13.
(1)闭合
b
(2)88
W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