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人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人美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10-21 14:4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美术第7册第14课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教案
——新城小学 张梅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了解生活日用品因用途不同而造型各异,感受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带给我们的乐趣。能根据生活日用品的不同外形展开联想,并通过动手表现、装饰、使其形象生动有趣。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对生活日用品的联想,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培养富于联想、敢于联想、勇于联想、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对生活日用品的联想,认识到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热情。
难点:引导学生对生活日用品产生联想,并把自己的联想表达出来。
(三)教学准备:
范画、有关生活日用品、课件、各种工具和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我为大家请来了几位熟悉的朋友,看,它们都有谁?
(播放动画片《美女与野兽》中日用品跳舞片断,学生欣赏)
1.影片中你们看到了哪些生活用品?
2.与我们生活中真实的日用品相比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各抒己见:有五官、有表情、有四肢、会跑会跳……给人感觉好像有生命的人一样。)
3. 师小结:
看,正是丰富的想象,才让这些平常而又普通的日用品变得如此生动、如此精彩!
4.同学们,想让我们也来一场奇思妙想之旅吗?那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学习——14、生活日用品的联想。(出示课题)
二、新授:
1.请大家翻开书32页,书上有哪些日用品?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生活日用品呢?
生:鞋、锅碗瓢盆、牙刷香皂、水杯等(课件展示)
2.这些生活日用品可谓是包罗万象、五花八门,我们又该如何进行联想呢?老师这里有几个小窍门呢!(课件)
①相似轮廓联想
猜一猜,这是什么?(勺子) (出示课件:外形剪影)
它还可能是什么?(师:表扬学生想象力真丰富)
小结:孩子们真了不起!想不到一个简单的形状竟然能引发你们想到这么多的事物。(板书:相似轮廓)
②转换角度联想:
那么,我们转一转,它还可能是什么?
小结:同一个事物变换不同角度,每个人又会产生不同的联想。
(板书:转换角度)
③局部联想:
师:大家找一找,这两幅图里藏着哪种生活日用品?(剪刀)你找到几把?
师:它成了小鸟、小鱼的......(学生补充:眼睛和嘴)哦!原来它成了小鸟、小鱼身体的一部分——这就是局部联想。(板书:局部联想)
④组合联想:
(课件出示图片毕加索《牛头》)问:大家再看这幅图,这部分是什么?(自行车把手)这又是自行车的那部分?(车座)它们组合在一起,又成了什么呢?(牛头)
师: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利用自行车把手和车座组合成了一个牛头,简单而又逼真。看来组合联想也很有趣呢!
(板书:组合联想)
5拟人化:
师:你们瞧,老师又把水壶妈妈和杯子娃娃请回来了!想这样赋予了它们人的特征,这就叫拟人化。(板书:拟人化)
5、总结:
无论是巧变外形,还是拟人化,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就能创造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有趣作品。
6、教师示范绘画:
今天,老师想把一个可乐杯子“打扮”成一位“摇滚巨星”。
先画杯子外形。
接下来添画五官、动态和装饰。
瞧,它来到了这个炫丽的舞台上——闪亮登场。(帖彩色)
现在,它还想邀请更多的小伙伴们加入这个舞台。(课件:简笔画)同学们,快给它们化化妆吧!要求:
三、提出作业要求:
1、出示课件:作业要求
2、就请大家发挥你们的奇思妙想,行动起来吧!
四、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课件回到上一张,循环播放欢快音乐)
五、展示作品并评价。
把“打扮”好的作品请上“大舞台”。(教师整理学生作品,贴上展台并评价表扬。)
六、课后扩展,总结::
有了你们的奇思妙想,我们的“舞台”更加丰富多彩!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能感受到奇思妙想给我们带来的魅力,(欣赏图片)看,这些艺术品它们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就让我们继续充满无限的遐想,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吧!

板书设计:
14、生活用品的联想
相似轮廓(图) 转换角度(图)
拟人化(图)
局部联想 (图) 组合联想(图)

教学反思: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课。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联想的途径,
进而能够通过这些途径,对熟悉的日用品进行大胆的联想和表现。培养学生富于联想、敢于想象、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本课在开始的时候,通过两个简单的问题进入课题,通过学生的简单日用品造型和教师的讲述,了解日用品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日用品本身造型与功能的关系。
我们眼中的日用品仅仅只是日用品,但艺术家眼中的日用品却不仅仅是日用品了。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艺术家的日用品创作作品,使其大开眼界,同时又觉得有趣而奇妙,对本课学习的兴趣由此倍增。
艺术家创作的秘诀是什么呢?联想——由一件事物想到另外一件事物的思维过程。再回到自己先前画出的日用品造型以及自己带来的日用品实物,“你能联想到什么呢?”学生特别希望自己也能和艺术家一样想出奇妙而有趣的作品,这时给学生提供一个相互讨论的机会,让他们的思想进行无拘无束的碰撞和交流。学生反馈自己的想法后,一句“你是怎么想到的?”自然而然牵出联想的方法和途径。一般学生只会从日用品的造型方面进行联想,怎样扩充学生的联想途径呢?我通过让学生欣赏范画的形式,让学生知道:还可以通过改变日用品的功能,结合其色彩和材质等多方面对日用品进行联想,联想的途径多了,为作业的丰富性提供了保证。
为了检验学生的联想能力,我出示了一个饭勺卧于手掌,让学生说出自己联想到的事物。这时他们的答案就丰富了,“汽车、鲸鱼、游艇……”等五花八门,举手回答问题的络绎不绝,我这时也顺势在黑板上将饭勺添画成一个乌龟。得到的结论是“同一件物品可以让我们产生许多不同的联想”。我迅速摆弄手中的饭勺,让其呈现不同的角度,得到:“从不同的方位去看,产生的联想就更多”。设问:“将多种日用品进行组合又能给我们多大的联想空间呢?”将教学过程推向高潮。就解读教材而言,这一环节有拓展与拔高成分,但教师通过有趣的情境设置与现场板画让学生觉得简单而有趣,同时也为学生作业的方式提供了指导作用。对于最后“盆子如何在画面上发挥作用?”留给学生,一方面让学生参与板画创作,另一方面也给了学生作业创作一个过渡。
本课学生作业的形式有绘画创作与手工创作两种,作业前先让学生讨论交流,确定自己用什么日用品联想创作什么,以及作业的形式。之后对选择手工创作的同学进行有些方面的简单强调。最后通过课件为学生提供一些日用品图片资料,进一步加大学生的联想创作空间。
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联想,建议学生用适当的、自己擅长的方式表现,为手工创作的学生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等。
评价与总结环节,首先张贴学生作业(部分),然后通过生生互评与作者说明的形式进行,教师重点从联想的途径等方面进行引导和组织,巩固本课“双基”的目标。最后通过引用两句话结束本课,旨在教育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进而热爱生活;强化“联想”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从“游戏”和“联想”入手,先让学生欣赏艺术大师丰富的联想作品,从视觉和感官上让学生感受到联想带来的无限创造力,再让学生说出自己个的感受,从而产生发自内心的想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的愿望。在“联想”环节我尽量放手让学生拓展联想空间,集思广益、自由组合,在讨论中结合表现方法,设想自己如何把作品表现得更生动。为了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作兴趣,我在欣赏中设计了有梯度的内容进行提问,通过逐层递进的方式,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拓展思路,为创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这些环节里游戏贯穿了始终,目的是让学生学得轻松而有效率。
在本课中我没有刻意强调学生要使用哪种表现方式,但从学生的作业看,大体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绘画表现,二是装饰制作。无论是哪种表现方法,我都强调学生:第一,在观察同一物品时,可以调换不同的方向和位置进行观察,因观察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联想;第二,同一物品从同一角度观察,也会产生不同的联想。从作业效果看,很多孩子对生活日用品的奇思妙想丰富有趣,令人叹为观止,但也有部分同学的表现平平,作品仅限于对基本造型的简单添加,缺少活力和创意,在创作过程中,还应加强对这部分孩子思维启发,通过参与活动,激发其创造的兴趣,挖掘其创造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