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沉与浮》
概念一、判断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同种材料构成的实心物体,改变它的体积和轻重,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况不会改变。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体积相同时,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重量相同时,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3.比较同体积物体与液体的轻重:
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重,在液体中下沉;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轻,在液体中上浮。
比较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来判断沉浮
重力=浮力
物体漂浮或者悬浮
重力>浮力
物体会下沉
重力<浮力
物体会上浮(过程)
同种材料制成的三个大小不同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沉浮情况是(
)
大的沉,小的浮
B.轻的浮,重的沉
C.都沉或都浮
一整块橡皮在水中是沉的,在橡皮上切下很薄的一片放入水中后松开手,橡皮(
)
A.还是沉的
B.浮起来了
C.一会儿沉,一会儿浮
寒冷的冬天,河里的水结冰后都浮在水面上。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同体积的水比冰轻
B.同体积的冰比水轻
C.同重量的冰比水小
4.如右图所示甲、乙两个物体,轻重相同,大小不同。已知甲能浮在水面上,则乙在水中会(
)
A.浮
B.沉
C.无法判断
5.煮汤圆时,汤圆刚放入水中是沉的,而等到它熟到可以吃的程度时却会浮到水面上,这是因为汤圆煮熟时(
)
A.体积变大
B.重量变轻
C.无法判断
6.一块木块既能浮在水上,也能浮在酒精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块在两种液体中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相等
B.木块在水中漂浮时比在酒精中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大
C.木块在水中漂浮时比在酒精中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小
7.把水、菜油、水银三样混合在一起,从上到下看分别是(
)
A.水一水银一一菜油
B.菜油一水一一水银
C.菜油一水银一一水
8.
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为15牛顿的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8牛顿,那么这个物体在水中是(
)的。
A.漂浮
B.上浮
C.下沉
9.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冰块、清水、汽油的重量如下表所示
物体
冰块
清水
汽油
重量
0.92克
1克
0.75克
把冰块放入清水中,它会
(选填“沉”或“浮”,下同),将冰块放入汽油中,它会
。
在一杯汽油中倒入一杯水,我们可以看到水在
,汽油在
。(选填“上面”或“下面”)
概念二、判断物体受到浮力大小的方法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物体浸入液体(水)中的体积=物体排开液体(水)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排开的液体(水)体积越大,排开的液体(水)越重,受到的浮力越大。
2、根据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来判断浮力:
物体在液体中漂浮或者悬浮
重力=浮力
物体在液体中下沉
浮力<重力
物体在液体中上浮(过程)
浮力>重力
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测上浮物体的浮力:浮力=重力+拉力
实验图:
测下沉物体的浮力:浮力=重力?拉力
实验图:
1.轮船从长江驶到大海,受到的浮力
,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填“变大
变小
不变”)
2.小明用两个体积相同的木球和铁球做了以下实验。
(1)将两球放入水中,木球浮在水面,铁球沉入水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下同)。
A.铁球没有受到浮力
B.木球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铁球受到的浮力
C.铁球浸入水中的体积比木球大,所以铁球受到的浮力更大
(2)浮在水面上的木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是(
)
A.浮力大于重力B.浮力等于重力C.浮力小于重力
(3)用细线将两个球系在一起,再放入水中,结果如右图所示,这时两球所受浮力(
)。
A.木球更大
B.铁球更大
C.一样大
3.下面是某科学实验小组为了探究木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情况所做的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自重(牛)
拉力大小(牛)
浮力大小(牛)
排开的水量(毫升)
小部分拉入水中
0.3
0.1
0.4
40
大部分拉入水中
0.3
0.3
60
全部拉入水中
0.3
0.4
0.7
70
(1)实验的时候,小组记录员不小心漏记了一个数据,你能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帮忙补上吗?请填在上表的空格处
(2)分析上表数据可以得出,木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主要与
有关。
(3)如右图所示,铁块掉进水中会下沉是因为其受到的浮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
(4)铁块从①沉到③的过程中,浮力
;从③沉到④的过程中浮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同一个马铃薯,在液体A中是沉的,在液体B中却是浮的猜测液体A可能是
(填“浓盐水”或“清水”,下同),液体B可能是
。
3、小明对“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在空气中的重量,然后将这一重物部分浸入清水中称出其重量,最后将这一重物分别浸没在清水、酒精和浓盐水中称重。(10分)
(1)
A、B、C实验中弹簧测力计读数分别为5牛,4.6牛,2牛,求重物全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牛。
(2)在A、B、C、D、E五个实验中:
比较
和
两个实验,可以知道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
比较
和
两个实验,可以知道浮力大小与同体积液体的轻重有关;
比较
和
两个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以知道该重物浸没在酒精中受到浮力的大小;
弹簧测力计显示的读数,
实验中最大
实验中最小。
三、比重计,浮沉子
1.测量液体轻重的仪器叫作比重计。
同一比重计在液体中浸入体积越多,证明液体越轻;在液体中浸入体积越少,证明液体越重。
2.
“浮沉子”沉浮自如的原理:当我们用力挤压瓶子时,笔帽里的空气被压缩,一部分水进入笔帽,导致“浮沉子”排开水的体积变小,受到的浮力减小,它就下沉了。反之,当我们松开手,水的压力减小,笔帽里的空气体积增大,“浮沉子”排开水的体积随之增大,受到的浮力也增大,它就浮上来了。
1.用橡皮泥给笔帽配重,出现右图的三种情况,其中可以放到瓶子中做沉浮子实验的是(
)。
2.将一支比重计放入下面3杯液体中,出现右图现象,(
)液体最重。
第二单元《热》
概念一、热胀冷缩
1.大多数液体、气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装置受热的现象
装置受冷的现象
1.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装置
2.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的装置
3.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的装置
2.例外,热缩冷胀的物体有:0℃-4℃的水(冬天水结冰能膨胀挤破水管,水结冰膨胀能浮在水面上)
金属锑和铋
3.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是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4.物质热胀冷缩的应用
液体:饮料瓶不装满是因为预防液体受热膨胀挤裂瓶子
气体:乒乓球压瘪了放热水中能鼓起来
固体:水泥路面、铁轨之间都留有一小段缝隙,这样可以使它们在温度变化时有自由伸缩的空间。
夏天架设电线时,要注意拉得松一点,到冬天气温降低,电线收缩,长度变短,才不至于把电线拉断。
冬天架设电线时,要注意拉得紧一点,到夏天气温上升,电线膨胀,长度变长,才不至于让电线垂的很厉害。
概念二、热的传递规律、方式、能力
规律:发现热在传递时由热源为起点,由热的一端向冷的一端传递或由热的物体向冷的物体传递。(四面八方)
方式: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直接接触)、对流(通过中介物(水或空气)、热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三种方式来实现。
能力:金属等传热性能好,我们把它们叫做热的良导体;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通常用来加热或散热。
木头、塑料、空气等传热性能差,我们把它们叫做热的不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通常用来隔热或保温。
概念三
、相同重量的冷水和热水比较,冷水体积小,热水体积大;
相同体积的冷水和热水比较,冷水重,热水轻。
如图甲所示为常见的老式保温瓶。小科同学将刚刚煮沸的热水倒入空保温瓶,倒了大约半壶,并塞好软木塞。没过一会儿,只听得“嘭”的一声软木塞自己跳了出来。如图乙所示为保温瓶内胆的结构简图。请仔细观察保温瓶的外部和内部构造,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用简要的语言表述,导致软木塞跳出来的主要原因是
。
(2)为了使软木塞不跳出来,小明同学建议“用力塞紧软木塞”,小红同学建议“给保温瓶灌满热水”。你赞同同学
(填“甲”或“乙”)的建议。
(3)保温瓶的内胆由两层玻璃制成,中间抽成了真空。真空的作用是
(填字母,下同)
A.加快热传递
B.减缓热传递
C.阻隔热传递
(4)软木塞这种材料是
A.热的不良导体
B.热的良导体
C.无法推测
(5)保温瓶内胆用双层玻璃做成,两层玻璃都镀上了金属物质,像镜子一样。这样制作的作用是
2.
夏天天气炎热,冰箱里面的空气和冰箱外面的空气温度相差很大。右边空气微粒分布图中,符合冰箱里面的空气微粒分布的是(
)
3.热传递的研究
(1)如右图,在铁棒上的不同位置穿了A、B、C、D四个蜡环,在酒精灯火焰的加热下,最先掉下的是
(填字母,下同)蜡环,最后掉下的是
蜡环。
(2)通过实验我发现热是从
的一端传向
的一端。
(3)再取一根同样长短、粗细的铜棒做成图中的装置,设计一个对比实验,该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改变的条件是
不改变的条件有
、
等。
(4)妈妈打开燃气烧排骨汤,小明站在旁边立刻感觉到热,这种热的传递方式是
。妈妈烧好排骨汤,倒在不锈钢碗里,小明马上去帮忙端,一碰就感到很烫,这种热的传递方式是
。小明拿来毛巾,把碗包起来端,就不烫手了,说明毛巾是一种热的
。等了一会儿,爸爸还没回来,为了凉得慢些,妈妈叫小明把排骨汤盖上盖子,因为盖子能有效地阻止热量以
的方式传递。
(5)小明家有塑料碗、陶瓷碗、不锈钢碗,要想保温时间更长,用
碗最好。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摆在摆动的时候,速度是不变的。
摆动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摆幅大小无关;与摆绳长度和摆长长度有关。
摆绳(摆长)长,摆的慢,即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少;摆绳(摆长)短,摆的快,即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多。
(区分摆绳和摆长、对比试验)
要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是否有关”,我们需要做
实验,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不能改变的条件是
、
我们通过测量
来比较摆动的快慢。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在右图地球仪相应的位置上填上:经线、纬线、赤道和地轴
2.小亮在探索“地球及其运动”,请你和他一起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探素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北向南
(2)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
)
A.北极星
B.北斗星
C.织女星
(3)地球自转一周大约是(
)。
A.12小时
B.24小时
C.365天
(4)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此时地球上处于黑夜的区域、用阴影画出极昼的地区
3.地轴倾斜角度越大,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范围就越
;星星离我们越远,我们移动位置时看到的视差就越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