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
曾经不可一世高高在上的大清帝国一夜之间被英国人打得颜面扫地,这掀开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史。这场导致中国走进屈辱历史的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中法战争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主要是因为(?
?
)
A.
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B.
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
清朝第一次完败给西方
D.
中外民族矛盾取代了内部矛盾
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事件是( )
A.
鸦片战争
B.
新中国的成立
C.
虎门销烟
D.
洋务运动
每年的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历史上英国曾以向中国倾销禁品--鸦片为直接原因发动了侵华战争,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影响是( )
A.
中国大量白银流入英国
B.
一批中国人毁于鸦片
C.
开放通商口岸
D.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这一观点的根本依据是鸦片战争导致( )
A.
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B.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
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
“国家危难,救国意坚,广东禁毒,虎门销烟”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
A.
张学良
B.
李秀成
C.
叶挺
D.
林则徐
林则徐在上道光皇帝的奏折中指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yìyì)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 )
A.
鸦片泛滥成灾
B.
西方传教士活动猖獗
C.
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D.
国家主权不断丧失
马克思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林则徐禁烟运动的主要意义在于( )
A.
维护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B.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C.
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D.
维护了封建国家的利益
近代中国饱受列强侵略,如图这幅漫画反映的不平等条约( )
A.
是在上海签订的
B.
发生在虎门销烟期间
C.
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D.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在19世纪上半期出现了“千古未有之变局”,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现状被打破,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变局”开始于( )
A.
鸦片战争
B.
洋务运动
C.
甲午中日战争
D.
维新变法
19世纪40年代前期,中国开始了历史性的巨变.“巨变”指的是( )
A.
中国的大门首次被打开
B.
香港岛被英国割占
C.
中国的社会性质改变了
D.
出现了租借地
在中英《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条款中,最能反映英国侵略意图的是( )
A.
割占香港岛
B.
勒索战争赔款
C.
扩大鸦片贸易
D.
开放通商口岸
林则徐曾上奏道光帝:“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材料叙述的事件是( )
A.
虎门销烟
B.
鸦片战争
C.
武昌起义
D.
北伐战争
下列各项最能说明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的是( )
A.
英国要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产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B.
清政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C.
中国落后于英国,落后必然挨打
D.
中国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矛盾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开始的标志是( )
A.
定都天京
B.
金田起义
C.
北伐和西征
D.
青浦大战
清末民初平民教育家陈荣衮的白话教材《妇孺三字书》中写道:“到咸丰……第十年,英?法国,打京城。圆明园,放火烧。”从中可知,火烧圆明园的刽子手是( )
A.
英美盟军
B.
反法联军
C.
英法联军
D.
八国联军
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
A.
英国
B.
法国
C.
日本
D.
俄国
如图是兴起于广西桂平的太平天国先后颁布的两部文献,这两部文献都( )
A.
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
脱离了社会现实,流于空想
C.
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
D.
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A.
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
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
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
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土地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主要与哪国有关( )
A.
英国
B.
法国
C.
俄国
D.
德国
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先占领中国领土和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分别是( )
A.
英国、法国
B.
英国、美国
C.
俄国、日本
D.
英国、俄国
太平天国后期,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写成《资政新篇》的领导人是( )
A.
洪秀全
B.
洪仁玕
C.
韦昌辉
D.
杨秀清
近代史上曾经割占过中国领土的国家有( )
①俄国?????②英国?????③美国?????④日本?????⑤法国。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②③④
兴起于广西桂平的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都( )
A.
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
脱离了社会现实,流于空想
C.
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
D.
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金田起义浮雕
材料二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1)材料一金田起义的领袖是谁?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评价该文件。
(3)上述两则材料均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并指出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法国)维克多·雨果
?请回答:①材料记述的是哪一场战争?②两个“强盗”分别指谁?③“夏宫”指的是什么地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恩格斯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曾说:“英国政府的海盗政策已引起了一切中国人反对一切外国人的普遍起义,并使这一起义带有绝灭战的性质……虽然你可以说,这个战争带有这个民族的一切傲慢的偏见、蠢笨的行动、饱学的愚昧和迂腐的蛮气,可是它终究是人民战争。而对于起义民族在人民战争中所采取的手段,不应当根据公认的正规作战方法或者任何别的抽象标准来衡量,而应当根据这个起义民族所已达到的文明程度来衡量。”
材料三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1)图一中“沉迷的帝国”和“堕落的帝国”分别指哪个国家?导致该帝国沉迷的根源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你如何理解?材料三认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4)你认为要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由题干中“大清帝国”“被英国打的颜面扫地”可知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近代史上中国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要求理解掌握重要史实。
【解答】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说,鸦片战争是“界碑”。故A符合题意。
BC.说法符合史实,但不具有“界碑”的意义,故排除BC。
D.中外民族矛盾从此成为重大问题,但中国社会的内部矛盾,也因此加剧,而不是被取代。故排除D。
故选A。
3.【答案】A
【解析】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性的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使中国由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属基础题.
4.【答案】D
【解析】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急需广阔的市场和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为了满足这些要求,英国就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最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A项是鸦片战争的背景,B项是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C项是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影响的认识.
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历程,后来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两个条约是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因此同学们要对这两个条约的签订时间,内容及影响进行全方位的掌握.
5.【答案】C
【解析】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故选:C。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知道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还需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和条约内容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6.【答案】D
【解析】依据“国家危难,救国意坚,广东禁毒,虎门销烟”可知,描述的历史人物是林则徐。鸦片流毒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也直接威胁到清朝的财政。清朝有见识的大臣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说,如果听任鸦片泛滥,那么数十年后,中国“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不久,林则徐受命担任钦差大臣,去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雷厉风行的开展禁烟。他缉拿烟贩,并命令外国鸦片商必须交出囤积的所有鸦片,并保证以后不再进行鸦片走私。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故选:D。
本题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时,教育学生学习林则徐国家利益、无畏无惧的精神品质.
7.【答案】A
【解析】林则徐在上道光皇帝的奏折的意思是鸦片危害极为严重、主张严禁鸦片。鸦片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大批官僚、地主、军官、士兵吸食鸦片,使清政府更加腐败,军队的战斗力进一步削弱。所以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鸦片泛滥成灾。
故选:A。
考查鸦片走私的危害。
考查学生对鸦片走私的危害的理解。
8.【答案】A
【解析】根据“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可知,这是指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失败后的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历史上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南京条约》。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和影响。
9.【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故选:B。
本题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知识点,把握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的主要意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
10.【答案】C
【解析】依据漫画中的“英国、香港岛、中国”可知,这是中英《南京条约》。英国借口中国禁烟,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英国政府为保护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偿英国2100万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选:C。
本题以漫画中的“英国、香港岛、中国”为切入点,考查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的知识点。
本题以漫画中的“英国、香港岛、中国”为线索,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11.【答案】A
【解析】鸦片战争中,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对中国危害最大。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现状被打破,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影响的认识。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影响的认知能力,较为简单。
12.【答案】C
【解析】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开始了历史性的巨变.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
本题掌握鸦片战争相关知识.
13.【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打开中国市场,进行商品输出,《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从而打破清政府一贯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故最能反映英国侵略意图的是开放通商口岸。
故选D。
本题考查《南京条约》,知道《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条款中,最能反映英国侵略意图的是开放通商口岸。
本题考查《南京条约》,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4.【答案】A
【解析】据“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可知,材料叙述的事件是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次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
15.【答案】A
【解析】1840年前后,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产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
故选:A。
本题以鸦片战争为依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爆发历史必然性的知识.
本题以鸦片战争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鸦片战争爆发历史必然性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6.【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金田起义,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开始的标志是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为“太平军”。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进行北伐和西征,全盛时拥有中国半壁江山。1864年,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故选B。
17.【答案】C
【解析】由材料“到咸丰……第十年,英?法国,打京城。圆明园,放火烧。”从中可知,火烧圆明园的刽子手是英法联军。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还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
故选:C。
本题以清末民初平民教育家陈荣衮的白话教材《妇孺三字书》中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识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相关知识。
18.【答案】D
【解析】根据已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皇俄国趁火打劫,通过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等共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成为19世纪中期侵略中国的国家中获利最多的国家。
故选:D。
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对中国的侵略的相关内容.
学生还要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包括:1858年的《瑷珲条约》、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1864年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其中割占中国领土面积最大的是《瑷珲条约》,达到60多万平方千米.
19.【答案】B
【解析】兴起于广西桂平的太平天国先后颁布的两部文献是《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这两部文献都脱离了社会现实,流于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ACD都体现了其中一个文献的主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性质、经过和结果。
20.【答案】D
【解析】根据已学知识可知: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趁火打劫,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西北和东北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从而证明了“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故选D.
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对中国的侵略的相关内容.
学生还要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包括:1858年的《瑷珲条约》、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1864年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其中割占中国领土面积最大的是《瑷珲条约》,达到60多万平方千米.
21.【答案】C
【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其中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共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俄《北京条约》割占的是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共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中国西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共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的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了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题干中版图的变化主要与俄国有关。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史上俄国对中国的侵略的相关史实。俄国是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史上俄国对中国的侵略的相关史实。
22.【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通过鸦片战争占领中国的香港岛,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采取先武力强占中国领土,然后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英国是最先占领中国领土的国家,俄国成为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注意准确识记英国和俄国对中国的侵略。
23.【答案】B
【解析】《资政新篇》是1859年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政治上,它主张“以法治国”、舆论监督和直接选举政府官员,即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法制思想。经济上,它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保险事业。文化思想上,它反对迷信,提倡新式教育。外交上,它主张自由往来、平等互利。
故选:B。
本题以“《资政新篇》”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
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24.【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②英国于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中国的香港岛;④日本于1895年通过《马关条约》割占中国台湾等地.
故选A.
本题考查近代史上曾经割占过中国领土的国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教近代史列强侵占中国领土的史实.
25.【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天朝田亩制度》反映的是农民阶级的理想,绝对的平均主义,这种绝对的平均主义脱离了社会现实,流于空想;《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由于农民阶级的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没有付诸实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未产生显著作用。《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都脱离了社会现实,流于空想。
故选:B。
本题以兴起于广西桂平的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两部文献的共同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
26.【答案】(1)洪秀全。
(2)《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它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但这是农民阶层的空想,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3)太平天国运动。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太平天国的主要领袖。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战后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本题考查的是《天朝田亩制度》的相关知识点。依据材料“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但这是不具可行性的,只是农民阶层的幻想,实际上也没有推行。
(3)本题考查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点。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战后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这场运动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是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它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27.【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2)英国、法国。(3)圆明园。
【解析】考查学生分析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准确识记。依据材料“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可判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两个强盗”指的是1856年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英国和法国。“夏宫”指的是圆明园。
28.【答案】(1)英国;中国。根源:工业革命后,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
(2)腐朽的封建主义难以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近代化。
(4)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实现国家独立。
【解析】(1)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根据图一中的信息“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与一个帝国的堕落”可知,图一中“沉迷的帝国”和“堕落的帝国”分别指的是英国和中国;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就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导致该帝国沉迷的根源是工业革命后,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
(2)本题考查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当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之时,清政府却仍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内坚持“重农主义”政策,压制打击工商业,鄙薄科学技术,严重摧残近代化因素的萌芽。使得清帝国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迅速逆转,中国陷入了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局面。由此分析可知,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是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资本主义制度。
(3)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可知,材料三认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是实现近代化。
(4)本题考查中国实现近代化的基本前提。中国要实现近代化,首先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要实现国家独立。
第2页,共16页
第1页,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