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上册1.5声音的强与弱(教案+课件1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上册1.5声音的强与弱(教案+课件1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0-21 17:20:45

文档简介

第5课时 声音的强与弱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的强弱与振幅的关系。
2.学会用实验探究声音强弱的规律。
3.培养研究声音的兴趣,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幅决定的。
2.通过实验建立声音的强弱与声音的振幅大小的关系。
【教学准备】
钢尺,橡皮筋,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把轻重不同的声音称为声音的强弱不同。声音的强弱是怎么形成的呢?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像图中那样,将一把钢尺(或塑料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约20厘米左右,用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先轻轻拨动钢尺,听一听钢尺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钢尺是怎样振动的;再用力拨动钢尺,钢尺发出的声音和它的振动幅度有什么变化?
2.同样,用不同的力量拨动橡皮筋,当橡皮筋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时,它的振动幅度有什么变化?
3.用不同的力量敲击鼓面,当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时,鼓面的振动幅度有什么变化?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我们这里所说的声音的强弱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音量的大小,通过前面的实验可以发现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与声音强弱有关,也就是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1.观察音叉旁边的泡沫球的振动情况。用力敲音叉,泡沫球被振动得远些;轻轻敲音叉,泡沫球被振动得近些。
2.总结:声音强弱与振幅大小的关系。
【板书设计】
声音的强与弱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教学反思】
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归纳出声音强弱与声源振动振幅大小间的关系,将学生对声音的直观感受深化到对振动的认识。(共13张PPT)
2020年秋精选课件
教科版(2017)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声音
5.声音的强与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把轻重不同的声音称为声音的强弱不同。声音的强弱是怎么形成的?
注意
活动要求:
(1)把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约10厘米
(2)用一只手压住桌面上尺子的一端
(3)另外一只手拨动尺子的另一端
(4)重复实验3次,记录实验现象
拨动钢尺时要避免尺子与桌子发生碰撞!
观察比较尺子声音强弱的变化
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振动幅度大、声音强
尺子声音强弱的变化记录表
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用不同的力量拨动橡皮筋和敲击鼓面,当它们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时,观察橡皮筋和鼓面的振动幅度。并记录你观察到的现象。
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振动幅度大、声音强
声音强弱与振动物体的关系记录表
振动幅度小
振动幅度小
振动幅度小
振动幅度大
振动幅度大
振动幅度大
声音弱
声音弱
声音弱
声音强
声音强
声音强
……
分析你的记录,你能发现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吗?
结论: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就越弱。
试着举出更多的例子来说明声音的强弱和振动幅度有关。
利用如下装置,继续探究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的关系。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表示,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分贝数
实际效果
1~15
寂静
15~20
安静
20~40
耳边的喃喃细语
40~60
正常交流
60~70
吵闹
70~90
很吵,开始损害听力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