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导言(P54)
“二虏”即辽和西夏。“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宋神宗认为辽和西夏兼有农、牧两种经济,与汉、唐时期仅有单一游牧经济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相比,更加难以对付。这段评价实际上概括了辽、西夏与之前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政权的不同之处。
辽(916-1125年)
政权建立:
制度建设:
灭亡:
916年,契丹族,耶律阿保机,上京
一、 辽
南北面官制(因俗而治)、四时捺钵制
1125年,金灭辽
南北面官制
为了适应统治区域内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生产方式,辽朝采取了“藩汉分治”的政治制度,在中央设置了南面官和北面官的双轨统治机构。南面官依“汉制”(唐朝的制度)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官员由汉族士大夫和契丹贵族担任。北面官以“国制”(契丹旧制)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官员基本由契丹贵族担任,权力比南面官大。
P54 学思之窗
答:特点:因俗而治(或“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体会:从官员的服饰中可体会到“因俗而治”的特征:北面官官员
穿胡服,南面官官员穿汉服。
四时捺钵
辽朝的一种特殊政治制度。每年春夏秋冬四季,辽朝皇帝都要到各地进行巡视和从事渔猎活动。所谓“捺钵”就是辽朝皇帝在渔猎之地所设的行帐(行营)。皇帝出猎时,朝中官员随行,皇帝在捺钵中与北、南面大臣会议国事。捺钵成为国家政治中心。辽统治者借此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二、 西夏
西夏(1038-1227年)
政权建立:
制度建设:
灭亡:
1038年,党项族,李元昊,兴庆府,大夏
制度建设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1227年,蒙古灭夏
金(1115-1234年)
政权建立:
制度建设:
盛世:
灭亡:
与周边政权的关系:
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会宁府(上京)
三、 大金
①迁都:会宁府→燕京(中都);②沿袭唐宋制度(实行一省制);③猛安谋克制度
①灭辽、宋;②与南宋对峙;③西夏向宋称臣
“小尧舜”金世宗的“大定之治”
1234年,蒙古灭夏。
金朝的中央官制——一省制(尚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金朝的地方行政仿照辽、宋制度,建立路、府、州、县四级体制。
金朝的地方基层组织——猛安谋克
金朝时实行的军民合一的地方基层组织。猛安谋克原是女真人在氏族社会末期的部落组织,阿骨打加以发展推行。猛安谋克制度规定:凡女真民户,每三百户编为一谋克,十谋克编为一猛安。猛安谋克户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以猛安谋克为单位应征出战。
这段史料描述了金朝建国前后女真人的生产、生活状况。从中可以看出,女真人过着定居生活,有农业,住木板房,房中用火炕取暖,这都是与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明显不同之处,更接近于中原汉族的生产、生活状况。但他们擅长骑射,富有忍耐力,有尚武精神,这些又与游牧民族十分接近。
该则史料反映出该时期各民族进一步交融。
P56 史料阅读
元(1271—1368年)
蒙古族的统一与蒙古政权建立: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大元,大都
1279年,灭南宋,统一全国
元朝的统治:
元朝的灭亡:1368年,明灭元。
1206年,铁木真(“成吉思汗”),蒙古汗国
中央:
①修筑驿道,设立驿站,分设急递铺。
③加强对边疆的治理:宣政院(吐蕃);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西域);澎湖巡检司(台湾)。
②实行行省制:内容、特点、影响
地方:
民族关系:
新民族的形成:回回;四等人制
皇帝+中书省(行政)+枢密院(军事)+御史台(监察)+宣政院(宗教)
元朝的中央官制——中书一省制(中书省为全国最高政务机关)
元朝的地方制度——行省制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内容:
特点:
影响:
①行省制度极大地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提高了行政效率;②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③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④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行省辖区广阔,权力较大,但受制于中央。
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置了10个行省。
元代实行行中书省、路(府)、州、县四级体制。
观察元朝形势图,你认为元朝行省制度对我国省制有什么具体的影响?
P57 思考点
答:①元朝行省的名称有一些今天还在使用,或对今天的省名有影响;②今天一些省的辖区直接渊源于元朝行省,还有一些省的辖区是以元朝行省为基础分割而成的。
元代的政治制度
回回(回族的前身)
男子多带小白帽,女子常戴盖头或各种花色的头巾
四等人制
元朝建立后,为了保持自己的特权地位和维护蒙古人对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统治,根据民族和被征服的先后顺序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四等人在政治、法律、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享有不同的权利。四等人制是元朝统治者利用民族矛盾和制造等级差别来达到统治全国的目的。
课堂小结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政权
建立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制度
灭亡
辽
契丹
916
耶律阿保机
上京
南北面官制、四时捺钵
1125年,金灭辽
西夏
党项
1038
李元昊
兴庆府
模仿北宋
1227年,蒙古灭夏
金
女真
1115
完颜阿骨打
会宁→中都
沿袭唐宋制度;猛安谋克制
1234年,蒙古灭金
元
蒙古
1271
忽必烈
大都
中书一省制;行省制度
1368年,明灭元
P59 问题探究
这段材料选自1266年汉族大臣许衡给元世祖忽必烈的上疏。其中提出了“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的论断,鼓励元世祖坚定不移地推行汉法,即中原传统典章制度和统治理念。许衡还分析了元朝进一步推行汉法可能遇到的困难(“国朝土余旷远,诸民相杂,俗既不同,论难遽定”;“万世国俗,累朝勋贵,一旦驱之下从臣仆之谋,改就亡国之俗,其势有甚难者,苟非聪悟特达,晓知中原实历代圣王为治之地,则必咨嗟怨愤,喧哗其不可也”。),认为推行汉法应当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