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22 11:5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是清朝的全盛时期,被称为“康乾盛世”。它上起康熙二十年(1681)三藩之乱平定之后,下至嘉庆元年(1796)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前后持续了100余年。
爱新觉罗·弘历
(1735-1795)
爱新觉罗·玄烨
(1651-1722)
爱新觉罗·胤禛
(1722-1735)
根据材料总结盛世的表现,度过难关迎来盛世,原因有哪些?

论疆域,比明朝扩大了一倍以上;论财力, 经济总量占居世界首位;论人口,从1700年到1794年的不足百年时间里已不止翻了一番,达3.13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论城市,当时世界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共有10个,中国就占了6个。
——上海社科院周武《论康乾盛世》


第一篇章:落日的辉煌
专制皇权的膨胀
统一多民族的巩固
第二篇章:盛世下暗流涌动
嘉道中衰,危机初显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康熙帝)、皇考(雍正帝)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清高宗实录》卷323,乾隆十三年八月辛亥
材料一: 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足瘸,不能拽载,仍加鞭策,以为 尔即踣毙,必有更换者,惟从旁笑观,竟无一人怜恤,俾其更换休息者 ——康熙
材料二:雍正五年四月十六日一天之内,将三十一位官员分成十一批召 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材料三:乾隆同其先辈一样,勤政而不懒惰,事必躬亲,孜孜求治,无 丝毫的懈怠。
君主专制的加强
何以致勤?
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
特点:

(1)奏折制度
单独呈送密封报告
皇帝
官员
亲手批阅奏折返回
所谓的密折……为保密起见,在纸封外绑以木夹板,并贴以印花,后来甚至用带铜锁的特质皮匣包封密折,然后通过驿站,或由专差交兵部捷报,或遣亲信之人专程送至奏事处,由奏事官接受登记之后,交奏事太监直送皇帝亲自拆阅。
——《中国历史新编》
迅速、机密
作用:
①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
② 提高了决策效率;
③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故宫精品文物——奏折匣
君主专制强化
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
【细品】
解密:奏折制度
材料一:
密折是臣下秘密直接达于皇帝的奏章。雍正元年,雍正赋予全体封疆大吏密折权,下令各省总督巡抚密上奏折,一折只言一事,无论大小时务,皆许据实敷陈。后来雍正又给提督、总兵官、布政使、按察使及学政全体官员密折权,甚至特许一些“品级卑微”、“无奏对之分”、如道府同知副将之类的小臣径上密折之权。密折可随时随事奏闻,“一切地方之利弊,通省吏治之勤惰,上司孰公孰私,属员某优某劣,营伍是否整饬,百姓之生计若何,风俗之淳浇奚似,即邻近远省以及都门内外,凡有骇人听闻之事,不必待真知灼见,悉可以风闻入告也。”
皇帝与官员单线联系,拓展了政治情报的渠道,为皇帝决策提供了条件;官员间相互牵制,彼此监视,大大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皇权大大加强;
君主专制强化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始设军机房于隆宗门内??后名军机处。”
——赵翼,《檐曝杂记》
(2)设立军机处
养心殿
军机处
原因:处理西北军务
加强皇权
特点:简、速、密、勤
职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影响: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 ,而不能稍有赞画(辅助谋划)于其间也。 ——清·赵翼
3、大兴文字狱 ①目的: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②影响: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君主专制强化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又降一世夏秋冬,一把心肠论浊清
夺朱非正色,野种亦称王
斩首
斩首
斩首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2

西汉
隋唐

明清
确立
三公九卿制
巩固
中外朝制
发展
一省两院制
完善
三省六部制
加强
二府三司制

顶峰
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雍正设立军机处
南海诸岛
二、疆域的奠定
自主探究:康乾时期如何完成疆域的开拓和巩固?
地区
措施
东南
东北
西北
西南
阅读教材78-79页,结合清朝疆域图,完成下列表格。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3年
清军进驻台湾
1684年
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东南
定疆东北
雅克萨之战清军获胜
1689年中俄签订
《尼布楚条约》
东北
清朝击败蒙古准噶尔部
武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制度
新疆设立伊犁将军
西北
西藏:
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
设立驻藏大臣,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设立金瓶掣签制度
西南:
大规模改土归流
西南
政策:设立理藩院掌管蒙古、藏族等民族事务
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西跨葱岭
西北达巴勒喀什池
北接西伯利亚
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临太平洋
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
南到南海诸岛
我国辽阔的版图在 清朝前期最终奠定
清朝前中期相较于明朝,不仅版图有所开拓,而且在边疆地区因地制宜地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统治
清朝建立了与现代中国版图基本吻合的多民族国家,将中华民族与边疆民族分而治之,并整合在同一个王朝秩序之中,以保持历史的延续性。
一许纪霖《华夏与边疆:另种视野看“中国”》
清朝国家疆域奠定的意义:
1、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疆域。
2、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直接管理,巩固了边防,开发了边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3、促进了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交融。
4、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台湾、新疆、西藏历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人民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我们伟大祖国的每一寸领土都绝对不能也绝对不可能从中国分割出去!?”
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闭幕式上发表讲话
紫禁城的阴霾:盛世的余晖
《盛世滋生图》
戴逸提出了不同的观点:“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向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为什么戴逸先生说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衰世凄凉”?
真相?
《盛世滋生图》

(马嘎尔尼使团语)这些普通中国人“每次接过我们的残羹剩饭,都要千恩万谢。对我们用过的茶叶他们总是贪婪地争抢,然后煮水泡着喝……房屋通常都是泥墙平屋,茅草盖顶……事实上,触目所及无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
——张宏杰《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序言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1.内部危机:
清朝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政治腐败,贫富矛盾积累,农民起义频发
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种植之法既精,糠核亦所吝惜,…… 犹不足养,人事之权殚矣!
——汪士铎
明洪武26年
0.70亿
明万历28年
1.97亿
清康熙39年
1.50亿
乾隆59年
3.10亿
道光20年
4.10亿
——《清实录》人口数
(马嘎尔尼使团语)这些普通中国人“每次接过我们的残羹剩饭,都要千恩万谢。对我们用过的茶叶他们总是贪婪地争抢,然后煮水泡着喝……房屋通常都是泥墙平屋,茅草盖顶……事实上,触目所及无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
——张宏杰《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序言
清代嘉庆年间农民起义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2.外部危机:
在乾隆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前,双方就礼仪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执。乾隆帝得知对方不愿向自己行跪拜礼时,发怒的说:“似此妄自骄矜,朕意深为不惬,已令减其供给,所有格外赏赐,此间不复颁给……”,经过一番争论,双方作出了让步,即单膝跪拜。
◎乾隆接见小斯当东
西方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马戛尔尼向乾隆帝赠送了西洋礼物,后来又提出了六条便于两国通商的条件,在即将离京之际,乾隆帝给予了答复:“……尔国王或未能深悉天朝体制,并非有意妄干……况尔国王僻处重洋,输诚纳贡,朕之锡予优加,倍于他国……尔国王当仰体朕心,永远遵奉,共用太平之福。”
【历史趣闻】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清朝实行闭关自守政策,落后世界潮流
◎乾隆接见小斯当东
清军入关
英国革命
颁布《权利法案》
签《尼布楚条约》
设军机处
出版《论法的精神》
法国大革命爆发
华盛顿当选总统
马嘎尔尼访华
一口通商
万能蒸汽机使用
17-18世纪中期的中国与世界大事年表
思考:
我们有过机会吗?
◎广州十三行(清)
◎乾隆接见小斯当东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它是在一个相对封闭体系中发展而来的盛世。纵向比较,康乾盛世创造了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空前高峰……建立起一个版图空前广大而且稳定的大一统帝国……;但不幸的是,从横向比较,它却与当时世界最先进文明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康乾盛世是中国传统帝制的最后一抹斜阳,最后一首挽歌,虽然辉煌,只是已经走到了尽头。
——侯杨方《盛世启示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