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体上的“尺”
【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比较和交流等实践活动,了解自己身体上的“尺”,会测量并知道各“身体尺”的长度,能灵活选用合适的“身体尺”测量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
2.经历运用“身体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感受“身体尺”方便、快捷的特点;经历运用不同“身体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并对得到的不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的过程,感受“身体尺”不够准确、不够统一的局限性。
3.了解“身体尺”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培养主动思考、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自己“身体尺”的长度,并会用它们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能够灵活选择“身体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材分析】
《我们身体上的“尺”》这节课是结合厘米和米的认识安排的一次综合与实践活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测量或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特别是对测量精确度要求不高时,常常会把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当作尺来测量和估计。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身体尺”,量出“身体尺”的长度,学会选择合适的“身体尺”测量周围的物体长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课件展示:这是在一个案发现场留下的脚印。瞧,小侦探柯南也来了,他的本领可大了。他能根据一个人的脚长推断出他的身高呢,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柯南是怎么推断出嫌疑犯的身高的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你就能找到答案了!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隐藏在我们身体上的“尺”。(板书课题:我们身体上的“尺”)
【设计意图:通过神探柯南推断嫌疑犯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认识我们的“身体尺”
1.第一次测量自己的“身体尺”。
(1)介绍四种身体尺,依次出示图片,
(2)介绍测量一步、一脚的方法。
(3)开展测量活动。
(4)汇报、交流,分析数据。
(5)小结。
师:同学们,拃、一庹、一步、一脚都是我们身体上的“尺”,那么“身体尺”与米尺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研究,用米尺来量一量,看看1米大约有几拃?大约有几步?大约有几脚长?那么,这次又该怎样测量呢?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2.第二次测量自己的“身体尺”。
(1)观看视频,讲清测量规则。
(2)开始活动,填写数据,教师巡视。
(3)小组内交流测量的结果。
(4)汇报,分析数据。
(5)记住“身体尺”。
师:通过测量,我们知道了1米大约有7拃、大约有5脚长、大约有2步。也就是说,我们的 7拃、5 脚、2 步都是大约长 1米。我们来读一读、记一记。
师:1 米大约有几拃?几步?几脚长?记住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利用“身体尺”大致的来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啦!(在板书上依次填写数据)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身体尺,以及规范测量身体尺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在小组合作中感受到每个人的身体尺都不一样。】
三、用“身体尺”量
1.选一选。
(1)选择量的物体。
(2)选择“身体尺”。
(3)小结。师:测量时,我们要根据物体的长短来选择比较合适的“身体尺”。
2.量一量。
(1)师生互动。
(2)小组测量。
(3)小组汇报。
3.小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运用“身体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感受“身体尺”方便、快捷,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上我们到底学习了什么?
师:回顾测量的过程,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反思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加深学习认同,增进数学发现,丰富学习体会。】
五、应用拓展
师:你们的收获可真多呀。的确,“身体尺”很有用,它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1.用一庹测量大树一周的长度;用一拃测量裤子的长度
2.小故事:科利亚的宝盒。
3.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要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在实践中感知。通过拓展作业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