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角的初步认识2》(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上)
2.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各种大小不同的角有了印象,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有关,并知道了什么样的角是直角。而本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并从分类的角度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但由于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学习有关角的度量的知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以三角尺上的直角作为标准,基于“比一比”这样的操作活动来判定一个角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在比较时,要让学生明白,此时正是在比较角的两边张开的程度。但对于一些明显大于直角或明显小于直角的角,学生可以直接依据直角的表象得出结论,不一定非得通过操作去“比”,所以要强化直角表象,充分利用直角表象提高判定角的类型的效率。另外通过用身体摆角、一副三角板拼角等活动,既能巩固学生对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加深对直角、锐角和钝角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在本节教学活动中,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全班汇报交流,让学生深度体验、感悟、发现、思索,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直角、锐角、钝角的特征与相互间联系的全过程,通过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摆一摆等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锐角、钝角的概念,理解三种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三角尺等工具中的直角辨别角的特征。力求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规范表达、互动交流的意识。
学情分析:
在本单元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并且在生活中通过许多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角、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之后,学生能从比较熟悉的实物图形出发,对角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且能通过折一折、制作活动角等具有探索性的操作活动,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明确角的特征。而直角的认识,遵循教科书的安排,简化它的抽象过程,学生已经能够借助三角板这一工具直观上去认识直角的特征了。
本节是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二课时,我们将在认识了直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锐角、钝角。班内已经有部分学生之前就听说过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为了明确他们的真实情况,我在课前做了前测,发现几个问题:
1.能直观感受到角的大小之别。
2.对直角的判断比较准确,但是当角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学生的直观判断容易出现失误。
3.对锐角、钝角有一定的了解,但描述不准确,概念不清晰。
基于这样的学情,我将这一节课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借助工具去辨角、用规范的语言去描述。另外考虑二年级的学生画角会有一定的难度,教材中没有安排画角这一活动,但我在课上利用iPad中的钉板软件,让学生用线段围出角,降低了画角的难度,也让学生脑中对直角、锐角、钝角的感性认知得到了输出。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锐角和钝角的过程,能探索出直角、锐角、钝角的关系。
2、能判断一个角的类型,会借助三角板等工具上的直角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3、在探索角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空间观念,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会借助三角板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教学难点:能探索出直角、锐角、钝角的关系。
教学准备:前测单、希沃白板课件、iPad、活动角、三角板、学习任务单
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附教学流程图)
教学流程
一、前测分析,明确重点
1.课前完成前测,分析学情
根据学生的前测,可以看出学生对直角的判断比较准确,也直观地看出三种角的大小关系。但在描述上出现的问题比较多:
①95.83%的学生都能直观感受到三个角的大小不同,但只有30%的学生能从直角这-角度去描述其他角的大小
②只有2位学生能写出锐角、钝角这一名称,但都写错了。
③在分类时,16.7%的学生能分成三类; 79.17%的学生都分成了直角与非直角两类,12.5%的学生将⑥号锐角看成了直角,其他的分类正确。
直角
锐角
钝角
大小比较
描述正确人数
23
0
0
23
准确率
95.83%
0%
0%
95.83%
分析
只有1名学生将三种角笼统地描述成“角”。
2名学生提到锐角、钝角的概念,但都说错了。
16.7%的学生从直角的角度对角的大小进行分析;还有1名学生没有从角的大小这一角度去分析。
将角分类
2类
3类
4类
人数
19
4
1
分析
79.17%的学生将角分成直角类和非直角类,说明学生能将直角作为一个标准,但对锐角、钝角还没有概念
16.7%的学生能将角分成在类,可能有锐角、钝角的意识或者是比直角小、比直角大的直观比较的感受。
4.2%的学生在分类时出现了失误,将角重复分类。
2.明确教学重点
①学会借助工具去判断角的类型。学生能直观判断出角的大小,但对于像⑥号这样大小接近直角、方向不是朝上、不易直观判断的角,仍有不少学生忘记用三角板中的直角等工具去判断,这是本节课要传接给学生的一种工具思想。
②明晰锐角、钝角的概念。有部分学生听过锐角、钝角的概念,但在探究中不能主动想起这样的概念,只有2名学生写上了,但一位学生把锐角和钝角都写成了“纯角”,概念不清,字也写错了,另一名学生认为“比直角小的是钝角、比直角大的是锐角”,完全相反了。
设计意图:课前听学生说起过锐角、钝角,说明他们对此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前测能较准确把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好为本节课教学作导向。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星空知识导入,激发兴趣
在“星空这一主题下,我们开展了很多探秘,在太阳的周围,除了我们熟悉的八大行星,还围绕无数的星星,这些星星其实都是恒星,古人把这些在天体上位置相邻的恒星连在一起,发挥想像,就构成了我们的88个星座。
2.引出角,提示课题
这些星座图里,就藏着我们今天要进一步认识的平面图形,你知道是谁吗?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2
设计意图:我们学校实行的是UDP课程框架,本主题是“星空”,而学生对这方面科学知识兴趣非常深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而很多星座图都不是封闭图形,不能用学过的其他平面图形来表示,正好体现了“角”的价值,激发学生继续探究角的动力。
三、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观察实践,探究标准
1. 在星座图中抽象出角
出示”狮子座”的星座图,你们能找到几个角?
2. 分类
你能把这些角分分类吗,你想分几类?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3.明确标准
1)直角为什么能作为一个分类的标准?直角都一样大吗?
2)如何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去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要注意什么?
4.小结。
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所以它可以作为一个标准,帮助我们去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这个标准还能帮助我们做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在星座图里找角,对上一节课知识进行复习,并由此引导学生将角分类,让学生探究分类的标准,对上一节课"直角的认识“进行了一次复习巩固,为学生建立”直角都一样大”、可以作为一个标准”的表象。为下一环节探究锐角、钝角与直角大小关系做好铺垫。
(二)活动二:操作对比,探究关系
1.出示星座中的三类角,让学生利用三角板中的直角,独立探究三个角的大小关系。
1)先结合学生的前测,你读懂了他们的想法了吗?
2)再次独立操作,你还有什么新发现?
2.学生汇报自己的新发现。
1)直观判断:∠1<∠2 禾禾禾禾禾禾禾禾禾禾禾禾禾禾禾禾禾禾禾禾禾·∠2<∠3
2)用三角板的直角比较:重叠法
3)明确方法,规范表达。
用完整的话来表述:使用重叠法,先将三角板中的直角的顶点与要测量角的顶点重叠,再将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要测量角的一条边重叠,最后再看另一条边的位置,如果在直角边的里面,这个角就比直角小,如果在直角边的外面,这个角就比直角大。
3.揭示锐角与钝角的名称与特征。
1)明晰锐角的概念。
能读准、写对“锐角”:这种比直角小的角,我们叫它”锐角”,相机板书"锐角”,并标上拼音,带着学生书空,认识“锐“字的正确读音与写法。
小游戏巩固锐角的特征:请给”锐”字组个词(尖锐);
请用你的胳膊时做一个锐角,并撞击另一个手掌心,你有什么感觉。帮助学生理解锐角张口小的特征。
2)明晰钝角的概念。
用如上的方法明确钝角的名称与特征。
3)巩固练习,纠正前测中的错误名称。
4. 明晰大小关系。
1)你们可以给它们按大小排排队吗? (锐角<直角 <钝角)
2)锐角变形记。
锐角不想当小弟弟,它想变大,你们看行吗?
拉长两条边,变大了吗?
放大镜下的锐角变大了吗?
拉动一条边,改变锐角的张口,它变大了吗? (变大了)变得和直角一样了,变得比直角还大了,它还是锐角吗?
3)使用在线几何画板,观看动画,明确锐角与钝角最小、最大的极限。
5.小结。
直角这个标准,还可以用来判断其他角的类型,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它的开口比直角小;而钝角是比直角更大的角,它的开口比直角大。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首先,明晰锐角、钝角的概念。通过分享前测的结果,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深入探究三个角之间的关系。因为在前测中发现学生对锐角、钝角概念模糊不清,所以在此揭示概念时,让学生通过组词、书空、用手臂摆角等活动来巩固对概念的认识。其次,理解三种类的大小关系。并通过锐角变形记”的活动,充分利用希沃白板的技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角的大小只与张口有关,同时借助几何画板的功能,让学生初步感受锐角、钝角的极大、极小值,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活动三:活动操练,辨认类型
1.分类。
按直角、锐角、钝角给图中的角分分类。
1)出示前测单中错误的分类,提示学生重点检测图⑥到底是什么角。
2)优化思想:仔细观察,这些角出现在网格中,当你直观看不出角的类型时,除了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判断外,你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 (与网格线中的直角对比)
3)学生完成学习单上的分类,其中一名学生上台完成。
4)汇报。重点汇报如何验证图⑥角的类型。
直观法:把任务单转个方向更好判断
工具法: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去检测
2.活动角变变变
1)根据老师的指令,学生用活动角变锐角、直角、钝角
2)同桌之间变一变,你说我变,我说你变。进一步巩固三种角的特征。
3.画一画。
在iPad的钉板软件中,分别摆出一个锐角、直角、钝角,并截图发送到班级微信群里。
设计意图:首先在辨别角的练习之前,通过解析前测中的图⑥,引导学生在遇到不易直观辨认的角时,可以借助工具或者改变角的位置来判断;同时可以借助网格进行直观判断,优化学生的辨别方式。其次在活动角变变变的活动中,进一步巩固三种角的特征。最后的画角环节,由于二年级的学生比较小,画角会比较困难,所以借助Pad的钉板软件,学生只需要利用线就能围成相应的角,降低了画角的难度,又实现了对角的表性特征的输出。
三、拓展延伸,总结提高
1. 拓展。
1)数一数,一共有几个直角。
学生在学习单上独立完成学生汇报分享
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角吗?你是怎样思考的。
2)使用在线几何画板,观看“圆扇子”的动画
在动态中体会角的组成,进一步巩固对锐角、直角、钝角的认识;并为今后认识平角、周角、零度角、正角、负角建立表象,激发继续研究角的热情。
2. 课堂总结:我为( )角代言
我是一个( )角……
3.我是小小天文家。
你能用学过的角的知识,来设计一个星座吗?
设计意图:首先设计两道拓展题:1.数直角、数角的拓展活动,巩固学生对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有序”思想;2.用几何画板观察动态中的角这一活动,突破学生对角的认识,从操作性的角度动态理解角的概念,在角的动态变化中掌握锐角、直角、钝角的特征,同时抛出零度角、平角、周角、正角、负角的问题,激发学生今后继续探究角的热情。
其次,用为角代言的方式来总结课堂收获,比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最后用小小天文家设计星座的作业作为课堂的结束,不仅让学生在画一画的活动中体现角的欣赏价值,更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一颗小小的科学种子,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2
学习目标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过程评价:全班分成A、B队进行评价,最后用积分卡进行奖励。
2、测评:通过课堂学习单、活动探究、游戏活动等形式,对学生的真实情况及时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