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5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1.梳理文章思路,明确文章的主要观点。
2.阅读重要段落,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3.学习文章联系社会现实提出观点并合理阐述的写法。
任务一 文本知识解读
拓展知识
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在2016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近些年来常见于媒体的“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中国精造”“工匠精神”成为决策层共识,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显得尤为难得和宝贵。本文发表于2016年4月30日的《人民日报》,是对中央精神的积极回应。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媒体机构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或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你搜集的内容:
任务二 基础知识积累
自查工具书,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一、识记字音
墓志铭(
) 雍容(
)
一把锉(
)
肺腑(
)
臻于至善(
)
推崇(
)
笃实(
)
(
)提倡
(
)名片
倡
片
(
)倡优
(
)片子
míng
yōng
dǔ
cuò
fǔ
zhēn
chóng
chàng
chāng
piān
piàn
二、辨识字形
(kǎi)感
(yì)
造
(gài)灌
(zhǐ)
意
(gài)
括
(zhī)
肪
(jì)
今
(zhǐ)
挥
(zhàn)精
(kān)
难
(zhēn)
酌
(kān)
乱
慨
溉
概
暨
诣
旨
湛
堪
指
斟
戡
脂
三、词语积累
1.赋予·付与
辨析
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多指任务、使命、权利等。
付与:交给。多指钱物等。
填空
①清点完货物后,他将货款
对方。
②《中英联合声明》是中英间关于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及过渡期有关安排的重要文件,没有任何条款
英方干预回归后香港事务的权利。
赋予
付与
2.炉火纯青·出神入化
辨析
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填空
①他的诗歌在遣词用字方面,显然已达到了
的地步。
②这部影片对原著进行了颠覆性改编,对动作设计要求严苛,对色彩的把握
。
炉火纯青
出神入化
3.不谋而合·不约而同
4.雕虫小技:
5.离群索居:
6.臻于至善:
7.出类拔萃:
不断探索,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离开同伴而过孤独的生活。
辨析
不谋而合:多指见解、计划、理想等没有事先商量过,却完全一致。一般在句中作谓语。
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一般在句中作状语。
填空
①2019年8月2日,在东京奥运会女排资格赛中,中国女排战胜捷克女排。虽然大比分是3∶0,郎平却当场点出女排一大问题,与奥运冠军解说
。
②伊朗空军F4战机在距美舰10公里处坠海,截至目前,伊朗和美国都没有对这次坠海事件表态,双方
地选择了沉默,这样的情形让人感到十分奇怪。
不谋而合
不约而同
形容超出同类。
一、结构脉络
二、内容主旨
这篇新闻评论结合时代特点深入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点明其当代价值,呼吁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践行工匠精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文章既批评了社会上存在的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也澄清了人们对工匠精神的一些误解,可以深化我们对劳动的认识,激发我们尊重劳动、追求卓越的情感。
任务一 文本梳理细品鉴
(一)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明确文章的主要观点及工匠精神的内涵。
1.通读全文,思考文章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请划分文章段落并概括段落内容。
答案:思路:作者首先阐明工匠精神是时代的需要,然后分
析论述工匠精神的意义以及工匠精神的内涵,最后号召人
们践行工匠精神。
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第二部分(第二、三段):阐述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
第三部分(第四段):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
第四部分(第五段):呼吁每个人都要践行工匠精神。
2.阅读全文,概括工匠精神具有什么样的内涵。
答案:技术炉火纯青;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3.我们为什么要坚守工匠精神?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不超过60字)
答案:工匠精神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可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引领正确的市场风尚,打造时代精神,助力中国发展。
4.请联系全文,说一说如何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答案:在全社会倡导工匠精神,疗治社会上的浮躁风气、短视心态;倡导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让工匠精神成为生命的尊严、企业的名片以及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
(二)学习文章联系社会现实提出并合理阐述观点的写法。
1.这篇时评有有的放矢、直面现实的新闻品格,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案: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传统社会所孕育的工匠精神是否还有坚守的必要?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践行?文章从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推崇工匠精神的话语引出话题,针对上述两个问题展开剖析,靶向精准,入木三分;校正了社会上某些传承工匠精神的错误认识,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2.本文作为一篇时评,具有强而有力的说服力。请从论证方法和句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论证方法: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证有力。在本文中,作者有多处运用引证法,如引用企业家的话,写出了工匠精神的意义;引用《说文》里对“匠”字的解释,表明“匠”古已有之;引用鲁迅的诗句,是为了深入论证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文章还运用了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等。第一段中“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将手工匠人与企业进行类比,写出了企业拥有工匠精神的重要性。第四段中“倘若没有……怎能有……”则是假设论证,写出了工匠精神的内涵。这些论证手法的运用,有力地证明了观点。
句式:整散结合,使文章摇曳多姿,说服力更强。第一段中作者用到了“高精尖、炫彩酷”等具有时代特点的新词,使读者容易接受和理解。第二段中作者用“气质雍容、活力涌流”来写企业,使企业有了人的特点,写出了厚植工匠精神对企业的意义。第三、四、五段运用排比、对偶手法,起到增强气势、调节音律的作用,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观点更加鲜明突出,更具有说服力。
本文虽是一篇时评,但在语言运用上整散结合,使人毫无枯燥说教的感觉。请仿照本文的写法,也围绕“工匠精神”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语言清晰明确,生动形象,200字左右。
任务二 重点难点全突破
答案:(示例)何为工匠精神?就是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反复提高产品质量,努力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工匠精神其实就是一丝不苟的劳动态度,就是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就是一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定信念。我们希望告别“圆珠笔老不出水”的时代;我们希望不再有用一次就坏的产品;我们希望一块表由祖辈传下来,仍能戴在我们手上;我们希望城市的下水道在一百多年后还是那么畅通……我们希望工匠精神之花遍地开放。
一、(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
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具体来看,未成年人群体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周岁少年儿童和0~8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多样。我国成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声应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一定比例。
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字。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的能力,考查考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进行评述,需要有自己的观点,还要阐述理由。阅读率的提升和阅读方式的多样化,都是值得肯定的,“有声阅读(听书)”和“数字化阅读”相对于传统阅读,可以说是浅层次的阅读。评述时语言应准确、简明。
答案:(示例)科技的进步为国民提供了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听书这种阅读方式因为更加便捷,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喜爱,却会带来阅读浅表化问题。
二、
(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渔民在夜间先用灯光诱集趋光性鱼类,然后围捕,称“光诱围网捕捞”。这种科学的捕鱼方法,渔获量高。有些渔民运用这种方法,拿网眼极小的密网围捕,连筷子粗细的、硬币大小的幼鱼,都统统捞了上来。
用密网进行光诱围捕,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写作短评的能力。答题时,考生一定要审清题目,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材料阐明理由,在阐明理由时要做到语言简明连贯,条理清楚。从材料可以看出,密网光诱围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考生可从多个角度阐述观点,如说明密网光诱围捕不可取的原因,如何制止这种行为,以及在以后的渔业发展中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答案:
(示例一)这种“密网光诱围捕”的做法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不同的目的,不同的价值取向,其结果大相径庭。“光诱围捕”原本是提高渔获量的科学方法,但由于利益的驱动,一切“向钱看”,使用“密网”围捕,将会使我们的渔业资源受到毁灭性的破坏。我们要加强正确价值观的引导,遵循科学精神,合理地利用科学技术。
(示例二)这种唯利是图的做法,是对渔业资源的毁灭性破坏。为了眼前的利益用密网进行光诱围捕,致使鱼子鱼孙都被赶尽杀绝,中国近海无鱼可捕已不是耸人听闻的事。我们的古人尚且知道“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的道理,作为现代文明人的我们更应该具备长远眼光,为自己、为子孙后代着想,制止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保护自然资源。
1.要读懂材料。
了解有关背景,熟悉主要事件及相关情节,把握精神实质。
2.要评在点上。
点评的篇幅要小,一定要选好角度提炼观点,做到一语中的,目标集中、准确,不可分散,切忌什么都想评。
3.要评得有理。
好的点评应该做到以礼以法阐释,导向鲜明,事理清晰,鞭辟入里,以理服人,发人深省。
4.要评得生动。
点评要讲究艺术性,言简意赅,干净利索,力求新颖、鲜明、生动,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撰写新闻评论的一般方法5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墓志铭(míng) 雍容(yōng)
一把锉(zuò)
肺腑(fǔ)
B.臻于至善(zhēn) 推崇(cóng)
笃实(dǔ)
感慨(kǎi)
C.赋予(yǔ)
疆域(yù)
内涵(hán)
倘若(tǎng)
D.废寝忘食(qǐn)
浮躁(zào)
卓越(zhuō)
出类拔萃(cuì)
解析:A项,“锉”应读cuò;B项,“崇”应读chóng;D项,“卓”应读zhuó。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体验 感慨 不懈追求 不谋而和
B.挑剔 雕琢 技艺精湛 造诣高深
C.雍容 祟尚 雕虫小技 强筋健骨
D.倡导 肺腑 超今冠古 技近乎道
解析:A项,“和”应为“合”;C项,“祟”应为“崇”;D项,“近”应为“进”。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①对于钻研雕刻技艺数十年的老师傅而言,他这点手艺根本就是雕虫小技,实在没什么好炫耀的。
②老年人不要离群索居,应该选择适宜的养老之地,以保持充分的社交联系,这样既能保持记忆力,也能延缓衰老。
③雷锋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对自己的生死置若罔闻,完美地诠释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④藏族歌舞“混搭”传统杂技的舞台剧《雪豹王子》在青海玉树上演了三十场,真是场场座无虚席、间不容发。
⑤在南湖龙泉寺东侧的湖面上,各色候鸟正嬉戏觅食,满湖中红飞翠舞,给封冻了一整个冬天的湖面带来春的讯息。
⑥在开放包容的多元化世界里,越来越多的女性力量出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她们臻于至善,推动平等。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解析:①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用在此处合乎语境。②离群索居:离开同伴而过孤独的生活。合乎语境。③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儿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含贬义。褒贬不当。④间不容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也形容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望文生义。⑤红飞翠舞:形容妇女们穿着各种颜色的漂亮衣服,尽兴嬉戏,热闹非凡的情景。用错对象。⑥臻于至善:不断探索,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合乎语境。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大量工业产品升级换代之际,我们要大力弘扬这个时代的工匠精神,使中国制造能够成为响当当的品牌,真正走向世界。
B.“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含义不仅仅是让制造业由“中国制造”走向“精品创造”,它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让国人重温传统。
C.对于城市的治理,我们以工匠精神精心、精细地进行“打磨”,自然会造就一个城市良好的治理效益。
D.有专家曾指出,进入机器工业时代的中国对工匠精神来说尤为重要,只有用“工匠精神”打磨中国制造,才能让中国制造业强健筋骨,继续稳步前行。
解析:B项,语序不当,“不仅仅……更……”表递进关系,两个分句应改为“其含义不仅仅是让国人重温传统,它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让制造业由‘中国制造’走向‘精品创造’”。C项,搭配不当,“造就”与“效益”不搭配。D项,主客颠倒,应为“工匠精神对进入机器工业时代的中国来说尤为重要”。
答案:A
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 , , , 。 ,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⑤②⑥④①
D.⑥④①③②⑤
解析:解答此题,可根据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判断。语段解说古村落的文物价值,由横线前文的“精华”可知③与之紧密衔接,故首选③;⑤是进一步对古村落的解说,②是⑥的条件;“看似”和“却”衔接紧密,故先④后①。
答案:C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注重“工匠精神”培养
曾传兴
工匠精神的精髓在于专注、精益求精。当今,美术教育及创作领域也非常需要“工匠精神”,需要这种认真、专注、严谨的态度,它是提升美术创作品质、创作更多时代精品的重要保证。
高校美术专业学生,是美术事业的新生力量。在信息爆炸、新潮艺术观念涌动的今天,有些学生缺乏专注、钻研的精神与态度:一些人更乐于追求快餐式的作品,甚至有时会鄙夷传统的价值观以及精神追求;有的学生认识不到基本功的重要性,急功近利,盲目地追求所谓的“现代艺术”。故而,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艺术创作环境受到多重影响的情况下,在美术教育和创作领域强化工匠精神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强化工匠精神,对培养学生的专注度、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激发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热情都有很大的帮助。关于工匠精神的培养,首先,应当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设置以及基本功的锤炼:优化课程配置,加大基础课程的比重,同时,引导学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习,双管齐下,提高学生的艺术技能和艺术修养;新入学的学生尤其应该进行基础训练,接受严格考核,提高审美与造型能力。其次,应汲取传统工匠师徒传承的长处:整合教师资源,增加个别辅导,重视口传心授、言传身教,从而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领悟力,激发其创造力。
与美术教育一样,美术创作领域同样需要融入“工匠精神”。美术创作领域的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绘画技能的继承发展方面,更呈现在美术创作所渗透的创造力和求真精神中。
当下,部分美术作品缺乏文化内涵,作品形式趋于世俗化、商业化、数码化,艺术性和感染力强的作品不多。一些创作者忘记了艺术创作应表达内心真实情感的初心,在进行艺术创作时,首先考虑的不是艺术性,而是市场认不认可、接不接受,目标是快速成名,快速获益。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无疑是违背艺术创作规律、缺乏艺术感染力的,不仅对艺术资源造成浪费,也不利于社会正能量、优秀文化的传播。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创作者应不断提高手头功夫,而不是离开绘画基础去寻找艺术创作的“捷径”。其次,创作者应有坚持本心进行艺术创作的定力,坚守艺术的审美价值,去除浮躁心态,拒绝畸形市场的诱惑,在创作主题、造型、色彩、画面布局等方面都认真对待,踏踏实实、稳扎稳打地完成每一幅创作,而不是一味迎合部分市场的需求。
无论是美术教育还是美术创作,都应秉承极致、求精、务实的“工匠精神”。美术工作者们应当有时代的担当,培养时代新生力量,勤于创作具有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的美术作品,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1月18日,有改动)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缺乏工匠精神的表现可概括为两方面,即鄙夷传统价值观和精神追求,追求快餐式作品;轻视基础,急功近利。
B.培养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将其融入课程设置以及基本功的锤炼;二是对新生进行基础训练,严格考核基础课程。
C.美术创作领域与教育领域工匠精神表现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绘画技能的继承发展方面,后者侧重于作品所渗透的创造力和求真精神。
D.培育美术创作领域工匠精神需要创作者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提高手头功夫;二是保持艺术创作的定力,坚守艺术审美价值,拒绝畸形市场诱惑。
解析:A项,扩大了限制范围,将“高校美术专业有些学生缺乏专注、钻研的精神与态度”一句中的“有些”省略了,导致句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有的高校美术专业学生都缺乏专注、钻研的精神与态度。B项,对第二点的解说不正确。依据第三段,“培养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应当是“融入课程设置以及基本功的锤炼”和“汲取传统工匠师徒传承的长处”,B项中的“对新生进行基础训练,严格考核基础课程”其实是对第一点的解说。C项,根据第四段有关内容可知,同美术教育领域相比,“美术创作领域的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绘画技能的继承发展方面,更呈现在美术创作所渗透的创造力和求真精神中”,是两方面都有,并没有体现出侧重某一方面。
答案:D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宗明义,在第一段就提出了当今美术教育领域非常需要专注、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一论点。
B.文章将事实论证与道理论证结合起来,既列举了当今美术教育与创作中背离工匠精神的种种现象,也指出了解决的方法。
C.第二段列举事实,阐述高校美术专业一些学生忽视工匠精神的原因,其中信息爆炸、新潮艺术观念涌动是外因。
D.文章的论证部分采用了并列式结构,分别从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领域阐述培养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具体有效的途径。
解析:A项对论点内容的概括不够全面,把美术创作领域也非常需要“工匠精神”忽略了。按照原文,论点应当表述为“当今,美术教育及创作领域非常需要专注、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答案:A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高校美术教育中,汲取传统工匠师徒传承的长处,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美术基本功,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B.美术创作者缺少工匠精神,其作品往往缺乏文化内涵,形式趋于世俗化、商业化、数码化,艺术性和感染力都不强。
C.美术创作者应该提高技能,拒绝畸形市场的诱惑,在创作主题、造型、色彩、画面布局等方面一丝不苟,这样才能创作出精品。
D.美术工作者要秉承“工匠精神”,有时代担当,努力培养新生力量,勤于创作时代精品,从而推动美术事业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解析:“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错。依据文意,“汲取传统工匠师徒传承的长处……从而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领悟力,激发其创造力”。
答案:A
三、语言运用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追求是善美境界,①工匠精神体现在三个方面:“强力而行”的敬业奉献精神、“切磋琢磨”的精益求精精神和“兴利除害”的爱国为民精神。除此之外,②工匠精神还体现在尊师重教的求学态度上。古代工匠们的特殊的工作、学习方式,使他们养成了“尊师”的美德。人们赞美工匠,总离不开一个“巧”字。有些人被称为“能工巧匠”,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的熟练,③更在于他们所具有的创造性。鲁班就是因为发明了不少木工工具器械而被奉为土木建筑的祖师爷的。
10.下面的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为各行各业所必需。一名员工只要恪尽职守,就可以具备工匠精神;一个企业只要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就能够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一定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①员工能够恪尽职守未必可以具备工匠精神。
②企业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未必能够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
③建立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未必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