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比 3 比的应用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比 3 比的应用 人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0-21 13:3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比的应用》
科 目: ?数学 课时:1?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第54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材内容分析:
按比分配问题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显然,平均分是按比分配的特例,是让学生在理解了比和分数的关系和掌握了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的,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能在实例的分析中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
? 2.初步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 3.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学习,在观察、研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和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解决按比分配实际问题的策略,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多角度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实例探究
1、课件出示例2:
 
三、实践应用
 
 
总结
五、作业布置 同学们,家里种的稻谷、甘蔗、蔬菜、水果等农作物,如果有害虫,怎么办呢?那怎么用这些农药呢?相信你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一定会对这方面的知识有新的认识。 (板书课题:按比分配)
阅读与理解。
(1)浓缩液和稀释液指的是什么?(浓缩液是纯清洁剂,稀释液是加水之后的清洁剂。)
(2)①题目中要配制什么?
②是按什么进行配制的?
③“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比是1∶4”是什么意思?
分析与解答。

3.回顾与反思。
可以用怎样的方法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4、师生共同总结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某妇产医院上月新生婴儿303名,男女婴儿人数之比是51:50。上月新生男、女婴儿各有多少人?
2、李伯伯家里的菜地共800平方米,他准备用种西红柿,剩下的按2:1的面积比种黄瓜和茄子。三种蔬菜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
(1)比较:这一题和前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2)分析:这一题是把哪个数量进行分配,按怎样的比来分配?这个数量直接告诉我们了吗?所以我们应该先算什么?那你会算吗?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学到这里,谁能告诉我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和感受。
练习十二第2、3题

生:喷农药
生:冲水
预设:
生1:配制500 mL的稀释液
生2: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4的比进行配制
生3:就是说在500 mL的稀释液中,浓缩液的体积占1份,水的体积占4份,
3、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展示交流:
预设生1,
每份是:500÷5=100(mL)
浓缩液:100×1=100(mL)
水:100×4=400(mL)
生2:
(mL)
(mL)
(1)浓缩液+水=500mL
(2)浓缩液︰水=1︰4
让学生读题,弄清题意后,独立解答,然后交流订正。交流时,让学生着重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学生尝试。
交流算法。

  
学生发表见解


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探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问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知识,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借助直观图呈现问题情境,让学生全面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为解决问题作准备。
 
根据信息画出线段图,有助于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检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我检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检验的重要意义,养成良好的自觉检验的好习惯。
  
让学生经历自己解决并交流按比例分配简单问题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一般方法。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按比例分配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让学生自己抓住“收获”、“感受”来进行课堂总结,可以再次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培养评价、反思的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

每份是:500÷5=100(mL)
浓缩液:100×1=100(mL)
水:100×4=400(mL)

(mL)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