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美区二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图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
A.积温的多少B.年降水量的多少
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 D.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
2.关于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区域界线是明确的 B.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
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 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
下图表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产品、服务联系及其两者的差别。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与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乡村景观复杂,城市景观简单 B.乡村功能多样,城市功能单一
C.乡村为城市居民提供日常生活用品 D.城市为乡村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
4.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其主要原因是( )
A.第二、三产业不断衰退 B.大城市经济发展缓慢,生活水平下降
C.大城市环境恶化以及老城区地价上涨 D.乡村地域对城镇地域产生带动作用
下图是某区域不同时期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有关该区域20世纪80年代初聚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聚落沿河流、交通线分布明显 B.受地形影响,聚落间联系不便
C.聚落间均有便捷交通线路相连 D.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
6.下列不属于该区域20多年来发生的明显变化的是( )
A.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B.矿产资源得到开 C.旅游业兴起 D.再城市化明显
我国沿海与内地的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依照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可把全国大致分成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据此完成7~8题。
7.划分四大地区的主要依据是( )
A.经济发展速度 B.经济结构 C.经济发展水平 D.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
8.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一致的是( )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地区 B.内蒙古、山西、西藏——西部地区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地区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地区
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动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示意图,完成9~11题。
9.下列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区位指数由南向北递减
B.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丰富
C.乙地区区位指数小于10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恶劣
D.丙地区区位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交通落后
10.区位指数为10~20的省级行政区有( )
A.山西、陕西、宁B.甘肃、宁夏、重庆C.陕西、宁夏、重庆D.山西、宁夏、河南
11.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区较中、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 B.中、西部地区较东部地区具有区位优势
C.东部地区较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 D.中、西部地区较东部地区发展速度快
读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箭头Ⅰ表示的是( )
①资金 ②信息 ③劳动力 ④自然资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如果该图表示我国近十年来东、西部间的产业转移,则( )
A.箭头Ⅱ不可能表示高技术产业 B.区域甲有廉价资源和低成本的优势
C.区域甲将先进入高科技产业阶段 D.区域乙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迅猛发展
近期水利部专家提出设想,南水北调工程可以把调水变为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据此完成14~15题。
14.“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①增加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 ②充分发挥西南地区水力资源的优势
③在西北地区增加灌溉面积,全面发展耕作业 ④破坏黄河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15.下列河流属于南水北调西线输出河段的是( )
A.怒江 B.澜沧江 C.雅砻江 D.汉江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大量迁入内地。据此完成16题。
16.这种产业迁移( )
A.是第三产业的迁移 B.是技术指向型产业的迁移
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 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
我国国家林业局透露,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荒漠化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沙化土地由20世纪末的年均扩展3 436 km2转变为目前的年均净减少1 717 km2。据此回答17~18题。
17.我国西北地区最常见的荒漠化类型是( )
A.喀斯特荒漠化 B.水蚀荒漠化 C.风蚀荒漠化 D.盐渍荒漠化
18.形成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原因是 ( )
①距海洋远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④纬度高
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发菜贴于荒漠植物的下面,因其形如乱发,颜色乌黑,得名“发菜”,是一种藻类植物,其营养价值并不很高。但因发菜与“发财”谐音,迎合了部分食客的心理,造成发菜的市场价格非常高。在挖取发菜时,需要连牧草草根一并挖起。在过去二十余年中,单在内蒙古因采挖发菜而沙化的草场面积已经相当于两个香港,使之成为荒漠化的一个重灾区。据此完成19~20题。
19.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除了挖取发菜外,还有( )
①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 ②过度樵采导致土地荒漠化
③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 ④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0.关于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形成的自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B.气候干旱,地表水丰富,河流发育良好
C.大风日数多,地表沙质沉积物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D.这里的高山地区冰川作用显著
21.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对策和措施。下列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中合理的是( )
A.旱作农业区——减少用水数量 B.草原牧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C.干旱地区——多打机井,加大开发水源力度
D.农作区——推广节水农业,防治土壤盐碱化
22.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
①地势坡度较大 ②植被破坏 ③土层疏松、直立性较强 ④降水强度大,多暴雨
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 D.②③
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读图,完成23题。
23.修筑梯田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 )
A.形态 B.土壤类型 C.坡向 D.物质组成
阅读下列诗句,完成24~26题。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②所谓依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④等你随船从海深处回来,当潮汐卷走我的心事和无奈,我把信封好邮进大海
24.诗句描述的是湿地景观的是( )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5.诗句描述的地理事物具有调蓄洪水功能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6.目前,诗句①描述的景观在不断减少,这将造成周围区域( )
①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增加 ②旱涝灾害加剧 ③生活质量下降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下图为北京市湿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完成27~28题。
27.北京市湿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建设 B.垃圾填埋
C.全球变暖 D.泥沙淤积
28.增加北京市湿地的有效措施是( )
A.上游山区退耕还林,涵养水源
B.水库清除淤泥,扩大库区容量
C.加强管理,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D.合理规划,挖建景观河池
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示意图,回答29~30题。
29.鄱阳湖湿地是我国最重要的湿地之一,下列有关湿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湿地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对维持野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B.大力开垦湿地,有利于扩大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
C.降解污染物,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使当地和下游区域受益
D.调蓄洪水,减少自然灾害
30.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B.围湖造田
C.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D.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二、综合题(共40分)
31.(10分)料一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棉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
材料二 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长期以来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外,还远销美国和欧盟,产业整体效益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近年来,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浙江纺织服装业开始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策略。
材料三 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
(1)(4分)分析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生产加工部门转移到新疆,把研发设计、市场营销部门保留在原地的原因。
(2) (6分)分别说出产业转移对新疆、浙江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
32.下图是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分析回答。(10分)
(1)(4分)图中数码表示的箭头含义分别是:①是___ ___,②是___ __, ③是 ,④是 。
(2)(2分)简述④工程产生的原因?
(3)(4分)②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简述其对西部地区的产生的影响?
33.(10分)据统计,我国现有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56万平方千米(含风蚀),已占到国土面积的33.1%。水土流失不但加剧了我国人地矛盾,加剧洪涝灾害,而且还成为我国最大的环境公害之一。
(1)(2分)据图指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分布的特征?
(2)(4分)从自然与人文角度分析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3)(4分)针对水土流失,提出防治性措施?
34.(10分)材料一 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
材料二珠江流域图 材料三洞庭湖面积变化图
(1)说明红水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4分)
(2)洞庭湖的面积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3)如何保护洞庭湖?(2分)
伊美区二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高二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D C A D C D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B C C D C D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D A D C A A D B B
二、综合题(40分)
31.(1)(4分) 新疆:①接近原料产区(或原料丰富);②土地租金低;③劳动力价格低。(3分)浙江:①接近东部科技发达区,人才聚集;②具有稳定的消费市场(或原有的销售渠道好,或消费市场广阔);③易于获取市场信息。(3分)
(2)(6分)对新疆:①增加就业机会;②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③促进新疆产业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
对浙江:①促进产业结构升级;②加速经济发展。③可以改善浙江环境(4分)
32.(1)(4分)西电东送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南水北调
(2)(2分)受季风降水的影响,水资源南多北少;华北地区人口众多,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水资源短缺
(3)有利(3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沿线地区减轻薪柴的需求,有利于植被保护。
不利:(1分) 天然气开发及管道建设会破坏植被及表土,带来生态破坏问题。
33.(1)(2分)特征:空间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三大阶梯交界处,集中在黄土高原和云贵地区。
(2)(4分)①地势起伏大,坡度陡;②降水集中,多暴雨;③土质疏松,土层浅薄;④植被稀疏,保持水土能力差;⑤经济落后,过度农垦、放牧、樵采、工矿建设等经济活动破坏植被及地表结构等。
(3)(4分)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生态保护意识;植树造林,调整农牧业结构,解决农村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禁止过度开垦,;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过程中重视环保等。
34.(1)(4分)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量大;地形崎岖,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4分)
(2)(4分)植被破坏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增大,入湖泥沙增多使湖床太高,湖面减小;围湖造田
(3)(2分)退田还湖、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清理泥沙、加固干堤、疏通河道、移民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