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ording
to
Office
Party
of
mass
line
education
practice
activities
led
group
of
unified
arrangements,
units
main
led
to
for
cadres
workers
Shang
a
times
party
lecture,
due
to
himself
level
limited,
only
put
this
stage
concentrated
learning
of
experience
today
and
everyone
common
with
learning
exchange,
purpose
is
let
we
further
deep
understanding
mass
line
of
connotation,
insisted
party
of
mass
line,
do
masses
work,
following
main
from
four
a
aspects
told:
a,
and
full
awareness
party
of
mass
line
education
practice
activities
of
major
meaning
Party's
18
major
distinct
proposed
to
focus
on
the
party's
advanced
nature
and
purity,
in
the
party,
with
"pragmatic
and
clean
for
the
people"
a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party's
mass
line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This
is
comrade
XI
Jinping
as
party
General
Secretary
and
adhere
to
strictly
administering
the
party,
strengthen
the
party's
major
decision
is
in
line
with
the
public
expectations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oriented
service
innovation
of
Marxist
party's
major
deployment,
is
the
important
measure
to
advance
the
great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irst,
carry
out
the
party's
mass
line
in
education
practice,
was
carrying
18
of
the
party
spirit,
summon
a
powerful
force
for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Chinese
dream
of
urgent
needs.
Party's
18
to
promote
strategic
deployment
to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resents
two
100-year
goal,
namely,
by
2020
China'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and
per
capita
income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2010
on
the
basis
of
double
complete
the
building
of
a
well-off
society;
the
middle
of
this
century
into
a
prosperous,
democratic,
civilized
and
harmonious
Socialist
modern
country,
and
on
this
basis,
the
Chinese
dream
of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18
Congress
of
the
party,
Comrade
XI
Jinping
repeatedly
expounded
the
Chinese
dream.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is
the
national
prosperity,
national
revitalization,
the
happiness
of
the
people,
China
important
to
follow
is
to
keep
China
Road,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and
cohesion
strength
of
China,
dream
dreams
of
the
people
of
China,
but
determined
confidence,
enhance
self-awareness,
achieve
self-reliance,
to
build
a
stronger
China,
civilization,
harmony,
beauty,
China,
China,
China.
Strategic
conception
of
China
was
18
the
spirit
of
the
enric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
conscientiously
study
the
Chinese
dream,
leading
people
to
hard
to
realize
the
Chinese
dream,
mass
education
activities
in
depth
the
fundamental
starting
point
and
ending
point.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the
party's
mass
line,
helps
to
train
the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of
the
unity
of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
playing
the
Chinese
dream
ideological
bases.
Comrade
Mao
Zedong
stressed
that
parties
should
have
"common
language"
socialist
countries
must
have
"unity
of
will".
History
has
According
to
Office
Party
of
mass
line
education
practice
activities
led
group
of
unified
arrangements,
units
main
led
to
for
cadres
workers
Shang
a
times
party
lecture,
due
to
himself
level
limited,
only
put
this
stage
concentrated
learning
of
experience
today
and
everyone
common
with
learning
exchange,
purpose
is
let
we
further
deep
understanding
mass
line
of
connotation,
insisted
party
of
mass
line,
do
masses
work,
following
main
from
four
a
aspects
told:
a,
and
full
awareness
party
of
mass
line
education
practice
activities
of
major
meaning
Party's
18
major
distinct
proposed
to
focus
on
the
party's
advanced
nature
and
purity,
in
the
party,
with
"pragmatic
and
clean
for
the
people"
a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party's
mass
line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This
is
comrade
XI
Jinping
as
party
General
Secretary
and
adhere
to
strictly
administering
the
party,
strengthen
the
party's
major
decision
is
in
line
with
the
public
expectations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oriented
service
innovation
of
Marxist
party's
major
deployment,
is
the
important
measure
to
advance
the
great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irst,
carry
out
the
party's
mass
line
in
education
practice,
was
carrying
18
of
the
party
spirit,
summon
a
powerful
force
for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Chinese
dream
of
urgent
needs.
Party's
18
to
promote
strategic
deployment
to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resents
two
100-year
goal,
namely,
by
2020
China'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and
per
capita
income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2010
on
the
basis
of
double
complete
the
building
of
a
well-off
society;
the
middle
of
this
century
into
a
prosperous,
democratic,
civilized
and
harmonious
Socialist
modern
country,
and
on
this
basis,
the
Chinese
dream
of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18
Congress
of
the
party,
Comrade
XI
Jinping
repeatedly
expounded
the
Chinese
dream.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is
the
national
prosperity,
national
revitalization,
the
happiness
of
the
people,
China
important
to
follow
is
to
keep
China
Road,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and
cohesion
strength
of
China,
dream
dreams
of
the
people
of
China,
but
determined
confidence,
enhance
self-awareness,
achieve
self-reliance,
to
build
a
stronger
China,
civilization,
harmony,
beauty,
China,
China,
China.
Strategic
conception
of
China
was
18
the
spirit
of
the
enric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
conscientiously
study
the
Chinese
dream,
leading
people
to
hard
to
realize
the
Chinese
dream,
mass
education
activities
in
depth
the
fundamental
starting
point
and
ending
point.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the
party's
mass
line,
helps
to
train
the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of
the
unity
of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
playing
the
Chinese
dream
ideological
bases.
Comrade
Mao
Zedong
stressed
that
parties
should
have
"common
language"
socialist
countries
must
have
"unity
of
will".
History
has
According
to
Office
Party
of
mass
line
education
practice
activities
led
group
of
unified
arrangements,
units
main
led
to
for
cadres
workers
Shang
a
times
party
lecture,
due
to
himself
level
limited,
only
put
this
stage
concentrated
learning
of
experience
today
and
everyone
common
with
learning
exchange,
purpose
is
let
we
further
deep
understanding
mass
line
of
connotation,
insisted
party
of
mass
line,
do
masses
work,
following
main
from
four
a
aspects
told:
a,
and
full
awareness
party
of
mass
line
education
practice
activities
of
major
meaning
Party's
18
major
distinct
proposed
to
focus
on
the
party's
advanced
nature
and
purity,
in
the
party,
with
"pragmatic
and
clean
for
the
people"
a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party's
mass
line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This
is
comrade
XI
Jinping
as
party
General
Secretary
and
adhere
to
strictly
administering
the
party,
strengthen
the
party's
major
decision
is
in
line
with
the
public
expectations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oriented
service
innovation
of
Marxist
party's
major
deployment,
is
the
important
measure
to
advance
the
great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irst,
carry
out
the
party's
mass
line
in
education
practice,
was
carrying
18
of
the
party
spirit,
summon
a
powerful
force
for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Chinese
dream
of
urgent
needs.
Party's
18
to
promote
strategic
deployment
to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resents
two
100-year
goal,
namely,
by
2020
China'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and
per
capita
income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2010
on
the
basis
of
double
complete
the
building
of
a
well-off
society;
the
middle
of
this
century
into
a
prosperous,
democratic,
civilized
and
harmonious
Socialist
modern
country,
and
on
this
basis,
the
Chinese
dream
of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18
Congress
of
the
party,
Comrade
XI
Jinping
repeatedly
expounded
the
Chinese
dream.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is
the
national
prosperity,
national
revitalization,
the
happiness
of
the
people,
China
important
to
follow
is
to
keep
China
Road,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and
cohesion
strength
of
China,
dream
dreams
of
the
people
of
China,
but
determined
confidence,
enhance
self-awareness,
achieve
self-reliance,
to
build
a
stronger
China,
civilization,
harmony,
beauty,
China,
China,
China.
Strategic
conception
of
China
was
18
the
spirit
of
the
enric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
conscientiously
study
the
Chinese
dream,
leading
people
to
hard
to
realize
the
Chinese
dream,
mass
education
activities
in
depth
the
fundamental
starting
point
and
ending
point.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the
party's
mass
line,
helps
to
train
the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of
the
unity
of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
playing
the
Chinese
dream
ideological
bases.
Comrade
Mao
Zedong
stressed
that
parties
should
have
"common
language"
socialist
countries
must
have
"unity
of
will".
History
has苏少版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
走自进大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辨别几种基本的常见的颜色。
过程与方法:学习使用颜料、毛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尝试用涂涂、画画、喷喷、印印等方法加深对色彩的认识,体验多元的美术表现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培养对生活对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大自然的丰富色彩,认识颜色,学习基本的涂色和调色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欣赏色彩,观察并发现利用色彩的叠加、溶合等方法使颜色产生丰富而奇妙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认识颜色,体验涂抹,学习使用颜料的基本方法
1.
取绿色颜料涂在纸上,然后用喷壶喷湿,让颜料淌下来。观察并发现像是下雨了。
“暖和的春风吹拂在脸上舒服极了,睡了一冬的小草们揉揉眼冒出了它们嫩绿的小脑袋,大地一片绿色。(示范打开颜料盖,挤色加水调和)老师找到了绿色,让大地变得到处都是绿油油的。(在画纸中间涂抹绿色——喷水)呀,是雨姑娘来了,一滴滴的小雨珠淌下来啦。
A.
观察:老师的这幅画像不像春雨绵绵的田野呢?
B.
谈话:小朋友,用小喷壶来画画是不是很有趣?想不想也来试试?找出一种喜欢的颜色一起来尝试一下吧。
C.
尝试:学生刷颜色,用小喷壶喷一喷雨姑娘就来了。
D.
赏析:你的画纸上下起雨来了吗?雨下的大吗……
E.
小结:雨雾朦胧的大自然像是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蒙着面纱。想不想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去一睹她的美丽容颜呢?今天,老师想带小朋友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用颜料和画笔来感受和表现大自然的美丽缤纷。
2.
揭题“走进大自然”。(出示课题)
过渡:刚才来了一位雨姑娘,把我们的画纸弄得湿漉漉的。现在雨过天晴,彩虹姑娘来了。
3.
复习巩固旧知识。(红橙黄绿青蓝紫)
从蜡笔盒里找出彩虹的颜色,并鼓励同桌的小朋友互相检查互相帮助。学生找出七种颜色后,在画纸上添画彩虹。
过渡:天空说彩虹是她美丽的发卡,不知大海深处是否也同样的五彩缤纷?
二、欣赏海景,尝试表现,学习色彩拓印的方法
1.
宽阔无边的大海总是那么让人心旷神怡,小朋友你能从颜料盒中找出大海的颜色吗?(学生找出蓝色颜料,挤在调色盘中,再加水调和涂画在纸上。)
大海里还有些其它的什么颜色呢?(PPT珊瑚、海草、鱼等)学生观察颜色并从颜料盒中找到它们。
(播放PPT学习拓印方法)
尝试用纸团来拓印颜色,引导学生观察颜色的变化,交流观察结果。
过渡:大海里有许多五彩斑斓的颜色,爱美的大地姑娘也不甘示弱,每个季节,她都要换上一身美丽的衣裳呢。
三、观察四季,感受变化,学习色彩叠加的方法
1.
播放PPT,欣赏四季不同的色彩。
2.
小游戏:找出与四季相对应的颜色。(春、夏、秋、冬与红、黄、绿、蓝)
3.
找出自己喜欢的四季颜色,并巩固涂色练习。
4.
PPT四季近景:
春——花朵——说颜色——找出颜色
夏——干裂地面、荷花——说颜色——找出颜色
秋——秋叶、小麦——说颜色——找出颜色
冬——雪景、枯叶——说颜色——找出颜色
5.
学习色彩叠加变化的小技巧:
(播放PPT学习色彩叠加的方法)“小朋友,我的本领可大了!先涂一种颜色,然后在上面再加一种颜色,就会变成新的颜色。不信你来试一试。”请1—2个学生示范两种颜色的叠加,观察色彩的变化。
6.(PPT欣赏)学习大师画中的色彩叠加小技巧。
过渡:一起来试试色彩叠加的方法,给我们的四季图添上丰富的颜色。
7.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小技巧,把四季图添加上丰富的颜色。
8.
作品赏析: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
四、观察自然、感受光线的色彩变化
1.
大自然清晨、晚霞的对比赏析。
“多彩的大自然真像一个爱美姑娘。她一会儿披上了清新素雅的衣服,一会儿摇身一变又换上了光彩艳丽的服装。画家大师们也发现了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并把她画到了图画中。”
2.
欣赏《日出印象》、《干草垛》、《黄昏》等画面中不同地点不同光线色彩的变化。
3.
比较《大教堂》阴晴的光线色彩变化(同一地点)。
4.
学生作品中也画出了大自然阴天和晴天的变化。
“小朋友也发现大自然是有小小脾气的,有时不高兴会挂上一张阴沉沉的脸,有时又变得心情愉悦。”
五、结语
晨曦也好,雨雾也罢,总有它们动人的方式。今天,我们一块儿感受和描绘了多彩的大自然。小实验:闭上眼睛,一片漆黑。启发学生发现一个问题:大自然的五彩缤纷,是因为有了光的缘故,是光线让美丽的大自然为我们开启了一扇缤纷之窗。推开窗户,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美妙而神奇的知识画卷呢,让我们一起期待下节课的学习吧!
第二课
七彩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丰富的色彩,感受和表现七彩的生活。
过程与方法:学生以个人或合作的方式,尝试用水粉颜色涂抹、拓印、色纸拼贴等方法做调色练习,观察颜色混合、并列、覆盖后的不同效果,体验色彩的变幻无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自由探索、自由表达、自由创造的创作热情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并列、覆盖所产生的美感,通过实验观察色彩混合发生的变化和产生的神奇效果。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大胆地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美化生活,提升审美意识。
教学设计:
一、引导阶段
1.由彩虹导入,从前一课《走进大自然》过渡到寻找生活中的色彩。
2.(课件出示建筑、服饰、生活用品等图片)提问: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中,你看到了哪些色彩?
3.
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生活用品,说说它的颜色。
4.
揭示课题:七彩生活。
二、发展阶段
1.
小实验:你知道彩虹姑娘的七彩色是哪儿来的吗?(出示三棱镜实验图片,有条件的可以用三棱镜在室外进行试验)
2.
贴纸游戏:在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彩色纸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将它们粘贴到大纸上。(小组合作进行粘贴,鼓励学生随意粘贴)
小结:像这样将色彩进行随意的摆放、组合,就是表现我们七彩生活的很棒的作品。
3.
走近大师:欣赏康定斯基、蒙德里安以及中国画家吴大羽等人的抽象画作品。
4.
色彩相融实验:色彩组合在画面上非常漂亮,融合在一起更加神奇。
⑴
学生小组合作。
⑵
每组学生在一整张纸上利用画笔、喷壶等工具随意添画色彩。
⑶
观察色彩融合时的变化。
⑷
在观察色彩融合变化的同时,体验色彩干湿的不同绘画效果。
⑸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两种颜色、三种颜色、甚至更多颜色融合后的变化)
5.
介绍更多的作画方法:(学生先介绍自己想到的方法,教师再示范)
⑴
教师示范拓印的方法。
⑵
课件演示吹、滴、淌的方法。
6.
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出示学生作品图片)
7.(出示图片)教师介绍并示范使用水粉颜料的小窍门:
⑴
我们要准备两三支大小不同的笔,画画就比较方便了。洗笔的水要勤换。笔洗干净后,笔上多余的水可用废布吸干。
⑵
要将色彩有序地排列在调色盒或调色盘中。
⑶
要从锡管颜料的尾部开始挤颜料。
⑷
颜料少了以后,要将锡管尾部卷起来挤颜料。
⑸
调色时,水的多少、白颜色调入的多少都会影响色彩的深浅浓淡。
8.学生作业:
⑴
分发裁剪成各种生活中物品形状(衣服、房屋、椅子、柜子、食物等)的作业纸和旧衣服。
⑵
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装饰。在创作过程中,如果你发现了色彩的奇妙变化,可以告诉你的小伙伴,也可以告诉老师。
⑶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评价、拓展
1.
做好的同学将作品拿到教师前面进行展示,教师用数码摄像机将展示的情况拍摄下来。
2.
将拍摄的展示场景用多媒体放出来,让学生在对别人作品进行评价的同时,看到自己作品的展示效果。
3.
平时注意观察,同样的物品在室内和在阳光下、在近处和在远处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4.
尝试和爸爸妈妈一起用色彩装饰自己的旧衣服、玩具等。
第三课
新花布
新衣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上一节课的学生作业,通过剪贴的方式,设计、制作新颖的花衣服。
过程与方法:认识生活中的花布及服装,了解服装设计的一些简单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美的情感体验,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教授服装的设计方法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花布的特点,设计出新颖而独特的服装。
教师准备:范画,花布服装资料图片,剪刀、胶水、课件等。
学生准备:上节课学生设计的花布作业、剪刀、胶水。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
带领学生逛花布店,欣赏里面展示的花布(原来都是学生上节课设计的花布的作业)。
2.
师生共同评价上节课的作业(从花纹、色彩和给人的感觉这几方面去评价):
●
有的给人感觉色彩和谐,可爱而安静,把它做成小女孩的睡衣,有种很想睡觉的感觉。
●
有的花布颜色吸引人,做成背带裤的话会让人产生快乐的心情。
●
有的没有画具体的东西,只有粗犷的线条和跳跃的彩点,但是还是让我们产生了很阳光的感觉。它适合哪位同学穿呢?可以做成什么款式的衣服呢?老师留给大家去想象。
3.
揭示课题:“新花布新衣服”。
每一块花布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块都让人产生不同的感觉,每一种感觉都会带着我们去想象:如果做成衣服会是什么样子?今天我们就来做个小设计师,学习“新花布 新衣服”的第二课,尝试把自己上节课画的花布做成衣服。
二、教授“衣服变变变”第一步
1.
教师示范——花布怎么变成花衣服:
●
剪去一个小半圆,领子出来了。剪去两个三角形,肩膀出来了。竖着两刀是身体,斜着两刀是袖子,小小衣服剪好啦!
只是这么简单的几刀,一条美丽的裙子就出现了。
●
把它贴在作业纸的中间,添上可爱的头,画上手和脚,摆个好看的姿势,小衣服就穿在了身上。
2.
欣赏设计师设计的美丽衣服:(播放动画)
展示设计师设计的适合不同性别、年龄,不同场合、季节穿的花衣服。
3.
老师介绍不同款式衣服的制作方法:
●
身体剪长一点就是裙子,短点就是T恤,多余的还可以变成裤子。
●
在领子、袖子、裙摆等处有不同的设计,款式就各不相同。?
●
胖、瘦、长、短都可以形成款式的不同。
4.
学生第一次作业:给自己或家人设计、制作一件合适的花衣服。
5.
学生作业展示:评价花布与款式给人的感觉。
三、教授“衣服变变变”第二步
1.
引导发现:
请学生观察小朋友的衣服,有的装饰着木耳边或皱褶,有一种立体的效果,引发学生思考能不能用自己的花布纸也来做件立体衣服?
2.
请学生发明出更巧妙的、让纸立体起来的好方法。
总结出折、卷、撕等都可以。
3.
老师示范:制作一件立体衣服,并贴在纸的另一面,让第一件衣服画好的人物的头露出来,这样就可以让人物玩换装游戏了。
4.
学生作业:制作一件有立体效果的衣服。贴的时候可能会碰到困难,可以请老师帮忙。
5.
学生作业评价:请学生介绍自己巧妙的制作方法。
四、教授“衣服变变变”第三步
1.
鼓励学生做进一步的挑战,在款式上多动脑筋,发挥创意,设计出和刚才两件都不同的衣服。
教师示范:利用剪下的花布纸屑来做第三件衣服。
贴在第三面纸上,这样就可以变出三件衣服了!
2.
介绍生活中很多衣服的巧妙搭配和组合,让衣服更具特色。
●
把不同的花布拼贴在同一件衣服里。
●
也可以上下身搭配不同的花布衣服。
●
还可以把所有的零碎花布都组合在一起,设计出更奇异的衣服。
3.
展示其他学生作业:把不同的花布纸屑根据形状、色彩拼贴在一起就可以制作出一件别具一格的衣服,启发学生创意设计。
4.
学生作业:用碎纸拼贴出一件款式奇特的衣服,完成第三次作业。
5.
作业展示:
请同学随着音乐展示一下自己的“衣服变变变”——向左一折,换了一套衣服;向右一折又换了一套衣服。同时,介绍自己所设计衣服的特色。
五、拓展、总结
美丽的花布让我们有了美丽的衣服,装扮着我们,同时也美化着我们的生活:用花布给本子包个封面,本子就穿上了花衣服;把花布装框挂在墙上,墙壁也穿上了花衣服。感受花布的美,运用它的美,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
第四课
圆圆的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品的特征,感受圆的优美、柔和、活泼。
过程与方法:用多种方法表现圆形物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创造生活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寻找和表现圆形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现力。
教学难点:在圆形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表现出有趣的细节。
教师准备:教学环境:计算机、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
资源准备:收集生活中的各种圆形物品、作业纸、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学生准备:油画棒等绘画工具、固体胶。
教学设计
一、寻找圆形(12分钟)
1.
小朋友们,谁愿意到黑板上来画个圆?看到这个圆,你会联想到哪些圆形的物品?
2.
生活中的圆可多了,想不想看看老师找到的生活中的圆?(出示PPT图片)找一找,圆在哪里?大自然里也有很多圆,你找到了吗?
3.
小朋友们的桌子上有一个百宝袋,打开看看,里面也有很多圆形的物品,你可以零距离地看一看、摸一摸,跟同学说说,这些物品的圆在哪里?
4.
请同学们画出自己看到的圆形物品。
5.
讲评第一次作业。
二、探究圆形(8分钟)
1.
同学们画出了这么多生活中的圆,圆真是无处不在。我们生活的地球就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圆,我们生活在圆圆的世界里。圆是变化的,结合“生活中的设计”,欣赏各种圆形的有趣设计,了解设计的趣味。
大星球和小水滴,都是圆的。滚动的和转动的,都是圆的。
2.
圆形是普通的,它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圆形更是神奇的,走进博物馆,在四千两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圆形装饰生活中的陶器了。两千多年前的青铜器也多是圆形的。
3.
做个小实验,我们一起来看圆的图片,你有什么感觉?
4.
艺术家们也很喜欢圆,这是世博会广场上的雕塑,你觉得熟悉吗?艺术家们也是从生活中得到了启发,看见妈妈织毛衣时大大小小的毛线球才有了这样的灵感。那圆形会给小朋友们带来怎样的灵感呢?
5.
老师来撕一个圆,你能把这个圆想象成什么?
同学们来说一说,可以热烈讨论一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小朋友的奇思妙想。
三、圆的联想(15分钟)
现在,请同学们也撕一个圆,然后把自己的想象添画出来。
四、讲评作业、拓展(5分钟)
大家都能从圆出发,想象出各种各样的画面。谁能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拓展:圆也有神秘的一面,现在,老师要带大家去麦田探险。这就是传说中的“麦田怪圈”。它经常出现在英国,原本齐刷刷的麦田,一夜之间竟变成了一幅巨大的圆形图画,是艺术家的创造,还是外星人的杰作?这是一个未解之迷。
第五课
方方的物
教师准备:
教学环境:计算机、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
资源准备: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方形物品、作业纸、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学生准备:
油画棒等绘画工具、剪刀、固体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方形,寻找、观察生活中的方形物,感受方形物的稳定、对称特征。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画画、撕撕、贴贴、玩玩等多种手法来表现方形物,同时能表现出方形物中有趣的细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方形给人的感受,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寻找、观察和表现方形物体,培养他们观察和表现事物的能力。
教学难点:在方形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大胆想象,添加有趣的细节让画面更生动、更完整。
教学设计
一、认识方形:(12分钟)
1.
同学们,看看你坐的凳子是什么形状的?老师这里有一个羊角球,我请一个同学上来坐一坐,说说看坐在圆形的羊角球上和坐在方形的凳子上感觉有什么不同?(请一个学生上来坐一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方形由四条线组成,它给我们安定、对称、方正的感觉。(板书安定、对称、方正)
3.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方形的物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方形的?让我们来看一看。(出示PPT图片)你还知道哪些?
4.那你能不能在纸上画一样方方的物体呢?可以写生教室里的方形物体,也可以自己回忆生活中的方形物体。(请一个学生上来到黑板上来画)
5.讲评作业。
设计意图:学会观察是学习美术的一种基本能力,观察是学生积累素材、积累生活的重要手段,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并努力去表达的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在作业设计时,安排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并再现出来,并指导学生能表现细节。
二、探究方形(6分钟)
1.下面我们一起去博物馆参观一下,那里有好多方形的物品。(出示PPT)
四千五百年前的古代人用方形装饰的彩陶是艺术的珍品。
三千六百年前的国宝后母戊鼎就是方的,给人厚重、稳固的感觉。
享誉中外的明清家具,给人方正、敦厚的感觉。
清代方方的紫砂壶给人古朴的感觉。
2.方方的物是我们的好朋友,现代设计家们还用它进行了有趣的创作。(出示PPT)
沙发合起来变成了易于搬运的方箱子
桌椅合起来是一个方盒,节省了空间。
用方形可以进行室内装饰。
许多小方盒组成的方形世博会建筑。
现代的方形茶壶和清代的紫砂壶比较,更加简洁、流畅。
3.受到设计师的启发,你认为生活中哪些物品应该设计成方形,哪些不应该?理由呢?(同座位讨论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在画完自己知道的方方的物后,让学生欣赏古人的设计和现代艺术家的设计,了解设计的趣味,拓宽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维,为第二次作业打下基础
三、奇思妙想(18分钟)
1.老师来剪一个方形(示范时详细分解剪纸动作),你能把这个方形联想成什么?
2.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小朋友的奇思妙想。
3.现在请同学们也剪一个方形,然后把自己的想象添画出来。注意我们是先剪出方形,再想象添画,而不是反过来进行。
设计意图:第二次作业要求学生剪一个方形,这个方形可以方方的,也可以长长的,然后联想、添画。想的时候作业纸可以横着看,也可以竖着看。在这个作业环节中,一定要先剪方形,再进行联想添画,作业顺序不能弄反了。
四、讲评作业、拓展(4分钟)
1.谁能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2.拓展:这是一个纸箱,你回家能不能把它改变,制作成一个方形物体,也可以用多种方法材料表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找到生活中废旧的方形纸盒,再用废旧材料做出立体造型,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六课
找找三角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寻找、发现和观察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体,并发现它们的异同,体会不同三角形给人的不同感觉。
过程与方法:能用画、剪、撕、帖、折等多种手法来表现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体,并能用绘画、拼贴的手法运用三角形来设计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和积极创造生活美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寻找、发现和观察三角形的物体,并能用画、剪、撕、帖、折等多种手法来表现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体。
教学难点:采用不同的手法表现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体,并添加细节组成有趣的画面进一步来美化生活。
教师准备:
教学环境:计算机、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
资源准备:收集生活中的各种三角形物品、作业纸、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学生准备:
油画棒等绘画工具、固体胶、剪刀。
教学设计
一、欣赏导入(2分钟)
1.
这是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的入口,它是什么形状的?看到它你想到了什么?(出示PPT图片)
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受古埃及金字塔的启发,设计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的入口?——玻璃金字塔,并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茨克奖。
2.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在身边“找找三角形”。(板书课题)
二、认识三角形(5分钟)
1.
大自然和生活中有许多三角形的物体,大家看:(出示PPT)
⑴
三角形的叶子
⑵
三角形的蝴蝶的身体
⑶
红领巾
⑷
帆船的帆……
你还知道哪些三角形的物体?
2.
我们生活中还有物品就被设计成三角形的,非常有意思:(出示PPT)
⑴
上海世博会德国馆建筑
⑵
三角形的展示牌
⑶
三角形组合成的茶几
⑷
展览馆的一角也有很多三角形
⑸
滑滑梯……
3.
为什么生活中的许多东西要做成三角形?
当尖尖的角在上面的时候,三角形显得非常稳定、坚硬,所以很多设计师就是利用三角形的这个特性来设计的。
再看,把角转一转,转得朝下,现在你又有什么样的感觉?
倒过来,三角形就变得很锐利、危险。
三、奇思妙想(8分钟)
1.
一起来玩个“奇思妙想”的小游戏,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彩纸,剪出一个三角形,贴在白纸上。(教师提醒学生剪三角形的要求)
2.
谁来说说你的三角形长得什么样?它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同座位互相说一说)
你觉得你的三角形可以变成什么?当你想不出来时,可以把三角形换个方向再想想,你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想法。
3.
看看其他同学会把它想成什么?
4.
动手把你的三角形添画成有趣的奇思妙想。
5.
讲评作业。
四、看看我们的画(5分钟)
1.
我们不仅可以用三角形进行奇思妙想,还可以直接用画笔来表现,大家看:
⑴
《蛋筒》
⑵
《登山比赛》
⑶
《我家也有三角形》……
2.
大家看,这幅有趣的作品是怎么做的?用三角形拼拼贴贴会有新的图形诞生,你可以试一试。
3.
你想进行怎样的创作?
五、动手创作(17分钟)
用多种手法表现有趣的三角形物体:色彩画、剪贴画、线条画等。注意表现出三角形的特征,表现出画面的细节。
六、讲评拓展(3分钟)
1.
讲评作业。
2.
我们的老祖先早在五千年前就和三角形交上了朋友:(出示PPT)
《五千年前民居江南复原图》
五千年前,人们就用三角形来造房子了。回家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调查一下,这是为什么呢?
第七课
形的组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几何图形组合的一些规律,初步感受图形设计之美。
过程与方法:通过简单的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图形的不同组合,创造出不同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形的组合的乐趣,能运用形的组合装饰生活,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欣赏及创作,发现和体会形的组合的美感,能采用多种表现方法来进行形的组合。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合理运用多种形进行组合,创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师准备:剪刀、双面胶、彩色纸、水彩笔、大卡纸、PPT课件、色粉纸等,教室四周张贴一些图形设计或手工作品,增加氛围。
学生准备:剪刀、双面胶、彩色纸、水彩笔。
选用颜色不同的彩色纸课前练习剪大小不同的方形、三角形、圆形。
教学设计
一、导入阶段
激发兴趣(约5分钟)
1.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个朋友,他们是圆圆,三角,方方,请他们闪亮登场。PPT1音乐(进行曲)
2.
师:他们今天找朋友来了,老师先来考考你,我们的教室里有他们的朋友吗?
3.
师:小朋友们的眼力真好,咦,圆圆、三角、方方闹矛盾了,让我来听听:
PPT2师:原来他们三个为了争谁的本领大在闹呢!听听他们在闹些什么呢?
PPT2圆圆说:我的本领可大了!小朋友们玩的篮球、地球仪都是我变的。
三角说:我的本领比你的还要大!小朋友们用的三角尺,通过努力得到的流动红旗,还有帆船是我变的。
方方说:你俩的本领哪能跟我比啊!小朋友们家里用的窗户和门都是我变的。
4.师:到底谁的本领大呢?老师也搞不清了。那我们乘上火车到外面的世界看看,看看他们三个到底谁的本领大?
PPT3火车鸣(用圆形、方形、三角形的组合做)
⑴
火车来到第一站:上海世博会广场。找一找圆圆、方方、三角在哪儿?
第一站:PPT4方方变成磁砖,三角变成屋顶,圆圆变成花坛。(学生寻找)
⑵
第二站:PPT5展览馆
(学生寻找)
⑶
第三站:PPT6、7、8博物馆
(学生寻找)
第四站:PPT9让我们到欧洲去看看
(学生寻找)
5.
师:原来他们每个都有大本领!如果他们团结起来在一起玩,就更有趣、更好看了!生活中许许多多实用的物品,都是他们合作的功劳。瞧:
PPT10—14
6.
师:我们把这些圆形、方形、三角形(手势)团结在一起叫形的组合。(板书:形的组合)
二、发展阶段
自主探究(约17分钟)
(第一次作业:和圆圆、方方、三角单独玩添画)
师:我们小朋友可以和圆圆、方方、三角一起玩,先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玩的。PPT15
这个盒子里藏着圆圆、方方、三角,我请三位小朋友来摸,摸到谁,我们就和谁在一起变魔术。
请三位学生上台摸形,并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进行添画。下面6组分3个代表,1、2组代表圆圆,3、4组代表方方,5、6组代表三角,分别在下面纸上添画。(课前发彩色纸、水彩笔,双面胶)
比赛规则:
1.
随便添什么,使它更有趣。2.想得巧,做得快。
(把作品举起来,大家看一看。都很好,不分胜负。不要紧,反正下面还有比赛。)
2.
师:这里太好玩了,连圆圆、方方、三角他们家族的好朋友都赶来了。PPT16(瞧圆圆家族,瞧方方家族,瞧三角家族)他们也要来一起玩游戏!
3.
我们来换个玩法。看看他们简单的组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
(大家一起玩)PPT17
4.
学生进行第二次作业。
5.
师:刚才小朋友们玩的是简单的组合,我们课本中还有一些巧妙的组合请大家来欣赏。我要考考小朋友的眼力,看看这是什么?PPT18—20
6.
还有更有趣,更好看,更难找的。那同学们一定要睁大眼睛找一找了,走!PPT21
师:原来他们躲到儿童画插图中去了,同学们找到了吗?
师:他们虽然躲得好,但同学们仍然能够找到。说明同学们真聪明!同学们说圆圆、方方、三角他们的本领大吗?他们虽然简单,但可以变出很多东西,比如小猪、老鼠、吊车、房子等。
7.
师:再看一幅有趣的图,PPT22这次又不一样,3个圆圆组成了一个米老鼠,1个三角4个圆圆、6个方方组成了一个老鼠,方方躲在里面好像是镜子。同学们发现我们前面的图中,圆圆、方方、三角是拼接在一起,这幅图,他们是重叠在一起,好像三角躲在方方肚子里,方方又躲在圆圆肚子里。
8.
调皮的圆圆、方方、三角还跑到画家的画中去了。PPT23猜一猜,他们又代表什么呢?
9.
示范:
刚才圆圆、方方、三角一直和我们捉迷藏,变魔术,你们想不想也来变魔术,和他们比一比?为了使我们变得水平更高,老师先教大家一些方法,大家想学吗?那看好了:
我最喜欢树,我要请几个小朋友上来帮忙?谁愿意?(讲解形可以大大小小,贴的方法可重叠,歪的也不要紧等)
三、实践阶段
大胆创作(约12分钟)
(第三次作业)PPT24
作业要求:
1.
一定要请圆圆、方方、三角或他们的家族到你的作品中去,不然他们会很生气!
2.
方法随便用,画、剪、贴都可以!
3.
用剪刀时可要小心哦!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四、评析阶段
体验成功(约5分钟)
我们第三次比赛又要开始了!谁变得好呢?有两个条件,一是做得好,二是讲得好。请小朋友把作品张贴在这块板上。(黑板上布置KT板,学生张贴)
1.
夸夸自己的作品,用了哪些形状进行组合,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2.
夸夸别人的作品,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3.
教师进行扼要的点评。
设计意图:肯定学生作业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学生下一步的提高。
五、拓展阶段
联系生活(约1分钟)
师:这个作品,老师可以为它加工加工,变成一个小挂牌。PPT25
小朋友回家之后可以试一试。
第八课
拼拼插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拼拼插插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形的立体组合的独特美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拼拼插插,使学生掌握多种立体形任意组合的插接方法,提高学生对空间的认识与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拼拼插插作品,装饰生活,让学生感受拼拼插插的乐趣,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各种立体形任意组合的插接方法,提高学生对空间的认识与表现。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作业的拼插过程中插得牢、站得稳、想得巧。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硬卡纸、剪刀、已剪好的圆形、三角、方形。
学生准备:硬卡纸、剪刀、已剪好的圆形、三角、方形。
教学设计
一、导入阶段
激情引趣(约2分钟)
师:小朋友们好,我们的朋友圆圆、方方、三角又来到了我们教室,请它们闪亮登场!PPT1
这次同来的还有积木兄弟。你们谁会拼积木?(师板书“拼”)请你来给大家露一手。(学生上台拼积木)
师:小小的积木为什么会连在一起,还会站得这么牢、这么高?对,因为积木之间有插口。(师板书“插”)插在一起就很牢,再往上插就变高了。
二、发展阶段
逐层探究(约18分钟)
1.
师:我们玩积木时千万别冷落了我们的好朋友,它们也想变得像积木一样这么牢、这么高,可是没有现成的插口呀,怎么办?
师:听你的,请你来试一试。用两个方形吧!要剪多深才合适呢?(小一点,过一点,一半)学生进行尝试练习1。
2.
当然还有其他的方法。把两张纸都剪上相同的口子。(可以把两张纸合起来剪,师示范)看看是不是更牢固。(把拼好的纸反过来就站稳了)
学生进行尝试练习2。
师进行小结:小朋友在剪插口时,不能太浅,也不要太深,要稍微长点,这样就比较牢,也站得稳。(板书:插得牢)
3.
刚才是2张方形纸的插接游戏,现在我们试试圆圆的游戏,这次难度要高一点。本次游戏不但要插得牢站得稳,还要让它站得高。为了让圆圆站得高,大家想一想最下面一层是不是要更稳一些?(板书:站得稳)
怎样才能更稳一些呢?我们来比较一下。(师拿出一张大圆,4张小圆)
在大圆上插1个小圆;(师进行尝试站稳)
在大圆上插2个小圆;(生猜想)
在大圆上插3个小圆;(生练习,并回答要几个小圆才能站稳)
在大圆上插4个小圆;
得出结论:起码要3个才能站得稳,当然越多越稳,稳了才能站得高。
4.
看PPT2作品。它站得好高,像什么呢?其实小作者心里并没有想什么形象,只是用圆、三角、方随意拼拼插插就变成了这样的,也很漂亮。
5.
他们做的最下面一层和老师的不一样,但道理是一样的,就是起码要有3处在桌上才能站得稳。我们能不能把这个底做成一样东西呢?看它像花吗?老师把它变成花吧。(师示范)
(师拿出1个是3个小圆着地的模型,下面装上两片叶,请学生尝试一片叶水平方向,一片叶向上)
得出结论:我们可以一边想,一边做。还可以倒过来看看,有时就变成另外一个东西了。
6.
师:我们再来看这一张PPT3,你想知道它们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师:原来它先画了草图PPT4、PPT5。
我要找几个合作伙伴一起来做这一张,好不好?谁愿意上台和老师一起做?我做组长,先分工,你剪头,你剪身体,你剪辫子和手脚,剪好后拼插,然后还可以添画美化。
老师和学生讨论:
手是怎样装上去的?
脚是怎样装上去的?
辫子是怎样装上去的?
特别是头和身体的连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剪出来,一种是拼出来。(要剪两个口子,生尝试)然后还可以添画美化。瞧,一个坐着的人就出现在大家面前了。
师:进行小结,草图是很有用的,我们可以先画草图再来做,这样心中会更有数。草图的要求是简洁明了。
7.
老师这里还有几张小朋友制作的拼拼插插的作品,请小朋友瞧一瞧,最喜欢哪一张?说说喜欢它的原因。PPT6—PPT12
师:它们的底是不一样了,有的是一个大圆,有的是几个方形,它们站得也很稳,它们插接得真巧妙!(板书:想得巧)
三、实践阶段
大展身手(约14分钟)
师:好多小朋友已经迫不及待了,今天,我们用拼拼插插的方法完成一幅作品。
作业要求PPT13:
1.
可以模仿。
2.
也可以创作。
3.
可以单独做,也可以每组学着老师和合作伙伴的样子进行分工合作。
4.
可以边想边做,也可以先画画草图后再做。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四、评析阶段
体验成功(约5分钟)
每组的作品放在课桌中间,把废纸都收拾好。大家走下来看一看,说一说,评一评。老师也走到学生中间与大家一起看,学生围成一圈:
1.组长介绍作品,合作中有没有碰到问题?怎么解决的?
做的什么?满意的地方在哪儿?还有改进的地方吗?
2.
同组之间进行补充,其他小朋友评一评。
3.
集体推选优秀作品:站得稳,插得牢,拼得巧。
4.
老师进行扼要的点评。
五、总结拓展
走向生活(约1分钟)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1.
古人很早前就巧妙地把拼拼插插运用到了生活中,瞧PPT14、
PPT15:
师:他们可没有用钉子钉,而是用榫头来连接。
2.
拿出3个榫头实物,师进行拆装展示。PPT16-
PPT23
3.
师:在生活中,人们到处能利用拼拼插插打扮这个世界。PPT24-PPT37
师小结:老师希望你们也用学到的拼拼插插知识把世界打扮得更加美丽。
师生收拾课桌和教室。
第九课
太阳和月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月亮之美,了解月亮的造型和变化特点,掌握月亮拟人、拟物的造型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根据自己独特的想象,创造出富有个性的月亮形象与故事。掌握用油彩分离法表现云彩和背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自然,尊重自然,热爱月亮背后的文化。建立自然、月亮、我之间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观察自然界中月亮的形象特征与美感,欣赏相关于月亮的作品,了解各种月亮的造型方法与特点,激发学生展开大胆想象。
教学难点:通过个性形象的设计和故事性的描绘,表现自然、月亮、我之间的和谐关系。体现出积极的情感。
教师准备:课件、优秀学生作品、水彩颜料、笔刷、水、磁铁、音乐等。
学生准备:1.
学生6人为一组。
2.
每人一种彩色纸(8K),笔刷,每组提供不同的颜料水,3盒油画棒。
教学设计
一、月亮
创设情境:(电脑动画)
夜幕降临,世界慢慢地安静下来,夜风徐徐吹来,树叶沙沙作响,蛐蛐儿开始轻轻歌唱,鸟儿们静静地站在枝头,仰望天空,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在等谁?(星星出现)是星星吗?可他们还在等待。等谁呢?让我们一起轻轻呼唤,月亮——月亮——瞧,她出来了!
二、月亮你好
1.
弯弯的月亮,在星星的陪伴下,挂在深蓝的夜空,多漂亮啊!你喜欢吗?为什么?(交流)
图片1:老师觉得她像天空微笑的嘴巴!(倒过来)像不像天空弯弯的眉毛?多有趣!
图片2:我们经常在一个节日见到这样圆圆的月亮,是什么时候?——“中秋”“元宵节”。
原来,在我们的传统节日里,圆圆的月亮还表达着合家团圆的美好愿望呢。
2.
可月亮为什么老在变呢?
出示图片,简单了解太阳、地球、月亮之间的关系和月亮变化的科学原理。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觉得月亮很神奇。他们猜想,一定是天上有一只大大的天狗,把月亮一口一口咬成这样的!这就是“天狗吃月亮”的故事。(图片)真有趣!
这故事被一群动物听见了。他们好馋啊,天天晚上望着圆圆的月亮,好想去尝尝月亮的味道。看,小乌龟首先出发了,他爬呀爬呀,爬到山顶,够不着,怎么办呢?他叫来了大象,还是够不着。于是,长颈鹿来了,斑马来了,狮子来了,狐狸来了,小猴子也被叫来了,可月亮总是每次往上跳一跳,让他们够不着。怎么办呢
?急死啦!这时候,小老鼠来了,他爬到顶端,月亮一看,心想这么一个小家伙,怎么可能吃到我呢,所以这次月亮没有再跳。小老鼠“咔嚓”咬下一片月亮,味道真好啊!小老鼠又给其他动物都分了一口月亮,月亮最后就被吃得只剩下一丝弯月啦!——原来,在小朋友的心里,月亮的各种形状是被小动物吃出来的,好玩吗?
3.
千万年来,月亮就这样一直不停地变啊变啊,她变到了小朋友的梦里,变出好多有趣的故事:
什么时候,蓝色的天空成了蓝色的海洋?星星们变成了淘气的小鱼,在月亮琴的音乐里快乐的起舞?
呀!月亮又变成什么啦?小男孩拿了他要去装什么呀?
呀,月亮拿了什么呀?她要干吗?哦!喂完奶,月亮还给小鸟讲故事呢!
月亮也很调皮,你看它都干什么了?
——你看,在人们眼里,月亮不是一个遥远的星球,而是一个有生命的朋友,有着各种形象,也有着不同的表情。你心目中的月亮又是什么样的呢?(交流)
4.
把你们心里想到的有趣又可爱的月亮画出来一定更有趣!观察你的油画棒,你觉得哪些颜色可以用来画月亮?为什么?用红色、绿色可以吗?为什么?
5.
每个人心目中月亮是不一样的,有的月亮可胆大了,喜欢大大咧咧地跑到画面中央玩耍;有的月亮喜欢捉迷藏,露一半脸;有的月亮很羞涩胆小,会躲在角落或者云朵后面。你的月亮长什么样,喜欢呆在画面哪里呢?画出来给大家分享吧!
6.
学生创作表现,画出月亮的独特形象。
7.
评价:介绍自己或他人月亮的特征。
三、我和月亮
1.
看得出来,小朋友都喜欢月亮。怪不得,他们争着和月亮打招呼呢!(欣赏图片)
2.
(欣赏教材作品)传说月亮上住着美丽的嫦娥和可爱的小白兔。小朋友们想去看看,于是他们出发了。看看他们用什么办法到月亮上去的?我们还可以怎么去?(交流:长翅膀,乘白云、气球,像泡泡一样飞上去……)
3.
(教材作品2)瞧,到了天上,小朋友终于见到了月亮,他们正跟月亮玩什么游戏?
滑梯、钓星星、游泳……
——他们欢乐的笑声把我们的老朋友太阳给吸引来了(出示)。看这个太阳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4.
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月亮梦,看他们都梦想着跟月亮玩什么呢?
(图片3幅)——要知道,人到了天上,没有了地球的引力,只能慢慢地飞来飞去。仔细看画面里的小朋友,果然没一个站得稳稳的,好像都在飞一样!小朋友呆会画的时候可也要画出这种感觉哦!
5.
看看你画的月亮,你想和她玩什么游戏?还想邀请谁一起玩?
那还等什么呢?动起你的画笔,赶紧和你的月亮玩起来吧!
四、学生创作表现(背景音乐)
适当提供揉皱的宣纸、纸盘子、棉花等。
学生快完成的时候,介绍油水分离法:用油画棒画完整个画面后,用水彩染底色。(云朵效果)
五、展示与评价
1.
将作品在教室进行展示,引导孩子仔细欣赏每一幅作品。
2.
请学生讲讲“我和月亮的故事”,同时其他人作出评价和建议。
六、拓展延伸
1.
人们的探月梦。
2.
生活中的月亮工艺品。可以用艺术的形式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十课
秋天来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与变化,欣赏和感受秋天的景与色。
过程与方法:尝试用绘画或者撕纸拼贴的方法表现秋天的景与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将美丽的秋天留在心中。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秋之美,用绘画或者撕纸拼贴的方法表现秋日的特点。
教学难点:激活学生的创作灵感,学会综合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语言,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准备:
1.
秋天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视频等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2.
绘画或撕纸拼贴画的工具材料。
学生准备:
各种彩笔或各色废旧纸张、剪刀、胶水等。
教与学的设计
一、创设情境
课前让学生收集各种秋天图片资料,布置在教室墙上。
二、视频导入(4分钟)
1.
音乐视频欣赏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私语》。
(课件菜单“秋天的美景”中有相关视频)
2.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音乐的旋律畅想、图片所表现的季节与景色特点。
3.
教师小结,揭示课题“秋天来了”。
三、感受秋天(5分钟)
1.教师提问:
⑴
秋天有哪些好吃的水果与蔬菜?
(水果:苹果、柿子、香蕉、橘子、山楂、甘蔗、梨等等;蔬菜:胡萝卜、菠菜、白菜、包菜、莲藕等等)
⑵
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注意气候、植物、动物等变化)
(树叶落了,菊花开了,小草换上黄衣服了,我们穿毛衣了,大雁往南飞了等等,可以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各种秋天的图片,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认识)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秋天的知识?
⑴
可以先分组讨论交流几分钟时间,再每组请个代表发言,从不同角度去谈谈认知。
(课件菜单有一些相关图文,可结合使用。如“秋天的词语”,“秋天的诗歌”,“秋天的花朵”,“秋天的果实”……)
⑵
可以和其他课程的相关教学相结合。
如向科学老师了解为什么有秋天?向思品课老师了解秋天在哪里?
⑶
秋天的颜色是怎样的?
让学生畅所欲言秋天的色彩,感受秋天是绚丽多彩的。
(可以结合课件中儿歌欣赏《秋天是什么颜色》)
四、欣赏作品(6分钟)
1.
课件分别出示大师的画赏析。(课件菜单“秋天的画”中有相关作品图文)
《秋》
油画
汤姆森
加拿大
《金色的秋天》
油画
列维坦
俄
国
《在希望的田野上》
丙烯画
朱
莉
中
国
《秋艳》
中国画
林风眠
中
国
(提问:看到画面你有什么感受?画家是如何表现秋日主题的?)
2.
出示一些学生作品,说说这些画面表现了秋天什么样的独特之处?用了什么样的技法?
3.
提示撕纸贴画的方法:巧妙利用废旧纸张的软硬、厚薄和色彩,撕出满纸秋色。
五、学生创作(20分钟)
1.
创作建议:画一画秋天的容貌,也可以用撕纸拼贴的方法表现秋天。
2.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用色彩来表现。
六、作业点评(4分钟)
1.评价建议:
作品能表现出秋天的特点;
真切地表达了自己独特的心情和感受;
学生作画时热情洋溢,用色大胆;
构图或材料上有创意,与众不同。
2.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设计意图: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丰富学生的审美认知。
七、教学拓展(1分钟)
1.
提问:你还能换种方法表现秋天吗?
(学生自由表述:如不同工具材料的绘画、摄影、落叶贴画……)
2.
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里、到大自然中寻找和欣赏秋天的美景。
第十一课
水墨游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感受水墨画笔、墨、纸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能学会控制水分,并尝试各种用笔、用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及表现,使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在自主探究的游戏中,体验笔、墨、纸在水墨画中的变化,感受水墨画独特的魅力。
教学难点:大胆尝试水墨画的多种表现方法,体验创造乐趣。
教师准备:水墨作画工具(笔、墨、纸、砚)。
学生准备:水墨作画工具(笔、墨、纸、砚)。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教师检查学生所用材料、工具并进行调配。课前小游戏。
二、欣赏导入
出示文房四宝工具材料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初步认识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
设计意图:以工具材料的欣赏图片导入,初步认识、了解中国画以及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不知不觉进入学习内容。
三、合作探究,了解水墨画的特性
以游戏活动“粗粗细细的线”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了解中国画的用笔特性。
四、游戏体验二“方方正正的格子”
在了解毛笔执笔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各种用笔的画法。学生和老师一起体验中侧锋的笔法。
五、游戏体验三“大大小小的圈圈”
请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一起练习,探索、体验焦、浓、重、淡、清的画法。自主探究墨与水的关系。
六、综合游戏“练笔成图”
教师将刚才的小练笔通过添加变成一个完整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创作中去。
七、水墨作品展评
采取师评和生评相结合,通过交流、讨论,谈谈自己对同学水墨画的评价、想法,巩固本课知识的学习,体会中国画独特的美。
八、拓展和作业
希望大家课后多多欣赏优秀作品,多多动笔练习。
第十二课
玩泥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不同材料的观察、体验、描述,表达自己的感受;尝试用捏、搓、刻、压等方法改变泥巴的形态,感受泥巴这种材质的特性;尝试这些动作作用在泥巴上的效果,独自或合作完成一个简单的造型。
过程与方法:体验和感受泥巴这种材质,创设活动情景,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驾驭泥材的能力,提高实践动手和创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玩泥巴来观察生活、感受自然、亲近自然,激发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通过玩泥巴的教学,形成孩子观察生活的习惯,培养孩子敢想肯做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体验和感受泥巴这种材质,培养孩子了解、驾驭一种材料的能力,体验、感受泥性。启发孩子创造“玩泥”的新方法,进而形成驾驭泥材的能力。
教学难点:孩子“玩泥”的兴趣和创作信心的激发。
教师准备:课件、泥巴、压印材料、牙签、泥塑专用工具、纸。
学生准备:一些废旧物品,适合泥上压印的生活小用品。
教学设计
一、对比讨论
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了几种不同的材料,有金属、木头、水、泥巴、布,谁来摸一摸、比一比,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生:……
师:你能用什么方法改变它们?生:……
师:你们说的真好。现在看屏幕上:木头很硬,我们要改变它就要用锯子、凿子等工具,这样可以做成家具、玩具,还可以造房子。金属就更硬了,要用焊接、高温来改变它。布虽然很软,但是要做成衣服、饰品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要用剪刀、针线、缝纫机。你们看,这些材料都需要专门的学习和长期的训练才能做成别的东西。那么水呢,虽然特别容易改变它的形状,可是要用专门的容器来固定它,不易保存造型。可是泥巴呢,就不一样了,它既容易改变,又容易定型,最能成为我们的好朋友,因为我们轻而易举地就可以改变它们。
二、揭示课题“玩泥巴”
师:你们想不想和泥巴成为好朋友,让他和你们一起变魔术啊?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玩泥巴。
三、讲授新课
师:现在大家看看,照片上的小朋友是用什么方法来改变泥巴的。生:……
师:对,是用生活中的一些小用品、废旧材料压印的。这个上面还有用笔套滚压、用梳子的齿、布、绳子、笔尖戳印。大家想一想,除了照片上的这些东西,你还可以用什么来在泥巴上压印呢?生:……
师:看来啊,一些平时我们要扔掉的、被认为没有用的东西还是可以废物利用的。大家做个有心人,在平时收集一点,放在一个小盒子或袋子里,到需要的时候就像多啦A梦的口袋,拿出来都是宝贝!今天老师带来一些,你们可以试试看。
生:学生第一次作业:用各种材料和工具的不同部位在自己的泥巴上面压印。
生:介绍自己用什么东西怎样压印的。
师:我们刚才交流了自己用什么东西压印的,现在我们来仔细看看自己压印的印痕,你觉得这个印痕像什么?照片上这个是用的一种植物的枯枝压印的,中间一支像树干,旁边的像树冠。布印的这样麻麻点点的一片像鳄鱼粗糙的皮肤。现在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小组成员之间说说你觉得你的印痕像什么?生:……
师:很好,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刚才我们用压印的方法让泥改变了样子,你们现在看看这位同学把泥变成了什么样?生:……
师:把泥变成泥片,大家想想,用什么办法把泥弄成这样扁扁的?可以用擀面杖擀、用木拍子拍、用手按压。你们试试怎么把泥变成泥条。
生:做泥条,介绍自己的方法。
师:泥条可以搓、可以捏。这几个作品就是小朋友用泥条和泥板做的。下面我们用泥条和泥板组合着做个游戏比赛。4组小朋友中2组用泥条和泥板一起往高处搭个塔,看看2组中哪个组搭得高;另外2组往横里接座桥,比比哪组的桥跨度最大。在拼搭以前,老师有个很重要的事要提醒大家,泥和泥之间的衔接,要用手或者工具抹一下缝隙,粘接牢固。
生:学生第二次作业,合作拼搭。
师:巡视帮助
四、作品分析
欣赏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讨论:哪组的塔高?哪组的桥长?你们喜欢哪个?为什么喜欢?
师总结:衔接牢固、泥板泥条穿插交错很丰富,有粗有细就有变化,越高说明小组成员合作得更默契。
做泥工还有一些专门的工具,有的学校有专门的泥工教室,专门的工具。这些都是专门的工具,陶艺家也用。刚才我们知道一些废旧物品、生活用品都可以当工具,还有这些专门工具,那么小朋友猜猜看,什么是世界上最原始、最方便、最好携带、最好用的工具?是我们的手啊!我们小朋友做泥工最好的工具就是我们的手,而且它越用越灵巧,越用我们的头脑还会越聪明。手捏的方法是我们最常用的基本方法。
五、作品欣赏
师:我们来欣赏几个小朋友的作品。说说这些作品是怎么做出来的。你喜欢哪个,为什么?生:……
师:这几个作品都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做得既简洁又有细节、生动。螃蟹有一群,有大有小,有上有下,有前有后,看起来又有变化又不混乱,像一家子,很好玩。龙船的船身就是一根粗泥条,和龙头上的细泥条产生对比,统一中不缺少变化。上面的小人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但是因为有几个人,所以看上去还是比较丰富。两只大象的动作不一样,树干和象身做了纹路,有了肌理就显得更加丰富生动了。
六、小结
第十三课
难忘幼儿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赏析,了解绘画作品构图、色彩和材料运用的表现方法,感受绘画作品的创意和美感。
过程与方法:学习绘画和剪贴的表现手法,表现难忘幼儿园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表达和谐、融洽的师生情意
教学重点:用绘画或剪贴的表现手法,表现幼儿园难忘的人或一个活动场景。
教学难点:学生能从自己观察、体验的角度创意作画。
教师准备:
幼儿园的图片或视频、优秀学生绘画作品、剪贴作品、泥塑作品照片和博物馆照片等,幼儿园沙盘。
学生准备:
幼儿园的照片、绘画工具(油画棒、水彩笔、水粉等)、彩色纸(厚的、薄的均可尝试)、综合材料(毛线、画报等)、剪刀、双面胶、胶水、陶泥等。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1分钟)
二、创设情境(约5分钟)
1.
看照片,猜地方。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图片,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
2.
揭题:这是令人难忘的幼儿园呀!(板书:难忘幼儿园)
三、欣赏分析(约8分钟)
1.
回忆引导。
师:幼儿园,难忘记;好朋友,常想起;荡秋千,滑滑梯;跳舞、唱歌、做游戏。小朋友们,幼儿园里让你最难忘的活动或者最难忘的人是谁呀?
2.
欣赏分析。
师:快来看,有的小朋友已经把自己幼儿园难忘的人或一个活动场景画了下来了,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们难忘的是什么?你是通过什么知道的?(颜色、构图还是画面内容)
师生共同欣赏分析并交流讨论:绘画类。(学生分析,教师及时总结)
⑴
单色线描能够细致地勾勒出活动中的小朋友、幼儿园的场景。画得大看起来更清楚哦!
⑵
找一找,画面中有几个人呀?
⑶
鲜艳的色彩和流动的笔触传达出活动中小朋友愉快的心情。
⑷
小朋友拿着乐器,围绕在正在弹钢琴的老师身边,真快乐!
⑸
这是我和好伙伴们!
⑹
活动场上,我们都是运动健将!那个爬得最高的就是我。
⑺
鲜艳的色彩,旋转的木马,我们的心快乐得飞起来了!
⑻
我的同学脑袋特别大,我把他画满整张纸。
⑼
我给老师换个红色的头发,你觉得漂亮吗?
⑽
我穿了新裙子去幼儿园,心情好极了!
剪贴画:(学生分析,教师及时总结)
⑴
我的好朋友胆子小,爱脸红;
⑵
毛毛同学的头发真有“型”,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你还有什么好主意?
⑶
快来瞧一瞧,这位小女孩是用什么纸撕贴出来的?
⑷
画好了、剪下来、再贴在一起,就是我们的全家福。
3.小结。
师:这些小朋友准确地画出了难忘的人或场景,想不想知道他们的诀窍呀?
⑴
把人物画大些,才能画出人物丰富的表情;
⑵
鲜艳的色彩也能传达出愉快的心情。老师拿出各种颜色的卡纸,让学生说说每种颜色能表达出什么性格特点的人物(如红色:热情、害羞、爱生气、高兴,开拓学生的思路);
⑶
构图要饱满。不仅画出人物,人物在什么地方活动的也可以画出来哦;
⑷
人物的特点可以画得更夸张。大的更大,高的更高……
⑸
撕纸贴画时,小朋友要注意色彩的深浅搭配。用手边能找到的材料,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四、布置作业(约2分钟)
师:前面我们欣赏了那么多画,小朋友们一定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表现方式了,那就用你喜欢的方法和诀窍表现难忘的人或场景吧!
作业要求:
1.
构图饱满;
2.
可以剪贴,可以绘画;
3.
用合适的颜色表现画面;
4.
人物画得大,特点才能完全表达出来。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约20分钟)
六、评价交流(约6分钟)
1.
师:小朋友们,幼儿园里让你们难忘的是什么呢?马上就要揭晓了。我们还要评选小画家和最佳评论员。
⑴
最佳评论员:夸夸自己,我用了什么方法完成了画面?有没有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夸夸同伴,什么地方做得特别好的?
⑵
小画家:评选出诀窍用得好的小朋友。构图饱满,人物画得大,色彩用的好。
2.
师:今天,小朋友们真是心灵手巧!下节课老师还要请小朋友们表现幼儿园里难忘的人或事,不过下节课难忘的人是立体的、站立起来。让我们等待下节课的惊喜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用泥塑造人物的基本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尝试用捏、挖、搓、扳、贴等泥人成型的基本方法,塑造能站立、站稳的小泥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泥人独特的艺术魅力。体验泥塑造型的乐趣。
教学重点:用泥塑造站立的立体人物。
教学难点:泥人能站稳;人物造型能有细节的刻画。
教学设计
教师准备:做好的泥人(放在盒子里)、陶泥、幼儿园沙盘。
学生准备:陶泥、泥刀、牙签等。
课前准备:课前分好学习小组。
一、组织教学(约1分钟)
二、自学探究(约5分钟)
1.
打开盒子,探究泥人站立的原因。
师:小朋友们,桌上的盒子里藏着一个小泥人,这是个特别的小人,拿出来看一看、找一找它的特别之处吧!
师:大家真厉害,找出了这么多的特别之处,这个小泥人最最特别的是能够稳稳地站起来,你知道原因吗?分小组讨论讨论。
设计意图:明确探究的主题,直观地研究,找寻原因。
2.
分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三、活动体验(约11分钟)
1.
试一试,第一次作业。
师:小朋友们讨论得真热烈,发现小泥人能够站立的秘诀了吗?嘘,别说出来,下面让我们一起动手来试试,用陶泥做个能站立的小泥人。
要求:做出能站立的泥人,有四肢、身体和头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检验假设,解决教学难点。
2.
交流讨论。
师:请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站立的泥人,并说说泥人站立的秘密。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泥人的下半部分做得粗壮一些,泥人就能够站立起来了。
3.
师活动:针对出现的情况,在学生作品上适当修改,少量示范。
4.
师:为了让小泥人连接得结实点,除了用泥浆粘接外,还可以用牙签,你还发现了什么好方法?
师:用铅丝来接等。
四、分组创作(约18分钟)
1.
师:知道吗?在站立的泥人上,还可以用镶、接、扳等的方法进行装饰,丰富泥人的动作、服饰和表情。
⑴
扳一扳,小泥人的胳膊动起来;
⑵
挖一挖,把胳膊接进身体里,更加牢固。镶上纽扣,捏出鼻子,戳出眼睛;
⑶
仔细瞧一瞧,扫帚是怎么做的?
2.第二次作业。
师:小朋友们,幼儿园里最难忘的人是什么样的呢?在刚才制作的站立的小泥人上进一步加工,给他们添上头发,加上眼睛、鼻子、耳朵,穿上漂亮的衣服吧。别忘了给他们摆一个酷酷的造型哦。
3.
出示幼儿园沙盘。
师:看,老师带来一个热闹的幼儿园,教室里面老师在上课、操场上小朋友在跑步、滑滑梯旁排起了队……把你捏好的小泥人放进幼儿园吧。
五、组合展评(约5分钟)
1.
学生评价:他的小泥人站的真稳,他的小泥人很有特点。(头发、眼睛、鼻子、衣服等)
2.
教师评价:
⑴
泥人站立稳;
⑵
造型能有细节的刻画。
3.
捏好的小泥人晾干了,还能用水粉给他们上色,把他们打扮得更加漂亮。还可以上釉色,在高温下烧制成陶人。
第十四课
像什么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有别于“撕纸贴画”,运用纸片的形状进行联想、想象和创造的平面造型方式。
过程与方法:学生以偶然撕出的纸块形状进行想象,掌握撕纸、联想、想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能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先撕纸,后想象。
教学难点:根据撕出纸块的形状特点,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进行巧妙的想象、添画。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图片范作,彩纸、剪贴工具。
学生准备:彩纸、废旧纸张、胶水、绘画工具。
教学设计
一、撕纸导入(3分钟)
教师活动:出示剪好的纸和撕的纸。
学生活动:比较它们之间的不同:剪纸的特征、撕纸的特征。撕纸更有趣、更随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撕纸的方法。
学生活动:随意撕出形状,并注意撕的方向、撕的快慢等撕纸方法的运用,撕纸的过程中要适当提示学生撕的块数,不宜撕得太碎,否则不利于后面画面的组织和联想。撕纸过程不应该有想的环节,防止出现想好再撕的现象就违背了本课的主旨。
二、想象添画(18分钟)
1.
单张纸的想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选择撕纸进行联想。
学生活动:方案一:选择自己其中的一张撕纸,个别联想或集体补充。
方案二:撕出的纸片选择可以同学互相交换,讨论交流进行想象。
教师提示:将单张撕纸变换角度还可以怎么想?
总结联想的方法:撕纸的形状即可想成整个事物的外形,也可以想象成事物的某一部分。
2.
粘贴添画的方法。
教师活动:有了想法,可要付诸于行动,怎样把这些撕纸变成你所想的事物呢?
可以通过欣赏学生的作品,总结想象添画的方法。
学生活动:欣赏观察总结出想象添画的方法,可以在纸的四周添画,也可以在纸的内部进行细节添画。
教师活动:边示范边与学生互动。
学生活动:想象并探究添画的方法以及粘贴的方法。
师生互动:教师可提示粘贴时不要将纸的四周贴死了,这样作品会显得更生动,更有立体感。添画的工具选择,教师也可进行技巧性的示范,特别强调以撕纸的形状为主体进行添画。
3.
尝试制作。
学生活动:选择一张撕纸进行尝试创作。
教师活动:教师适时指导、提醒联想添画和粘贴的方法。
4.
几张撕纸的想象。
教师活动:撕出的纸可不能浪费哦,怎样充分利用它们呢?拿出你的纸块看一看,摆一摆,你能想到哪些有趣的画面呢?
学生活动:学生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
开动脑筋,大胆联想,摆的位置、添的内容、组合的方法等等都可进行讲解。
可以再次通过其他学生作品欣赏,给学生以思维的拓展。
挑战台:如果把所有撕纸全部利用起来,添画联想并贴成作品,你就更了不起了!同一主题的联想,多种形象,创新想象,添画方法的多样。
三、联想创作(15分钟)
尝试创作:作业的要求可以是其中一张撕纸的联想创作,能力强的学生也可以是所有撕纸的利用和创作。
创作要求:不要将撕纸贴得太紧,添画的工具可以是油画棒或者是水彩笔、水粉色等等。
教师活动:在学生作业指导的过程中,注意学生是否是根据撕纸的外形进行联想创作的,如有一边添画再通过想法改动撕纸形状的,一定要予以引导,提示要通过添画来表现想法。还有可能出现学生光靠纸块之间组合拼贴,没考虑添画想象的,这则违背了本课的主旨,变成了撕纸贴画的练习,教师对于这些情况都应适时引导。
四、交流评价(4分钟)
评价建议:交流评价作品的创意之处,添画的有趣之处,巧妙之处。留心观察事物,敢于创新联想,我们的生活才更加丰富多彩。
第十五课
站起来
站起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践、尝试,让儿童了解不同纸张的不同性能。
过程与方法:儿童学会让纸张“站起来”的基本方法,创造新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儿童学会思考、实践动手的能力。
教学重点:启示儿童运用折、剪、贴、画的方法让纸张“站起来”。
教学难点:鼓励儿童寻找创造“站起来”的新方法,让纸张有趣味地“站起来”。
教师准备:各类纸张若干、剪刀、胶、颜色、范例。
学生准备:各类纸张若干、剪刀、胶、颜色。
教学设计
一、游戏——纸张可以站起来吗?
●
小朋友们,在你们的桌上有一些纸,说说看,平时你们会拿它来做什么呢?能不能让它们“站起来”呢?
●
做好的小朋友将作业放在自己的桌上。
●
我们一起来找找看,谁的纸“站”得稳!
谁的纸“站”得还很特别呢?
●
谁的纸没有“站起来”呢?
●
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动脑筋,让纸“站起来
站起来”。
二、思考——纸张还能怎么站呢?站起来又能变什么呢?
●
纸张就只能这么站吗?还有其他的方法站起来吗?
●
示范①:剪一刀,再折一折,发现了吗?它也能站哦!
●
赏析:看一组
PPT,它们又是用了哪些方法使纸张站起来的呢?
●
示范②:我们来想象一下,这站着的纸又能变成什么呢?
●
它们都站起来了!与这样的“站起来”(举例比较),你更喜欢哪一个呢?
折折、剪剪、贴贴、画画都可以,就会出现不同的形象。
●
小组赏析交流:老师这里还有许多的宝贝,请每个小组长来挑喜欢的,带回组里让大家来欣赏。它们好玩吗?它们又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和大家来交流交流。
三、尝试——纸张怎样站才好玩呢?
●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的纸,相信小朋友也会让它们“站起来”,而且还站得很好玩!请小朋友想一想,准备做一个什么好呢?
●
是画好了再剪,还是剪好了再画呢?是先折再剪,还是剪好了再折呢?
●
儿童作业。
四、欣赏——我也成功啦!
●
你最欣赏哪件作品?它特别在哪里?
五、拓展——它们站得真神气!
贺卡:“站起来”了!报架:“站起来”了!椅子:“站起来”了!这需要我们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会思考的头脑,还有一双巧手。相信小朋友,你们也能!
第十六课
画声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用各种材料和工具,选择合适的点、线、面、色描绘不同的声音。
过程与方法:感受各种声音的独特魅力和自己描绘出的声音所具有的画面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自身的听觉进行初步的关注和了解,激发关注生活,关爱自我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声音的不同,与点、线、面、色进行联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把无形的声音进行有形的表现。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示范作画工具、各种废旧材料。
学生准备:水彩笔、油画棒、颜料。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设疑创作
1.
视频播放没有声音的动画片,让学生感受到声音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拍出掌声,教师引导学生对声音的关注,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办法把掌声留住。
●
老师建议,能不能把声音画下来?声音能画吗?
●
其实我们的绘画都是用点、线、面来表现的,那我们就请点、线、面来帮忙试着来画画声音。
3.
学生第一次作业:老师拍出掌声,学生尝试画出声音。(画出掌声的快慢、轻重和节奏的变化)
4.
作业展评:画好以后请你来谈谈为什么这样画?
二、逐层深入,大胆创作
1.
从学生作业中总结出声音是可以画出来的。(揭示课题:画声音)
2.
放手机铃声让学生感受掌声与手机声的不同。
“你觉得该用什么颜色来画呢?”
3.
进行第二次作业:用自己觉得合适的颜色画出手机铃声。
4.
作业展评:从作业中反映出声音的颜色,并体会出掌声不同,色彩也会不同,原来声音是有颜色的。
三、由扶到放,个性创作
1.
让学生谈谈生活中有哪些喜欢听到的声音和害怕听到的声音。通过回忆、模仿,再一次地感受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
2.
“生活中有那么多声音,可简单的点、线该怎样对丰富的声音进行合理的表现呢?”介绍高歆恬画《外公的呼噜声》的作画过程。让学生从他人的作业中学习点、线、面、色的灵活运用。
这张图画是我校高歆恬同学画的,老师就来模仿他的作画过程。高歆恬边画边说:“我外公的呼噜声闷闷的,呼噜声很有节奏,所以我选用土黄色,用折线来画有节奏的呼噜声。外公的呼噜有时声音低,有时声音高,有时还变成呼噜呼噜的声音,这样的声音很烦人,我就咳嗽了两声,还真灵,他的呼噜声真的慢慢地变轻了,逐渐停止了,所以我把折线也变成了小点子来表现声音越来越轻了。当我暗自高兴时没想到他又开始了第二轮的呼噜,这次简直可以用震耳欲聋来形容,所以我用粗粗的水彩笔芯来画粗粗毛毛的线。大概打呼噜也挺累人的,后来外公的呼噜声就比较细、比较轻了,就像这些小点子一样。瞧,这就是‘外公的呼噜声’,非常经典!”
3.
考考学生的小耳朵灵不灵,能不能听出声音的变化。
媒体播放地铁列车声,由慢到快,由近而远的声音,感受同一声音的高低快慢的变化。
4.
进行第三次作业:画出地铁列车声的变化。
5.
作业展评:讲讲自己是怎样把声音的变化画出来的?
四、思维拓展,乐趣创作
1.
播放声音,结合书上范图比较声音的不同和画面的不同:听听小虫的叫声和喝彩声,看看书上画的这两种声音,从中体会不同声音的不同之处,并感受画面的不同。
2.
考考学生的眼力:
●
展示德库宁的《噪杂声》交流讨论:你可以从图画中听到什么声音?从学生的各种回答里总结出:原来画中就有声音啊!
●
展示吴大羽的作品,让学生看看从画中可以听出什么声音?
3.
播放一些特殊的声音,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各种声音的不同:
打碎玻璃的声音、刺耳的声音、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很少听到的声音。
4.
介绍绘画小窍门:
●
用线沾色,在纸上拖动,产生了柔软而毛糙的线条,《超市的噪杂声》就是这样画出来的。
●
教师示范:
⑴
用瓶盖可以直接沾上颜色刻出图形,这样的形状可以用来表现什么声音呢?
⑵
梳子沾上颜色画出排列整齐的线条又可以拿来画什么声音呢?
5.
进行第三次作业:画一种奇特的声音。提供瓶盖、梳子、牙刷、纸团、牙签等工具,尝试用不同工具绘制不同声音的画面。
6.
展示评讲学生的作业,老师给予指导和表扬,请学生互相猜猜对方画的是什么声音,谈谈看到图画后的感受。
五、教学总结
最后老师要给大家听一种声音:是美妙的音乐声,它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另一个世界。今天,我们在丰富的声音世界里畅游,对声音进行了描绘,同学们从不会画声音到后来画出了声音,还表现出了声音的变化,瞧,大家的作品多美啊!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声音值得我们去表现,回去后还可以把自己听到的声音用画笔去描绘,把声音“留住”!
第十七课
卡通
卡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了解卡通的基本知识、卡通的历史,分析卡通的造型特点。2.
使学生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喜爱的卡通造型。
过程与方法:1.
经历观察卡通形象特点的过程,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2.
学习卡通的表现方法,尝试用水彩笔、彩色铅笔、蜡笔等作画工具,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初步尝试设计或改画出不同且富有个性的卡通造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喜爱卡通、美化生活的情感,体验设计卡通的乐趣。2.
通过卡通画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让学生体验卡通给生活带来的幸福与快乐。
教学重点:1.
认识卡通,了解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感受其造型美及色彩美。2.
初步掌握卡通形象所具有的拟人、夸张、幽默等艺术特点,创作个性鲜明的卡通作品。
教学难点: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如何改画出富有趣味性、个性化的卡通造型,突出卡通形象的创意性与生动性。
教师准备:彩色铅笔等绘画工具、动画片剪辑、多媒体课件、白板、实物投影等。
学生准备:铅笔、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与学的设计
一、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2分钟)
同学们,你们瞧,果园里的苹果树上,有的苹果红彤彤的,都成熟了。我们将他们摘下来放进篮子里吧?哪位小朋友想上来劳动一下?有两只苹果开心地放进了篮子里,可是还有一只苹果跌到了地上。(学生白板操作)
小朋友们想想,这只被跌到地上的苹果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苹果宝宝摔疼了,它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呢?
二、初步尝试
揭示课题(4分钟)
1.
学生试画。
今天,每个小朋友都分到了一张水果图,你会用怎样的方法把他们也变成活生生的水果宝宝呢?加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由你说了算,快点动手,请出你的水果宝宝吧!
2.
教师点评。
在小朋友的笔下,普通的水果都变成了可爱有趣的水果宝宝,画的真好,老师都很喜欢。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自己吧!用这样加表情和动作的方法不仅可以变出许多水果“宝宝”,还有可爱的花朵宝宝,帅气的松树小子,顽皮的雨滴宝宝,还有赫赫有名的——海绵宝宝。(课件播放)
3.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奇妙的卡通王国吧!
三、探索新知
认识卡通(11分钟)
1.
欣赏。
知道小朋友们要来,卡通明星们都来欢迎了,如果你认识他们,就叫出他们的名字,和他们打个招呼吧!(白板操作)
2.
了解卡通常识。
⑴
同学们认识的朋友真多,看来平时一定看了不少动画片。那么,你们知道这些动画片中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呼?猜猜叫什么呢?聪明的小朋友在黑板上找到了答案。(卡通)
⑵
卡通是英文cartoon的音译,简称为漫画和动画,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⑶
你看过一百多年前的动画片吗?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吧!
它是由英国的布雷克顿于在1906年拍摄的。(课件播放影片)
⑷
你喜欢现在的动画片还是这部历史久远的呢?为什们?(现在的更有趣,更好玩)不过,通过这部最早的动画片,让我们知道了,原来在动画片中那些可爱有趣的卡通形象,是叔叔阿姨们画出来的呢。
3.
学生讨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造型并描述。
老师相信,每个小朋友心中一定有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你愿意和大家分享吗?它长什么样?你为什么最喜欢它?
4.
猜卡通形象,说特点。
⑴
部分→整体(孙悟空、喜洋洋、葫芦娃)(课件播放)
卡通明星们想和大家来玩捉迷藏,快来猜猜是谁藏起来了呢?
⑵
语言描述:(哪吒、猪八戒、蜘蛛侠)(课件播放)
我们请一位同学上来,背对银幕,其他同学可以看到屏幕上的卡通形象,但是不能直接说出卡通的名字,你可以描述他的外形特点、样子、喜好动作等等。总之,要能让这位背对银幕的同学快速准确地猜中答案。
哪咤:是一个小孩,手执乾坤圈,脚踏风火轮,身绕混天绫。
猪八戒:和尚,像人一样的猪,贪吃贪睡,手拿钉耙。
蜘蛛侠:人,超级英雄。有蜘蛛一般的本领,手指有吸力,能像蜘蛛一般在墙上行走。
5.
出示卡通原型,比较前后区别。(课件播放)
看来,小朋友们对卡通真是太熟悉太了解了,怎么都难不倒你们。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这些令同学们难忘的卡通形象,他们原来的模样。
⑴
拟人:
猜猜麦兜是哪种小动物变来的呢?(小猪)你是怎么猜到的?和真猪有什么区别?……
总结:无论是这位带着墨镜的芒果,还是这位龇牙咧嘴的汽车,以及这位带着帽子的麦兜。他们都像我们人类一样有感情、有动作、有表情。这样的方法称为——拟人。
⑵
夸张变形:
这只普通的小兔子,在卡通世界里,
因为有了一对大大的门牙和胖胖的身体,而变得特别起来。
这位史迪奇,你猜出来它是哪个小动物变的吗?夸张了树袋熊的眼睛和嘴巴,变成了神气活现的史迪奇……
总结:大门牙的兔子,长鼻子的木偶,大眼睛的树袋熊。这些夸大了某些特点,这样的方法称为——夸张。
⑶
幽默:
灰太狼——小朋友们喜欢灰太狼吗?想到灰太狼小朋友们就会联想到他受气挨打的样子一定很开心。
海底小精灵——你看他们有的斜着眼睛、有的咧着嘴巴、有的做着鬼脸,多有趣啊!
疯狂夏令营——由小动物变成的卡通明星们,瞧他们敬礼的姿势都是那么顽皮、淘气!
总结:这些卡通形象,让人看到就开心,滑稽有趣,这样的方法称为——幽默。
⑷
多种形象:
现在很多卡通形象,具备了多种特点,既幽默,又夸张,还拟人呢。只要你能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就会创造出不同的卡通形象。
小猫变出的卡通形象,可爱的Kitty,懒惰的加菲,正义的黑猫警长,逗人的机器猫,开心的蓝猫。他们各有特点,各有本领。
小猪的形象也因为有了猪八戒、麦兜等等而变得丰富多彩。
6.
卡通造型改编。(换装游戏)(学生白板操作)
其实,同学们,有很多卡通很想换换造型,变变形象呢!
大名鼎鼎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今天晚上要去参加化妆舞会,他正为晚上穿什么烦恼哪,我们小朋友们快来帮帮他吧!头饰和服饰要搭配才好看哟!
经过这番打扮,相信孙悟空一定会成为化妆舞会的主角。
四、教师示范
想象创作(2分钟)
教师根据小兔子的原型,设计了胡萝卜造型、龅牙造型等系列卡通形象。
五、学生作业
创作表现(15分钟)
1.
欣赏优秀儿童作品。(课件播放)
2.
布置作业。
⑴
用线描形式画一个你喜爱的卡通形象。
⑵
可以是自己创造的,也可以改画一个你喜爱的卡通形象。
⑶
画得快的同学可以涂上颜色。
在画之前,哪位小朋友能先说一说你的想法?
六、互动交流
多元评价(4分钟)
学生作画完成后,展评学生的作品,实施多元评价。
七、总结全课
拓展提升(2分钟)(课件播放)
1.
总结:可爱的卡通明星们不仅是小朋友们的好伙伴,大人们也同样很喜欢。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能找到用卡通来装饰的物品。就连奥运会这样的世界型赛事都用卡通来设计吉祥物呢!
2.
拓展:有兴趣的小朋友为我们即将到来的2014年青奥会设计一个你心目中的卡通吉祥物吧!
第十八课
土与火的艺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感受水墨画笔、墨、纸的特点。了解彩陶的历史及彩陶演变的基本知识、艺术特色以及制作方法,初步认识彩陶的结构、器形特征和主要的纹样;能以水墨画的形式来表现彩陶的器形。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能学会控制水分,并尝试各种用笔、用墨方法。通过观看图片,了解彩陶的基本知识;观察、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