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3张PPT)
中国的地形
中国地理
之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三级)
特点
一、地形概况
中 国 三 级 阶 梯 分 布 图
>4000米
1000米—2000米
500米以下
一、地形概况
昆仑山
祁连山
横断山3000米等高线
地势特征
由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组成,海拔4000米以上。
第一级阶梯
柴达木盆地
青藏高原
一、地形概况
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地势特征
由三大盆地、三大高原组成,海拔1000~2000米
雪峰山
第二级阶梯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四川盆地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一、地形概况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势特征
由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组成,海拔500米以下。
辽东丘陵
第三级阶梯
山东丘陵
东南丘陵
一、地形概况
渤海全部
沿海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
黄海全部
东海大部
南海一部分
我国
主要
地形
分布 第一阶梯
第二阶梯
第三阶梯
昆仑山--
阿尔金山--
祁连山--
横断山脉
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
准噶尔盆地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辽东丘陵
山东丘陵
东南丘陵
青藏高原
柴达木盆地
高原为主:
高原、盆地为主:
平原、丘陵为主:
一、地形概况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三级)
2 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P127)
3 评价
2 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P127)
山区: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 约占2/3。
思考:我国地形对气 候、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一、地形概况
1.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
3.评价
利于海洋气流深入内地,形成丰富降水。
使得大河东流,沟通东西交通加强了内地和沿海的联系。
在阶梯过渡处,河流切穿山脉形成峡谷,形成了丰富的水力资源。
一、地形概况
2.地形多样,山区广。
3.评价
多样的地形为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山区面积广大,导致耕地资源不足,不利于发展耕作业。
山区面积广大,在林、牧、矿、旅游等方面有优势。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阴山山脉
秦岭
南岭
大兴安岭
太行山脉
巫山
雪峰山
长白山脉
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
祁连山脉
喜 马 拉 雅 山 脉
横断山脉
贺兰山
二、主要山脉
1东西走向
2东北西南走向
3弧行走向
4南北走向
天山—阴山
昆仑山—秦岭
南岭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贺兰山
横断山
喜玛拉雅山
四大高原
确定四大高原的位置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
高原
云贵高原
(三)
三、四大高原
1.青藏高原
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多平行、高大山脉,但相对高度较小,“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昆仑山
阿尔金山
祁连山
横断山
多雪山、冰川,雪峰连绵;上面有我国数量最多的淡水湖群。
三、四大高原
2.内蒙古高原
我国第二大高原;长期遭受风力作用,地势坦荡;沙漠广布。
国 境
大兴安岭
长 城
祁连山
三、四大高原
3.黄土高原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表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秦岭
太行山
古长城
祁连山东端
三、四大高原
4.云贵高原
地势西高东低,从海拔2000米下降到1000米;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形典型,地表崎岖,峰岭众多;有许多“坝子”(小盆地)。
四川盆地
横断山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雪山连绵,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地面坦荡,戈壁、沙漠广布
黄土深厚,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峰岭众多,地面崎岖,石灰岩广布
四大盆地
确定四大盆地的位置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
四川盆地
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中的沙漠
四大盆地
准噶尔盆地中的风蚀城堡
四大盆地
柴达木盆地
四大盆地
四川盆地
四、四大盆地
1.塔里木盆地
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周围高山环绕,内部平坦,沙漠广布,有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有绿洲分布。
天 山
昆仑山
祁连山
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是我国海拔最低点
四、四大盆地
2.准噶尔盆地
内部有戈壁沙漠;西部有山口,降水稍多于塔里木盆地;边缘有绿洲。
天 山
阿尔泰山
四、四大盆地
3.柴达木盆地
位于青藏高原上,四周高山环绕;典型的内陆荒漠盆地;东部多沼泽、盐湖。
阿尔金山
昆仑山
祁连山
四、四大盆地
4.四川盆地
四周被山岭和高原环绕;内部多低山、丘陵,西北部有成都平原;土壤肥沃,水热丰富,“天府之国”。
大娄山
邛崃山
大巴山
巫 山
2、盆地
五、三大平原
除三大平原外,还零星分布着一些面积较少的平原,如:四川的成都平原,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台湾的台西平原等。
我国东部地势低平,众多东流入海的江河所携带的泥沙在这里沉积形成一条依山连海、纵贯南北的平原带。
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也是我国人口稠密,城镇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但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12%。
三大平原
确定三大平原的位置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
三大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大平原
3、平原
东北
平原
华北
平原
长江中下
游平原
四川
盆地
准噶尔
盆地
塔里木
盆地
柴达木
盆地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
高原
云贵
高原
山脉名称 两侧地形区的名称
西侧 东侧
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横断山
南侧 北侧
天山
昆仑山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山脉名称 两侧行政区的名称
东侧 西侧
太行山
武夷山
巫山
吕梁山
南侧 北侧
南岭
大别山
大巴山
祁连山
河北
山西
福建
江西
湖北
重庆
山西
陕西
广东
湖南
湖北
河南
四川
陕西
青海
甘肃
主要丘陵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位于第三阶梯上
(P130-131)
辽东丘陵
山东丘陵
东南丘陵
六、主要丘陵
主要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
这些丘陵海拔多在200米~500米;少数挺拔峻秀的山峰海拔超过1000米,耸立在平原和低丘之上;两广丘陵的石灰岩地区,喀斯特地形发育较好 ;一些地区有独特的地表地貌。
主要丘陵
辽东丘陵
主要丘陵
山东丘陵
主要丘陵
东南丘陵
主要丘陵
梯田
主要丘陵
橘园
苹果
主要丘陵
油桐
杉
主要丘陵
桂林山水
泰山
三、地质灾害:
地质作用
陆地环境变化
地质灾害
破坏人类生存环境
危及人类生命财产
主要地质灾害:(P131)
火山爆发
滑坡和泥石流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坡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危害:
地震
概念:
破坏、掩埋农田、建筑物、道路;
造成人员伤亡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
多发区:
山区----多地震地区(川、滇、黔接壤地带)
原因:
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高
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分明
暴雨集中
地质灾害的防御
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破坏生产、生活设施
地裂
火灾、海啸、滑坡
人员伤亡
疫病蔓延
地震
地质灾害
人类破坏植被
工程活动
1、建立灾情预警系统
2、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3、实施一些预防措施:
4、加强宣传
建筑抗震强度增加;护坡工程;植树
中国地形
地形的特征
地形的分布
地形多种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
地势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
主要山脉
四大高原
四大盆地
三大平原
主要丘陵
地形评价
地势评价
山区评价
地质灾害
练习
八、主要名山
四大佛教名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嵋山;山西五台山。
五岳:南—湖南衡山;北—山西恒山;中—河南嵩山;东—山东泰山;西—陕西华山。
风景名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沿北纬360的地形剖面图
一般由某一条纬线(横向)或某一条经线(纵向)作成,反映地形起伏状况。通过地形起伏状况、经过的地点和经度或纬度等,可以判断沿哪一条经线或纬线作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