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几何小实践(圆的初步认识)沪教版 (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几何小实践(圆的初步认识)沪教版 (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0-21 16:46:30

文档简介

《圆的初步认识》
简案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七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掌握画圆的多种方法,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4、让学生养成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新知的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了来一些美丽的图案,想一起看看吗?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请你摸一摸手中的圆型纸片,较之以往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边角,它的边有何特点?这一特点有什么优势呢?
师:可以说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见到圆。互相说说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圆的有关知识。
二、?自主探索,感知体验。
(一)、一画圆:自主探索,初步感知。
1、小组合作尝试画圆。
2、交流反馈各种画圆方法。
3、方法比较,得出最优化的画圆方法。
4、认识画圆最佳工具:圆规。
(二)、二画圆:学具画圆,深入探究。
1、圆规尝试画圆,体会画圆时的步骤。
交流画法:先用铅笔在画纸上点一点,再把圆规两脚分开一定距离,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点上,捏住圆规的把手,把另一只装有铅笔的脚绕固定的点旋转一周。
2、比较圆不同的位置,确定画圆要素之一:圆心确定圆的位置。板:定点
3、比较圆不同的大小,确定画圆要素之二:半径确定圆的大小。板:定长
4、看书自学圆各部分名称。
板:定点——圆心:O
定长——半径:r
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
直径:d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长度
5、折一折,体会同一圆中半径与直径的特点及之间的关系。
补充板书
6、找出圆的对称轴。
7、巩固小练习
(三)、三画圆:运用新知,画定长圆。
1、画一个半径为2cm的圆。
2、画一个直径为7cm的圆。
3、画大小不同的两个同心圆。
三、应用新知、解决生活问题
(一)、反馈练习
(二)、
思考1:这样的队形公平吗?
(三)、
思考2:如何画出游戏时的圆形队形?
(四)、思考3:尝试设计确定一个圆的圆心的方法。
四、图片欣赏
师:“圆”虽然简简单单,却可以创造出许多美丽的图案,应用和美化我们的生活,有兴趣的同学不妨课后也设计一些图案,一起来创造美。看来数学中也有很多美,只要你认真探究,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你就能感受到这些美。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体验到了哪些学数学学的学习方法?
PAGE
1《圆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第一学期
课题
圆的初步认识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圆的初步认识》是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一学期数学P74-78页的教学内容,共分四课时,本课是第一课时。《圆的初步认识》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上的。学生通过前几年的学习已积累了不少有关圆的知识。教材编排从欣赏生活中的圆→用工具画圆→用圆规画圆的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对圆概念形成的过程。通过生活中的圆,激活已经能够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进一步建构圆的初步概念,促使学生逐步归纳,上升到数学层面来认识圆,体会到圆的本质特征,并通过让学生画各种圆的图形体会几何美,巩固学生对圆的认识,从而对几何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今后学习圆有关的知识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班级有42位同学,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对圆已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部分学生可能对“圆心”、“半径”名称有所了解;少数同学知道画圆可以借助圆规,但对用圆规画圆的技巧和方法还不了解。本课将学生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认知起点展开。通过举生活中的圆,归纳出圆形物品的共同特性,圆的概念形成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操作的的探索过程,发现圆是生活中常见的美的形态,
教学目标
1.从游戏中,感知生活中圆形物体的共同特征,建立圆的初步概念。2.经历生活中画圆的操作活动,在观察、比较、归纳中逐步认识圆心(定点)、半径(定长),初步建立圆的概念,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及创新的认识。3.知道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并能用圆规画任意圆。4.通过画一画、说一说、想一想、看一看等学习活动,在同伴合作的过程中加深对圆的各部分认识。5.通过生活中的圆,解决生活中的疑问,发现圆在生活中的作用6.通过尝试画各种漂亮的由圆组合成的图案,感受到几何的美,对几何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在观察和画圆的活动中初步认识圆,建立圆的初步概念
教学难点
认识圆心、半径的意义和作用
课前准备
多媒体、各种画圆的实物、笔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目标指向
教师活动
评价关注点
一、激趣导入
从游戏入手,激活学生对圆已有的感性认识
1.寻宝游戏中,宝物在离小红三米的地方,你猜宝物在哪里?
学生回答
2.揭示课题:圆的初步认识板书:圆的初步认识3.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圆4.找身边的圆
学生回答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将学生举实例和教师的媒体展示相结合,使学生感悟生活中处处有圆,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又激发继续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能够正确的说出公平的队形。能够正确的举例。
二、尝试探索
能用身边的工具合作画出一个圆能用圆规画出一个任意的圆能认识圆心和半径的意义和作用
一、画圆1.欣赏利用工具画圆演示视频
演示体育老师画圆。2.学生借助身边的工具画圆同桌合作画圆,挑一件工具(加两支铅笔),同桌两人合作,在纸上画圆。(纸带\绳子\橡皮筋)3.组织交流:你们利用了哪些工具画圆?成功了没有?怎样画的?
将学生画的圆展示在黑板上,并请一位同学简单地介绍自己的画法。4.归纳画圆方法:
学生总结定点、定长、旋转一周。(板书:三个要点)设计意图:通过用身边工具画圆通过亲自动手画圆,感受圆的边是曲的,体会画圆的方法。二、介绍圆规,认识圆心和半径。1.介绍圆规2.教师用圆规画一个圆老师用圆规来画圆学生观看学生说说用圆规画圆的画法3.学生模仿画圆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得出怎样用圆规画圆三、探究特征,加深认识1.介绍圆心与半径
学生在纸上画圆心半径固定的点就是圆心,固定的长就是半径板书:圆心
半径
2.教师操作思考:为什么有的圆大,有的小?(板书:半径决定圆的大小)为什么圆在不同的位置?
(板书:圆心决定圆的位置)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和生活体验,使学生讨论得出圆心与半径的作用,加深对圆心和半径的认识
能认真的观看视频能同桌合作完成任务.能用身边工具尝试画圆。能认真倾听。能用正确的数学语言描述画圆的过程。能交流画圆的方法。能用数学语言总结出圆的画法。能用规范的语言描述画圆的方法。能尝试用圆规画圆,找出方法。能正确画出圆心和半径能合作讨论得出圆心与半径的作用。
三、思维拓展
运用圆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1.回顾寻宝游戏,为什么所有位置连在一起就围成一个圆呢?2.为什么各国首脑商讨时常常是圆桌会议?3.设计出各种美丽的图案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几个问题,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再次体会圆在生活中的广泛用处。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巩固
练习册
为什么窨井盖大多是圆的
板书设计
圆的初步认识定点
圆心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定长
半径
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旋转一周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意义,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等圆)半径与直径的相互关系。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在探索中发现圆的特征。教学难点:理解同圆(等圆)半径与直径的相互关系。
学情分析: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思维活跃,对身边的数学感兴趣,极富有探索精神;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具备一定的知识归纳、概括的能力;有与人合作的意识,具备与人合作的能力;掌握了探究知识的基本方法;但这一些,对于视障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尤其是对本班的学生,更是如此,如:动手能力、知识归纳、概括的能力等。因此教学中应采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
教学手段:直观教学、引导——合作探究
资源准备:圆形纸片,课件,尺子等
教学流程示意图
1、观察平面中的直线图形,引出圆是曲线图形源于生活,初步感知
2、寻找生活中的圆
3、揭示课题1、认识圆心、直径、半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直径、半径的条数
2、探究圆的特征
2、同圆(等圆)中,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3、同圆(等圆)中,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实际应用,深化认知
课堂总结
课后作业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别需求
设计意图
一、源于生活,初步感知1、观察图形,说出图形的名字2、寻找生活中的图形3、揭示课题
播放课件,揭示课题
观察、寻找图形并说出图形的名字,
复习已经学过的图形,激活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经验,为本节课探究圆做铺垫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理解概念(1)理解圆心圆中心的一点(2)理解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3)认识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2、探究圆的特征。(1)同圆中半径、直径的条数
(同圆中,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2)同圆(等圆)中,半径、直径的特征同圆(等圆)中,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3)同圆(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d
=
2r

r
=
d
引导折纸、观察点题总结概念引导学生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探究参与小组内指导;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最大化的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折纸、观察归纳概括找半径用手空画比一比、量一量小组合作理解等圆中的半径(直径)都相等小组观察讨论
动手能力差的同学(全盲)帮助动手能力差的学生比一比,量一量合作能力较差的小组,重点指导
在活动中,探究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的能力,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具体到抽象,培养学生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从抽象到具体,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学生脑中形成表象,便于理解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探究知识,体会探究方法的多样性,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知识归纳概括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三、实际应用,深化认知1、填空2、判断3、填表4、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播放课件题目,并提问
低视力看课件,其余生看卡片口答,
关注学困生(C类学生)
巩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
学生自由发言
梳理知识点,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四
2题
教师布置
课后独立完成
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六、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圆心(O)直径(
d
)
d=2r

r
=d半径(r)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