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并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具】小黑板、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体验生命中的另一份重要的、伟大的爱——父亲的爱。一起跟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
2、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后,一位父亲在希望非常渺茫的情况下救出了自己的儿子。)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我会品读)
请同学们认真地默读课文,体会文中的哪些描写父亲的语句使你深受感动?把它画出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7分钟后我们来交流。)
A:当学生说到“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出示幻灯片)
1、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答,谁再来读读,评价
2、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父亲挖掘的艰辛? 生答,谁来读读,评价
3、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
4、他挖了多少小时?(36小时)相当于两个白天一个黑夜呀!他为什么不直接写36小时而是从8小时开始写?
(1)生说体会
(2)好读出时间的漫长——生齐读,读出父亲的艰辛——生齐读,读出父亲的执著——生齐读
过渡语: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呀!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呀!与其它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有哪些疑问?
B:(出示幻灯片)“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他便埋头接着挖。”
1、为什么没有人来帮助他?生回答
过渡语:如果没有平时的交流怎会有此时震憾人心的一幕,其他父母也爱自己的孩子,他们此时都已经绝望了。带着这些感情谁来读?一生读
2、那么老师也想问问你们,为什么父亲留了下来?(儿子在等我)
3、他怎么知道儿子一定在等级他?生回答
C:(出示幻灯片)“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读、再读、再读
师:为什么文中反复出现这类似的话?
这是儿子坚持到底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
过渡语:这是父亲对儿子爱的承诺,也是父亲对儿子爱的誓言。齐读这一句
(继续交流其他语句)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我会说)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2分钟后,我们来交流。)
1、生划句子,体会。
2、全班交流。(尽可能让更多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意思对即可。)
引导学生从“父”与“子”两方面理解。
父亲了不起: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是一位有责任的父亲。
儿子了不起:是在长达38小时的漆黑瓦砾堆下,没有水、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而他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并且让同学们先出去。
(相机让学生板书表现父亲与儿子这种品质的词语)
师小结:多么了不起的父与子呀!同时也表现出伟大的父亲和儿子间深厚的感情。
四、当堂训练(我会写)
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1、生写。
2、交流。
结束语:父亲的爱让我们变得坚定、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让我们把爱传递,让世界充满爱。
五、板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亲 儿子
学生填写 学生填写(共7张PPT)
双塔小学:张贞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哪些句子深深打动了你,让你感受到了父亲的伟大,用“ ”画出来,并用简单的语言写下你的感受。
(7分钟后我们来交流)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2分钟后,我们来交流。)
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晁敏版课标欢级上册课
地爱申的
-
e
8∠
我会说
y
我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