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复习试题
选择题
1.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天然气燃气灶下方安装报警器
B.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迅速用湿布盖灭
D.用灯火检验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超标
2.下列对生活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野营篝火时通常将木柴架空,主要是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房间长时间不打扫布满灰尘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间间隙增大
D.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伤口消毒时常看到有气泡产生,是因为H2O2分解产生了O2
3.
当打开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并将一根烧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熄灭
B.燃烧得更旺
C.先燃烧得更旺后熄灭
D.无明显现象
4.
酒精灯内的酒精洒在桌上起火后,可以用湿布、盖灭,其原理是(
)
A、降低温度
B、隔绝空气
C、降低酒精着火点
D、
使酒精具有不可燃的性质
5.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常给我们敲响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点燃氢气,提前验纯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矿井作业,注意通风
D.油库重地,严禁烟火
6.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水能灭火,所以电脑一旦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C.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煤气CO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D.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7.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8.为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北京市有大量清洁燃料公交车投入运营,其中清洁燃料车CNG的燃料是天然气,CGN的主要成分是(
)
A.氢气
B.一氧化碳
C.甲烷
D.二氧化碳
9、向沸水中加入一块白磷,白磷不能燃烧的原因是(
)
A、没有点燃
B、未与氧气接触
C、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D、水的温度太低
10.利用“降温到着火点以下”原理熄灭蜡烛的是( )
11.如图是有关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实验不能说明滤纸和乒乓球是可燃物
B.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平衡气压和防止生成的气体污染空气
C.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如果可燃物没有完全燃烧,说明玻璃管中的氧气量不足
12.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
B.蜡烛熄灭时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
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
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
二、填空题
13.点燃两个高度不同的蜡烛,用一透明无底的可乐瓶将它们罩起来,观察到的现象是
蜡烛先熄灭,原因是
,基于同样的原因,在室内发生火灾时会产生不少有害气体,人应该采取
姿势迅速逃离火灾区域。
14、某校初三学生去野外野炊
(1)野炊活动中
,东东引燃细枯枝后,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2)活动过程要注意防火安全,野炊结束后,应及时把火熄灭,可采用的灭火方法有
(写一点)
15.要使火熄灭通常采用三种方法:清除
;
;
。用灯帽盖在酒精灯上使火熄灭,其原因是:
。用力吹蜡烛的火焰使火熄灭,其原因是:
。
16.(1)甲烷、乙醇都是生活中常用的燃料。植物的残体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就会产生甲烷;而乙醇主要靠人类利用高粱、玉米和薯类发酵等方法制造。据报道,科学家已经找到利用甲烷与其他物质反应制造乙醇的新途径。
①甲烷和乙醇都属于______(填“混合物”或“化合物”);
②乙醇的化学式为______;
③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许多家庭做饭用罐装的“煤气”作燃料,罐中所装的是液化石油气,它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石油属于
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若厨房失火时,要移走“煤气罐”,这是利用了
原理灭火。
(3)当今社会,随着汽车用量的急剧增加,能源和环保问题日趋严峻,研究以太阳能、氢能等新型能源为动力的汽车迫在眉睫。氢燃料汽车使用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环保的角度认为,使用氢燃料汽车最突出的优点是
。
17、西沙群岛及附近海域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域,海底蕴含着大量的可燃冰,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可燃冰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甲烷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CO和H2,CO和H2又可化合成液体燃料CH3OH,则参加反应的CO和H2的分子数之比为 。?
18.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为单质,A、B、C、D为化合物,且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C与D的组成元素也相同。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已略去。试推断:
完成下列问题:
(1)物质甲的名称为_____,物质C的化学式为_____。
(2)写出“A→B+甲”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探究题
19、沼气是当今已开发和使用的最洁净的气体燃料之一,使用沼气是解决农村能源不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下图是沼气的产生和应用示意图。
(1)沼气应用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
(2)打开沼气灶的开关,沼气能自动喷出,从气压的角度讲是因为
(3)沼气中除含有甲烷外,还含有二氧化碳及少量的氢气、氮气、硫化氢气体、一氧化碳、水蒸气等,沼气略带臭味,你分析臭味可能来自
等气体。从安全方面考虑,使用沼气时一定要防止沼气中混入
20、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A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B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B装置与图A装置比较,优点是
。
(2)小林同学指出图B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C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拓展与迁移】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
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甲:接近试管容积的1/5;
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1/5。你赞同的预测是
(填“甲”或“乙”),理由是
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
1-5、ABABB
6-10、CDCBA
11-12、AB
二、填空题
13、高
热的二氧化碳密度小,聚集在上面
弯腰
14、(1)需要助燃物
(2)用水浇灭
15、可燃物
隔绝空气
温度低于着火点
隔绝空气
温度低于着火点
16、(1)化合物
C2H6O
(2)不可再生
隔绝可燃物
(3)
无污染
17、(1)不可再生
(2)
(3)1:2
18、(1)氧气
CO2
(2)
三、实验探究题
19、(1)热能
(2)管内产生大量沼气,使管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
(3)硫化氢
空气
20、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着火点
白磷与空气隔绝
无污染
减小装置内气压的变化
乙
白磷的量不清楚,无法确定是否消耗完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