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2.1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2.1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0-21 20:4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一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一、本节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两部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与氧气的制法,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从整套教材的编写上来看,氧气是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中的第一种物质,在氧气与铁丝、蜡烛、木炭等物质燃烧实验,认识到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为后面的其他物质的学习打下基础。帮助学生了解物质世界的丰富多彩,了解氧气的组成、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了解氧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第二、三课时为氧气制法。分别从自然的氧气来源、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实验室制取氧气三个途径介绍。实验室制法,分别学习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教材安排加热高锰酸钾和双氧水制取氧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含氧化合物来制备氧气。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为以后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起到铺垫的作用,因此要从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分析归纳学习气体性质和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二、教学设计
课???

第1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实验探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通过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学习观察和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从中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特点;
3.了解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的概念;
4.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理解氧气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现象的描述
学会书写常见物质化学式、文字表达式。
教具准备
仪器:集气瓶(3个装有氧气)、坩埚钳、燃烧匙、酒精灯、玻璃片等。
药品:木炭、细铁丝、蜡烛,石灰水、氧气。
问题引入:空气中两种主要成分是什么?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哪一种?
学生交流:你对它了解多少?在空气中会不会耗尽?
教师引导:
展示一瓶装有氧气的集气瓶,观察得出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是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是氧气的什么性质?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这又是氧气的什么性质?
回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一、认识氧气的性质
问题讨论:描述氧气物理性质。想一想,氧气有味吗?氧气溶于水吗?
回答:无色、气体,无味,可溶(不溶)两种答案均可能出现。
提问: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
结论分析: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不易溶于水。
物理性质:(板书)
(1)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不易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
(4)液态(沸点—183°C)、固态均为淡蓝色。一、认识氧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水溶性、三态变化。
问题讨论:1.平地和高原(高山)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有哪些差异?
2.冷开水是否适宜养金鱼?
问题情景:大家知道,很多物质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你能否举几例来说明?
实验控究:完成“实验与探究”内容,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阅读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1.将木炭加热至红,放入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白光。
2.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提问: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
回答:二氧化碳
结论: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请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阅读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这瓶氧气与前几瓶有何不同?瓶底铺少量的沙子(或少量水也可以),思考为什么?将铁丝加热至红伸入集气瓶中。
描述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提问:为何集气瓶底要放少量的沙子(或水)?生成黑色固体的温度很高,掉到集气瓶底会怎样?
讨论:会引起集气瓶炸裂。
回答:防止集气瓶炸裂。
结论:此黑色固体的名称是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铁缓慢氧化生成的红棕色的氧化铁。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请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阅读实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1.将小半截蜡烛放在燃烧匙中,用酒精灯点燃
2.把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
现象:剧烈燃烧,蜡烛很快就燃烧完了,集气瓶内壁有小水珠。
3.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现象:石灰水变浑浊。
提问:集气瓶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了什么?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
回答:有水珠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结论:蜡烛(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请学生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问题讨论: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知,物质在较纯的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
?),由此可见: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
?)。
思考并回答:(更剧烈),(活泼)
阅读实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观察现象:木条燃烧起来了。
提问:为什么残存火星的木条会再次燃烧起来?
思考并回答:因为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它可助燃(支持燃烧)。
问题讨论:如何证明一集气瓶中装的是氧气?
回答:将带火星的木条抻入气体中,若木条燃烧复燃,则证明此气体为氧气。
实验名称实验现象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蜡烛在氧气中燃[来源:??
?
交流讨论:为什么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
?????(提示:物质燃烧是否旺盛与氧气的浓度和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机会)大小有关),接触面积大,氧气浓度高,则燃烧更旺。)
问题情景:
前面我们做过实验:在空气中燃烧镁条、灼烧铜丝。你知道他们分别生成了什么?写出文字表达式。
教师讲解: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许多物质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举例说明剧烈的氧化反应和缓慢的氧化反应)
氧气的用途
交流讨论:氧气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氧气的用途。
小结: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如供给呼吸(一般情况和特殊条件下的呼吸);
2.氧气支持燃烧获得热量,物质在纯氧中燃烧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说明物质的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3.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有燃烧现象,如缓慢氧化。
讨论:
1.你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已经知道了氧气有多种重要的用途,你能把它的用途与性质联系起来吗?
2.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来说明“性质决定用途”这一重要化学思想吗?
本课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课本37页第1、2、4
?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一、认识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常温下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2.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一种气体,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3.氧化反应
二、氧气的用途
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三、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只是从化学基础知识出发,讲解学习内容,避免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每一次的结论得出,都是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总结,联系生活实际。而是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到教材中,营造了“联系生活,交流沟通、探索创新”的教学氛围,构建了“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自主探究→自主合作→得出结论→归纳总结→自主拓展→自主评价”的教学模式,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变复杂为简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验探究中积累方法和经验,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