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1光的直线传播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1光的直线传播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21 18:4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1光的直线传播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km/s
B.月亮是光源
C.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
D.光年是时间单位
2.下列各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
B.月亮
C.烛焰
D.萤火虫
3.2020年6月21日,全国多地都观测到如图所示的“金边日食”,能解释“日食”形成的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平面镜成像
D.光的直线传播
4.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它的传播速度(  )
A.有减少的,也有增加的
B.一定减小
C.保持不变
D.一定增大
5.雷雨天气,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  )
A.光速大于声速
B.光速小于声速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闪电产生的地方离我们较近
6.下列关于光的传播速度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B.光和声音一样,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最大
D.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大
7.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
B.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线
C.人们用一条带箭头的实线表示光线,用的是理想模型法
D.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常用虚线表示
8.在甲、乙两图中(  )
A.甲图表示月食的成因,乙图表示日食的成因
B.甲图表示日食的成因,乙图表示月食的成因
C.两图都表示日食的成因
D.两图都表示月食的成
9.下列关于光的传播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和声一样,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C.太阳光透过方形小孔成的像是方形的
D.穿过地球大气层射到地面上的太阳光,严格来说并不是直线传播
10.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了一个小孔,发现透过小孔的光能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B.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虚像
C.小孔成像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D.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
二.填空题
11.下列物体:太阳、月亮、亮着的电灯、开着的电视荧幕、钻石,属于光源的有 
 ,其中 
 属于自然光源。
12.大约2400年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小孔成的像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所成的像与小孔形状 
 关。
13.盛水的玻璃水槽中,倒入了较多的白砂糖;第二天,将一束激光射入水中,拍摄到如图所示的照片。
(1)图中光的传播路径是 
 (直线/曲线);请你对这种现象作出原因分析: 
 。
(2)有人说“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通过对该实验现象的观察,你认为,这个结论能否成立? 
 (能/不能)。如果由你作出关于光是否是直线传播的结论,写出你的表述: 
 。
14.夏天,我们常常可以在茂密的树下看到一个个圆形的小亮斑,这些小亮斑是由于光在空气中沿 
 传播的结果,其实这些小亮斑是太阳倒立的 
 (选填“实”或“虚”)像。一张不透光的纸开一个极小的“△”形孔,太阳光垂直射到这张纸上,那么这个小孔在地面上产生的形状是 
 。
15.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从地球向月球发出激光信号,经过2.6s收到返回信号,则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 
 km,不能用超声波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因为 
 。
三.实验探究题
16.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的直线传播的综合实践活动。
(1)如图甲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 
 ;
(2)如图乙所示是用易拉罐做的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人的眼睛对着 
 (选填“膜”或“孔”)进行观察,可以看到 
 、 
 、 
 像;
(3)如图丙在树荫下观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倾泻下来,在地上留下斑驳的树影和圆形的光斑,圆形的光斑实质是 
 的像,树影和圆形的光斑形成的原理 
 (选填“相同”或“不同”)。
17.关于光的传播现象:
(1)如图1所示,暗室中,将一束光分别射入水和不均匀的糖水中,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可知,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介质应当具有同一种、 
 的特点。
(2)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选填“相同”“不同”)的,光 
 (选填“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天文学中常用的“光年”是度量 
 的单位。
(3)如图2所示,是一群聋哑少女表演“千手观音”的情景。坐在台下的观众看不见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他舞蹈者,这是因为 
 缘故,舞台上金光灿灿的“佛光”是舞蹈者手上的饰品发出的,饰品 
 (填“是”或“不是”)光源。
18.如图,小明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然后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该实验的成像原理和树荫下的圆形光斑的原理 
 (选填“相同”或“不同”)。
(2)将蜡烛向上移动,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向 
 移动
(3)如果小孔变大,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变 
 (填“清晰”或“模糊”)
(4)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 
 。比较甲、丙两图,又可以得出结论: 
 。
参考答案
1.解:
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合3×105km/s,故A正确;
B、月亮本身不发光,所以不是光源,故B错误;
C、光只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故C错误;
D、光年指光在一年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所以是长度单位,故D错误。
故选:A。
2.解:四个选项中太阳、烛焰、萤火虫本身都能发光,故是光源。月亮是反射太阳的光,故不是光源。
故选:B。
3.解:当太阳、月球、地球位于同一直线上,月球处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时,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在月球的后面阳光照不到的地球上,形成影,在地球上看不到太阳,便形成日食。
故选:D。
4.解:光在空气中和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慢,则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它的传播速度变小,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解:
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传播相同的路程,由于光速大于声速,所以光用的时间少,故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故选:A。
6.解:
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所以A不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光可以在在真空中传播,所以B不正确;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大的速度,所以C正确;
D、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比在真空中小,所以D不正确。
故选:C。
7.解:A、光线只是表示光传播方向的一条直线,并不是很细的光束,故A错误,
B、光源是能发光的物体,所以能发光,但不是射出光线,故B错误;
C、人们用一条看得见的实线来表示光线,用到理想模型法,故C正确。
D、因为光的传播方向是确实存在,为了分析探究,于是用一条有方向的实际直线表示,即光线,光线常用实线来表示。故D错误。
故选:C。
8.解:
甲图中,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我们就看不到太阳,这就是日食,所以甲图表示日食的成因;
乙图中,地球、太阳、月亮在同一直线上,地球在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太阳光无法射到月亮上面,所以我们就看不到月球,这就是月食,所以乙图表示月食的成因,故B正确。
故选:B。
9.解:A、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介质不同或同种介质但介质不均匀,光不会沿直线传播,故B错误;
C、小孔所成的像与孔的形状无关,与物体的形状相同,故C错误;
D、由于大气层的密度是不均匀的,穿过地球大气层射到地面上的太阳光会发生折射,所以说并不是直线传播。故D正确。
故选:D。
10.解:A、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A错误;
B、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故B错误;
C、小孔成像是由光的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正确;
D、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因为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则木板与小孔距离越小,像也越小,故D错误。
故选:C。
11.解: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太阳、亮着的电灯、开着的电视荧幕、都能够自身发光,属于光源,太阳属于自然光源;但是月亮、钻石不能自身发光,不属于光源。
故答案为:太阳、亮着的电灯、开着的电视荧幕;太阳。
12.解:由于小孔所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因此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小孔所成的像是物体本身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无。
13.解:(1)光必须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才是沿直线传播的,糖水的密度如果不均匀,光在糖水中传播路径就不是直线;因此图中光的传播路径是曲线;
(2)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通过这个实验现象可知,这个结论不成立,
正确表述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故答案为:(1)曲线;糖水不均匀;(2)不能;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4.解:
太阳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地面上的光斑实际上是太阳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因此“△”形的小孔仍然成圆形的像。
故答案为:直线;实;圆形的。
15.解:(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3×108m/s;
(2)激光从地球到月球的时间:t=×2.6s=1.3s,
由v=可得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s=vt=3×108m/s×1.3s=3.9×108m=3.9×105km;
(3)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能用超声波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故答案为:3×108;3.9×105;真空不能传声。
16.解:(1)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可知,当三个小孔与烛焰、眼睛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我们就能看到后面的烛焰;
(2)易拉罐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实际是利用了小孔成像,人的眼睛对着膜进行观察,可以看倒立、缩小的实像;
(3)如图丙在树荫下观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倾泻下来,在地上留下斑驳的树影和圆形的光斑,这是小孔成像现象,所以圆形的光斑实质是太阳的实像;
树影和圆形的光斑形成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故答案为:(1)三个小孔和烛焰在一条直线上;
(2)膜;
倒立;缩小;
实;(3)太阳;相同。
17.解:
(1)将一束光分别射入水和不均匀的糖水中,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可知,光必须在同一种均匀的透明介质中才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天文学中常用的“光年”是光在一年传播的距离,是长度的单位。
(3)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观众看不见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他人;饰品本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
故答案为:(1)均匀;(2)不同;能;长度;(3)光沿直线传播;不是。
18.解:(1)观察三次成像可知: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2)小孔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的实像,所以蜡烛向上移动,则塑料薄膜上的像向下方移动;
(3)如果小孔变大,进入易拉罐的光线增多,蜡烛在薄膜上所成的像将变变亮,但像变模糊。
(4)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小孔成像的形状和孔的形状无关。比较甲、丙两图,又可以得出结论:小孔成像的形状和物体的形状相同。
故答案为:(1)倒立;相同;(2)下;(3)模糊;(4)小孔成像的形状和孔的形状无关;小孔成像的形状和物体的形状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