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光合作用》导学案(2课时,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5.1《光合作用》导学案(2课时,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0-21 17:18:02

文档简介

北师大七年级生物导学案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1节
《光合作用》(二)
班级:
组别: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
能说明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产所。
2.
能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3.
能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
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的方法
[学法指导]
阅读教材
查阅资料
小组讨论
[知识链接]
[学习过程]
1.
光合作用
1.绿色植物通过
利用
,将
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

(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
的过程。
2.反应式
+水
(储存能量)+氧气
4.
实质:
物质转变:即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
转变成淀粉等复杂的
能量转变:即把
转化为储存在
中的能量。
5.
意义:
⑴制造有机物:为自身生长发育提供
,是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

转化光能并储存在有机物里,是植物、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
来源。
⑶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相对稳定。
6.
应用:
在农业生产中采用立体高效种植、合理密植等措施,以提高
利用的效率。
[拓展提高]
7.
如图是某同学为了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有关问题,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个大小相同的透明玻璃罩,罩住一只小白鼠(如图甲所示);取另一个玻璃罩,罩住一盆绿色植物和另一只小白鼠(如图乙所示)。将甲乙两装置都置于光下,一小时后,甲装置的小白鼠慢慢死去,而乙装置中的小白鼠则活着。请分析回答:
⑴乙装甲中的小白鼠之所以能生活较长时间,是因为乙装置中
为小白鼠提供了生活所必需的
⑵为了继续观察,该同学让小白鼠在乙装置中过夜。你认为该小白鼠在第二天是死了还是继续活着
(死了或活着),理由是
⑶在整个实验中,甲装置所起的作用是
8.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以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某种原料。请回答下列问题:(注: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能吸收二氧化碳。图中植物已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
⑴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⑵在实验中使用石灰水的目的是
⑶本实验的对照组是否
⑷数小时后,取下瓶内一片叶子,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这样会使
溶解,清洗后滴加碘液该叶片
(会不会)变蓝。
⑸利用该装置实验后得出的结论是
9.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一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问题:
⑴此组实验装置能构成对照实验的是
⑵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甲装置试管收集的气体中,观察到什么现象?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⑶将甲装置中的清水换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能释放二氧化碳),单位时间内冒出的气泡数目
,其原因是

叶绿体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1节
光合作用
【导航:学习目标】
1.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
2.阐述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对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
【导航:重点】
1.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的实验。
2.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导航:难点】光合作用的发现简史
第1课时:光合作用发现史
【导学:课堂流程】
一、先学后教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66—68页完成下列任务








17世纪上半叶
比利时
海尔蒙特
柳苗生长所需物质,并非由土壤直接转化,
才是增重物质
1771年
英国
普利斯特利
绿色植物能够净化
1779年
荷兰
英格豪斯
绿色植物只有在
下才能够净化空气
1782年
瑞士
瑟讷比埃
植物在光下放出
的同时还要吸收空气
中的
1804年
瑞士
索绪尔
绿色植物在光下同时要消耗
1864年
德国
萨克斯
绿色植物在光下不仅能释放
,还能
合成
等物质
评价总结:小组内交流,释疑:
二、以学定教
1、课件展示回答:
(1)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完全正确吗?从植物生活环境的角度分析植物生长需要的物质来源,还应考虑什么因素?
(2)当人们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时,有的获得成功,有的总是失败,为什么学者们会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呢?
(3)英格豪斯的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4)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说明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各是什么?
三、难点点拨
产物:淀粉和氧气
条件:光和叶绿素
原料:二氧化碳和水
场所:叶绿体
三、当堂练习
1._______________是最早通过实验来解释植物生命现象的学者,他的柳苗生长之谜,说明了柳苗生长所需的物质,并不是由____________直接转化的,_________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
2.普利斯特利的实验都是在_________下进行的。根据实验的结果,他认为蜡烛燃烧会__________________,使小鼠窒息而死;__________________则能够净化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3.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通过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只有在_________下才能净化空气;他还发现,光照下的绿色植物能够释放气体。后来瑞士牧师瑟讷比埃通过实验证明植物在光照下放出氧气的同时,还要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在此基础上,1804年,瑞士学者索绪尔发现绿色植物在_________下同时还要消耗_________。萨克斯的实验证明了绿色植物在光照下不仅能够释放________,而且还能够合成____________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这种活动称为______________。
4.英格豪斯的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说明光合作用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导读:拓展阅读】
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概况补充
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把装有水绵和嗜氧细菌悬浮液的载波片置于没有空气的小室里,然后光照。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嗜氧细菌向北光照射的水绵的叶绿体部位集中,从而证明植物光合作用的放氧结构是叶绿体。
1938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首先采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氧气的来源,证明了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完全来自于水。
20世纪20年代,德国的瓦布格证明了光合作用中存在两个反应过程:即需要光,随光照强度提高而加快的“光反应”和不需要光,虽温度提高而加快的“暗反应”。
20世纪30年代初,以范尼尔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证明,光合细菌也能像植物一样,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还原成有机物。
20世纪40年代,美国爱默生及同事,用测定光合作用最高量子产额的方法,研究不同藻类的光合作用。20世纪40年代初,卡尔文用二氧化碳饲养小球藻,提出了卡尔文—本森循环。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自然而然把注意力集中到光能如何推动两个光反应,以及电子传递链中的电子载体的成分和他们的光谱学等研究上。同时在光合膜、颗粒和大分子水平上,深入开展对方氧机理、反应中心的组成、反应中心叶绿素分子的电荷分离、色素蛋白复合体、光合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光合作用的人工模拟等方面的研究。
【收获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