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牛和鹅》
课内作业
一、思考填空:
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这使鹅追的更快了。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地赶上我,“吭,吭”地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鹅
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标画出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语或句子。
在自己有感受的地方作批注。
3.《牛和鹅》中的鹅
,“我”在鹅的面前
。
4.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体会“我”被鹅袭击的心情。
二、拓展阅读
阅读材料(一)
她是我的朋友
战争时期,有一天,几发炮弹落在一所孤儿院里。两名儿童当场炸死,还有几名儿童受了伤,其中有个小姑娘。
附近医院的医生和护士接到消息,带着救护用品迅速赶到了,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输血迫在眉睫。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有几名受伤的孤儿却可以给她输血。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一阵沉默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噢,谢谢你。”医生说,“你叫什么名字?”
“阮恒。”
叫阮恒的小男孩很快地躺在草垫上。他的胳膊用酒精擦拭后,一根针扎进他的血管,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疼吗,阮恒?”
医生问道。阮恒摇摇头。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刺疼了他,他又摇了摇头。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医生问他为什么这样哭,然后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事后,医生对周围的人说:“他是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他想准会让他把所有血都给那个小姑娘,好让她活下来。”
“但是他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有人问。
医生转身向那个小男孩提出同样的问题。小男孩回答说:“她是我的朋友。”
思考题: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用做批注的方法阅读,体会人物心情。
阅读材料(二)
好天气和坏天气
一天,老奶奶去看她在外生活约两个儿子。
她先来到大儿子家。大儿子是做蜜饯的。他门口的大片地上正晒着各种各祥的果脯呢。老奶奶看到儿子这么勤快,心里很高兴。老奶奶问:“儿子啊,你现在最盼望什么?”儿子说:“我最盼望有太阳的好天气,最害怕下雨的坏天气。有了好天气,我的果脯就干得快啊。”
接着,老奶奶又去了小儿子家。小儿子是做雨伞的,他正在家里忙着呢。老奶奶问:“儿子啊,你最盼望什么?”小儿子说:“我最盼望下雨的好天气,最害怕有
太阳的坏天气。有了天天下雨的好天气,我的伞就好卖了。”
老奶奶回家以后,,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天天在家里哭。
老爷爷问她:“你为什么哭啊?”老奶奶说:“下雨天是坏天气。因为大儿子不能晒果脯了,大睛天也是坏天气,因为小儿子的雨伞就卖不出去了。”
老爷爷哈哈大笑起来,他说:“
。”
从此以后,老太太天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自然健康起来了。
思考题:你知道老爷爷说了什么神奇的话,竟然让老奶奶不再哭了?
课外作业
一、拼音词语对对碰。
wán
pí
bó
zi
hùn
luàn
wò
zhù
(
)
(
)
(
)
(
)
chù
mō
dà
gài
tuō
diào
rě
nù
(
)
(
)
(
)
(
)
chuí
bèi
qiā
zhù
shèn
zhì
xià
guì
(
)
(
)
(
)
(
)
shuāi
dǎ
píng
jiè
(
)
(
)
二、我能写这样的词语。
啪嗒啪嗒(象声词
)__
_、_
_
_、_
__;
无缘无故
(ABAC)
_
__、_
_
_、_
__。
三、回忆课文要点,按内容填一填。
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_
___;鹅的眼睛看人,觉得____,所以_
___。
让它这样看好了,可是,________,那咱们___
_____,
___
,
_。记着,霖哥儿,__
_____。
这篇课文让我明白了
。
四、思考填空
阅读材料(三)
发明家爱迪生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研究了8000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后,有人问他:你已经失败了8000多次,还继续研究有什么用?爱迪生说:“
。”
思考题:爱迪生会从哪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呢?请你写一写。
阅读材料(四)
牛的写意(节选)
李汉荣
牛的眼睛总是湿润的,它终生都在流泪。牛的眼睛是诚实的,在生命界,它的眼睛是最没有恶意。牛的眼睛也是美丽的眼睛,无论雌雄老少,都有着好看的双眼皮,长而善眨动的睫毛,以及天真黑亮的眸子。
牛在任何地方都会留下蹄印,这是它用全身的重量烙下的印章。它不在意自己身后留下了什么,绝不回头看自己蹄印的深浅,走过去就走过去了,它相信自己的每一步都是实实在在走过去的。雨过天晴,牛的蹄窝里的积水,像一片小小的湖,会摄下天空和白云的倒影,有时还会摄下人的倒影。那些留在密林里和旷野上的蹄印,将会被落叶和野花掩护起来,成为蛐蛐们的乐池。而有些蹄印,比如牛因为探路踩在幽谷苔藓上的蹄印,就永远留在那里了,成为大自然永久的秘密。
思考题:你喜欢牛吗?说说理由。统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教学配套资源
18
牛和鹅
教材分析
《牛和鹅》是部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此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年”。语文训练要素一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的心情。
本文记叙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课文先写由于听信了他人的话,所以我们不怕牛,害怕鹅(1—4自然段)。接着写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5—12自然段)。最后写“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对鹅都改变了态度(13—15自然段)。
文章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尤其是描写“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对“我”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将人、鹅大战的画面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通过学习,学生掌握用作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课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了细致刻画,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描写体会人物的心情。引导学生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谓、扳、拳、捶、胸、膊、怖、掐”等8个生字,会写“摸、甚”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看到自己的力量,不盲目恐惧,也不盲目欺负别人的道理。
3.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一边阅读一边作批注,在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作批注。学习用多种方法批注:用符号标画出相应的词句,在词、句子、段落、篇章等处的旁边空白处简单写写自己的批语。
4.抓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体会人物的心情。
三、教学准备
(一)学生
预习课文、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二)教师
制作包含图片、重点词句的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出示“单元说明”页,明确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1.(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你看这是什么?(牛和鹅)
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
2.(课件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请你读读这句话,你相信这句话吗?
我们可以提出疑问并作批注: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3.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板题,齐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促进发展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适时教读。
3.书写汉字“摔”。
4.逐段指名读,正音,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练习用按“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的顺序练习分段,并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指名回答,适时评价。
5.小结:课文先写由于听信了他人的话,所以我们不怕牛,害怕鹅。接着写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最后写“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对鹅都改变了态度。
6.读一读课文中的批注,想一想,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
小结:可以在有疑问的地方、写得好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作批注,总之是能带来所思所想的地方。
(三)引读课文,重点探究
前后联系,产生疑问,产生期待。(学习1—4自然段)
1.请大家默读课文(1—4自然段),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如词语、句子或段落处画一画,并作批注。
(1)牛和鹅对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牛怕人,鹅不怕人)为什么?(因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交流提升:抓两个“都”字引导学生联系课前阅读的传说和小资料思考“为什么大家都这样说,而且我们都很相信这句话?(抓住两个“都”字,作批注。)
(2)我们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默读,画出相关语,重点体会“我”见到鹅时的心情。
对牛:欺负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触它的屁股、刮它的皮、扳牛角、骑牛背
交流提升:
抓三个“敢”字(敢,甚至敢,还敢),找出我们对待牛的动词,并打上三角符号。抓住“拍、摸、触、扳、叫、骑、捶”等描写动作的词语品批注出“我们看到牛,一点不害怕”的心情。
对鹅:害怕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绕个大圈子。
作批注:对待牛和鹅的态度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抓两个“才敢”,抓住“总是、远远地、安全的地方、要是……就……、绕个大圈子”等描写动作、神态的词句批注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几个动词就把“我们”看到鹅的恐惧心情写出来了。紧密联系第一自然段中对应的语句感受两者的因果关系,并在反复朗读中加深体会。
2.
教师顺势小结:我们对身躯庞大的牛一点不害怕,甚至还去欺负它;对小小的鹅却心怀畏惧。可是后来呢?出示第十四自然段,引导学生读懂“我”对鹅不再害怕,对牛也不再欺负。(板书)
前后联系质疑“是什么让我有这样大的转变呢?”自然过渡“这和我经历的一件事情有关。”
3.小结作批注的方法。我们可以在有疑问的地方、写得好的地方、有启发的词语处、句子处、段落处作批注。批注出自己的理解感悟或者疑惑所想。用一些固定符号,如圈、画三角号、点原点、波浪线、问好等标注有关词句。
精读故事,读出情趣,读出差异。(学习五——十二自然段。)
默读第五—七自然段,抓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作批注,体会
“我”看见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板书)
1.画出“我”见到鹅的句子,并作批注。
(1)我们马上不响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怕他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2)孩子们大喊了一声,急急逃跑。……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
(3)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交流提升:概括我的心理感受:恐惧、害怕、着急。
作者是通过描写什么让我们体会到这种心情的?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板书)具体谈一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见到鹅时的心情。
2.从哪些句子能看出鹅的神气?抓住鹅的动作、神态画一画并作批注。
(1)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翅膀,好像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
(2)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地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3)也许是我的哭叫更惹怒了这只老雄鹅,它用全身的力量拖我,来啄我,并且扇动翅膀来扑打我,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和它一样高呢!况且还有别的几只鹅在后面吭吭大叫着助威。
交流提升:概括鹅的特点:神气、不可一世。写出了鹅的动作、神态。
重点交流
同学们看这段话:(课件出示)完成相关的课内作业。
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这使鹅追的更快了。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地赶上我,“吭,吭”地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交流,作批注:逃跑——被鹅咬住——呼救,那种惊慌失措写得很真实。
联系鹅的表现,紧紧抓住写鹅动作、神态的词句,“我”动作、语言、神态,体会“我”被鹅袭击时的心情。这时的“我”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狼狈不堪)从而感受到鹅的不可一世,“我”由怕到急到狼狈不堪的变化过程。
3.体会到鹅的不可一世、不怕人;“我”的狼狈不堪,害怕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被鹅袭击时的心情。练读、指名读。
(四)综合练习,实践运用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作批注的阅读方法,特别是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在旁边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下面读故事《她是我的朋友》,用作批注的方法阅读。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体会人物心情。完成相关的课内作业。
《她是我的朋友》
战争时期,有一天,几发炮弹落在一所孤儿院里。两名儿童当场炸死,还有几名儿童受了伤,其中有个小姑娘。
附近医院的医生和护士接到消息,带着救护用品迅速赶到了,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输血迫在眉睫。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有几名受伤的孤儿却可以给她输血。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一阵沉默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噢,谢谢你。”医生说,“你叫什么名字?”
“阮恒。”
叫阮恒的小男孩很快地躺在草垫上。他的胳膊用酒精擦拭后,一根针扎进他的血管,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疼吗,阮恒?”
医生问道。阮恒摇摇头。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刺疼了他,他又摇了摇头。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医生问他为什么这样哭,然后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事后,医生对周围的人说:“他是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他想准会让他把所有血都给那个小姑娘,好让她活下来。”
“但是他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有人问。
医生转身向那个小男孩提出同样的问题。小男孩回答说:“她是我的朋友。”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作批注的阅读方法,知道了在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作批注。还学习用多种方法批注:用符号标画出相应的词句,在词、句子、段落、篇章等处的旁边空白处简单写写自己的批语。特别是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体会人物心情,在旁边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8—15自然段我们下节课再学。
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妈、小伙伴听。
3.再读你写的批注,加深理解,有更多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18
牛和鹅
怕——不怕
神态、动作、语言
心理
第二课时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运用作批注的方法学习了课文的自然段,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一边阅读一边作批注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读文章时,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都可以随时作批注。批注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用符号标画出相应的词句,在词、句子、段落、篇章等处的旁边空白处简单写写自己的批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作批注这种阅读。
复习检查,巩固提升
同学们,如果读完文章,作完批注,再重新读一下文章和批注,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会有新的收获。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作的批注,了解别人对文章的想法,丰富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下面,请同位之间读一读自己作的批注,看看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互读,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继续用作批注的方法学习8—15自然段。
引读课文,重点探究
读8—12自然段,体会金奎叔的态度。
正当我狼狈不堪之时,我的救命英雄——金奎叔出现了!金奎叔是怎样对待鹅的?鹅又有什么表现?
1.画出写金奎叔叔的句子,注意动作的描写。
他飞快地走了过来,一把握住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老雄鹅害怕了,好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
2.画出写鹅的句子。
老雄鹅害怕了,好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
交流提升:抓住句中“飞快地走、一把握住、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等描写动作的词句以及他的话“鹅有什么可怕的!会把你吓成这样。”联系写鹅的语句,如“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老雄鹅害怕了,好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落到了池中。这一下,别的鹅也怕了,纷纷张开翅膀,跳到池里,逃命了”体会金奎叔对鹅不怕,而鹅却相反惧怕金奎叔了。
作批注:鹅之前多神气,现在多狼狈啊!
3.第9段,作批注:“挂着泪笑”,事情变化对“我”来说太突然了。
4.朗读
不可一世的老雄鹅被金奎叔赶跑了,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用一个词形容这时的鹅(落荒而逃)读出鹅的害怕、落荒而逃。练读、指名读。
5.朗读“我”和金奎叔的对话
鹅还是那群鹅,而“我”和金奎叔在它们的面前表现得怎么会截然不同?读一读金奎叔和“我”的对话吧!
联系上面写金奎叔对付鹅的语句以及下面的“掐”、“扔”“别再怕”等理解。通过这件事,“我”对牛和鹅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
品读末尾,联系实际,读出道理。(学习第十三—十五自然段。)
1.13段作批注:看来鹅并不可怕,只要不怕它,鹅就不敢欺负人了。
2.14段“我
”的态度变化:对牛,“我”不再无缘无故的欺负它;对鹅,也不再怕它。作批注:我改变了对牛和鹅的看法和态度。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呢?
3.说说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
揭示道理:我们看待事物的方法——要换个角度去看事情。师板书:角度不同结果不同。不管别人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地、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的认识生活。(板书:角度)
(四)综合学习,实践运用
1.联系生活
简单的一句话让作者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看法和认识。在生活中,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了吗?你是怎样解决的?
2.读下面的故事《好天气和坏天气》,完成相关课内作业。在留白处写上老爷爷的话,老爷爷说了什么神奇的话,竟然让老奶奶不再哭了?学习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好天气和坏天气》
一天,老奶奶去看她在外生活约两个儿子。
她先来到大儿子家。大儿子是做蜜饯的。他门口的大片地上正晒着各种各祥的果脯呢。老奶奶看到儿子这么勤快,心里很高兴。老奶奶问:“儿子啊,你现在最盼望什么?”儿子说:“我最盼望有太阳的好天气,最害怕下雨的坏天气。有了好天气,我的果脯就干得快啊。”
接着,老奶奶又去了小儿子家。小儿子是做雨伞的,他正在家里忙着呢。老奶奶问:“儿子啊,你最盼望什么?”小儿子说:“我最盼望下雨的好天气,最害怕有太阳的坏天气。有了天天下雨的好天气,我的伞就好卖了。”
老奶奶回家以后,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天天在家里哭。
老爷爷问她:“你为什么哭啊?”老奶奶说:“下雨天是坏天气。因为大儿子不能晒果脯了,大睛天也是坏天气,因为小儿子的雨伞就卖不出去了。”
老爷爷哈哈大笑起来,他说:“
。”
从此以后,老太太天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自然健康起来了。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正确的认识事物,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肯定大受启发吧!请你用几句话简单地写下来。
2.完成《作业超市》中的课外作业部分。
3.读下面的故事《发明家爱迪生》,爱迪生会从哪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呢?请你写一写。
《发明家爱迪生》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研究了8000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后,有人问他:你已经失败了8000多次,还继续研究有什么用?爱迪生说:“
。”
4.
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
板书设计
18
牛和鹅
怕——不怕
神态、动作、语言
角度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