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歌唱祖国 本课课时 1
班级 人数 课型 综合
时间 地点 音乐1教室 教师 朱卡
教材分析 《歌唱祖国》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为色彩鲜明的D大调,四二拍,结构为带再现的三段体ABA,歌曲的第一、二乐段情绪上有一定变化,第一段庄严雄壮,第二乐段含有抒彩。音乐雄壮豪迈,积极向上,带有进行曲风格,表达了中国人民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和对祖国的歌唱和赞颂。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进行曲风格,初步了解歌曲的音乐结构,并学会演唱副歌部分。
技能目标: 在观赏视频、画旋律线、律动表演、合作交流等音乐活动中,了解歌曲情绪,感受歌曲情感。
情感目标:聆听歌曲《歌唱祖国》,通过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在感受、体验、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体会到乐曲雄壮有力、刚健豪迈的旋律,感受祖国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难点: 能视唱乐曲《歌唱祖国》中的主题旋律A,并感知A、B两部分主题旋律不同的音乐特点及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训练
二、课程导入
1、情境导入
①师:(出示升旗图片)同学们,每周一的早晨我们都要在操场上举行什么仪式?
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
请同学们说说观看后的感受
2、揭示课题
师:视频中除了国歌,还有一段音乐是作为
出旗曲出现的,它就是我们今天这堂课要欣
赏的歌曲《歌唱祖国》
生:升旗仪式
生:庄严肃穆
三、新课教学
四、课程拓展
初听 歌曲旋律
师: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复听 了解歌曲
师:通过歌词,可以将这首歌曲分为几段?
师:通过歌词,发现规律,判断出歌曲的结构。
再听 分段聆听
师:除了歌词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音乐要素区分歌曲的段落?
师:接下来,让我们结合节奏、速度、曲调这三种音乐要素来进行音乐活动,通过活动感受A、B段落的区别。
活动与实践:
连一连,用连线的方式画出旋律线
唱一唱,看谱视唱
动一动,跟着音乐进行律动
得出结论:A段音乐,跳跃、起伏、热烈;B段音乐,流畅、宽广、舒缓。
简介歌曲作者
王莘(1918.10—2007.10)
著名作曲家, 江苏无锡荡口镇人。
天津市音协名誉主席、中国音协“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1936年参加革命,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先后担任天津音乐团团长、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天津歌舞剧院院长等职务。
1951年9月12日,由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了中央人民政府令:在全国广泛传唱《歌唱祖国》,所以这首歌曲又被称为“第二国歌”。
一、聆听不同版本的《歌唱祖国》
童声独唱
军乐队演奏
合唱
二、了解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
生:振奋人心、雄壮有力……
生:三段
生: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
生:ABA三段体结构
生:节奏、速度、曲调
生:画出A、B段的旋律线条,进行比较。
生:视唱A段旋律,感受“上行”。
生:用踏步的动作律动A段,用摇摆的动作律动B段。
生:了解歌曲作者及创作背景。
生:聆听不同版本的《歌唱祖国》,感受不同的音乐魅力
生:观看中国改革开放后的迅猛发展,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五、总结下课 师:我们的祖国发展迅猛,日益强大,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自豪!最后让我们用歌曲中的一句歌词结束今天的课堂: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生:从今走向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