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3.1.1 加法的验算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3.1.1 加法的验算冀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0-22 06:5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加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时是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减加法验算的第一课时:《加法的验算》。
2、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认识100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减法口算、加减法笔算、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本课时在单元目标中的要求是:能验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3、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时教材设计了学生非常熟悉的到商场买衣服的事例,设计了售货员和红红计算的结果不同的情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验算。教材通过学生交流的方式呈现了竖式计算、简便算法、交换加数的位置进行计算以及用减法验算四种验算方法,最后设计了议一议,让学生体会验算的意义。
4、教学价值
验算不仅是对计算结果的检验,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计算技能的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对计算结果自觉检验的的意识,不仅有助于提高计算的准确率,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自我反思、自我检查的习惯。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本课时已有的知识基础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以前已经掌握了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了解了特殊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一个加数接近整十或整百数)的简便算法。
2、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和方式
教材选取了学生熟悉的商场购物的情境,售货员与红红因不同的计算结果,在付账时出现问题,验算在此处引入适时而又必要,如果请学生想办法帮助解决问题,会激发他们积极的思考和参与。
3、可能出现的问题
学生第一次接触验算,对验算方法需借助具体情境理解。四种验算方法中,用减法验算这种验算方法学生可能不会想到,需教师参与或点拨指导。
三、、教学目标
结合上述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结合买衣服的具体实例,经历自主探索、交流加法验算方法的过程。
会用减法验算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感受验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对验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演算的重要意义,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验算加法,会用减法验算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把接近整百的数看作整百数的计算,要多减去1的道理
四、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设计意图

一、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
我能学会用自己的方法验算加法
我能把自己的验算方法将给同学听。
我会在以后计算加法时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目标明确,学习导向性强

二、设疑激趣,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在星期天的时候一定都跟着爸爸妈妈到商场里买过东西吧?红红今天也跟着妈妈到商场里去买衣服了,不过,她们在买衣服时却遇到了一点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情境图)
认真观察情境图,结合图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师友交流发生了什么事?(师友答)
根据红红和售货员的计算结果列出两个算式(指名答,教师板书)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学习内容。
问题的设置使验算出现的适时而又必要。

三、探索交流,学习新知 师:付账时红红和售货员计算的结果不一样,那他们两个到底谁算对了呢?你觉得呢?为什么这么觉得呢?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想办法帮他们验证一下呢?
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验证谁算得对。
小小组内交流各自的验证方法。(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小小组汇报展示交流结果。(小黑板)
教师总结,优化方法
(课件出示四种验算方法)
同学们找出了多种方法来验证红红和售货员的计算结果,那么这些方法在我们数学上都称为“验算”(板书课题)
第一种竖式计算只是用于验算口算结果,而简便方法验算只适用于特殊的数,所以一般的加法验算是后两种:交换加数位置验算和减法验算。(课件中去除前两种方法)
5、适时引导,体会验算的意义。
同学们刚才通过自己探索和互相交流学会了加法的验算方法,帮助红红解决了实际问题,那我们想想,在我们日常的学习中,验算还有什么用处呢?(指名答,教师强调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过程,掌握加法的验算方法,同时拓展思维,了解加法的演算可以有多种方法
有自主探索交流的基础,学生对加法验算的意义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当堂检测,巩固新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如果我们掌握了验算方法,那我们在今后计算时,就可以自己给自己当小老师了。那你们今天想不想试试呢?
1、我当小老师
(课件出示268+197=455,独立验算,指名说一说验算方法和验算结果)
根据下面的算式,分别写出两道减法算式(点兵点将)
3、解决问题
科技园上午有654人参观,下午有296人参观。这一天参观科技园的一共有多少人?(鼓励验算) 新知巩固
拓展延伸,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利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