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生物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评估(原卷板+答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_2021学年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生物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评估(原卷板+答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0-21 19:51:23

文档简介

第6章单元评估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平均分配的结构含有的两套染色体(  )
A.数目不同,形态不同
B.数目相同,形态相同
C.数目不同,形态相同
D.数目相同,形态不同
2.若把处在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与前期的细胞相比较,则后期的细胞中(  )
A.DNA含量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
B.DNA含量不变,染色体数目加倍
C.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都加倍
D.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都不变
3.下列哪一项叙述表明动物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  )
A.核糖体合成活动加强
B.线粒体产生大量ATP
C.中心体周围发出星射线
D.高尔基体数目显著增多
4.细胞有丝分裂完成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物质是(  )
A.线粒体DNA
B.细胞核DNA
C.核糖体RNA
D.叶绿体DNA
5.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c),它们之间可表示为如图所示的关系,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着(  )
A.中心粒移向两极
B.着丝点分裂
C.细胞膜向内凹陷
D.DNA分子进行复制
6.在不断增长的癌组织中,每个癌细胞(  )
A.都具有两个中心体,且分别位于细胞的两极
B.都有数目相同的染色体
C.都在诱导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了原癌基因
D.DNA的量未必相同
7.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下图表示的是(  )
A.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随细胞体积的变化
B.酶量一定、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
C.储藏的水果呼吸作用强度随氧含量的变化
D.有丝分裂后期子染色体间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
8.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受精卵在自然条件下能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因此全能性最高
B.由于分化,在生物体内细胞的全能性不能表达
C.与受精卵相反,卵细胞高度分化,全能性低
D.在一定条件下,离体培养的植物细胞能表现出全能性
9.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虫发育过程中细胞数量减少,是细胞衰老死亡的结果
B.恶性肿瘤细胞有无限增殖的特性,所以不易被化疗药物杀死
C.人的造血干细胞是全能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
D.体外培养时,儿童的成纤维细胞传代次数多于成人的成纤维细胞
10.如图中甲图a→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c→d表示另一个细胞周期;乙图中,按箭头方向表示细胞周期。根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处于图甲、图乙的细胞分裂前后,遗传物质基本不变
B.处于图甲a时期和图乙B→A时期的细胞可进行DNA复制
C.图甲、图乙所示的细胞可以是人表皮细胞
D.处于图甲b时期的细胞,若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一定加倍
11.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体只有体细胞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
B.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不需要处于离体状态也有可能表现出全能性
C.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体细胞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D.植物体内某些体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其原因是所含基因不同
12.关于细胞癌变、衰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含量比正常细胞多
B.细胞的衰老不等同于机体的衰老
C.衰老的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缩小
D.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遗传物质不一定发生改变
13.科学家用含15N的硝酸盐作为标记物浸泡蚕豆幼苗,追踪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的有关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活动旺盛
B.DNA复制可发生在17.3~19.3
h
C.0~2
h期间,DNA分子始终处于解旋状态
D.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为17.3
h
14.下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B.甲、乙、丙细胞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的比值都为1∶2∶1
C.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复制,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
D.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
15.下列关于高等动植物连续分裂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处理G1期细胞,不影响其进入S期
B.S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已增加一倍
C.G2期细胞的核DNA含量已增加一倍
D.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群体,M期细胞的比例会减少
16.下表所示为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h)。据表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细胞
分裂间期
分裂期
细胞周期
十二指肠细胞
13.5
1.8
15.3
肿瘤细胞
18.0
0.5
18.5
成纤维细胞
19.3
0.7
20.0
A.分裂期和细胞周期均最短的是肿瘤细胞
B.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时间比例最小的是十二指肠细胞
C.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
D.不同种类细胞的分裂都是同步进行的
17.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生长(即细胞体积增大),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物质运输效率增强
B.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有变化
C.细胞癌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多个基因发生突变
D.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18.科学家利用小鼠胚胎干细胞成功制造了直径大小约为3
mm的“胃”,这一研究成果对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意义重大,该成果说明(  )
A.胚胎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B.胚胎干细胞经诱导可发生定向分化
C.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得以表达
D.胚胎干细胞内的所有基因表达都很活跃
19.人体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体内环境下能分裂分化形成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现在科学研究发现,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培养造血干细胞,它可以分裂分化形成神经细胞。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三种血细胞的分化形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只有造血干细胞具有控制神经细胞性状的基因
C.造血干细胞的分化程度比神经细胞低
D.造血干细胞有细胞周期,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周期
20.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
B.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C.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
2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B.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地看到核膜、核仁等结构
C.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D.细胞是独立分裂的,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其整个分裂过程
22.如图是同一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可作出的判断是(  )
A.图①②③④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B.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③→②
C.该种生物的叶肉细胞中共含有6个DNA分子
D.图③过程发生了DNA分子数目的加倍
23.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
B.分裂间期DNA含量和染色体组数都加倍
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D.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24.生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生命历程,细胞也一样。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B.细胞分化和细胞癌变过程中,遗传物质均发生改变
C.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和白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D.对于人体而言,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是同步的
25.如图为人体细胞的形态、数目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②③过程中细胞的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相同
B.①②③三个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是②③
C.③过程使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但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没有变化
D.与甲相比,乙中细胞的表面积/体积的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8分)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
);龙胆紫溶液属于(
)性染料,能够使细胞中的(
)着色。
(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细胞核的功能可概括为:(
)。
27.(12分)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上的基因如图甲所示,在进行有丝分裂时,某时期图像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乙表示细胞有丝分裂的(
)期。该生物正常体细胞中有染色体(
)条,DNA分子(
)个。图乙中有染色体(
)条。
(2)图乙中①和②中的遗传物质相同,原因是(
)。
(3)请在图丙中画出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变化曲线。
28.(10分)在“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之后,不同班级的同学在一起进行交流,某同学发现,上午第一节课做实验的同学极少能观察到分裂期的细胞,而上午第三节课做实验的同学则大多数能观察到分裂期的细胞,他推测洋葱根尖细胞在一天中的某些时段分裂比较活跃,并就此展开下面的探究活动。
(1)准备。
资料探索表明:25
℃时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细胞周期为18小时,其中分裂期为1.5小时。所以,要准确掌握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不同时段的分裂状况,每次取样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
)小时。
(2)培养洋葱幼根,装片制作。装片制作的正确步骤是:(
)、(
)、(
)、制片。
(3)观察装片。
(4)记录观察结果。请将下列记录表中①~⑤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
)
取样时间:  室温:  记录人:  记录时间:
(5)结果统计与分析。数据显示根尖分生区细胞大多数处于分裂间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29.(10分)下图表示干细胞的三个发育途径。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A形成的B仍然保持着其特有的(
)能力,A到C的过程是由(
)控制的。
(2)A分化成D的根本原因是(
)。
(3)若D是正在衰老的细胞,则细胞中的结构⑧发生的变化是(
)。
(4)若D发生癌变,则此细胞在体内易分散和转移的直接原因是(
),而根本原因是(
)。
30.(10分)研究发现豚鼠血清对人淋巴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发挥作用的物质是L-天冬酰胺酶,它能将L-天冬酰胺分解,而淋巴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该氨基酸,增殖被抑制。
(1)为验证该酶对两种细胞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正常细胞、淋巴瘤细胞、培养基(含细胞生长所需的物质)、L-天冬酰胺酶
实验步骤:
a.分组
实验组:培养基+L-天冬酰胺酶+淋巴瘤细胞
对照组:培养基+(
)
b.适宜条件下培养后,观察细胞生长状态、检测L-天冬酰胺含量。
实验结果(如表):
实验分组
生长状态
L-天冬酰胺含量
培养液
细胞内
实验组

缺乏
缺乏
对照组
正常
缺乏
正常
结果分析:
该实验利用了酶的(
)特性;表中①应为(
);对照组细胞内L-天冬酰胺含量正常的原因是(
)。
(2)患者多次静脉注射该外源性酶后疗效降低,是因为发生了(
)反应;该酶口服无效,原因是(
)。
(3)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理想的抗肿瘤药物应该具有的特性是(
)。
PAGE
12第6章单元评估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平均分配的结构含有的两套染色体( B )
A.数目不同,形态不同
B.数目相同,形态相同
C.数目不同,形态相同
D.数目相同,形态不同
解析: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两条染色体是相同的。
2.若把处在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与前期的细胞相比较,则后期的细胞中( B )
A.DNA含量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
B.DNA含量不变,染色体数目加倍
C.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都加倍
D.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都不变
解析: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加倍,但DNA只是分开,并未加倍。
3.下列哪一项叙述表明动物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 C )
A.核糖体合成活动加强
B.线粒体产生大量ATP
C.中心体周围发出星射线
D.高尔基体数目显著增多
解析:只有在细胞分裂时中心体才发出星射线,而其他细胞器不仅仅在细胞分裂时才发挥作用。
4.细胞有丝分裂完成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物质是( B )
A.线粒体DNA
B.细胞核DNA
C.核糖体RNA
D.叶绿体DN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胞有丝分裂核遗传物质分配特点。细胞核内遗传物质在有丝分裂中是有规律地分离,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5.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c),它们之间可表示为如图所示的关系,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着( A )
A.中心粒移向两极
B.着丝点分裂
C.细胞膜向内凹陷
D.DNA分子进行复制
解析:图中显示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1∶2∶2,说明此细胞中染色单体未分开,一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因此只能是前期或中期细胞;中心粒移向两极是前期细胞中发生的变化。
6.在不断增长的癌组织中,每个癌细胞( D )
A.都具有两个中心体,且分别位于细胞的两极
B.都有数目相同的染色体
C.都在诱导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了原癌基因
D.DNA的量未必相同
解析:癌细胞是无限增殖的细胞,但每个癌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不尽相同,如前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不变,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加倍,所以不一定有数目相同的染色体数;刚分裂产生的细胞中没有2个中心体,也就不可能分别位于细胞的两极;正常人体内都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癌细胞是在致癌因子等诱导因素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引起的;DNA存在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细胞质中的DNA是有差异的,另外刚分裂产生的癌细胞与DNA复制后的细胞中的DNA含量也不相同。
7.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下图表示的是( D )
A.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随细胞体积的变化
B.酶量一定、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
C.储藏的水果呼吸作用强度随氧含量的变化
D.有丝分裂后期子染色体间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
解析: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会随细胞体积增大而变小,A错误;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先加快后减慢,B错误;储藏的水果在氧含量为0时,进行无氧呼吸,随氧含量升高,无氧呼吸逐渐减弱,有氧呼吸逐渐增强,C错误;有丝分裂后期,连在同一着丝点的两条子染色体彼此分开,移向细胞两极,D正确。
8.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受精卵在自然条件下能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因此全能性最高
B.由于分化,在生物体内细胞的全能性不能表达
C.与受精卵相反,卵细胞高度分化,全能性低
D.在一定条件下,离体培养的植物细胞能表现出全能性
解析:卵细胞虽已高度分化,但全能性也比较高。生物体内细胞全能性的高低: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9.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线虫发育过程中细胞数量减少,是细胞衰老死亡的结果
B.恶性肿瘤细胞有无限增殖的特性,所以不易被化疗药物杀死
C.人的造血干细胞是全能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
D.体外培养时,儿童的成纤维细胞传代次数多于成人的成纤维细胞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线虫发育过程中经过细胞编程性死亡即细胞凋亡使细胞数目减少,结果构成了一个由959个体细胞组成的线虫,A项错误;化疗药物有不同的种类,有的通过抑制细胞增殖来杀死癌细胞,B项错误;人的造血干细胞是多能干细胞,可分化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淋巴细胞等,C项错误;人的一生中,体细胞一般能够分裂50~60次,儿童的成纤维细胞在体内的分裂次数少,则体外培养时其传代次数多于成人的成纤维细胞,D项正确。
10.如图中甲图a→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c→d表示另一个细胞周期;乙图中,按箭头方向表示细胞周期。根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C )
A.处于图甲、图乙的细胞分裂前后,遗传物质基本不变
B.处于图甲a时期和图乙B→A时期的细胞可进行DNA复制
C.图甲、图乙所示的细胞可以是人表皮细胞
D.处于图甲b时期的细胞,若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一定加倍
解析:图甲中a和c、图乙中B→A时期都为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图甲中b和d、图乙中A→B时期都为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在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有丝分裂产生的细胞核遗传物质是完全平分的,所以分裂前后遗传物质基本不变;人的表皮细胞一般不会连续分裂。
11.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植物体只有体细胞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
B.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不需要处于离体状态也有可能表现出全能性
C.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体细胞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D.植物体内某些体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其原因是所含基因不同
解析:植物体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如花粉粒)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故A错误;植物体中的细胞由于受到细胞之间的相互制约,不表现出全能性,只有处于离体状态时才有可能表现出全能性,但这些体细胞所含的基因是相同的,故B、D错误;正因为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所以植物体细胞能够通过组织培养产生新个体在,故C正确。
12.关于细胞癌变、衰老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含量比正常细胞多
B.细胞的衰老不等同于机体的衰老
C.衰老的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缩小
D.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遗传物质不一定发生改变
解析: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衰老的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癌变是由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造成的,所以癌细胞的遗传物质一定发生了改变;细胞的衰老不等同于个体的衰老。
13.科学家用含15N的硝酸盐作为标记物浸泡蚕豆幼苗,追踪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的有关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活动旺盛
B.DNA复制可发生在17.3~19.3
h
C.0~2
h期间,DNA分子始终处于解旋状态
D.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为17.3
h
解析: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周期长为19.3-2=17.3(h)。
14.下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A )
A.甲、乙、丙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B.甲、乙、丙细胞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的比值都为1∶2∶1
C.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复制,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
D.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
解析:根据图像可判断该生物为动物细胞,因为没有细胞壁;中心体的复制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乙图着丝点已经分开,已不存在染色单体。
15.下列关于高等动植物连续分裂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处理G1期细胞,不影响其进入S期
B.S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已增加一倍
C.G2期细胞的核DNA含量已增加一倍
D.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群体,M期细胞的比例会减少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相关内容,涉及G1、S、G2和M期相关物质合成及抑制剂对细胞分裂的影响等知识。细胞分裂间期分为G1、S、G2三个阶段,G1时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个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处理G1期细胞,细胞将停留在该时期;S期进行DNA的复制,复制后的两个DNA分子仍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此时染色体数没有加倍;经过S期DNA的复制,G2期细胞的核DNA含量已经加倍;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停留在M期,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群体,M期细胞的比例会增加。
16.下表所示为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h)。据表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C )
细胞
分裂间期
分裂期
细胞周期
十二指肠细胞
13.5
1.8
15.3
肿瘤细胞
18.0
0.5
18.5
成纤维细胞
19.3
0.7
20.0
A.分裂期和细胞周期均最短的是肿瘤细胞
B.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时间比例最小的是十二指肠细胞
C.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
D.不同种类细胞的分裂都是同步进行的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细胞周期的理解。对表中数据分析,分裂期最短的是肿瘤细胞,细胞周期最短的是十二指肠细胞;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时间比例最小的是肿瘤细胞;不同种类细胞因细胞周期不同,分裂是不同步的;表中的数据反映出,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是不同的。
17.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细胞生长(即细胞体积增大),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物质运输效率增强
B.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有变化
C.细胞癌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多个基因发生突变
D.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解析:细胞生长,表面积与体积比减小,物质运输效率降低;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在一个细胞中至少有5~6个基因发生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正常发育及发育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发生凋亡的数量惊人。
18.科学家利用小鼠胚胎干细胞成功制造了直径大小约为3
mm的“胃”,这一研究成果对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意义重大,该成果说明( B )
A.胚胎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B.胚胎干细胞经诱导可发生定向分化
C.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得以表达
D.胚胎干细胞内的所有基因表达都很活跃
解析:A项,题干信息不能说明胚胎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B项,利用胚胎干细胞成功制造了直径大小约为3
mm的“胃”,说明胚胎干细胞经诱导可发生定向分化;C项,胚胎干细胞没有发育到个体阶段,故该成果不能说明细胞的全能性得以表达;D项,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在胚胎干细胞中并非所有基因表达都很活跃,故该成果不能说明胚胎干细胞内的所有基因表达都很活跃。
19.人体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体内环境下能分裂分化形成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现在科学研究发现,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培养造血干细胞,它可以分裂分化形成神经细胞。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三种血细胞的分化形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只有造血干细胞具有控制神经细胞性状的基因
C.造血干细胞的分化程度比神经细胞低
D.造血干细胞有细胞周期,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周期
解析:造血干细胞可以分裂、分化形成神经细胞,说明造血干细胞中含有控制神经细胞性状的基因,但并非只有造血干细胞中才有此基因,构成同一生物体的不同细胞,细胞核中都有完整的一套遗传物质。
20.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
B.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C.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分裂、分化以及植物组织培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使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A项叙述正确,不合题意;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一种专能干细胞,分化程度不高,但也是经过分化了的细胞,B项叙述错误,符合题意;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项叙述正确,不合题意;高度分化了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全能性,通过组织培养可以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植株,D项叙述正确,不合题意。
2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B.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地看到核膜、核仁等结构
C.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D.细胞是独立分裂的,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其整个分裂过程
解析:细胞分裂间期时间远远长于分裂期,故显微镜下间期细胞数目较多;分裂前期细胞的核膜、核仁消失,末期重建;由于解离过程已将细胞杀死,故不可能在一个细胞中看到整个分裂过程。
22.如图是同一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可作出的判断是( B )
A.图①②③④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B.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③→②
C.该种生物的叶肉细胞中共含有6个DNA分子
D.图③过程发生了DNA分子数目的加倍
解析: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图中只有①分裂前期、④分裂中期、③分裂后期、②分裂末期四个时期,叶肉细胞中除了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之外还含有细胞质中的DNA分子,所以细胞中DNA分子数大于6,图③是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而DNA分子的数目并没有发生变化。
23.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
B.分裂间期DNA含量和染色体组数都加倍
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D.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解析:本题考查动物有丝分裂过程,要求熟练掌握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变化。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还需完成中心体的复制;间期DNA复制,DNA数目加倍,但两个DNA分子分布在两条染色单体上,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都没有发生改变;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末期;染色单体形成于有丝分裂间期,出现在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24.生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生命历程,细胞也一样。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B.细胞分化和细胞癌变过程中,遗传物质均发生改变
C.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和白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D.对于人体而言,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是同步的
解析:细胞癌变过程遗传物质已发生改变;细胞的全能性是细胞通过分裂和分化得到个体,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红细胞和白细胞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对于人体而言,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不是同步的,幼年个体内有衰老的细胞,衰老的个体内也有幼嫩的细胞。
25.如图为人体细胞的形态、数目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图①②③过程中细胞的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相同
B.①②③三个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是②③
C.③过程使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但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没有变化
D.与甲相比,乙中细胞的表面积/体积的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
解析:与甲相比,乙细胞群体数目增多,①过程为细胞分裂;与乙细胞群体相比,丙细胞群体发生了形态结构的稳定性差异,②过程为细胞分化;与丙细胞群体相比,丁细胞又变为球形,这是基因突变的结果,③④过程分别为细胞癌变和细胞的恶性增殖;遗传信息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①②③过程中遗传信息表达过程是相同的。与甲相比,乙中细胞的表面积/体积的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代谢旺盛。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8分)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龙胆紫溶液属于碱性染料,能够使细胞中的染色体着色。
(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细胞核的功能可概括为:细胞核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解析:(1)在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常先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为便于观察,常用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7.(12分)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上的基因如图甲所示,在进行有丝分裂时,某时期图像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乙表示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该生物正常体细胞中有染色体4条,DNA分子4个。图乙中有染色体8条。
(2)图乙中①和②中的遗传物质相同,原因是①和②是在有丝分裂间期由1个DNA分子复制而来的。
(3)请在图丙中画出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变化曲线。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1)图乙表示染色体着丝点已分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向两极移动,移向每一极的染色体中有同源染色体,所以图乙是有丝分裂后期的图像。由图示可看出,该生物体细胞中有染色体4条,DNA分子4个。图乙中染色体暂时加倍,有染色体8条。(2)图乙中①和②是原来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二者来源于有丝分裂间期,是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的,所以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3)有丝分裂过程中,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其他时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曲线图见答案中图。
28.(10分)在“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之后,不同班级的同学在一起进行交流,某同学发现,上午第一节课做实验的同学极少能观察到分裂期的细胞,而上午第三节课做实验的同学则大多数能观察到分裂期的细胞,他推测洋葱根尖细胞在一天中的某些时段分裂比较活跃,并就此展开下面的探究活动。
(1)准备。
资料探索表明:25
℃时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细胞周期为18小时,其中分裂期为1.5小时。所以,要准确掌握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不同时段的分裂状况,每次取样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1.5小时。
(2)培养洋葱幼根,装片制作。装片制作的正确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观察装片。
(4)记录观察结果。请将下列记录表中①~⑤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同时期细胞数量记录表
取样时间:  室温:  记录人:  记录时间:
(5)结果统计与分析。数据显示根尖分生区细胞大多数处于分裂间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所占的比例远大于分裂期。
解析:本题以有丝分裂为载体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第(1)题考查取样的时间,因分裂期为1.5小时,所以取样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1.5小时,否则就无法掌握在不同时段的分裂状况。第(2)小题装片制作的步骤: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其中漂洗与染色两步骤易颠倒出错。第(4)小题①考的是实验表格的填写,是中学生很容易忽略的问题,书写时要考虑自变量和因变量,如本题的自变量为不同时期,而不是不同时段(表下面有取样时间,说明是在同一时间取的样本),因变量是细胞数量。第(5)小题要明确问的是为什么看到的细胞大多数处于分裂间期。
29.(10分)下图表示干细胞的三个发育途径。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A形成的B仍然保持着其特有的分裂和分化能力,A到C的过程是由基因控制的。
(2)A分化成D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若D是正在衰老的细胞,则细胞中的结构⑧发生的变化是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4)若D发生癌变,则此细胞在体内易分散和转移的直接原因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间黏着性显著降低,而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解析:由A形成的B仍然是干细胞,有分裂分化能力;由干细胞分化成具有特定形态与功能的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结构⑧是细胞核,在细胞衰老时,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癌变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主要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所以易分散和转移,而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
30.(10分)研究发现豚鼠血清对人淋巴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发挥作用的物质是L-天冬酰胺酶,它能将L-天冬酰胺分解,而淋巴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该氨基酸,增殖被抑制。
(1)为验证该酶对两种细胞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正常细胞、淋巴瘤细胞、培养基(含细胞生长所需的物质)、L-天冬酰胺酶
实验步骤:
a.分组
实验组:培养基+L-天冬酰胺酶+淋巴瘤细胞
对照组:培养基+L-天冬酰胺酶+正常细胞
b.适宜条件下培养后,观察细胞生长状态、检测L-天冬酰胺含量。
实验结果(如表):
实验分组
生长状态
L-天冬酰胺含量
培养液
细胞内
实验组

缺乏
缺乏
对照组
正常
缺乏
正常
结果分析:
该实验利用了酶的专一性特性;表中①应为抑制;对照组细胞内L-天冬酰胺含量正常的原因是能合成L-天冬酰胺(有合成L-天冬酰胺的酶)。
(2)患者多次静脉注射该外源性酶后疗效降低,是因为发生了免疫(拮抗)反应;该酶口服无效,原因是酶被分解失活。
(3)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理想的抗肿瘤药物应该具有的特性是对肿瘤细胞有专一性杀伤作用,对正常细胞无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免疫、酶的特性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分析和探究能力。(1)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L-天冬酰胺酶对正常细胞和淋巴瘤细胞的影响,因此实验组为培养基+L-天冬酰胺酶+淋巴瘤细胞,对照组为培养基+L-天冬酰胺酶+正常细胞;实验组细胞生长受到抑制而对照组细胞正常生长,原因在于正常细胞能合成L-天冬酰胺(或有合成L-天冬酰胺的酶,该酶促进L-天冬酰胺合成)。(2)蛋白质类药物不能口服,因为蛋白质在经过消化道时会被分解而失去相应功能,多次注射外源性蛋白类药物后疗效降低是因为外源性蛋白质作为抗原诱发机体发生了免疫反应。(3)理想的抗肿瘤药物应针对肿瘤细胞专一性杀伤,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
PAGE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