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根据给定的标准分类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根据给定的标准分类 冀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0-22 07:0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根据给定的标准分类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按给定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了解分类可以更确切地描述一些事物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经历分类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分类的事物有好奇心,体会分类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意义。
2、难点: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分类。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玩具吗?……老师也喜欢玩玩具,老师玩过的玩具都放在一个玩具袈上。那么老师的玩具架上都有什么玩具?他们是怎样摆放的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也喜欢玩玩具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孩子好奇老师有什么玩具,玩具是怎样摆放的?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引导孩子注意观察玩具架)
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一)整理玩具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玩具架上摆着什么玩具,它们是怎样摆的。
(1)同学们先观察思考,然后同桌交流。
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孩子交流情况。
(2)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玩具是怎样摆的?多找几个同学说一说,感受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层:都是布玩具。第二层:都是玩具枪。
第三层:都是玩具车。
2、教师小结,板书课题。
(1)教师引导说明:像老师的玩具架那样,把同一类的物体放在一起,叫做分类,也可以说是分类摆放。
(2)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分类的概念,加深对分类的理解。
(3)教师板书课题,说明本节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总结出分类的概念,让学生说一说分类的概念增强对分类的印象和对概念的理解)
3、巩固对“分类”的理解,体会分类的好处。
(1)、打乱玩具架上玩具的摆放,让学生观察说一说玩具是不是分类摆放?
(2)、请同学们说一说怎样摆才是分类摆放的?动手摆一摆做一做。
(3)、说说分类摆放有什么好处?
让学生多说一说,只要意思正确即可。
4、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分类的现象。
引导学生说教室中、家中、生活中的多种分类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和数学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经历观察打乱的玩具架,把玩具架上的玩具分类摆放的有条理,从心里和头脑中充分并形象的感知到了分类的意义及好处,印象深刻)
5、数学中的分类。
(1)认识集合圈。
(2)说明在数学上常用一个圈表示它们是同一类。
(3)课件展示玩具架上玩具的在数学中的分类。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集合圈让学生理解数学中用数学的方法符号等表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简洁清楚。把学生的眼界从生活中提升到数学中来,同时能够明白数学符号、数学方法扥表示的生活中的意义,进而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
(二)分一分
1、观察情景图。说一说图上有些什么,这些东西分别是干什么用的?
2、请同学们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小组合作进行分类,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交流各组分的结果。还可以让学生说说小组内同学们的意见是怎样统一的。
4、整理分类结果。
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整理出分类结果,特别介绍每一类的名称。 学习用品:教科书、铅笔、文具盒。 食品:饼干、苹果、面包、冰淇淋。 衣物:帽子、裙子、衬衫。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生活中的分类,分类与自己的生活密不可分,体会到学习分类的重要性)
(三)教师小结,引导并激发学生兴致进入练习环节。
三、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1、按动物腿的条数分一分。
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再分类。
2、把水果下面的()涂成黄色,把蔬菜下面的()涂成绿色。
先让学生明白题目要求,再找同学完成。然后在全班独立完成,对证答案。
如果同学回答时说西红柿是水果,教师可说明生活中不少人把西红柿当水果吃,但是在植物分类中西红柿是蔬菜。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让同学先回答的方时,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全班交流,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倾听、善于思考的习惯。自己再独立涂色对证答案时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3、找出每组中不是同一类的物品,把它圈出来。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最后一排物品中,小刀不是玩具。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来判断物品是不是同一类的现象,对分类的知识做个提升,体验分类的标准和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后的结果)
自主反思、深化体验。
请同学们说说这一节课的收获。回顾本节课的知识。
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和鼓励。
( 设计意图:一方面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学习的数学知识点,另一方面激发学生认真听课,积极回答问题,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在学习中思考、在生活中学习的好习惯。)
课后反思:
1、本节课我认为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思路很清晰,语言过渡自然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对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很好。特别是开始上课时的语言设计既和学生拉近了距离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还组织了教学,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了学习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2、整理玩具环节设计比较有特色,我充分利用了玩具架这一教学用具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利用了学生的心理变化轻松的学了知识加了深了学生的体验。
(1)我首先利用玩具架的玩具摆放,让学生观察、比较,总结抽象出了分类摆放的概念。此时不急于下面的教学而是让学生描述分类的概念,这样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2)我再次利用玩具架,让玩具架给学生带来心理变化增强体验。
这次是打乱玩具架的玩具摆放,让学生观察,在之前分类摆放和打乱的摆放的反差之下,学生产生心理变化,感受到杂乱带来的心烦紧接着请同学们整理玩具架的玩具,整理好之后的玩具架与刚才杂乱的玩具架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学门从心理上感受到了整洁、方便带来的清爽;从而亲身体会到了分类的好处,水到渠成、印象深刻。
3、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观察和思考,理解了分类的概念和意义,体验了分类的好处,然后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分类现象,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有应用于生活。然后进行数学中集合圈表示分类的方法的教学,让学生深刻体验到了数学知识是生活的升华,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4、在学生把物品按标准分类后,应该提示学生看看分完后的物体是不是有遗漏,这样虽随时检验,给孩子养成细致精心的好习惯。
5、由于自己经验不足,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应变不及时的地方,还得努力多学习、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