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小数(2)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知道在积里点小数点位数不够时,在前面用0补足;能正确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的积。
2.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掌握算法,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积累计算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
3.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细心计算、认真检查的学习习惯;进一步体会小数乘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在积里点小数点位数不够时,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难点:在积里点小数点位数不够时,在前面用0补足。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6页的例8 ,安排在小数乘小数后面一节,具有承上的作用,探索当乘得的积的位数少于乘数位数时,积的处理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小数乘小数的基础,前面也学习了小数点的移动,当遇到积的位数少于乘数中位置时,学生自己就可以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活经验
把相等的式子连起来。
0.67×0.13 8.56×7.9
5.54×5.2 6.7×0.013
85.6×0.79 0.554×52
明确: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根据下面的积,给里面的数点上小数点。
67×13=8.71
156×32=8.192
25×26=0.875
35×48=16.8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明确: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后,再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点上小数点。
谈话: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根据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学习稍复杂的小数乘小数。看看今天的计算会遇到什么复杂的情况,碰到什么新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反思:有针对性地复习旧知,帮助学生唤起已有知识经验,简短的回顾后,直接告诉学生这节课将要做什么,期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样干脆利落,节省时间,针对性强,学生清楚了本节课的任务后能心中有数地进行下面的学习。
二:自主探索,掌握算法
1.教学例8
出示题目:
小明在阳台上摆放了一个花架,它的底面是边长0.28米的正方形。这个花架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谈话:要求花架的占地面积算式怎样列?你能尝试计算出得数吗?
学生尝试计算。
提问:计算时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明确: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后,数出乘数中一共有4位小数,要从积的右边数出4位,点上小数点,可积只有3位。
提问:这个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同桌说一说。
同桌交流。
明确:积只有3位,要数出4位点小数点,在前面先补一个0,点上小数点,再把整数部分的0补充完整。
谈话:0.28×0.28的积算出来是0.0784,和原来的乘数比一比,积要小得多。
提问:回顾一下,这道题和我们之前学的小数乘小数相比,复杂在哪里?是怎么解决的?
明确: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后,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在前面用0补足。
2.教学“练一练”
出示题目: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请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点小数点的过程。
提问:怎样在积里点小数点?要注意什么?
明确:点小数点位数不够的,要用0补足。当乘得的积的末尾有0时,要先点上小数点,再化简。
3.完善算法
提问:计算小数乘法,你能完整地说一说怎样计算吗?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明确: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数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位数不够的,在前面用0补足。
反思:本节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学生有能力自己通过尝试计算、自主交流,掌握小数乘法中在积里点小数点位数不够时的解决方法。教师放手让学生完成新知的学习,通过“计算时遇到了什么新问题?”和“这个问题是怎样解决的?”等问题,引导学生自主交流,明晰算法;再通过针对性的点小数点练习,进一步巩固新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最后的完善算法帮助学生将新知融入自己已有的知识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基本练习
(1)直接写得数 。
(2)完成练习十二第4题
出示题目:根据第一栏的积,写出其他各栏的积。
????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明确:计算这些题目时,都要先算15×48=720,再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720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位数不够的,在前面用0补足;也可以根据积的变化规律,看两个乘数分别怎样变化,从而推算出积的变化。
(3)竖式计算
出示题目:
0.74×2.03????????0.025×1.38????????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提问:怎样计算小数乘法?要注意什么?
明确: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数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位数不够的,在前面用0补足。注意要先点小数点,再化简。
3.应用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二第6题
出示题目:一块长方形铝板,长0.85米,宽0.6米;一块正方形铝板,边长0.72米。哪一块铝板的面积大,大多少平方米?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明确:长方形0.85×0.6=0.51(平方米),正方形0.72×0.72=0.5184(平方米),0.51<0.5184,正方形铝板的面积大;0.5184-0.51=0.0084(平方米),大0.0084平方米。
变式练习:一块长方形铝板,长0.9米,宽0.4米;从它上面截取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块铝板还剩多少平方米?
(2)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出示题目: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0.5公顷,1.2小时可耕地多少公顷?0.75小时可耕地多少公顷?
提问:1.2小时耕地的公顷数比和0.5相比怎样?0.75小时耕地的公顷数呢?
明确:1.2小时超过1小时,耕地的公顷数比0.5大,0.75小时不到1小时,耕地的公顷数比0.5小。
谈话:通过这道题目也能帮助我们理解一个非0的数乘比1大的数,积比本身大;一个非0的数乘比1小的数,积比本身小。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4.思维练习
出示题目:根据前3题的得数,直接写出后2题的积。
0.3×0.3=0.09
0.33×0.33=0.1089
0.333×0.333=0.110889
0.3333×0.3333=
0.33333×0.33333=
学生观察算式,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是怎样想的?
明确:算式和积都存在规律。首先把它们看成整数乘整数,发现积都由1、0、8、9四种数字组成,0和9只有1个,1和8的个数比乘数3的个数少1,根据规律得出积后再点上小数点。
反思:练习的设计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步步提升,既有突出计算方法的基本练习,又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应用性练习,为了让计算教学不显得简单枯燥,还补充介绍了计算中的规律以及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实现了计算教学中基础性和发展性的和谐统一。基本练习中第1题强化练习积的小数点定位方法,有效地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关键;第2题是基本的计算练习,能促进学生运算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在正确计算的基础上,通过习题设计,帮助学生发现一定的计算规律,一个非0的数乘比1大的数,积比本身大;一个非0的数乘比1小的数,积比本身小,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计算。应用练习让学生用所学的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融入了刚刚发现的规律,让学生体会到规律的运用。思维练习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既提高了学生计算的兴趣,又巩固了小数乘法中点小数点的知识。通过一系列有层次的练习,实现基础性与发展性的和谐统一,让不同的学生都能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全课小结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乘小数,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2)
---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用0补足
0.28×0.28=0.0784(平方米)
0.2 8
×0.2 8
2 2 4
5 6
7 8 4
答:花架的占地面积是0.0784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