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6 整理与提高(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6 整理与提高(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沪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0-22 07:4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植树问题
一、教学目标
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会解决不封闭路线上的植树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化繁为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重视知识的迁移和转化,培养学生读题、审题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并理解“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培养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并能掌握这种方法。
三、教学环境:
电脑室,一个学生一台电脑
四、数字化教学资源:
101PPT软件、微课、问卷星
五、教学流程图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及用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任务布置
谈话导入课题,出示问题:
绿化队在长10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m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并讲解自学任务要求。 学生认真听、思考问题 直接导入揭示课题,目标明确,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明确自学目标,实现高效学习。
任务引领 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根据微课引导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对有需要的同学进行辅导。 学生观看微课,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学案中的自学部分,并完成问卷星中的任务三回答。之后进行小组汇报。 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微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架,帮助老师减轻负担,有更多时间辅导后进学生。
分析重点解决疑难
教师引导学生表述微课所学,进行小组汇报,点评学生答案,对疑惑点进行讲解。 学生分享小组学习微课的发现并解答问题。 通过老师的讲解,让重难点得到解决。教师利用101PPT做到实时投影学生答案、同时投影对比两份学生答案、记录学生作图过程并公开重播等。
任务引领 自主练习
学生自行完成练习部分的1-2题,即课本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两端都栽树的基本题),校对答案后发现有误可查看微课进行学习纠错。
第1题:求一共栽多少棵银杏树,实际就是求梧桐树的间隔数。
第2题:来源于实际生活,根据生活经验学生应该知道首尾都要设立站点,这样就相当于两端都要植树。根据上面发现的规律可知车站的个数应该等于问隔数加1
学生自行完成学案练习部分的3-4题,即课本练习二十四的第4-5题(两端都栽树的变式练习),校对答案后发现有误可查看微课进行学习纠错。
第4题:知道树的棵数求路线长度,
第5题:知道敲钟的次数求经过时间。
学生可选择完成学案练习部分的5-6题,校对答案后发现有误可查看微课进行学习纠错。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学案中练习1-4基础任务,做一题校对一题,如有疑惑,可通过观看微课,进行自学纠错。
优生可继续做练习5-6拓展任务。 这里的练习分为两个层次:基本题和变式题和选做题。通过基本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解答变式题,运用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的类似问题,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深化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选做题可帮助学有余力的同学继续深化对植树问题模型的认识与应用。
通过微课辅助学生完成自学纠错,可帮助老师减轻负担,有更多时间辅导观看微课仍不明白的后进生。学有余力的学生可继续深入探讨植树问题,实现个性化学习。
分析重点解决疑难
教师讲解练习中1-4题中错误率高的题目。 学生认真听讲,侧重思考 通过老师的讲解,让重难点得到解决。
测试反馈 了解学情
问卷星测试内容:
(基础题)工人们正在架设电线杆,相邻两根间的距离是200m。在总长3000m的笔直路上,一共要架设 根电线杆(两端都架设)
(变式题)步行街在街道的一旁每隔20m挂一个红灯笼(两端都挂),一共挂了16个红灯笼,步行街长( )m。 学生独立完成测试题,反馈学习情况。 通过问卷星软件,快速反馈学生学习效果,为下一节的教学提供依据。
课堂小结 巩固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植树问题(两端都种):
1.间隔数=总长÷间隔长
2.棵数=间隔数+1
提出问题:今天我们学习了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如果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又会出现什么情况?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植树问题的其他情况。 学生总结所学,思考问题。 通过小结进行知识的巩固,加深学生印象,并提出问题为下节课的开展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