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张PPT)
第三章
物态变化
1.温度
过一会儿,再把双手同时放入温水中。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
如上图所示,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一、温度
二、温度计
自制温度计:
在小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给小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
热水
冷水
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
然后把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
讨论:
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想想看,自制的温度计是根据什么道理来测量温度的?
结论:
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
三、摄氏温度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
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100℃;
0
℃和100
℃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
。
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测量温度前:
1.要认清它的量程,即温度计所能测量温度的范围。
2.要认清它的零刻线,即零摄氏度的位置。
3.要认清它的分度值,即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四、温度计的使用
1.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
测量温度时要注意: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
?
偏大
偏小
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情况,体温计的刻度范围通常为35~42
℃。
思考:
为什么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后再读数?试着从书中找到答案。
五、体温计(共11张PPT)
汽化和液化1
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
在气球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
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
气球收缩
气球膨胀
从热水中拿出气球。
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
气球收缩
气球膨胀
从热水中拿出气球。
实验:探究水的沸腾
提出问题
1、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
2、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水沸腾的装置
铁架台
酒精灯
石棉网
加盖烧杯
温度计
设计实验
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
仿照晶体的熔化曲线在左图上作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5
105
100
95
90
温度/℃
时间/min
0
15
数据收集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
温度/℃
…
90
93
97
99
100
100
100
5
105
100
95
90
温度/℃
时间/min
0
15
实验现象
1.沸腾前气泡较小,沸腾时气泡变大。
2.沸腾前声音较大,沸腾时声音变小。
3.沸腾前温度升高,继续加热,达到一定温度沸腾,且温度保持不变。
4.停止加热,不再沸腾。
时间
温度
时间
温度
实验现象结论
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做一做:纸锅烧水
纸锅为什么不会燃烧?
因为纸的着火点大约是183℃,而水烧开时的温度约为100℃,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所以纸不会燃烧起来。(共13张PPT)
汽化和液化2
都是汽化现象,水变成水蒸气。
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一、蒸发
在任何温度下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
缓慢的汽化现象。
1、夏天晒衣服和冬天晒衣服,哪个时候衣服干得快?
2、吹风机、干手器吹热风比吹冷风哪种干得快?
液体温度越高,液体蒸发得越快。
3、晒粮食的时候,摊开的粮食比堆在一块的哪个干得更快?
4、晒衣服时候,展开的衣服比团着的哪个干得快?
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5、湿衣服挂在通风处和不通风处哪个干得快?
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
液体蒸发得越快。
小结: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高低
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如何加快液体的蒸发?
1、提高液体的温度
2、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3、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
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蒸发制冷。
汽化方式
异同点
发生部位
温度条件
剧烈程度
均是汽化
并且都要吸热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
和内部
在任何温度
在一定温度
缓慢
剧烈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不
同
点
蒸发、沸腾的异同点
二、液化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使气体液化的第一种方法——降低温度
自然界中露水的形成、雾的形成都是因为气温下降使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使气体液化的另一种方法:压缩体积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气体经压缩便于运输、贮存和使用。
小结:
液化的两种方式:
1、降低温度
2、压缩气体体积
液化放热(共13张PPT)
熔化和凝固1
一、物态变化
熔化
凝固
固态
液态
例1:下列事例哪一种属于物态变化:(
)
A:铁棒放在火炉中被烧红了
B:一根铁丝被折弯了
C:窗户上的玻璃被打碎了
D:阳光下雪人流汗了
例2:下列事例哪一种属于物态变化:(
)
A.钢块轧成钢板
B.木头制成课桌
C.冰化成水
D.碎玻璃成渣
练一练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的规律
1、提出问题:
固体熔化时的温度是一直升高的吗?不同固体熔化,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2、猜想和假设:
固体熔化时温度一直升高。不同固体熔化,温度变化规律相同。
海波
石棉网
试管夹
铁架台
铁圈
试管
烧杯
酒精灯
温度计
3、设计实验:
石蜡
注意事项:
1、安装器材,应从下至上。
2、海波适量并研碎。
3、温度计充分接触物体,不能碰触试管壁。
4、用烧杯加热,石棉网的作用。
5、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
6、记录温度从40度左右开始,间隔不要过长。
实验步骤:
1、在两个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的试管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
2、用酒精灯的外焰对烧杯进行缓慢加热,观察海波和石蜡的变化。
3、待海波温度升至40°C,石蜡50°C,每隔一分钟记录温度计的示数,并记录数据。
4、收集数据:
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状态
固态
固液共存
液态
海波熔化时温度、状态随时间变化情况的记录
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温度
52
55
58
61
62
63
65
68
69
72
74
83
状态
固态
粘稠状态
液态
石蜡熔化时温度、状态随时间变化情况的记录
5、分析论证:
0
2
4
6
8
10
12
14
36
40
44
48
52
56
60
62
A
B
C
D
海波的熔化图像
时间/分
温度℃
AB段:固态,吸热,温度升高。
BC段:固液共存,吸热熔化,温度不变。
CD段:液态,吸热,温度升高。
5、分析论证:
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石蜡由固态慢慢变软、变稠、变稀,逐渐熔化成液态,整个过程中石蜡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时间/min
温度/℃
石蜡的熔化图像
实验结论:
不同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同,由的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的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先变软变稠,后变稀,最后熔化成液体,且在整个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6、评估(略)
7、交流与合作(略)